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杖
搜索文档
跨界融合、新兴消费…..这份报告藏着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最新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5 15:43
产业规模与市场潜力 - 中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突破4亿人,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1] - 2024年中国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达9700亿元,同比增长约9%[5] - 2024年中国水上运动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同比增长18.7%,参与人数突破1.2亿[6] 企业注册与市场活力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户外运动相关企业已达33.5万家[2]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2.4万家,反映市场对行业前景持续看好[2] 消费趋势与用户画像 - 中青年群体是户外运动主要消费者,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2] - 消费格局以华东地区为中心,向华北、西南等地区辐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领跑[2] - 高强度户外运动项目以男性群体为主导,中低强度项目更受女性青睐[2] 细分领域表现 - 2024年滑雪杖、滑雪镜、滑雪鞋、单板滑雪板销量增长均超80%,越野跑鞋销售增长100%[3] - 截至2024年底,中国自行车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运动型自行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8%,智能助力自行车销售额同比增长25%[3] - 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攀岩项目同比增长114.32%[6] - 2024年小红书平台徒步相关笔记点击量达160亿,登山笔记增速340%,攀岩250%[6] 赛事活动与消费场景 - 2024年共举办800人以上路跑赛事749场,总参赛规模超700万人次,相较去年增加100万人次[3] - 2024年全年乡村户外运动赛事超过300场,带动相关消费超过50亿元[5] - VR虚拟登山、骑行、潜水等沉浸式体验以及夜间徒步、荧光骑行、星空露营等“夜经济”活动成为新业态[2] 产业融合进展 - 在文旅融合方面,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26家国家级度假地接待滑雪游客3765万人次,实现收入243亿元[5] - 在金融融合方面,2024年全年户外运动投融资总额约2.76亿元,占体育投融资总额27.47%,资金主要投向户外装备制造与户外场馆建设[5] 新兴运动发展 - 飞盘、户外瑜伽、轮滑、滑板等新兴运动影响力迅速扩大[6]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范围内已注册飞盘运动协会共100家,户外瑜伽网上话题互动量达2500万,线上轮滑滑板行业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6] 政策支持与设施建设 - 自2024年10月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系统部署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7] - 10余个省市结合本地资源,陆续出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产业标准不断健全[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冰雪运动场地共2678个,其中滑冰场地1764个(占65.87%),滑雪场地914个(占34.13%)[7] - 全国健身步道17.18万个,总长度40.76万公里,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共有857个[7]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帆船、游艇码头数共计108个,泊位总数超1.6万个[7]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新华社· 2025-08-26 22:24
博览会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于8月27日至31日在长春举办 总展览面积7.3万平方米 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620个 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千户企业参展 [1][3] - 博览会创办20周年 聚焦产供链合作、新质生产力培育和贸易投资扩大 通过以展促贸、以会促投探索区域合作新路径 [1] 贸易合作 - 中国与东北亚五国2024年贸易额达9016亿美元 同比增长1.6% 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近15% [4] - 中国长期保持东北亚五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韩国和日本分别位列中国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4] - 珲春市2024年进口帝王蟹150万只 货值33.1亿元 占全国进口总量80%以上 新口岸投用后过货量预计提升3倍以上 [2] 投资合作 - 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双向投资金额超过70亿美元 投资领域拓展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等新兴领域 [5] - 吉林依华渔具通过国际投资合作加快新材料研发 产品线从碳纤维鱼竿拓展至滑雪杖、曲棍球杆等品类 [5] 产业与供应链合作 - 首次设立现代化产业馆 展示汽车、卫星、轨道交通、碳纤维、生物制药等领域新产品 [7] - 中国同东北亚国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有30家东北亚国家企业参展 [8] - 吉林化纤集团年产3.5万吨生物质新型人造丝一期项目投产 在东北亚纺织原料供应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9] 区域合作机制 -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入实施 大图们倡议合作保持良好势头 [10] - "东北亚产业园区对话会"探讨建立区域性产业园区合作协调机制 引入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议题 [10] 人文交流与特色产业 - 设立人参·梅花鹿专区 融合国画、竹简等元素展示吉林人参文化底蕴和梅花鹿产业优势 [11] - 设立国际及港澳台特色商品馆、吉菜文化体验区等特色人文展区 推动区域人文融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