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影城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城市副中心连续五年保持千亿级投资规模
新京报· 2025-11-19 20:08
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期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6%,2024年前三季度增长10.9%、增速位列全市第二 [1] -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600亿元,连续5年保持千亿元以上规模,建安投资总量连续6年全市第一 [2] - 未来将继续保持每年千亿级投资规模,重点投向产业升级、文商旅体、城市更新等领域 [3] 产业发展与结构 - 全区规上单位达到2800家,较2020年增长52%,企业主体规模跃居全市第三 [4] - 以先进制造为代表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较2020年增长70%,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81%、增速全市第一 [4] - 汽车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代金融、文化旅游跃升为支柱产业 [4] - 金融业增加值、税收占比稳定保持在10%左右,文体娱乐业增加值较2020年增长10.5倍 [4] - 2024年前三季度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排名均为全市第一,累计落地首店154家,商业面积达到107万平方米 [4]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 -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于2024年具备投运条件,枢纽周边推出总建筑规模22万平方米的商品住宅项目 [2] - 广渠路东延、东六环入地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接续建成 [2] - 通州轨道交通线路达到7条,是除中心城区外线路最多的区,未来随着平谷线、M101线开通运营,交通便利性将进一步提升 [8] - 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 [2] 商业与消费市场 - 环球影城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将于2024年底开业,北京海昌海洋公园、顶点公园加快建设 [2] - 形成万象汇、运河西岸、月亮河市集、运河大集等一批有特色、聚人气的消费新场景 [4] 公共服务与民生改善 - “十四五”期间通州区新增学位6万余个,医疗机构床位数较2020年增长50% [2] - 陆续引入6家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累计达到20家,2024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为102.8,全市第一 [7]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增长27.1%,高于全市4.1个百分点 [7] - 建成投用三级以上公立医院7家,首儿所通州院区预计2027年投用,“十四五”期间各类保障性住房项目惠及群众超45万人 [7] 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 - 全面推进实施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141项任务,PM2.5累计浓度较2020年同期改善24% [5] - 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170.5万平方米,实施超低能耗建筑67.3万平方米,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实现百分百绿电供应 [5] - 建成8个万亩生态公园、600公里绿道,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 [5] - 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比达48.2%,碳排放强度下降20%左右 [6] 区域协同发展 - 区域协同推动更大范围共建共享,36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2] - 全面建成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62公里的北运河京冀段全线通航 [9] - 京唐城际铁路正式运营,厂通路全线通车,白庙南、白庙北检查站完成升级改造提升通勤效率 [9] - 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等优质教育分支机构建成,北三县养老机构累计接纳服务京籍老人超6000人 [9]
这个假期太火爆!大学生当“兼职野人”:游客太热情 投喂太多已经吃不下 累坏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08:37
10月1日上午不到10点,北京欢乐谷热门项目"天地双雄太空梭"就已经排起了长队,轮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时,排队时间已 超过30分钟。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场,中午过后,诸如"雅鲁藏布江大漂流""水晶神翼""音乐过山车"等项目的排队时间均需两小时。有现场游客表示:"我买了三个项 目的快速票,人太多了。" 热门项目需排队两小时 作为深耕北京市场多年的主题公园,北京欢乐谷方面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造'城市IP娱乐主场',与环球影城形成'互补而非替代'的 竞合关系。" 不过,在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看来,国内主题公园与国际著名主题公园相比,目前在品牌建设上仍存在一些差距。"中国的主题公园品牌化建 设潜力是巨大的,应该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玛雅区是北京欢乐谷的主题部分之一,"野人"NPC(即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现常用于乐园中与游客互动的人物)是最大特色。在木质围栏和小木屋组成 的情景式露天小剧场内,身着"野人"服饰的演员们载歌载舞,还会随机挑选游客,"扔"进一口悬挂的大锅中,增加参与感。 兼职野人NPC直呼"累坏了" 北京欢乐谷方面向每经记者表示,今年国庆假期预计将迎来客 ...
这个假期太火爆!大学生当“兼职野人”:游客太热情,投喂太多已经吃不下,累坏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00:06
每经记者|陈梦妤 每经编辑|金冥羽 魏文艺 10月1日上午不到10点,北京欢乐谷热门项目"天地双雄太空梭"就已经排起了长队,轮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时,排队时间已 超过30分钟。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场,中午过后,诸如"雅鲁藏布江大漂流""水晶神翼""音乐过山车"等项目的排队时间均需两小时。有现场游客表示:"我买了三个项 目的快速票,人太多了。" 热门项目需排队两小时 作为深耕北京市场多年的主题公园,北京欢乐谷方面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造'城市IP娱乐主场',与环球影城形成'互补而非替代'的 竞合关系。" 不过,在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看来,国内主题公园与国际著名主题公园相比,目前在品牌建设上仍存在一些差距。"中国的主题公园品牌化建 设潜力是巨大的,应该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兼职野人 NPC直呼" 累坏了" 玛雅区是北京欢乐谷的主题部分之一,"野人"NPC(即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现常用于乐园中与游客互动的人物)是最大特色。在木质围栏和小木屋组成 的情景式露天小剧场内,身着"野人"服饰的演员们载歌载舞,还会随机挑选游客,"扔"进一口悬挂的大锅中,增加参与感。 演出现 ...
90家乐园激战,仅10%赚钱!上海成必争之地,靠啥戳中消费命门?
搜狐财经· 2025-10-03 16:36
行业宏观现状 - 中国大型及特大型主题乐园数量达90家,较去年新增8家,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3] - 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困境,呈现“70%亏损、20%持平、仅10%盈利”的格局 [3] - 一线城市家庭已有30%的支出流向休闲娱乐,主题乐园从“年度旅游目的地”转变为“周末日常消费场景”,市场需求呈现高频次、常态化增长 [3] 上海乐高乐园案例表现 - 上海乐高乐园2025年夏开园成绩亮眼,8月亲子客群占比高达85% [1] - 乐园门票收入与二次消费占比接近1:1,远超国内多数乐园“门票占比70%-80%”的单一模式 [1][7] - 项目总投资超100亿人民币,核心区域投资达5.5亿美元 [3] 主题乐园的经济拉动效应 - 主题乐园每1元门票收入可带动18.8元的综合消费,涵盖交通、酒店、餐饮、零售等上下游产业 [5] - 上海乐高乐园开园首月直接带动金山区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40%,餐饮消费增长65% [5] - 主题乐园对城市经济具有“1元消费带动3.5元城市经济”的拉动效应 [11] 成功选址的关键要素 - 选址需锚定高消费力区域,长三角地区2-12岁亲子群体消费需求旺盛,约35%“玩乐高长大的年轻人”构成情怀客群 [7] - 国际旅游目的地属性与便利交通网络至关重要,上海拥有江南水乡、浦江景观等文化符号,并能依托长三角交通网络辐射周边客流 [9] - 政策与生态协同效应显著,主题乐园能带动就业、税收并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使地方政府成为产业发展积极推手 [11] 盈利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 成功案例通过“体验即消费”的场景设计打破“门票依赖症”,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门票与二销占比达到51:49 [7][11] - 乐高乐园通过室内迷你天地、“小驾驶员驾照”等仪式感体验带动衍生品热销,实现二销与核心体验深度绑定 [11] - 行业形成成熟的五维定价模型,包括品牌影响力、IP价值、城市能级、乐园规模、内容深度 [14] IP的运营与转化能力 - IP成功关键在于“体验式转化”能力,而非简单植入,乐高悟空小侠片区将《西游记》转化为3D木偶剧、互动游乐项目等体验形式 [18] - 迪士尼、环球影城优势在于形成“电影引流-乐园体验-衍生品变现”的产业链,让IP价值在不同场景反复兑现 [18] - 本土IP面临转化能力不足挑战,方特乐园通过挖掘孟姜女、白蛇传等公共文化IP,结合技术打造沉浸式演出,提供突围思路 [21] - 海昌海洋公园通过“真实生物IP+故事化运营”模式,将虎鲸“胖豆丁”的成长故事持续传播,形成独特竞争力 [23] 长期主义运营策略 - 乐高将“游客超级满意度”列为首要商业指标,开园首月复游率达28% [17][18] - 乐园首售产品为会员卡,通过会员权益、节日主题活动等构建“情感连接-重复消费-口碑裂变”闭环 [18] - 成本投入需聚焦于能直接提升体验的环节,如场景营造、IP落地与技术升级,而非单纯配套设施 [23][25] 未来发展趋势与核心原则 - 消费者逻辑从“功能导向”转向“情绪导向”,乐园需强化“里程碑式体验”设计以提供情感价值 [25] - 未来竞争是“乐园+酒店+商业+文化”的综合生态圈较量,通过产业协同实现“1+1>2”效应 [27][28] - 可持续发展需把握三原则:锚定高能级城市选址、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体验、打通IP全链路转化 [29]
这是我去过最像胖东来的景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虎嗅· 2025-10-01 17:07
景区核心吸引力 - 景区提供穿越回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几千年前的独特体验感[1] - 景区为凭空建立的以河南为主题的方形建筑[1] - 景区对全国各地游客具有强大吸引力且网上评价相当高[1] 市场定位与口碑 - 景区被描述为比迪士尼和环球影城更神奇的主题景区[1] - 景区通过游客真实体验分享形成口碑传播[1]
解码暑期文旅消费:“文旅+”延长消费链 “质价比”俘获游客心
搜狐财经· 2025-07-11 14:21
暑期文旅市场趋势 - 暑期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产品供给丰富多样,包括演出赛事、主题公园、避暑游、邮轮游等 [3] - 文旅融合趋势下,行业边界不断延展,"文旅+"和"+文旅"模式展现出巨大消费潜力 [3] - 消费心理从追求"性价比"转向注重"质价比",品质导向成为新趋势 [3] 票根经济与赛事演出 - "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等新型旅游方式兴起,票根经济串联文旅、商业、交通等多元场景 [4] - 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票根优惠活动吸引7666万人次,带动消费251.7亿元 [8] - "苏超"赛事期间,南京市66个观赛点吸引客流142.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带动商品销售额3.4亿元,增长16.5% [8] 主题公园市场竞争 - 亲子度假市场预计2025年交易规模达3000亿元,主题公园成为理想去处 [10] - 上海乐高乐园开业首小时客流突破7500人,搜索量环比增长5倍,周边酒店预订同比增长3.5倍 [10] - 国际品牌如环球影城、迪士尼保持热度,本土品牌长隆凭借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差异化竞争 [12] 避暑游市场动态 - 避暑游关注度显著提升,水上乐园、漂流等项目同比增长超40% [16] - 贵州推出"一票多日使用制"等优惠政策,提升避暑游质价比 [19] - 山东威海、日照关注度周环比分别增长36%、39%,成为家庭避暑新选择 [19] 邮轮游市场发展 - 大湾区邮轮市场进入"需求撬动"阶段,丽星邮轮"领航星号"推出2至5晚深度游航线 [23] - 邮轮服务升级,如延长岸上停留时间、提供中文服务及本土化餐饮 [25][26] - 家庭亲子研学需求推动邮轮"寓教于乐"活动,如"小小航海家"研学团项目 [25]
亚洲最贵乐园,吓退上海中产
36氪· 2025-07-07 07:58
上海乐高乐园开业表现 - 上海乐高乐园7月5日正式开幕 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乐高乐园 但游客评价两极分化 部分认为项目少且幼稚 部分认为适合亲子游玩[3] - 试运营期间热门项目"乐高大飞车"突发故障 导致十余名游客悬挂半空30分钟 该项目此前排队时间长达1小时[4] - 乐园门票定价亚洲最高 高峰日成人票549元 儿童票439元 但年卡仅需1399元 相当于两张单次门票价格 显示公司更希望吸引重复消费[15][17][18] 乐高乐园中国市场布局 - 公司在中国规划三座乐园 分别位于成都 上海和深圳 形成"三足鼎立"布局 但目前成都项目停滞 深圳土建年内完成 上海率先开园[11][12] - 上海乐园选址金山区 距离市中心车程约1小时 旨在覆盖长三角地区客群 但偏远位置可能影响客流[12] - 与迪士尼2016年进入上海 环球影城2021年进入北京相比 乐高乐园2025年才进入中国市场 时机较晚[9][10] 乐高品牌商业策略 - 乐高玩具通过联名款提升价值 1999年《星球大战》系列成为转折点 后续推出漫威 哈利波特等IP合作产品[32] - 公司用户研究深入 发现儿童不仅关注玩具外观 更重视解决问题获得的满足感 这种心理学引导增强产品粘性[33][35] - 成人用户(AFOL)贡献超一半收入 2005年推出"乐高大使"计划专门服务成年粉丝群体[36][38][39] 中国主题公园市场环境 -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主题公园市场 但2024年游客二次消费(餐饮 纪念品等)下降10%-30% 消费趋于保守[47][49] - 长三角地区主题公园竞争激烈 除迪士尼 乐高外 小猪佩奇户外主题乐园也将落户上海[49] - 迪士尼2024年Q3财报显示 本土乐园业务需求放缓 体验部门运营利润同比下降3%至22.22亿美元[46] 乐高乐园运营挑战 - 乐园定位2-12岁儿童 对更大年龄群体吸引力有限 被吐槽为"遛娃"场所而非全年龄段乐园[18] - 配套酒店政策严苛 入住时间下午4点 退房上午11点 修改需支付699元 损坏积木模型赔偿2500元起[18][20] - 内测期间通过李佳琦直播间售出3000张门票 但开园当日门票仍可轻松购买 黄牛炒卖现象不如其他主题乐园激烈[21][24]
北运河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将首次举行国家级龙舟赛
新京报· 2025-05-26 12:36
环境与生态建设 - 北运河水质近期达到Ⅲ类标准,将首次举办国家级龙舟赛和岭南龙舟表演赛 [1][2] - 通州区2022年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森林总面积46.45万亩,森林覆盖率34.19%,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5.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95平方米 [2] - 已建成54处公园,拥有580公里绿道和8处万亩森林组团 [2] - 2024年通州区PM2.5年均浓度33.9微克/立方米,8个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均值达Ⅳ类及以上 [2] - 大营变电站建成投用,北京环球度假区成为全球首家全绿电运营主题公园,碧水再生水厂地面改造为"莫奈花园",新增超低能耗建筑45万平方米 [2] 教育与医疗发展 - 新增15家优质教育资源(如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等),累计新增学位6万余个,2024年计划增加中小学学位7000个,推进文旅区中小学建设,扩增公办学前学位1140个 [3] -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三甲医院投入使用,现有三级医疗机构8家、二级10家、一级35家,2024年将推进北京急救中心、首儿所通州院区等项目建设 [3] 养老与社会保障 - 五年内新增养老床位4120张、养老机构8家,目前共有29家养老机构,总床位数7581张 [4] 文旅与商业活力 - 2024年通州接待游客2400万人次,环球影城为北京排名第一入境游目的地 [5] - 北京(通州)大运河5A级景区上榜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城市绿心三大文化设施热度提升,三星堆、殷商大展带动大运河博物馆关注度 [5] - 首开万象汇、远洋乐堤港等商业体推出折扣活动,希尔顿开心麻花新项目亮相 [5]
中国迎来主题公园热潮,如何把快乐做成一门好生意?
36氪· 2025-04-28 10:09
全球主题乐园市场概况 - 2023年全球TOP25主题乐园接待游客2.45亿人次,同比增长23%,亚太地区增长78%,中国市场增长显著,上海迪士尼游客量较2019年增长25% [2]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主题乐园市场,TOP25中占7席,其中5家游客量增长超100%,远超其他市场20%的增速 [3] - 上海迪士尼2023年游客量达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4.2%,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增长184.5%至1252万人次 [4][5]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主题乐园渗透率仅27%(2023年),远低于发达国家68%,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900亿元 [6] - 国际品牌加速布局:上海乐高乐园(全球最大,投资超100亿元)2024年开业,深圳乐高乐园在建,哈利波特制片厂(2027年)、小猪佩奇户外乐园(2027年)等相继落地 [6][8] - 本土企业崛起:方特、长隆、欢乐谷进入全球TOP10,长隆集团游客量同比增长148%,方特2024年新增9家乐园,总数达45家 [9] 跨界玩家与新兴模式 -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2023年开业,首月接待10万人次,二次消费占比72%,衍生品销售为门店5倍 [10][22][23] - 爱奇艺计划在扬州、开封建设影视IP主题乐园,整合《风起洛阳》等全感剧场项目 [12] - 创新型主题公园案例:"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累计接待4000万人次,省外观众占80%,"只有红楼梦"融合东方美学 [27][29][31] 行业盈利与挑战 - 中国385家主题公园中22%亏损,59%盈利,头部企业华强方特主题公园业务毛利率降至40.88%,华侨城文旅收入下滑13% [13][14] - 本土乐园门票收入占比70%,二次消费下降10%-30%,远低于国际3:3:4(门票/零售/餐饮)结构 [16] - 投资强度差异显著:国际品牌每平方米投入约2万元,本土企业仅数千元,IP缺乏导致场景粗糙 [20] 发展趋势与竞争策略 - 国际品牌本土化案例:北京环球影城设功夫熊猫主题区,上海乐高乐园推出"悟空小侠" [24] - 本土IP开发方向:方特挖掘"熊出没"和传统文化(女娲补天、哪吒),海昌引入奥特曼等IP [20][24] - 行业增长点转向人均消费提升,北美成熟市场餐饮消费增长显著,中国需强化IP场景化与衍生品开发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