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田螺
icon
搜索文档
跟着村书记走基层:实探丽水凤凰寨,农文旅融合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
华夏时报· 2025-09-26 16:28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黄兴利 丽水报道 沿着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蜿蜒的山路向深处行进,云雾与绵密的秋雨交织,不时掠过车窗。当一片 错落的夯土房与层叠的梯田缓缓映入视野,英川镇凤凰寨,便在群山环抱中静静展现。在农文旅融合推 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浪潮下,这座深藏于浙南山区的村庄,正以自身的节奏,探索着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 路径。 (黄兴利 摄影) 梯田"苏醒"之后 从景宁县城到凤凰寨,是一个半小时连续不断的弯道与爬坡。归乡任职五年下来,陈先清不知在这条险 峻的山路上行驶了多少个来回。 2019年,英川镇凤垟、张川、寨后三个村落合并,"凤凰寨"这个寓意凤凰涅槃的名字就此命名。只是, 对于这个涵盖12个自然村、常驻人口不足120人的村落而言,合并之初的发展挑战不言而喻。转折发生 在2020年:这一年,凤凰寨大部分山林被划入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园区;也是在这一 年,陈先清带着新一届村委领导班子上任,为村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开始我就把第一阶段工作定了三个核心目标:复耕千亩良田、共建国家公园、拯救夯土古村。"9月 23日在凤凰寨村支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陈先清的话语里满是 ...
放生之谜:民间放生四处“打游击”,正规点位鲜有人去,为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6 10:50
放生市场现状 - 朝阳区王四营海鲜广场内十余家活鱼批发门店提供鲫鱼、鲤鱼、鲢鱼等本地鱼类放生服务 店主普遍表示无需检验检疫证明且可"随便找条河放生" [2] - 市场放生品类丰富 包括鱼、田螺、乌龟、螃蟹、小龙虾等 部分店铺可配合顾客需求进货 例如有店主提到放生者刚买走50筐泥鳅 [2] - 永定河两岸存在多处"放生点" 每月初一、十五或重要节日多拨人群前来放生 单次放生大鱼可达一千多公斤 [3] 放生行为特征 - 放生者采用"游击战"模式 每周更换地点 主要选择六环外远郊区河流以避开检查 放生物种包括鲤鱼、鲫鱼、泥鳅及乌龟 [3] - 潮白河畔放生活动使用专业设备 如运鱼车、水箱及不锈钢滑道 单条鱼重达三四公斤 但部分鱼因水温差异出现不适应现象 [4] - 部分放生团体长期秘密操作 对政府公布的4个定点放流平台不知情 [4] 定点放流平台问题 - 首批4个定点放流平台(金海湖、西水峪水库、口头水库、园博湖)中 金海湖平台与钓鱼服务共用 存在管理漏洞 如值班人员对放生规则不明确 [7] - 西水峪水库放流平台位于收费景区内 需步行上百级台阶才能抵达水面 且水库已私人承包 实际无人使用该平台放生 [7] - 口头水库位置隐蔽 无标识引导 导航软件无法定位 看库人员称放生仅需本地鱼种且无需手续 [7][8][10] - 园博湖平台管理相对规范 设有标识横幅和石碑 但执法人员检查流于形式 未核验当日检验检疫证明 [11][14] 监管与服务短板 - 苗种供应单位证明开具流程繁琐 需对鱼种、车辆拍照 导致多数放生者放弃办理手续 [15] - 丰台区农业农村局规定检验检疫证明应针对当日放生鱼类开具 但实际执法存在监管缺失 [15] - 市民建议加强正规点位标识建设 明确准许/禁止放生物种清单 并优化苗种供应渠道以简化证明流程 [15]
中国夜宵江湖中最下酒的小东西,不是花生米
36氪· 2025-07-14 21:11
田螺的饮食文化价值 - 田螺作为夜宵食材具有价廉多产、久吃不腻的特性,在夜宵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3] - 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先民在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掌握火烧螺蛳和骨针取肉技术 [6] - 田螺从果腹食材演变为文人笔下的风雅之食,体现饮食文化变迁 [6] 田螺的品种与处理工艺 - 中国是田螺科物种多样性最高国家,主要分为圆田螺属(炒制用)和环棱螺属(熬汤用) [9] - 烹饪前需经过剪尾、吐沙等精细处理工序以去除土腥味 [9] - 需注意区分田螺与福寿螺(螺口小/尾椎长尖 vs 螺口大/尾椎短钝) [9] 地域性烹饪方式 江南地区 - 遵循"不时不食"原则,清明前后的明前螺肉质最佳 [12][13] - 典型菜式包括酱爆螺蛳、鲜韭炒螺蛳、上汤螺蛳等,注重本味与春鲜搭配 [15] - 创新菜式如田螺塞肉实现水产与猪肉的风味融合 [15][17] 湘赣地区 - 夏夜主打口味嗦螺,强调"嗦螺"动作保留汤汁精华 [19] - 浏阳官渡嗦螺采用螺肉取出调味再回填的复杂工艺 [20] - 江西特色螺蛳烧龙虾实现双鲜合炒 [21] 广西地区 - 首创"吃螺不见螺"的螺蛳粉,汤底需用大量螺蛳与猪骨熬制 [23][26] - 田螺鸭脚煲通过长时间炖煮使鸭脚与螺肉风味交融 [25] - 南宁老友炒螺融合紫苏、酸笋等本土香料 [25] 广东地区 - 潮汕炒田螺使用金不换(罗勒)提香,搭配白粥形成清淡夜食 [29] - 客家田螺酿在螺壳内填充丰富馅料,保留尾部嫩肉 [29][31] 产业与消费特征 - 形成从捕捞(水乡摸螺野趣)到烹饪的完整产业链 [6][9] - 衍生出螺蛳粉等标准化产品,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 [23] - 夜间消费场景占比突出,与啤酒、龙虾形成互补品类 [4][19]
中国夜宵江湖中最下酒的小东西,不是花生米
虎嗅· 2025-07-09 20:00
行业概述 - 田螺作为淡水河鲜具有价廉多产、久吃不腻的特性,成为夜宵市场的高性价比选择[1][3] - 中国是全球田螺科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不同品种适应各地烹饪需求[6] - 田螺消费场景覆盖家庭餐桌、夜宵排档及特色小吃,形成完整产业链[5][12][19] 产品特性 - 田螺肉质鲜美且适合复合调味,在江南菜系中常作为提鲜工具[9][11] - 圆田螺属适合爆炒,环棱螺属适合熬汤,品种差异决定烹饪方式分化[6][20] - 需经剪尾吐沙等预处理工序以保证食用安全,与福寿螺存在显著形态差异[7] 区域消费特征 江南地区 - 遵循"明前螺"时令消费,开发酱爆/韭菜炒/上汤等清雅做法[9] - 创新田螺塞肉等融合菜式,并广泛用于面酱、高汤等调味场景[10][11] 湘赣地区 - 形成"嗦螺"特色文化,长沙口味螺/浏阳官渡嗦螺/永州鱼汤螺呈现辣味差异化[12][15][18] - 江西首创螺蛳龙虾合炒模式,强化香辣风味组合[18] 两广地区 - 广西形成"螺蛳粉+鸭脚煲"双爆品,汤底消耗巨量螺蛳[19][20][23] - 广东主打紫苏炒螺和田螺酿,突出原味鲜香[28][29] 历史文化 - 考古证据显示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已有系统化食螺行为[4] - 从果腹食材演变为风雅饮食,见于清代文人诗词记载[5][9]
溯源藤桥河上游——保亭响水河:一汪碧水奏响生态经济“协奏曲”
海南日报· 2025-07-04 09:38
河流与地名 - 藤桥河流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因水流与石头撞击发出洪亮声响而得名“响水河”[4][6] - 官方河流名录中称其为“大本河”,但“响水河”名称在民间更广为人知[6][7] - 黎族方言称该河为“水流很大的河”,与“响水”名称含义相近[6] 河流资源与生态 - 响水河水质清澈,水流充沛,周边动植物资源丰富,支撑什龙村、响水村等多个村庄的生产生活[7] - 河流孕育独特鱼类如“石头鱼”(依附河石易捕捉)和石鲮鱼(用于煮汤、炙烤或制作鱼茶)[8] - 当地村民遵循可持续捕捞原则,避免过度捕捞以保护河流资源[9] 河流衍生产业 - 雅布伦·享水谷共享农庄依托响水河上游的湍急水流和自然声景,吸引游客体验“白噪声”与山泉[10][11] - 河流滋养的茶园产出高品质茶叶,河谷气候还盛产红毛丹、百香果等热带水果,成为农民增收支柱[11] - 响水河保障水稻、冬季瓜菜等传统作物的品质,形成核心竞争力[12] 文化与旅游 - 响水河的自然景观(如什龙桥的小桥流水)与黎族文化(如《捡螺歌》描绘的田螺捕捞场景)结合,形成诗意旅游画卷[6][8] - 享水谷将响水河水引入旅游设施,供游客直接饮用或烹制茶饮,强化自然体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