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昌海洋公园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这些资产,被韩国人偷偷买走了
创业邦· 2025-10-09 11:23
文章核心观点 - 华谊兄弟的苏州电影主题乐园项目因长期亏损被韩国资本MBK Partners全资收购,标志着其“中国迪士尼”梦想的破碎 [5][9] - 国内企业建设主题乐园常因IP吸引力不足、运营不善等问题遭遇困境,而外资则通过“困境投资”模式,以低价收购并改造这些资产实现盈利 [15][20][22] - 政策放宽与市场区位优势促使外资集体抄底中国文旅资产,显示出对中国文旅市场长期前景的信心 [25][31][33] 华谊兄弟乐园项目失败 -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于2018年开业,占地690亩,总投资35亿元,但开业后连续三年亏损,2018至2020年分别亏损1.34亿元、1.62亿元和0.93亿元 [5][12] - 项目是华谊兄弟“去电影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公司曾计划在20个城市落地实景娱乐项目,目标每年贡献180亿美元收入,但策略被指失误,公司从2018年至2024年累计净亏损达82亿元 [10][13] - 项目于2024年进入破产重整阶段并被拍卖,最终被韩国MBK Partners旗下的海合安文旅全资收购并更名为“苏州阳澄半岛乐园” [5][13] 主题乐园行业困境与外资策略 - 主题乐园行业具有投资大、回本周期长的特点,国内企业常因资金周转困难或IP培育不足而失败,华谊兄弟依托的《非诚勿扰》等电影IP热度短暂,且题材不适合亲子游,与迪士尼IP的持久吸引力形成对比 [15][20] - 韩国MBK Partners擅长“困境投资”,通过折价收购陷入困境的优质资产并进行运营改造来实现盈利,例如其曾投资大阪环球影城,持有八年后以约20倍市盈率退出 [20][22] - 在收购苏州项目后,MBK仅注入1亿元资金,通过引入“奶龙”IP、打造本土化项目如《状元归来》和夜游经济等进行改造,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接待客流35万人次,单日最高达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 [8][22][23] 外资抄底中国文旅市场趋势 - 自2021年起中国政策放宽,允许外国投资者依法设立娱乐场所并取消外商投资比例限制,2024年9月外汇管理局新规进一步允许外资参与非自用住宅投资,为外资抄底提供条件 [25][28] - MBK在2021年以65.3亿元收购海昌海洋公园旗下四家主题乐园及郑州项目66%股权,其他外资如新加坡金鹰集团收购上海万达瑞华酒店,施罗德资本设立30亿元地产基金投资长三角基础设施 [9][28] - 外资投资有选择性,聚焦核心区位如长三角地区,苏州项目因位于阳澄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能承接上海客流及辐射新一线城市,被视为优质资产 [31][33]
中国这些资产,被韩国人偷偷买走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8 13:07
文章核心观点 - 韩国私募基金MBK Partners通过其海合安文旅平台,以困境投资策略成功收购并盘活了原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该项目是华谊兄弟“中国迪士尼”梦碎的典型案例 [4][6] - 国内企业打造主题乐园常因IP吸引力不足、运营能力欠缺等问题遭遇水土不服,而外资凭借精准的区位选择、本土化改造和轻资产IP运营模式,正集体抄底中国优质文旅资产 [15][26][31] - 政策放宽与市场信心恢复促使外资加速布局中国文旅市场,尤其青睐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客流密集的核心区域 [26][28][33] 华谊兄弟乐园梦的失败 - 华谊兄弟在2009年上市后提出“去电影化”战略,目标是在20个城市落地实景娱乐项目,预计每年贡献180亿美元收入 [8][11] -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是公司自主运营的重资产项目,总投资35亿元,占地690亩,于2018年开业并纳入《非诚勿扰》《集结号》等电影IP [11][13] - 该项目从开业即连续亏损,2018年至2020年累计亏损超3.89亿元,最终于2024年进入破产重整并被全资收购 [6][13] 主题乐园行业的水土不服 - 国内主题乐园普遍存在IP短板,华谊兄弟依托的成人向电影IP热度难以持续,且缺乏亲子游吸引力,与迪士尼等国际IP的成熟度差距显著 [15][16] - 许多企业沿用房地产逻辑,重硬件投资而轻内容孵化和长期运营,导致项目难以持续吸引客流 [15] - 文旅项目投资大、回本周期长,企业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易因资金周转困难被迫出售资产 [15] 外资的困境投资与运营策略 - MBK Partners擅长困境投资,曾以1亿元资金注入盘活原总投资35亿元的苏州项目,试运营期间接待客流35万人次,单日最高达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 [6] - 运营改造聚焦差异化:引入“奶龙”等亲子IP,并结合苏州文化推出《状元归来》沉浸秀等本土化内容 [22][24] - MBK有选择性地投资优质区位资产,如苏州项目位于阳澄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可承接上海客流及辐射周边经济活跃城市 [31][33] 外资抄底中国文旅的趋势 - 政策放宽是关键推动力,2021年起取消外商投资娱乐场所比例限制,2024年进一步允许外资使用外汇投资非自用住宅类商业资产 [26][28] - 外资布局高度集中於长三角等交通便捷、消费力强的区域,案例包括MBK收购海昌海洋公园4家乐园及郑州项目66%股权,以及新加坡金鹰集团收购上海万达瑞华酒店 [26][28][31] - 外资抄底行为反映其对中国文旅市场长期需求的信心,通过低成本改造核心区位资产使其重获价值 [26][33]
今年暑期,海洋公园们走到生死边缘
虎嗅· 2025-08-18 08:41
行业现状 - 国内海洋公园行业面临严峻生存挑战,普遍陷入"等死或被卖"的困境[1] - 典型案例包括荆州小梅沙海洋馆2025年上半年亏损892.71万元,超过去年全年亏损617.26万元[5][14] - 海南富力海洋欢乐世界投资超30亿元但运营方已被申请破产重整[7][8] 企业动态 - 深圳特发集团拟转让荆州小梅沙海洋馆51%股权彻底退出项目[3] - 大连圣亚被同程旅行子公司控股收购[11] - 海昌海洋公园被祥源控股并购[12] 商业模式痛点 - 投资成本极高,中型海洋公园需2-3亿元起步[19] - 运营成本刚性,动物饲养每年需数百万维护费用[20][22] - 收入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占比超80%[30][32] - 缺乏二次消费场景,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不足3小时[34][35] 国际对比 - 美国奥兰多海洋世界即便游客增长仍持续亏损[43] - 日本四国水族馆通过在地化设计和互动装置实现盈利[47][52] - 日本水族馆平均二次消费占比达40%,显著高于国内[55][57] 转型方向 - 同程通过线上流量赋能大连圣亚运营[59] - 祥源尝试将海昌融入城市文旅生态[60] - 行业开始探索"内容+场景"的轻资产模式[61]
非遗、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产品琳琅满目 河南文化元素闪耀文博会
河南日报· 2025-05-25 07:26
河南馆展示内容 - 河南馆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主题 围绕"读懂厚重历史、读懂中华文脉、读懂壮丽山河、读懂美好生活"展开 分为"华夏源脉""匠心豫造""新潮豫韵""豫赋华章"4大板块 [3] - 展馆呈现非遗、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品类 包括牡丹瓷、三彩艺、金银器等传统工艺精品 以及变色牡丹紫砂杯、神都牡丹香等牡丹衍生文创品 [3][4] - 文旅微短剧《"洛"花如有意》、CG动画等视听作品吸引观众 牡丹香非遗技艺展演获得"味道独特"的评价 [3][4] 地方特色与文化产品 - 许昌展区展示石辟邪摆件、钧瓷、麦秸画等非遗产品 《灵井"许昌人"》剪纸运用阴阳刻技法展现古人类演进史 "疯狂打工人"系列盲盒结合历史与萌趣设计 [4] - 禹州孔家钧窑连续五届参展 钧瓷茶器因独特釉色被赞为"名窑珍品" [4] - 中牟新区展示艺秀小镇、戏剧幻城等项目 主题乐园文创与"文旅+时尚"概念结合 吸引亲子游群体关注 [4][5] 版权馆与创新实践 - 河南版权馆首次亮相 主题为"版权赋能价值 创新驱动未来" 包含"根脉传承·版权守护、创新发展·版权赋能、文化出海·版权护航"3大板块 [5][6] - 南阳非遗玉雕《绿水青山》、烙画《花开四季》展现传统技艺 通过四级保护体系带动产业年产值增长 [6] - 高浮雕彩拓产品传承千年技艺 孔家钧窑《华泰尊》、绞胎瓷《中华龙》获国际认证 甲骨文系列文创推动文化出海 [6]
中国迎来主题公园热潮,如何把快乐做成一门好生意?
36氪· 2025-04-28 10:09
全球主题乐园市场概况 - 2023年全球TOP25主题乐园接待游客2.45亿人次,同比增长23%,亚太地区增长78%,中国市场增长显著,上海迪士尼游客量较2019年增长25% [2]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主题乐园市场,TOP25中占7席,其中5家游客量增长超100%,远超其他市场20%的增速 [3] - 上海迪士尼2023年游客量达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4.2%,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增长184.5%至1252万人次 [4][5]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主题乐园渗透率仅27%(2023年),远低于发达国家68%,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900亿元 [6] - 国际品牌加速布局:上海乐高乐园(全球最大,投资超100亿元)2024年开业,深圳乐高乐园在建,哈利波特制片厂(2027年)、小猪佩奇户外乐园(2027年)等相继落地 [6][8] - 本土企业崛起:方特、长隆、欢乐谷进入全球TOP10,长隆集团游客量同比增长148%,方特2024年新增9家乐园,总数达45家 [9] 跨界玩家与新兴模式 -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2023年开业,首月接待10万人次,二次消费占比72%,衍生品销售为门店5倍 [10][22][23] - 爱奇艺计划在扬州、开封建设影视IP主题乐园,整合《风起洛阳》等全感剧场项目 [12] - 创新型主题公园案例:"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累计接待4000万人次,省外观众占80%,"只有红楼梦"融合东方美学 [27][29][31] 行业盈利与挑战 - 中国385家主题公园中22%亏损,59%盈利,头部企业华强方特主题公园业务毛利率降至40.88%,华侨城文旅收入下滑13% [13][14] - 本土乐园门票收入占比70%,二次消费下降10%-30%,远低于国际3:3:4(门票/零售/餐饮)结构 [16] - 投资强度差异显著:国际品牌每平方米投入约2万元,本土企业仅数千元,IP缺乏导致场景粗糙 [20] 发展趋势与竞争策略 - 国际品牌本土化案例:北京环球影城设功夫熊猫主题区,上海乐高乐园推出"悟空小侠" [24] - 本土IP开发方向:方特挖掘"熊出没"和传统文化(女娲补天、哪吒),海昌引入奥特曼等IP [20][24] - 行业增长点转向人均消费提升,北美成熟市场餐饮消费增长显著,中国需强化IP场景化与衍生品开发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