Workflow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A
icon
搜索文档
过去一年涨幅超200%!这些基金凭什么“狂飙”?
搜狐财经· 2025-09-29 10:21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分析了一批在过去一年实现超过200%涨幅的“现象级”基金,探讨其高收益背后的投资逻辑和共同特征 [3][4] - 这些基金的共同特征是主题明确,精准押中了2023至2024年的核心投资主线,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国产化替代 [18][19] - 多数基金成立时间较短,仓位灵活且无历史包袱,使其在踩准趋势时具备极强的短期爆发力 [20] - C类份额的推出降低了投资门槛,吸引了偏好波段操作的短期投资者参与 [21]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 - 该基金近一年涨幅高达230.73%,聚焦于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方向,主攻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创、半导体等高成长性科技赛道 [5] - 基金经理采用“3D模型”投资框架,强调在人工智能等十年级别的产业大周期中,通过深度研究寻找景气度与估值双击的机会 [8] - 基金持仓高度聚焦AI产业链上游的算力基础设施与核心硬件,如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在光模块、高端PCB、AI芯片等领域 [8] - 该基金为发起式基金,管理人自有资金参与认购,A类份额收取1.5%申购费适合长期持有,C类份额免申购费适合短期操作 [8] 德邦鑫星价值灵活配置 - 该基金近一年涨幅高达221.47%,自2022年起策略转型,从稳健价值型转向“成长+周期”双轮驱动模式,并精准切入新能源与半导体赛道 [9] - 高收益得益于三大因素:把握数字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国家战略、利用灵活配置基金的仓位优势、重仓机构关注度高且交易活跃的龙头标的 [11] - 基金实际持仓偏成长,科技与新能源合计占比较高,波动性显著高于传统价值基金,且换手率较高,反映出积极交易的风格 [11]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 - 该基金自2023年5月成立以来实现近一年205.63%的涨幅,主要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升级战略的先进制造企业 [12] - 投资策略为“行业聚焦+个股精选”,股票仓位长期维持在85%以上,显示出较高的权益敞口和对硬科技高端制造的深度押注 [14] - 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政策红利释放、特斯拉Optimus进展超预期以及跨市场挖掘隐形冠军企业,充分享受了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的双重红利 [14]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 - 该基金近一年涨幅达203.26%,定位为专注产业升级的高弹性混合基金,主投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国家战略支持领域 [15] - 显著特点是“极致聚焦+极致灵活”,股票仓位常保持在90%左右,且前十大重仓股中北交所和港股标的占比常超30% [17] - 基金经理擅长在产业爆发初期捕捉高弹性标的,深度研究产业链关键环节,如灵巧手、传感器等卡脖子领域,提前布局具备技术壁垒的企业 [17] - 高收益源于赛道卡位精准、规模小调仓灵活、费率较低三大核心优势 [17] 高收益基金的共同特征 - 主题明确,均聚焦于高成长性行业,精准押中AI、新能源、国产化替代等市场风口 [18][19] - 多数基金成立于2022至2023年,作为新发基金具备仓位灵活、建仓速度快、无历史持仓包袱的优势,短期爆发力极强 [20] - C类份额普遍涨幅惊人且不收取申购费,更适合短期投资者进行波段操作,但长期持有成本因销售服务费而高于A类 [21][22]
924一周年!146位基金经理收益翻倍!张璐、郑巍山等领衔!
搜狐财经· 2025-09-26 16:59
市场表现 - 自"924"行情以来权益市场全A涨幅均值高达80% 慢牛格局凸显[1] - 1989位股票投资基金经理在"924"行情一周年期间实现53.21%的收益均值 其中146位实现翻倍以上收益[1] 百亿以上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184位百亿规模基金经理收益均值为56.05% 全部实现正收益 其中13位实现翻倍收益[1] - 永赢基金张璐以203.05%收益位居第一 管理规模154.44亿元[5] - 银河基金郑巍山以143.49%收益位列第二 管理规模174.69亿元 重仓半导体与AI芯片[6] - 鹏华基金闫思倩位列第三 股票投资占比94.59%[3] 50-100亿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191位该规模基金经理收益均值为58.40% 其中23位实现翻倍收益[7] - 景顺长城农冰立以165.53%收益夺冠 管理规模85.12亿元 持仓分散覆盖AI与消费龙头[10] - 富国基金孙权与博时基金肖瑞瑾分列二三位 股票投资占比分别为86.04%和92.77%[8] - 2024年冠军基金经理雷志勇以140.85%收益上榜 管理规模50.26亿元[10] 20-50亿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360位基金经理收益均值为55.22% 其中31位实现翻倍收益[11] - 德邦基金雷涛以172.03%收益居首 管理规模36.89亿元 重仓AI科技产业链[15] - 永赢基金王文龙与易方达基金武阳分列二三位[12] - 知名基金经理金梓才以156.81%收益位列第四 管理规模43.18亿元[15] 10-20亿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309位基金经理收益均值为54.09% 其中18位实现翻倍收益[16] - 永赢基金任桀以239.88%收益夺冠 管理规模11.91亿元 重仓人工智能方向[19] - 德邦基金陆阳与中航基金韩浩分列二三位[17] - 任桀代表产品永赢科技智选混合A成立以来收益达243%[19] 5-10亿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244位基金经理收益均值为52.55% 其中14位实现翻倍收益[20] - 诺德基金周建胜以179.19%收益居首 管理规模5.01亿元 重仓AI科技股[24] - 长盛基金代毅与安信基金陈鹏分列二三位[22] - 周建胜为科班出身 具有华为等科技企业从业背景[24] 0-5亿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700位基金经理收益均值为49.88% 其中47位实现翻倍收益[25] - 中信建投冷文鹏以261.14%收益居首 管理规模2.86亿元[29] - 信达澳亚刘小明与中加基金李宁宁分列二三位[26] - 冷文鹏代表产品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成立以来收益173.62%[29]
“924”一周年!146位基金经理收益翻倍!永赢基金张璐、银河基金郑巍山等领衔!
私募排排网· 2025-09-26 11:35
市场表现 - 自"924"行情以来权益市场逐渐回暖 全A涨幅均值高达80% 慢牛格局凸显 [3] - 1989位股票投资基金经理在"924"行情一周年期间实现53.21%的收益均值 其中146位基金经理实现翻倍以上收益 [3] 100亿以上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管理规模100亿以上基金经理共184位 收益均值为56.05% 全部实现正收益 其中13位实现翻倍收益 [3] - 永赢基金张璐以203.50%收益位居第一 在管规模154.44亿元 旗下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A收益达253.12% [4] - 银河基金郑巍山以143.49%收益位列第二 在管规模174.69亿元 持仓以半导体和AI芯片为主 [5] - 鹏华基金闫思倩以135.23%收益排名第三 [3] 50-100亿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该规模区间基金经理共191位 收益均值为58.40% 其中23位实现翻倍收益 [7] - 景顺长城基金农冰立以165.53%收益夺冠 在管规模85.12亿元 持仓分散覆盖AI光模块和新消费领域 [8] - 富国基金孙权和博时基金肖瑞瑾分别以158.63%和153.26%收益位列第二、第三 [7] - 2024年公募冠军雷志勇以140.85%收益上榜 在管规模50.26亿元 [9] 20-50亿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该规模区间基金经理共360位 收益均值为55.22% 其中31位实现翻倍收益 [10] - 德邦基金雷涛以172.03%收益位居第一 在管规模36.89亿元 主要偏好AI科技方向 [11] - 永赢基金王文龙和易方达基金武阳分别以163.41%和163.12%收益位列第二、第三 [10] - 知名基金经理金梓才以156.81%收益上榜 在管规模43.18亿元 [13] 10-20亿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该规模区间基金经理共309位 收益均值为54.09% 其中18位实现翻倍收益 [14] - 永赢基金任桀以239.88%收益夺冠 在管规模11.91亿元 重仓人工智能方向 [15] - 德邦基金陆阳和中航基金韩浩分别以221.19%和205.66%收益位列第二、第三 [15] 5-10亿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该规模区间基金经理共244位 收益均值为52.55% 其中14位实现翻倍收益 [17] - 诺德基金周建胜以179.19%收益领衔 在管规模5.01亿元 重仓AI科技股 [17] - 长盛基金代毅和安信基金陈鹏分别以156.41%和155.32%收益位列第二、第三 [17] 0-5亿规模基金经理表现 - 该规模区间基金经理共700位 收益均值为49.88% 其中47位实现翻倍收益 [19] - 中信建投基金冷文鹏以261.14%收益居首 在管规模2.86亿元 [20] - 信达澳亚基金刘小明和中加基金李宁宁分别以257.83%和173.88%收益位列第二、第三 [19] 行业投资方向 - 人工智能产业链成为重点布局领域 包括人形机器人、半导体、AI芯片等 [4][5][11] - 光通信(CPO)、PCB等细分领域获得多家基金公司重点关注 [16] - 前沿模型发布(如GPT5、Grok4)和新兴应用发展成为三季度关注重点 [16]
传奇“女将”加盟永赢基金!固收“大厂”要打权益“翻身仗”?
搜狐财经· 2025-06-19 12:34
核心观点 - 资深金融高管洪霞从贝莱德基金离职后加盟永赢基金担任高级顾问 其在外资公募机构的丰富经验将助力永赢基金国际业务和渠道拓展 [2][3][4][6] - 永赢基金作为"城商行系"公募黑马 资产管理规模超5000亿元 在银行系公募中排名第五 核心管理层稳定且持续吸纳优秀人才 [2][12][20] - 公司发展经历三个阶段:2013-2016年股权激励尝试与阵痛期 2017-2020年规模快速增长至1898亿元 2021-2024年突破5000亿元规模 [7][12][16][20] 高管变动与人才战略 - 洪霞职业生涯深度绑定外资持股公募机构 曾主导贝莱德中国首只公募产品募集66.81亿元 创外资公募纪录 [2][6] - 公司现任总经理芦特尔任职8年 成功引进李永兴、高楠等明星经理 李永兴管理规模曾达170亿元峰值 高楠目前管理118亿元产品年化回报14.82% [14][18][20] - 近一年基金经理流动率较高 10人离任15人新聘 权益投研团队偏向成长风格导致业绩波动 [25] 业务发展与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从10.13亿元增至13.63亿元 净利润从2.22亿元增至2.55亿元 [21] - 产品结构以固收类为主(4438亿元占比88%) 权益类产品656.7亿元(12%) 部分权益产品换手率超600% [24][25] - 与同期成立的银行系公募相比实现逆袭 2024年末规模5284亿元远超上银基金(2414亿元)、鑫元基金(2200亿元)[20] 历史沿革与治理结构 - 2014年实施业内早期股权激励 28名员工出资4500万元持股22.5% 2018年员工持股全面清零 [7][8][9] - 股权结构现为宁波银行持股71.49% 利安资金管理公司持股28.51% [9] - 管理层年轻化特征显著 董事长马宇晖(1981年出生)与总经理芦特尔均为"80后"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