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7

搜索文档
理想汽车CEO李想:没有“理想i7”这个车型;比亚迪李云飞回应巴菲特清仓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9-22 18:41
理想汽车产品规划 - 理想汽车CEO李想明确否认存在"理想i7"车型 并建议消费者无需等待该车型[2] 特斯拉技术前景与安全事件 - 马斯克宣称自主化技术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创造 而非财富转移 强调其非零和博弈特性[2] - 德国发生特斯拉Model Y撞车起火事故 因电子车门故障导致三名乘客死亡 包括一名43岁男性及两名9岁儿童[3] - 美国当局已对17.4万辆2021款特斯拉Model Y展开调查 重点关注电子车门系统安全隐患[3] 比亚迪股权变动 - 比亚迪集团回应巴菲特清仓减持 指出伯克希尔自2022年8月起持续减持 至去年6月持股比例已低于5%[2] - 公司强调股票买卖属正常市场行为 并对巴菲特团队17年来的投资与陪伴表示认可[2]
李想:没有“理想i7”这个车型
经济观察报· 2025-09-22 16:24
公司产品动态 - 理想i6车型体验获市场高度评价 用户反馈超预期 [1] - 大量用户询问理想i7车型信息 显示市场对新车型存在强烈期待 [1] - 公司CEO李想明确表示不存在"理想i7"车型 要求用户停止等待 [1] 市场反应 - 用户基于理想i6的良好体验 主动探询产品线扩展可能性 [1] - 公司通过CEO个人社交渠道直接回应市场传闻 进行信息澄清 [1]
一位很喜欢理想的M3P车主为何对理想i8 Cltc不到800很遗憾?
理想TOP2· 2025-05-26 21:38
核心观点 - 一位资深纯电用户对理想纯电车型未能突破800公里CLTC续航表示遗憾 认为更高续航能显著提升高速补能体验和用户安全感 [2][3][4] - 当前700公里CLTC续航在长途高速场景下仍存在补能焦虑 800公里以上可减少充电次数并优化行程规划 [3][6] - 理想超充站密度和排队问题仍是制约补能体验的关键因素 需实现主流线路每200公里覆盖及10%以下排队率 [6] 用户需求分析 - 资深用户期望夏季实跑550公里/冬季450公里以上续航 以支持连续3-4小时高速行驶 [3] - 多100公里CLTC续航可完全转化为用户安全感 不受电量百分比计算方式影响 [4] - 90%用户高速行驶240公里内需休息 未来辅助驾驶普及后该里程阈值可能提升 [4] 补能场景痛点 - 北京-上海高速:700CLTC需3次充电(含第三方桩) 800CLTC仅需2次理想5C充电 [3] - 湖南地区超充站分布不均 南北干线仅长沙/郴州/岳阳有理想站 服务区第三方桩质量差 [6] - 杭州-广州线路存在457公里无理想超充的空白段 800CLTC可提升该路段通过性 [6] 产品性能争议 - MEGA车主实测120km/h巡航:夏季400-450公里/冬季350公里(100%-0%) 与厂商宣传存在差异 [3] - 多数车主电耗估算存在偏差 实际驱动电耗鲜少低于20kWh/100km [3] - 用户愿意为10度电池容量支付1.5-2万元溢价 但当前性价比偏低 [2] 基础设施挑战 - 理想需解决超充站三大问题:密度(200公里全覆盖)、排队率(<10%)、下高速站配套(卫生间/餐饮/快速返高速) [6] - 现有MEGA车主普遍具备高技术水平(如自制充电规划程序) 普通用户操作门槛可能过高 [5][6]
特斯拉的麻烦不只是马斯克
36氪· 2025-03-31 17:24
特斯拉股价与销量表现 - 公司股票年内大跌30%以上,成为美股科技"七巨头"中表现最差企业 [4] - 欧洲市场前两月销量同比下滑45%至25852辆 [6] - 美国市场2月销量同比减少5%,连续第四个月下滑 [7] - 2024年全球交付量179万辆,同比下降1%,为2015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9] 中国市场困境 - 2024年中国销量65.7万辆同比增长8.8%,但营收同比下降3.7%,显示依赖降价策略 [10] - 市场份额从2023年8.3%降至2024年6.1%,同期比亚迪份额从11.5%升至15.4% [10] - 2月批发量同比暴跌49%至30688辆,创2022年7月以来新低 [19] - 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从2021年29.3%降至2024年18.4%,低于比亚迪20%水平 [11] 产品竞争力分析 - Model 3/Y占销量超90%,但Model 3上市9年/Y上市6年,产品周期老化 [14][16] - 2023年Model 3换代弱化运动属性转向家用市场,导致差异化优势丧失 [16] - 小米SU7连续三月销量超越Model 3,小鹏G6/G9等竞品加速抢占市场 [16][17] - 计划推出成本降低20%的"E41"低价版Model Y,预计2026年投产 [19] FSD智能驾驶挑战 - 2024年FSD收入5.96亿美元,占整车收入比例仅0.8%,商业化进展缓慢 [24] - 中国版FSD存在违规驾驶行为,因缺乏本土数据训练导致适应性不足 [26][27] - 国内订阅价6.4万元且仅买断制,与小鹏等"硬件标配+软件免费"模式形成竞争 [28]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国市场份额从2023年55%降至2024年49%,传统车企电动车型增长显著 [29] - 欧洲市场大众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182%,与特斯拉45%降幅形成反差 [29] - 摩根大通将目标股价下调至120美元,瑞银下调至225美元,反映估值修正预期 [29]
应对中国价格战,特斯拉还规划了一款低价「Model Y」|36氪独家
36氪· 2025-03-14 16:49
文章核心观点 - 销量和股价双双下滑的特斯拉为应对竞争,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更低价的Model Y”,若焕新版Model Y不及预期,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推出,中国市场是其挽回局面的关键,但该车型面临诸多挑战且只能解一时之急 [2][3][5] 特斯拉新车型情况 - 为应对竞争,特斯拉中国团队主导开发“更低价的Model Y”,通过depop方式开发,即主体功能不变,简化配置实现快速推出,项目代号采用字母 + 数字方式,上市时间根据焕新版Model Y订单表现而定 [3][4][5] - 此前特斯拉于去年8月在墨西哥推出减配低价版“Model 3”,“更低价的Model Y”由中国团队主导更多 [5] 焕新版Model Y市场表现 - 1月10日开启预定到2月26日开始交付,焕新版Model Y收获20万个订单,但含“定金可退”订单 [7] - 开启交付首周交付超6000辆,低于过去通常的1万辆甚至更多,目前仍处于产能爬坡期,交付周期较此前常规周期变化不大,市场反应不乐观 [8][9] - Model Y换代期间,2025年2月特斯拉在华总销量暴跌49%,创2022年7月以来最差成绩 [9] 特斯拉面临的市场困境 - 2025年2月,特斯拉中国总销量30688辆,同比暴跌49%,Model Y车型卖出8006辆,同比跌幅高达77% [12] - 2025年1月,特斯拉欧洲市场销量下降45%,1 - 2月德国总交付量2706辆,同比下跌70.6%,美国本土市场销量连续四个月下滑 [13] - 全球销量疲软致本周一美股交易中特斯拉股价下跌15%,创2020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14] - 欧洲与北美消费者抵触源于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的密切联系及相关行为,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主因是产品竞争力下降 [14][15] - 2024年12月到2025年2月,小米SU7销量连续三个月超越Model 3,Model Y面临华为智界R7、小米YU7、小鹏G7、理想i7等车型威胁 [16] 更低价Model Y面临的挑战 - 特斯拉智能表现进步不大,智能语音本地化进程落后,智能驾驶FSD在国内年初才可用且表现不如预期,国内车企智能驾驶已延伸至全场景 [20][21][22] - 墨西哥减配版车型改动不符合中国市场消费审美,国内车企低价还卷配置,特斯拉“简约设计”受诟病 [25][26][27] - 2024年下半年特斯拉车贷免息政策收获订单,但自24年底国内品牌也推出相关政策,其车贷优惠红利逐渐消失,维持价格竞争力不易 [28][29][30] 特斯拉在华新攻势及主力车型情况 - 特斯拉在华新攻势包括智驾、低价以及引入Cybertruck,但FSD有提升空间,Cybertruck难走量,目标是提振“先锋”印象 [35] - 特斯拉主力是Model 3与Model Y,两款车分别待机9年和5年,改款主要着眼于续航、底盘体验及外观改动 [36] - 焕新版Model Y品牌力和号召力仍不容小觑,国内新造车公司不能盲目乐观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