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济南地铁4号线
icon
搜索文档
济南人大以精准立法答好城市交通治理难题
齐鲁晚报· 2025-11-18 15:19
当千年泉脉遇见现代地铁,如何共生?当大城繁复衍生治理难题,如何破解?济南,以法治为笔,以民生为墨, 交出了一份"保泉优先、立法精准、服务入微、系统筑基"的交通治理答卷,在保障市民出行的同时,也为 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写下了扎实的"济南注脚",悄然绘就一座城市的温暖与秩序。 记者 李梦瑶 通讯员 王春雷 济南报道 保泉为先 地铁与千年泉脉共生 "年底就能坐地铁来逛公园了!"家住燕山立交附近的陈女士在泉城公园游玩时,满怀期待地谈起即将开通 的地铁4号线。按照规划,2025年底,全长40.3公里的济南地铁4号线将正式通车,为济南东西向交通再添一 条重要动脉。 地铁出行,是济南市民期盼已久的愿景。然而,因泉水保护这一重大课题,地铁建设曾长期停滞。 泉水是济南的城市名片,南高北低的地势与独特的岩溶水文地质,一度让地铁成为建设"禁区"。以4号线为 例,该线路距趵突泉仅约1.4公里,离黑虎泉约1.5公里,施工难度极大。特别是在泉城公园站至千佛山站区 间,一公里范围内分布着近300个溶洞,见洞率高达69.72%,施工环境宛如一座"蜂巢"。 如何既建地铁、又保泉水?答案写在《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中。 着眼于缓解居民停车难,济南 ...
壹探轨道|济南地铁空载试运行ing!新线列车什么时候能坐?
齐鲁晚报· 2025-10-23 21:01
新线运营筹备进展 - 济南地铁4号线、6号线东段、8号线等新线的运营筹备工作正积极推进中 [1] 空载试运行定义与目的 - 空载试运行是轨道交通工程初验合格并完成系统联调后的关键环节,指列车不载客试跑 [1] - 试运行旨在全面检验线路设备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与准确性,评估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并对运营人员进行培训与应急演练 [1] - 其最终目标是确保线路开通后能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1] 空载试运行第一阶段:功能验证与稳定性测试 - 第一阶段需对全线设备进行全场景功能验证,包括核验4号线与8号线的45种、6号线东段的79种全自动运行系统场景功能 [3] - 需对不同列车和车站进行大样本、长时间、全覆盖的稳定性测试 [3] - 同时将开展134项运营应急模拟演练,并进行供电、环控等各类工况测试及高密度行车压力测试 [3] 空载试运行第二阶段:跑图测试 - 第二阶段为跑图测试,列车虽不载客,但会严格按照运营时刻表正点运行,包括准点发车、精准停站等 [5] - 此阶段各部门工作人员每日反复演练真实运营场景,检验信号系统、供电稳定性及调度顺畅度 [5] 开通运营前置条件 - 新线开通前必须通过由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进行的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这是关键的“期末考试” [7][9] - 安全评估分为“理论考核”(审查规章制度、人员资质、应急预案)和“现场答辩”(专家现场检验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9] - 线路必须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后方可进行安全评估,以保障开通后的安全与舒适 [9] - 地铁开通并非“建好即运营”,需要经过反复磨合、严格考试和全面演练,各专业需协同配合 [9]
解密济南地铁4号线的“出行智慧”
大众日报· 2025-10-16 10:10
项目概况与战略定位 - 济南地铁4号线为东西向骨干线,全长40.3公里,设33座车站,平均站间距约1.26公里,已于8月31日启动为期三个月的空载试运行 [1][2] - 线路沿经十路呈"U"形走向,覆盖经十路沿线80%客流密集区域,串联济南西站、泉城公园、千佛山、山东博物馆等关键地标,是里程最长、设站最多、工程体量最大的"黄金线路" [1][4][6] - 项目定位超越单一线路,通过6个换乘站与地铁1、2、3号线及建设中的6、7、8号线、云巴系统无缝衔接,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换乘枢纽体系,成为激活全域路网的"关键一环" [4] 站点规划与运营效率 - 站点布局贴合济南"东西狭长、组团发展"的带状城市格局,1.26公里平均站距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主城区站点间距一致,平衡了服务覆盖与运营效率 [2][3] - 站间距设置依据《地铁设计规范》,综合考虑服务覆盖范围、人口稠密程度及沿线重要单位,中心城区站距宜为1公里,单程运行时间超过1小时,时速超过30公里,在早晚高峰具有优势 [2] - 大数据模型预测未来近六成乘客出行距离不超过10公里,线路将成为市民通勤、购物、就医等中短途出行首选 [3] 城市融合与出行体验 - 线路设计注重与城市景观融合,如泉城公园站为全国首例双曲薄壳混凝土结构半地下车站,建设时向上抬升7米,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景观结合 [6][7] - 车站设计参照国内其他地铁城市经验,与周边泉城公园、千佛山风景区等景观节点协调,可设计为景观小品、站前广场等,提升城市界面美观度和市民出行体验 [7] - 公交系统深度接驳,截至今年8月已有218条公交线路(占比53.5%)与地铁接驳,站点出入口50米半径内公交站点设置率达83%,4号线与8号线通车后接驳线路预计超240条 [5][6]
济南|解密济南地铁4号线的“出行智慧”
大众日报· 2025-10-16 09:03
项目概况与战略定位 - 济南地铁4号线为东西向骨干线,全长40.3公里,设33座车站,平均站间距约1.26公里 [3] - 项目于8月31日启动为期三个月的空载试运行,并已完成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验证阶段 [2] - 线路沿经十路敷设,覆盖该路段80%的客流密集区域,串联济南西站、泉城公园、千佛山、山东博物馆等关键地标 [5][7] 线路设计与运营效率 - 平均站间距1.26公里贴合济南中心城区人口稠密的特点,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主城区站距一致,平衡了服务覆盖与运营效率 [3][4] - 设计时速超过30公里,单程运行时间约1个多小时,在早晚高峰时段具有通行优势 [3] - 大数据模型预测未来近60%的乘客出行距离不超过10公里,线路将成为市民通勤、购物、就医等中短途出行首选 [4] 网络效应与多式联运 - 线路与地铁1、2、3号线有6个换乘站,并为远期线路预留条件,与建设中的6、7、8号线及云巴系统有机串联 [5] - 项目被定位为激活全域路网的关键一环,通过高效集聚与分流客流,增强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通达性与可靠性 [5] - 截至今年8月,济南已有218条公交线路(占比53.5%)与地铁接驳,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50米半径内公交站点设置率达83% [6] - 待4号线与8号线通车后,预计接驳公交线路将超过240条,推动公交系统转型 [7] 城市融合与乘客体验 - 线路建设注重与城市景观融合,如泉城公园站为全国首例双曲薄壳混凝土结构地铁站,通过抬升7米设计成为城市艺术品 [7] - 车站设计考虑与周边泉城公园、千佛山风景区等城市景观节点协调,旨在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和城市界面美观度 [8]
壹探轨道|济南地铁4号线平均站距1.26公里,可载2590人
齐鲁晚报· 2025-09-28 21:31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济南地铁4号线全长40.3公里,设33座车站,平均站间距约1.26公里 [1] - 线路贯穿经十路,该路段聚集了全市60%以上的重点企业、写字楼、文体场馆、医院及学校 [1] - 项目旨在为市民打造更贴心、更智能、更舒适的城市出行新体验 [6] 技术规格与系统优势 - 列车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通过停车精度、运行等级自动调整等智能技术实现自主优化运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4] - 首次采用A型车,全列车长度约140米,车体宽度达3米,6辆编组,最高载客量2590人,最高运行速度80km/h [4] - 全自动系统消除了人为操作不确定性,可实现最优加速、制动策略,为乘客节省出行时间 [4] 预期运营效果与乘客体验 - 大数据模型预测,未来近六成乘客出行距离不超过10公里,涵盖通勤、购物、就医等中短途需求 [1] - 相比地面交通受拥堵影响,地铁能显著缩短通勤时间,且宽敞的车厢在高峰时段为乘客提供更舒展的站立空间 [4] - 项目目前正进行车辆、信号、通信等系统的场景测试、联调联试及系统验收、"跑图"、安全评估等专项工作 [4]
壹探轨道|与泉水一起川流的地铁
齐鲁晚报· 2025-09-26 10:17
济南地铁4号线项目概况 - 济南地铁4号线全长40.3公里,设33座车站,贯穿主城东西,是首条邻近泉水敏感区的地铁线路[1][2][21] - 线路串联泉城公园、千佛山风景区、省博物馆、美术馆及三甲医院等核心区域,定位为城市服务专线[21] - 项目空载试运行中,预计2025年底通车,将缓解经十路交通拥堵并保护泉脉[1][26] 泉水保护技术措施 - 采用"绕避升抬"设计理念:线网绕开泉水敏感区,车站埋深从22米抬升至15米,减少对地下水径流影响[6][7] - 泉城公园站为全线最浅车站,抬高后高出地面2米,成为首座半地下车站以避让含水层[6][7][11] - 应用U型导流通道技术,使地下水可从车站底板下方原路径流淌,在泉城公园站等重点车站推广[10] - 研发基坑降水原位回灌技术,在省体育中心站设置78口降水井与回灌井,高峰期日回灌量近1000立方米[18][20] - 升级HG系列智能回灌设备(每小时回灌量100-300立方米),故障率降低且实现按需回灌,应用于14个车站[15][20] 地质勘探与施工创新 - 对1040米溶洞密集区间采用水文地质钻探、瞬变电磁、微动探测及跨孔CT扫描等技术绘制地下水脉地图[22] - 盾构机搭载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可感知溶洞边界并自动调整掘进姿态,确保施工安全[22] - 创新绿色材料:新型抗动水封堵材料成功封堵千佛山站13处渗水点,透水充填材料维持地下水径流平衡[23] 长期监测与生态成效 - 沿线布设200余眼地下水监测点,泉城公园站设置25米、50米、80米三层永久监测井,实时分层监测水位[24] - 建设期间趵突泉水位创新高达30.27米(2022年),并实现连续5年"月牙飞瀑"盛景,体现人车泉和谐共生[26]
壹探轨道|不仅是通勤线,更是生活服务线!解码济南地铁4号线
齐鲁晚报· 2025-09-24 14:56
项目概况 -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是贯穿济南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全长40.3公里,设33座全部为地下站,是济南轨道交通中里程最长、设站最多、工程体量最大的线路 [2] - 线路自西向东贯穿槐荫、市中、历下、高新和历城五大城区,覆盖经十路沿线80%客流密集区域 [2] - 项目已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预计年底前开通,届时将与1、2、3、8号线及高新东区云巴等线路实现换乘 [15] 工程建设特点 - 泉城公园站为全线最浅车站,采用全国首例双曲薄壳混凝土结构半地下设计,建设过程中向上抬升了7米 [5] - 奥体中心站施工难度最大,面临超浅埋、软土层、周边建筑密集等挑战,采用济南首例全暗挖工艺 [7] - 八一立交桥站为全线最深车站,采用地下四层结构,基坑深达32米,为远期线路接入预留条件并减少对管线及交通的影响 [9] 线路规划与城市发展 - 4号线站点布局紧扣济南东西狭长的带状城市格局,33座车站平均间距约1.26公里,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主城区段站点间距基本一致 [8][11] - 经十路作为城市脊梁,90多公里的干道上分布着60%以上的重点企业、写字楼、文体场馆、医院和学校 [8] - 线路布局基于国家《地铁设计规范》并结合济南实际,体现了在运营效率与服务民生之间的精准平衡 [11] 服务功能与预期影响 - 大数据模型预测未来乘坐4号线的乘客中,近六成出行距离在10公里以内,涵盖通勤、就医、购物、求学等多种需求 [14] - 线路串联泉城公园、千佛山风景区、文化集聚区、多家三甲医疗机构及多个商业综合体,精准对接市民日常生活场景 [14] - 该线路不仅是一条通勤干线,更是一条串联起市民生活场景的服务线,将成为市民中短途出行的首选 [14]
壹探轨道|走进济南地铁4号线联调联试工程师的“精密世界”
齐鲁晚报· 2025-09-23 16:33
项目进展 - 济南地铁4号线空载试运行已正式启动,将于年底前建成通车 [1] - 联调联试工作为试运行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项目正全力以赴冲刺通车目标 [10] 联调联试工作范围与规模 - 调试工作分为车站调试和行车调试两大板块,车站调试涵盖通风、空调、给排水、动力照明等数十个系统,行车调试包括信号、车辆、通信等核心系统 [4] - 全线贯通后,团队用半个多月时间分四段完成了33座车站、40多公里隧道的徒步巡检 [6] - 联调联试包含45个大测试场景,1200多个测试点,其中信号调试占比高达70%-80% [7] 调试工作的严谨性与复杂性 - 团队在隧道内展开“地毯式”排查,关注微小细节,因列车高速运行产生的活塞效应可使一公分长的铁丝或一个螺丝帽成为安全隐患 [4] - 巡检过程被称为“三重奏”,包括细致排查标记隐患、复核整改确认问题解决、最终清查确保万无一失 [6] - 每个测试场景需模拟三遍以上以确保所有系统联动万无一失,例如列车进站需精确控制停车位置以对齐车门与站台门 [7] - 最复杂的“多车追踪”测试曾同时有7列车在隧道内调试,需精确计算每辆车的速度和位置以确保绝对安全 [9] - 调试被比喻为一场必须满分的考试,必须达到100分,因关系到成千上万乘客的安全 [9] 工作性质与团队理念 - 联调联试被比喻为为地铁注入血肉和神经,是精细的技术活,不能通过简单增加人员来提速 [2][10] - 团队强调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守住安全底线 [10]
济南云巴2.3万平围挡“瘦身”还路
齐鲁晚报网· 2025-09-12 22:19
项目进展 - 济南高新东区云巴项目已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施工围挡正陆续拆除 [1] - 包括云巴在内的多条线路已累计退让围挡超过46.5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逐步恢复 [1] - 济南地铁4号线、6号线等项目也正分期分批推进围挡拆除工作 [21] 建设理念与挑战 - 项目将"便民、利民、不扰民"作为核心建设理念 [3] - 作为线性工程,云巴围挡范围覆盖站点并贯穿整条线路,面积大、影响广,最大限度减少干扰是首要课题 [3] 优化设计措施 - 在世纪大道站至春园路站区间,通过将线路南移转入路侧绿化带施工,避免封闭近6公里机动车道及全部非机动车道 [7] - 此设计调整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成功避免了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7] 空间压缩技术 - 在唐冶中路至围子山段的密集区域,将围挡隔离墩与基坑距离压缩至仅20厘米,在极窄空间内完成材料转运和设备操作 [10] - 通过该技术全线累计压缩围挡2.3万平方米 [10] 效率提升方法 - 在春园路通过优化桩基设计、统一墩柱尺寸提升模板周转率、推行钢筋笼工厂预制等措施提升施工效率 [11] - 该路段从围挡设置到撤除仅用40天,实现快速恢复交通 [11]
国内首条穿越泉域岩溶区地铁试运行
人民网· 2025-08-31 23:51
项目进展 - 济南地铁4号线于8月31日正式开启试运行 [2][4][6][8] - 项目沿济南东西向交通大动脉经十路敷设,全长约40公里 [2][4][6][8] 项目特点与意义 - 该项目为国内首条穿越泉域岩溶区的地铁线路 [2][4][6][8] - 试运行期间有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参与参观活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