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莱德中国新视野
icon
搜索文档
传奇“女将”加盟永赢基金!固收“大厂”要打权益“翻身仗”?
搜狐财经· 2025-06-19 12:34
核心观点 - 资深金融高管洪霞从贝莱德基金离职后加盟永赢基金担任高级顾问 其在外资公募机构的丰富经验将助力永赢基金国际业务和渠道拓展 [2][3][4][6] - 永赢基金作为"城商行系"公募黑马 资产管理规模超5000亿元 在银行系公募中排名第五 核心管理层稳定且持续吸纳优秀人才 [2][12][20] - 公司发展经历三个阶段:2013-2016年股权激励尝试与阵痛期 2017-2020年规模快速增长至1898亿元 2021-2024年突破5000亿元规模 [7][12][16][20] 高管变动与人才战略 - 洪霞职业生涯深度绑定外资持股公募机构 曾主导贝莱德中国首只公募产品募集66.81亿元 创外资公募纪录 [2][6] - 公司现任总经理芦特尔任职8年 成功引进李永兴、高楠等明星经理 李永兴管理规模曾达170亿元峰值 高楠目前管理118亿元产品年化回报14.82% [14][18][20] - 近一年基金经理流动率较高 10人离任15人新聘 权益投研团队偏向成长风格导致业绩波动 [25] 业务发展与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从10.13亿元增至13.63亿元 净利润从2.22亿元增至2.55亿元 [21] - 产品结构以固收类为主(4438亿元占比88%) 权益类产品656.7亿元(12%) 部分权益产品换手率超600% [24][25] - 与同期成立的银行系公募相比实现逆袭 2024年末规模5284亿元远超上银基金(2414亿元)、鑫元基金(2200亿元)[20] 历史沿革与治理结构 - 2014年实施业内早期股权激励 28名员工出资4500万元持股22.5% 2018年员工持股全面清零 [7][8][9] - 股权结构现为宁波银行持股71.49% 利安资金管理公司持股28.51% [9] - 管理层年轻化特征显著 董事长马宇晖(1981年出生)与总经理芦特尔均为"80后" [21]
丝巾女神洪霞再出发!贝莱德基金原副总加盟永赢任高级顾问
新浪基金· 2025-06-17 11:58
人事变动 - 贝莱德基金原副总经理洪霞正式加盟永赢基金担任高级顾问 [1] - 洪霞以标志性丝巾造型和优雅气质著称 被称为资管界"顶流" [1][5] - 此次人事变动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1] 职业形象 - 洪霞在2023年分析师大会上作为颁奖嘉宾 展现专业权威与温婉亲和的形象 [3] - 被同行评价为"专业和格调的代名词" 丝巾是其标志性特征 [5] - 独特气质与专业功底成为其在业界的闪亮名片 [5] 贝莱德任职经历 - 2021年加入贝莱德基金 分管市场与运营 [6] - 主导搭建中国零售渠道体系 推动首只公募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创下66.81亿元首募纪录 [6] - 2023年升任副总经理 深度参与贝莱德在华深耕战略 [6] - 截至2024年底 贝莱德在华资产规模达107.8亿元 [6] - 推动国际经验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 是外资机构"二次本土化"的积极践行者 [6] 加盟永赢基金 - 洪霞选择加盟成长迅猛的本土力量永赢基金 [7][8] - 此举被视为对本土平台实力与前景的强力背书 [8] - 预计将为永赢基金带来投研底蕴提升和战略布局优化 [8] - 洪霞的国际视野、市场经验和对本土化实践的理解将为永赢注入新动能 [8] - 这一选择反映了中国资管行业格局的演变 [8]
外资公募基金:高仓位运作、加仓港股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16:20
外资公募一季报持仓概况 - 外资公募权益类产品普遍维持高仓位运作 多家基金股票仓位超过九成 包括贝莱德中国新视野 贝莱德卓越远航 贝莱德先进制造 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 富达悦享红利 摩根士丹利基金旗下3只产品 路博迈中国机遇混合 联博智选混合 施罗德中国动力 安联中国精选等 [2][3] - 部分基金显著提升港股配置 施罗德中国动力港股仓位从15.08%增至32.31% 路博迈中国医疗健康港股仓位从22.12%增至34.01% 富达悦享红利港股仓位从18.76%增至23.47% [3][4][5] 行业配置方向 - 科技板块获多只基金加仓 安联中国精选重点配置新质生产力概念股 贝莱德先进制造增配智能汽车 云计算 小米集团-W新晋前十大重仓股 施罗德中国动力增持腾讯控股 比亚迪 小鹏汽车新进前十大 [6][7] - 医疗健康领域布局活跃 路博迈中国医疗健康增持医药创新方向 老百姓 三生制药新进前十大 益方生物-U成为第一大重仓股 [7] - 红利策略基金调整持仓 富达悦享红利聚焦能源金融 增持工商银行 宁德时代 兖煤澳大利亚 减持招商银行 建设银行 [7]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展望 - 科技资产仍为核心配置方向 安联中国精选继续看好TMT 机械 汽车 化工等行业 贝莱德卓越远航关注产业比较优势突出的龙头企业 摩根士丹利基金雷志勇看好智算基础设施及AI应用 [8] - 结构性机会受关注 富达基金聂毅翔计划挖掘周期底部获得市场份额的细分龙头 科技赋能的核心零部件厂商 转型清晰的传统制造龙头等 [8]
贝莱德的中国盲区
贝莱德全球扩张与政商协同模式 - 公司以228亿美元收购李嘉诚旗下43个港口资产,掌控全球10.4%集装箱吞吐量,战略重点为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4][5] - 交易获美国政府高层支持,首席执行官芬克与特朗普、共和党高层密切互动,同时与民主党保持长期关系,形成跨党派政商网络[8] - 通过"旋转门"机制深度影响政策,前高管进入美国财政部等机构任职,并吸纳多国卸任政要如瑞士央行前行长、美联储前副主席加入顾问团队[15][16] 金融危机中的崛起路径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管理资产规模达1.3万亿美元,受美联储委托处置贝尔斯登等机构遗留不良资产,引发角色争议[12][14] - 2020年疫情期间再次受美联储委托主导企业债券购买计划,形成"政策协同与利益联盟"的深度合作模式[15] 中国市场战略布局 - 2015-2017年陆续获取QDLP、RQFII及私募牌照,2020年成为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21][24] - 中国区负责人选拔注重政商背景:王学明曾主导中石油等国企上市,汤晓东兼具证监会与金融机构履历[20][24] - 首只公募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募集66.8亿元,但成立后净值跌幅超40%,因A股短期博弈特性与公司长期价值策略冲突[24] 本土化困境与高管调整 - 创始团队相继离职,包括汤晓东、首任基金经理唐华及总经理张弛,2024年完成董事长范华(中投背景)与总经理郁蓓华(招商系)的"招商系"组合[26][28][29][32] - 公司在中国市场未能复制"政商协同"优势,核心矛盾在于投资框架与A股散户主导、政策驱动特性的错配[24][32] 历史政商合作案例 - 2009年向中投等机构推介美国不良资产,2015年股市震荡期间向中国政府提供咨询,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作为唯一资管代表参与磋商[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