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特钠胶囊

搜索文档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名单发布,关注具备临床价值领先+商业化能力突出的企业-20250818
长城国瑞证券· 2025-08-18 17:15
行业评级与核心观点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且维持不变 [2] - 行业指数涨幅2.21%,跑输沪深300指数(3.6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1 [5][16] - 子行业表现分化:医疗耗材(+8.58%)和医院(+6.89%)领涨,线下药店(-3.12%)和医药流通(-1.94%)跌幅居前 [5][16] - 行业PE估值31.38x(上期末30.97x),低于历史均值,疫苗(62.98x)、医院(40.19x)、医疗耗材(39.11x)估值最高 [5][21]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家医保局公示2025年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名单,121个创新药通过审查,涵盖肿瘤、罕见病、慢病等领域 [7][26] - 《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建立全国统一医保支付机制 [29][30] - CDE发布《罕见病用化学药物药学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优化罕见病药物研发要求 [32][33]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获FDA批准新增MASH适应症,临床数据显示62.9%患者实现脂肪性肝炎缓解 [53][55] 重点公司与产品进展 - 博安生物全球首款国产度拉糖肽类似药"博优平"获批,III期临床显示与原研药等效(HbA1c降幅1.44% vs 1.41%) [49][50] - 银诺医药港交所IPO超额认购5364倍,核心产品GLP-1受体激动剂依苏帕格鲁肽a针对肥胖适应症进入IIb/III期临床 [66][68] - 东阳光药通过"合并私有化+介绍上市"登陆港交所,整合研发生产销售资源 [57] - 绿谷制药阿尔茨海默病药物"971"再注册未获批,2024年销量达213万盒 [45][46] 资本市场表现 - 北海康成股价年内涨幅1515%,获百洋医药1亿港元战略投资并有三款产品进入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 [61][62] -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股东净减持17.09亿元,涉及28家公司(27家减持18.25亿元,1家增持1.16亿元) [5] - 礼来在英国上调替尔泊肽价格最高170%,但NHS采购价维持不变 [64][65] 研发与审批突破 - Precigen基因疗法"Papzimeos"获FDA批准,成为首个治疗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疗法 [47][48] - Insmed全球首款DPP-1抑制剂"Brensocatib"获FDA批准,III期临床显示降低年化恶化率21% [41][42] - Shilpa Medicare在印度获批全球首个MAFLD治疗药物NorUDCA [56]
以诺康启动上市辅导;绿谷971再注册申请未获批准 | 医药早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08:45
中成药集采 - 上海启动全国中成药集采首批扩围接续挂网 申报时间为2025年8月12日至8月29日 [1] 医疗广告监管 - 上海近五年医疗广告监测违法率从2020年3.89%降至2024年1.57% 降幅约60% [2] 疫苗研发进展 - 华兰疫苗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获临床试验批准 正在研发以组分百白破为基础的联合疫苗 [2] - 智飞生物四价流感疫苗完成全国首针接种 [8] - 中慧生物四价流感疫苗通过国家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初审 为国内首款且唯一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 [10] 创新药审批 - 美国FDA批准Insmed口服药物Brinsupri用于治疗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 为首个NCFB治疗方案 [3] - 复宏汉霖和亿胜生物联合递交贝伐珠单抗眼内注射液上市申请 为国内第2个报上市的贝伐珠单抗眼科制剂 [4] - 恒瑞医药Nectin-4 ADC创新药SHR-A2102联合疗法获批临床 针对头颈鳞癌 [5] 资本市场动态 - 高端医疗器械企业以诺康启动上市辅导 2020年入选苏州工业园区企业上市苗圃工程 [6] - 热景生物参股公司舜景生物获1亿元增资 公司持股比例从45.5833%降至43.1842% [7] - 创新医疗持有博灵脑机40%股权 其脑机接口产品尚未正式上市 2023-2024年累计亏损1526.58万元 [8] 行业趋势 - 中国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市场规模2024年约61亿元 接种率低于发达国家但潜力巨大 [9] - 百济神州预计2026年底索托克拉获首个全球批准 推进20多项3期试验 [11] 药品监管动态 - 绿谷制药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特钠胶囊再注册申请未获批准 市场出现供应紧张 [12][13] 股东减持 - 昭衍新药原副董事长左从林计划减持不超过352.45万股 占总股本0.4703% [14]
从白癜风到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新药能否改写难治病命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1:35
白癜风治疗现状与未满足需求 - 全球范围内缺乏针对儿童白癜风患者的获批新药 中国2至12岁患者约1200万人占患者总数40% [2] - 现有治疗手段依赖超说明书用药 包括外用激素 外用JAK抑制剂等 但存在安全性问题且国内尚未正式获批 [2] - 临床治疗复发率高达30%至40% 现有药物仅能抑制免疫反应 无法实现精准复色 [3][4] CKBA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 CKBA为全球首个靶向T细胞脂肪酸代谢通路的创新小分子药物 从中药乳香活性成分提取 [3] - II期临床试验显示高剂量组1.5%BID剂量组达到F-VASI 50和F-VASI 25的受试者比例优于安慰剂组 疾病好转及复色患者占比36% [3] - 正在推进2至12周岁儿童白癜风的IIT临床试验 长期维持治疗试验显示其有望成为首款兼具治疗与维持疗效的药物 [3][5] 白癜风药物研发竞争格局 - 中国白癜风药物研发赛道拥挤度低 绝大多数药物靶点聚焦于JAK [6] - 康哲药业磷酸芦可替尼乳膏国内进度最快 艾伯维乌帕替尼 辉瑞利特昔替尼 华东医药HDM3010 泽璟吉卡昔替尼处于临床II期 [6] - 泰恩康CKBA和恒瑞艾玛希替尼处于临床III期 泰恩康已递交突破性疗法认定申请 III期方案启动 目标2027年获得新药上市批准 [6] 跨适应症应用潜力 - CKBA乳膏玫瑰痤疮适应证II/III期无缝适应性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 预计2025年底前启动患者入组 [7] - 计划开展CKBA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研究 探索跨界治疗可行性 [7] - 阿尔兹海默病治疗领域发展迅猛 除淀粉样蛋白单抗药物外 卫材E2814 罗氏Trontinemab 优时比Bepranemab和渤健BIIB080等管线药物展现良好疗效 [8] 创新药物研发路径 - 利用相同靶点小分子寻找差异化临床效果具有较大市场空间 天然产物通过表型筛选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为新药创新提供机会 [1] - 免疫调节药物展现跨疾病治疗前景 从皮肤病到神经系统疾病的创新靶点探索为难治性疾病带来新希望 [9]
21调查|谁在收割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钱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8:10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动态 - 绿谷制药旗下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特钠胶囊(GV-971)生产线被临时调整停工,公司未明确回应是否完全停产 [1] - 停产导致全国药店断货,线上电商平台价格从原价296元/盒飙升至1000元/盒且限购,患者家属通过社交媒体高价求购 [5] - 个人私下转售处方药属违法行为,存在假药、劣药及过期药品流通风险 [5] 替代治疗方案 - 甘露特钠胶囊作用机制为调节肠道菌群代谢,专家指出停药不会导致前功尽弃 [6] - 传统治疗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等)和NMDA受体抑制剂(盐酸美金刚),临床验证效果稳定 [6] - 礼来公司多奈单抗注射液(记能达)2024年12月国内获批,为全球第二款AD新药,支持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停药 [7] 药食同源产品乱象 - 电商平台出现标注"甘露特钠胶囊"的药食同源产品,部分商家冒用"北京同仁堂"名义销售非授权产品 [3][8] - 商家通过添加"电视同款""正品"等文字误导消费者,实际产品功效含糊不清 [8][11] - 药食同源产品属于食品范畴,无治疗功效,甘露特钠成分不符合药食同源目录标准 [11] 市场供需与监管问题 - 药物短缺催生灰色交易,商家利用"甘露""甘露消毒丹"等近似名称规避监管 [8][11] - 行业人士指出药食同源产品标题仅用于引流,不能替代药物 [3]
谁在收割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钱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8:02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动态 - 绿谷制药生产的甘露特钠胶囊(GV-971)被曝生产线临时调整停工,公司未明确回应是否完全停产 [1] - 线上电商平台出现标称"甘露特钠胶囊"的药食同源产品,部分商家标注"北京同仁堂"但实际未经官方授权 [3] - 药食同源产品属于食品范畴,不具备治疗功能,商家通过标题引流但无法替代药物 [3][9] 药品供需与价格波动 - 全国药店出现甘露特钠胶囊断货现象,线上价格从原价296元/盒飙升至1000元/盒(涨幅238%),且限购 [4] - 患者家属因担心停药反弹,在社交媒体高价求购药品,个人转售行为涉嫌违法且存在假药风险 [4] - 专家指出甘露特钠作用机制独特(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短期停药影响有限,临床仍有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替代方案 [5][6] 新药竞争格局 - 礼来公司多奈单抗注射液(记能达)2024年12月国内获批,成为首款可停药淀粉样蛋白靶向疗法,2025年3月上市 [6] - 甘露特钠上市前,AD治疗主要依赖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和NMDA受体抑制剂(如美金刚) [6] 市场乱象与监管空白 - 商家利用"药食同源"概念混淆产品性质,在电商平台添加"电视同款""正品"等误导性标签 [8] - 部分产品仅取"甘露"二字命名(如甘露丸、甘露酥油丸),规避药品监管但无治疗功效 [9] - 甘露特钠作为处方药成分不符合国家药食同源目录标准,相关产品涉嫌违规宣传 [10]
饱受争议的抗AD药物停产 附条件批准并非“护身符”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8:59
甘露特钠胶囊停产事件 - 网络流传国产抗AD药物甘露特钠胶囊停产 相关办公区和生产区关闭信息 [1] - 绿谷制药表示临时性调整仅限于甘露特钠产品线相关岗位 停工员工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 社保公积金正常缴纳 [1] - 国家药监局数据库已无法查询到甘露特钠胶囊信息 企业名称和国药准字号查询均无结果 [2] 附条件批准制度 - 甘露特钠胶囊于2019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 属于"先批准后验证"加快临床急需药品上市 [1] - 附条件批准药品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临床试验 补充申请常规批准 逾期未完成或无法证明获益大于风险将注销药品注册证书 [1] - 国家药监局要求绿谷制药继续药理机制研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 完善寡糖分析方法 [2] 同类药品案例 - 2023年1月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获附条件批准 2024年4月因Ⅲ期临床试验未达主要终点主动退市 [2] - 琥珀酸莫博赛替尼曾基于1/2期试验获美国FDA加速批准 成为全球首款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靶向药 [3] - 甘露特钠胶囊自上市以来有效性多次受到质疑 [3]
阿尔茨海默病“神药”突然被爆停产!多地断货,线上药房现5000元/盒“天价”
北京商报· 2025-06-10 15:13
药品停产与市场反应 - 绿谷医药科技关闭甘露特钠胶囊相关办公区和生产区 因药品注册证到期 目前等待药监局审批结果 [1] - 甘露特钠胶囊市场价格近几个月累计上涨约40% 电商平台部分药房标价高达5000元/盒 普遍售价涨至428元/盒—534 5元/盒 [4] - 患者反映多地医院和药店缺货 电商平台下单后常因"无货"或"药方审核不通过"退款 退款后价格继续上调 [4] 药品供应与公司回应 - 绿谷5月19日公告回应"购药难"和渠道涨价问题 称正与有关部门沟通解决供货问题 但公告于5月23日被删除 [8] - 绿谷5月30日内部通知宣布甘露特钠胶囊产品线相关岗位停工停产 因药品注册证到期 等待审批 [8] - 甘露特钠胶囊审批状态为排队待审评 进入中心时间为2024年10月25日 药企通常提前半年提交延续申请 此次因许可证过期停工停产情况罕见 [8] 药品背景与争议 - 甘露特钠胶囊2019年11月2日获附条件批准上市 成为2003年以来全球首个获批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8] - 药监局要求继续研究药理机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 完善寡糖分析方法 提交试验数据 说明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疑问 [9] - 三期临床试验仅持续36周(约9个月) 而阿尔茨海默病通常需要12-18个月观察才能确认药物对认知功能的持续改善效果 [9] 专家观点与患者影响 - 专家表示甘露特钠通过调节肠道有益菌及相关代谢产物影响大脑 减轻神经炎症 减少致病蛋白生成和神经损伤 停药不会前功尽弃 [5] - 患者及家属反映多地购药困难 部分患者家中仅剩一盒药 医院和药店均无货 [4] - 三甲医院医生表示药品缺货现象常见 但持续数月缺药情况并不多见 [7]
绿谷医药科技停产甘露特钠,相关岗位停工停产
广州日报· 2025-06-09 17:13
公司动态 - 绿谷医药科技宣布甘露特钠胶囊产品线停工停产 因药品注册证到期 正在等待药监局审批结果 [1] - 甘露特钠自2019年上市以来累计惠及患者超50万人 2024年销售量超210万盒 [1] - 公司已关闭相关办公区和生产区 停工员工按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 社保公积金正常缴纳 [1] - 公司承诺经营状况好转后将恢复原薪酬标准 [1] - 甘露特钠在全国面临断货 在线购药平台价格持续上涨 公司已收到超9300个患者购药诉求 [1] 产品研发与临床进展 - 甘露特钠由中国海洋大学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 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1] - 2019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获批 2021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1] - 2019年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 Research》 截至2025年5月被全球783篇论文引用 [2] - 2024年2月国际学者在《分子神经变性》发表背对背研究 独立验证甘露特钠脑肠轴机制 [2] - 2020年4月FDA批准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计划招募2046人 但2022年5月因脱落率增高和资金问题被迫停止 [2] 临床研究数据 - 国内上市后临床研究覆盖3300名患者 多数伴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等共病 [3] - 2024年9月中期分析显示16%患者疗效指标稳定或改善 31%初治患者单药疗效呈"逆转趋势" 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3] - 终期结果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在国际学术大会公布 [3] 行业背景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复杂 病程漫长 2003年以来全球仅几款新药获批 多数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 [3] - 礼来 武田 默沙东 辉瑞 罗氏等药企均布局该领域 但尚未出现颠覆性药物 [3] - 2024年4月抑制神经炎症的临床试验数量已超越抗Aβ临床试验 [3]
绿谷医药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停产;全球首个PROTAC药物申报上市 | 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07:59
辉瑞/Arvinas PROTAC药物申报上市 - 辉瑞与Arvinas向FDA递交Vepdegestrant的上市申请 用于治疗ESR1突变的E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1] - Vepdegestrant是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PROTAC药物 标志着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1] - 若获批有望填补特定患者群体治疗空白 吸引大量投资涌入PROTAC技术赛道 推动行业整体估值提升 [1] 中国生物制药ROCK2抑制剂进展 - 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北京泰德制药的TDI01混悬液拟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用于中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 - TDI01是全新靶点ROCK2抑制剂 此前已获批开展特发性肺纤维化和尘肺病临床试验 [2] - 该药物有望填补市场空白 提升公司估值 增强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竞争力 [2] 安科生物曲妥珠单抗销售表现 - 安科生物曲妥珠单抗(安赛汀)2024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 2025年1-5月发货量同比持续增长 [3] - 公司预计2025年安赛汀销量将大幅增长 该产品是公司在抗肿瘤靶向药物领域的首款产品 [3] - 产品成功为公司带来新利润增长点 提升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3] 海王生物控制权变更终止 - 海王生物终止与广新集团及丝纺集团的控股权变更及定增事项 [4] - 公司表示将继续与国资主体洽谈股权合作 寻求优势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 [4] - 终止带来短期不确定性 但长期发展规划清晰 后续合作进展将影响公司估值 [4] 绿谷医药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停产 - 绿谷医药停产甘露特钠胶囊并关闭相关生产区 该药物曾获附条件批准上市并纳入医保 [5][6] - 2024年共销售213万盒 售价296元/盒 但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曾受质疑 [6] - 停产反映公司重大经营调整 可能引发资本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担忧 [6]
21健讯Daily | 英国医生尝试用人粪制药消灭超级细菌;华中地区首个脑机接口门诊开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07:36
政策动向 - 国家卫健委推动落实"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政策,目标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血站和用血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形成"医院直免为主、线上申请为辅"的服务模式 [1] 药械审批 - 鲁抗医药子公司赛特公司西咪替丁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该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国内共有40个生产批文,4个厂家通过一致性评价,赛特公司累计研发投入394.85万元 [2] - 白云山分公司收到他达拉非片(2.5mg、5mg)药品注册证书,该药为PDE5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3] - 福元医药全资子公司福元药业盐酸溴己新口服溶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对症治疗,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累计研发投入238.90万元 [4] 资本市场 - 天星医疗科创板IPO因保荐人撤销保荐被终止,该公司为运动医学创新医疗器械企业 [5] - 诺泰生物与诺唯赞签订合成生物学合作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拟共同设立生物制药公司,诺泰生物持股51% [6] - 维立志博港股IPO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59,416,667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12][14] 行业大事 - 英国医疗团队尝试将健康人粪便加工成冻干粉用于治疗超级细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大有希望" [7][8]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启用华中地区首个脑机接口门诊,提供评估与治疗咨询 [9] - 科伦药业回应饶毅质疑,称麦角硫因胶囊定位为膳食补充剂而非药品 [10] - 绿谷医药科技停产甘露特钠胶囊并关闭相关办公区、生产区,该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但临床试验等受到质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