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化硅光波导镜片
icon
搜索文档
天岳先进H股启动招股,基石投资者阵容亮眼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7:25
上市计划 - 天岳先进H股招股于8月11日启动至8月14日结束,预计8月1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联席保荐 [1] - 公司拟全球发售4774.57万股H股,其中95%为国际发售、5%为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 [1] - 每股发售价42.80港元,每手100股,入场费4323.17港元,最多募资约20.44亿港元 [1] - 扣除包销佣金及其他估计发售开支后,公司估计将自全球发售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19.38亿港元 [1] - 所得款项净额约70%用于扩张8英寸及更大尺寸碳化硅衬底产能,约20%用于加强研发能力,约10%用于运营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1] 基石投资者 - 港股IPO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约7.402亿港元发售股份 [2] - 济南能源集团通过国能环保认购5000万美元,未来资产证券认购1500万美元,山金资产代表客户账户认购1亿港元,和而泰通过和而泰香港认购8000万港元,深圳君宜私募创始人兰坤认购5000万港元 [2]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全球排名前三的碳化硅衬底制造商,2024年市场份额为16.7% [2] - 公司是全球少数能够实现8英寸碳化硅衬底量产、率先实现2英寸到8英寸碳化硅衬底商业化的公司之一 [3] - 公司率先推出12英寸碳化硅衬底,并率先使用液相法生产P型碳化硅衬底 [3] 产品应用与战略合作 - 碳化硅衬底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AI数据中心、光伏系统、AI眼镜、轨道交通、电网、家电及先进通信基站等领域 [2] - 公司已与舜宇光学子公司OmniLight达成战略合作,推动碳化硅光波导镜片产业化 [2] - 公司已与多家全球消费电子领导者合作,探索AI眼镜与智能手机方向 [2] 业务发展 - 公司深耕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行业,专注于碳化硅衬底的研发与产业化 [2] - 碳化硅材料为新能源与AI两大产业提供核心支撑 [2] - 公司凭借技术创新能力、强大的量产能力、产品组合、与上下游市场参与者建立的紧密合作生态及高效的管理能力引领行业发展 [3]
批量供应日本市场,天岳先进(688234.SH)全球化布局继续开疆拓土
新浪财经· 2025-07-30 20:21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 - 公司开始向日本市场批量供应碳化硅衬底材料 [1] - 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达8.40亿元,同比增长104.43%,占总营收47.53% [1] - 公司在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份额达22.80%,位居全球第二 [1] - 中国衬底材料凭借价格和质量优势正在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1] - 公司有海外建设工厂的规划 [5] 技术优势与创新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94项,实用新型专利308项,境外发明专利14项,专利数量全球前五 [2] - 公司荣获日本"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是中国企业首次获得该奖项 [2] - 公司已实现8英寸导电型衬底批量供应并率先实现海外销售 [2] - 2024年11月推出业内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 [2] - 公司成功交付高质量低阻P型碳化硅衬底,向更高电压领域迈进 [3] - 公司是率先使用液相法生产P型碳化硅衬底的企业之一 [3] 产能布局 - 公司构建了山东济南和上海临港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40万片 [4] - 上海临港工厂具备年30万片导电型衬底生产能力 [4] - 8英寸衬底已实现批量销售,未来产能将持续提升 [4] 下游应用与市场前景 - 碳化硅下游需求80%来自新能源汽车,800V平台普及将提升渗透率 [6] - 公司与英飞凌、博世等汽车电子厂商有长期战略合作 [6] - 预计2035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2.9万亿日元(1500亿RMB),比2024年扩大7.4倍 [6] - 公司积极布局AR眼镜领域,与舜宇奥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发碳化硅光波导镜片 [7] - 预计2030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将超6000万副 [7]
聚焦SiC光波导降本!6家衬底企业指出破局路径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20 17:15
碳化硅光波导在AR眼镜中的应用与挑战 行业动态与市场趋势 - Meta AR眼镜采用碳化硅光波导镜片后,引发行业升级潮,XREAL、雷鸟创新等AR硬件厂商加速布局碳化硅光波导技术 [1] - 碳化硅衬底企业如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烁科晶体等迅速跟进光学级衬底研发,行业技术热情高涨 [1] - 2030年碳化硅光波导镜片需求预计达6000万件,若采用12英寸衬底,需求量将达60-180万片 [21] 成本瓶颈与核心挑战 - 碳化硅光波导镜片单片成本高达2000-4000元(一副眼镜需两片),是玻璃镜片的10倍 [3] - 材料端成本占Meta AR眼镜总成本(约7万元人民币)的主要部分 [3] - 光学级衬底面临四大技术挑战:性能要求差异、晶体生长工艺差异、加工工艺差异、生产成本差异 [5][7][8][9][10][11][12] 技术差异与工艺难点 - **性能要求**:光学级衬底需低光吸收损耗、高透过率(>80%),与传统衬底的电学性能需求截然不同 [8] - **晶体生长**:需高纯度(去除氮、硼杂质)且低缺陷密度,避免深能级缺陷影响光学性能 [9][10] - **加工工艺**:面型参数要求更高(表面粗糙度<0.5nm),刻蚀精度需达纳米级,良率受亚表面损伤控制影响 [11] - **生产成本**:光学级衬底当前成本介于导电型(1156元/片)与高纯半绝缘衬底之间,因规模效应未显现 [12] 降本路径与产业协同 - **工艺优化**:通过提升晶体生长一致性、加工精度,8英寸光学级衬底价格有望降至3000元以下,12英寸降至1万元左右 [16] - **产业协作**:需建立统一光学评价体系与规格标准,减少重复开发,国内企业镜片尺寸(40mm×30mm)较Meta方案节省2.88倍衬底面积 [17] - **大尺寸技术**:8/12英寸衬底可提升镜片产出量4倍以上,但需解决单晶纯度、缺陷控制及翘曲率问题 [19][20] 企业技术进展与规划 - **天岳先进**:已发布12英寸光学级衬底,推进量产技术突破 [22] - **天科合达**:8英寸光波导衬底量产中,计划2024年推出12英寸产品 [22] - **烁科晶体**:研制成功12英寸高纯半绝缘衬底,拓展AR/热沉应用 [22] - **浙江晶瑞**:联合产业链签署AR战略协议,预计2024年底推出12英寸样品 [22] - **山西天成**:8-12英寸光学级衬底技术持续优化,聚焦降本增效 [22] 未来展望 - 碳化硅衬底成本下降将推动AR眼镜消费级市场普及,开启智能穿戴设备新时代 [24] - 技术突破与产能释放后,行业或复制智能手机爆发路径,2030年光学级衬底价格接近导电型衬底水平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