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
icon
搜索文档
未按要求调整药品价格,两款短缺药被暂停采购资格
贝壳财经· 2025-07-01 12:57
药品采购资格暂停事件 - 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暂停长江药业生产的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和辉南长龙生产的盐酸精氨酸注射液采购资格 因企业未按要求调整价格 [1] - 两款药品均为短缺药品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全国平均价为3 53元/支 盐酸精氨酸注射液全国平均价为11 68元/支 [1] -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国内有53个批准文号 涉及科伦制药 济川药业 普利制药 太极集团 新华制药等企业 盐酸精氨酸注射液国内仅有9个批准文号 涉及康缘药业 赛升药业等企业 [1] 短缺药品管理机制 -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 医疗保障部门落实短缺药品直接挂网采购政策 [2] - 政策实施后国家短缺和易短缺清单内药品供应形势改善 平均配送到位率从60%提升至90% [2] - 国家医保局对以短缺名义异常涨价的药品生产企业约谈十多家 [2] 生产储备监测与价格风险管理 - 2024年8月四部门联合部署加强短缺药品和国采中选药品生产储备监测 涉及109个短缺药制剂 60个短缺药原料药及240个国采中选药 [3] - 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短缺药品价格的风险管理操作指引》 通过事前信息披露 事中价格比较 事后监测处置加强价格风险防范 [3]
救命药涨价风波再升级:两款短缺药因拒降价被暂停采购 监管信号直指定价红线
华夏时报· 2025-07-01 11:04
短缺药市场现状 - 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暂停安徽长江药业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和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盐酸精氨酸注射液的采购资格,因未按要求降价 [1] -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等重症,盐酸精氨酸注射液是肝性脑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临床价值极高 [1][4] - 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公布2025年4月部分短缺药的全国平均价,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为3.53元/支,盐酸精氨酸注射液为11.68元/支 [9] 短缺药价格与供应问题 - 安徽长江药业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2ml:20mg/支)最低销售价格为10元,高于国家集采中标价格区间2.04元—3.58元 [6] - 武汉福星生物药业盐酸精氨酸注射液(20ml:5.0g/支)价格从集采前的92.60元/支大幅降至7.45元/支 [6] - 安徽长江药业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已无法供货,断货原因和恢复供应时间未明确 [1] 短缺药市场竞争与政策 - 海南普利制药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20mL:250mg、40mL:500mg)于2022年12月获FDA批准,2023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 [5] - 山东新华制药5ml:100mg规格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于2023年7月通过一致性评价,成为国内第二家通过评价的企业 [5] - 短缺药政策从自主定价演变为风险管控,2019年允许短缺药清单品种企业自主合理定价,2024年发布《短缺药品价格的风险管理操作指引》 [11] 短缺药行业挑战 - 原料药供应波动、监管难度大、区域价格失衡导致短缺药价格管理挑战严峻 [2][12] - 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多次出现在上海药事所重点监控名单中,其注射用糜蛋白酶被重点监控 [7] - 多地探索易短缺和急抢救药集采,2023年12月由广东省牵头的26省集采正式启动 [12]
联环药业: 联环药业关于公司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4 17:18
药品注册证书核心内容 - 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3类,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254270 [1] - 药品剂型为注射剂,规格5ml:100mg,属于处方药,上市许可持有人及生产企业均为公司自身 [1] - 该药品注册视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2] 药品市场及研发情况 -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用于心力衰竭短期支持治疗,2024年全国医院销售额达4.44亿元人民币 [2] - 截至公告日,公司累计投入该药品研发费用约未披露具体金额(原文未明确),2025年共获得7个生产批件和1个临床批件 [2] 对公司业务影响 - 该药品注册证书的获得丰富了公司产品线,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 [2] - 预计该证书不会对公司近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2]
2毛钱的仿制药暴雷,问题出在哪儿?
虎嗅APP· 2025-03-29 17:59
核心观点 - 第十批集采出现超低价中标现象,部分仿制药价格低至0.22元/支,引发行业对成本与质量的担忧 [1][4] - B证药企数量激增,通过"立项+外包研发+委托生产"模式参与集采竞争,但存在质量管理风险 [2][10] - 监管趋严背景下,部分B证企业因生产管理问题被处罚,暴露出行业野蛮生长的隐患 [5][8][12] - 仿制药研发周期大幅缩短,企业为抢占集采窗口期压缩流程,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稳定性 [16][18][19] - 行业成本压力加剧,企业通过原料国产替代、裁员、转战海外市场等方式应对集采冲击 [21][22][23] 集采低价现象 - 第十批集采间苯三酚注射液出现0.22元/支的"地板价",较最高有效申报价暴降92.36% [4] - 阿司匹林肠溶片低至3分钱/片,行业测算实际成本至少需五六毛钱 [1] - 有药企报价0.53元/支已引发哗然,0.22元/支直接击穿行业心理底价 [11] B证企业问题 - 全国B证企业数量从2021年140家激增至2023年1172家,增长率达465% [10] - 第十批集采中选药品30%为受托生产,间苯三酚注射液9家中标企业有6家是B证企业 [11] - 部分B证企业参保人数波动异常,如海梦智森2022年从十余人骤增至255人又降至31人 [6] - 受托方四川太极曾因生产劣药被罚,此次再因生产过程偏差被列入违规名单 [3][8] 行业影响 - 集采导致仿制药研发项目紧急叫停,企业前期投入可能血本无归 [16][17] - 仿制药研发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12个月,稳定性观察期被大幅缩减 [18][19] - CRO机构为多家企业提供同款药品研发服务,存在质量差异风险 [19] - 注射剂企业加速原料国产替代,进口辅料使用率明显下降 [21] 企业应对策略 - 部分药企裁员30%并停止仿制药研发,转向海外市场寻求出路 [22] - 技术人员需兼职管理岗位,人工成本成为重点压缩对象 [21][22] - 行业人员薪资结构调整,15%纳入绩效导致实际收入下降 [23]
2毛钱的仿制药暴雷,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3-28 21:17
第十批集采低价竞争现象 - 第十批集采中标价出现极端低价现象 如阿司匹林肠溶片3分钱/片 间苯三酚注射液0.22元/支 较最高有效申报价暴降92.36% [2][4] - 部分企业报价已低于理论成本价 研发人员测算间苯三酚注射液成本至少需0.5-0.6元/支 [2] - 低价中标引发行业对药品质量的担忧 中标企业海梦智森因生产质量问题被取消资格 [4][5] B证企业快速扩张与监管问题 - B证企业数量从2021年140家激增至2023年1172家 增长率达465% 平均每天新增1.3家 [10] - 部分B证企业采取"立项+外包研发+委托生产"模式 对生产环节监管不足 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10][13] - 第十批集采中B证企业中标占比接近30% 较第九批15.9%显著提升 间苯三酚注射液9家中标企业有6家为B证企业 [12][13] 行业竞争与研发模式变化 - 集采导致仿制药研发周期大幅缩短 从传统18个月压缩至12个月 稳定性观察期从6个月缩减 [18] - 部分CRO公司为多家企业提供相似仿制药研发服务 存在质量风险 新规要求提交研发差异性说明 [18] - 企业为应对集采压力 加速项目叫停决策 研发投入转向短期见效品种 [15]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 - 药企普遍采用国产原料替代进口 以降低生产成本 部分辅料质量已接近进口水平 [19] - 企业缩减研发投入和人员规模 有企业裁减30%研发人员 转向海外市场 [20] - 行业薪资结构变化 部分企业将15%薪资纳入绩效考核 技术人员面临转行压力 [20] 典型违规案例 - 海梦智森因生产管理问题被取消集采资格 涉及1541万支采购量 约339万元采购金额 [4][9] - 受托方四川太极曾因生产劣药"紫杉醇注射液"被处罚 本次事件非初犯 [7][8] - 第九批集采中珠海和凡医药的吡拉西坦注射液因生产缺陷被暂停销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