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排放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7.6亿吨 我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央视新闻· 2025-10-30 07:40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市场运行稳定有效,建设已迈入新阶段 [1] -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6亿吨,累计成交额为514.4亿元 [2] - 市场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成为全国碳定价主要方式 [4] 市场覆盖与管控范围 -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持续推进,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 [2] - 市场将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2]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2024年1月启动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减排量交易较为活跃 [6] - 市场机制激励更多行业低成本开展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作用初显,市场主体参与能力和低碳减排意识显著提升 [6] 国际气候治理立场 - 公司将与其他缔约方一道推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积极平衡的成果 [7] - 公司坚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体系规则,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9] - 公司希望发达国家承担落实气候变化应尽义务,并讨论实现3000亿美元目标的路线图及到2025年适应资金翻倍的实施进展 [9]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7.6亿吨!我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央视新闻· 2025-10-30 01:17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市场运行稳定有效,建设已迈入新阶段 [1]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6亿吨,累计成交额为514.4亿元 [1] -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工作持续推进,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将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1]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碳定价主要方式,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 [1][3]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去年1月启动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减排量交易较为活跃 [5] - 市场机制激励更多行业低成本开展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作用初显 [5] - 市场主体参与能力和低碳减排意识通过该市场得到显著提升 [5] 国际气候治理与合作 - 中国将与其他缔约方一道,推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积极平衡的成果 [6] - 中国坚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体系规则,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7][9] - 希望发达国家承担落实气候变化义务,并平衡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谈判成果 [9] - 在制定1.3万亿美元融资路线图时,应优先讨论发达国家实现3000亿美元目标的路线图,并关注到2025年适应资金翻倍的实施进展 [9]
碳价短期波动怎么看?生态环境部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7:5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CEA)价格波动与政策回应 - 近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出现一定幅度波动,碳价由市场自发形成,受供需关系、市场预期、交易行为及市场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暂波动属正常现象 [3] - 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持续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在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推行配额有偿分配,丰富交易主体,收紧四个行业配额,以强化碳市场定价功能,推动形成更好反映真实减排成本的碳价 [3] 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围与影响 - 国务院已批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正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碳市场首次扩围 [4] - “十五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将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计划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通过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压实企业减排责任 [4] - 碳市场扩围将驱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节能技改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带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和投资 [5] - 根据统计,前两个履约周期发电行业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总体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人民币,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后主体更多元,有利于通过跨行业资源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5][6]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进展 - 截至10月28日,CCER市场已成功登记31个项目和1504万吨CCER,累计成交量达325万吨,成交额2.7亿元 [7] - 市场支持领域持续扩大,目前支持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等六类项目开发,并正加快方法学编制工作,已公开征求油田气回收利用、农林废弃物处理等十余项方法学意见 [8] - 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加快扩大市场支持领域,构建方法学体系,健全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并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提升市场国际影响力 [8]
2024年全国碳市场交易额创开市新高
人民日报· 2025-09-25 07:2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表现 - 截至8月底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 累计成交额约480亿元[1] - 2024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以来年度新高[1] - 2024年市场运行242个交易日 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履约周期上涨43.55%[1] - 2024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 成交额181.14亿元[1] - 2024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10.8%[1] 市场覆盖范围扩大 - 今年3月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1] - 新增重点排放单位超1300家[1] - 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比例提高至60%以上[1]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1] - 今年3月首批新登记核证自愿减排量开展交易[1] - 截至8月底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 成交额2.29亿元[1] - 成交均价多次超过每吨100元[1]
2024年全国碳市场交易额创开市新高 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上涨43.55%
人民日报· 2025-09-25 07:07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表现 - 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 [1] - 2024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以来年度新高 [1] - 2024年市场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履约周期上涨43.55% [1] - 2024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 [1] 行业覆盖与排放强度 - 2024年3月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 - 新增重点排放单位超1300家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比例提高至60%以上 [1] - 2024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10.8% [1]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首批新登记核证自愿减排量于2024年3月交易 [1] - 截至8月底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成交额2.29亿元 [1] - 成交均价多次超过每吨100元 [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活力进一步提升
期货日报· 2025-09-25 00:05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表现 - 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累计成交额约480亿元人民币 [1] - 2024年全年成交额181.14亿元,创2021年市场启动以来年度新高 [1] - 2024年市场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全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 [1] - 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10.8%,碳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容 - 2025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系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1] - 扩容后新增重点排放单位超过1300家,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 [1]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2] - 2025年3月,首批新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在交易系统开展交易 [2] - 截至8月底,该市场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累计成交额2.29亿元,成交均价屡次超过每吨100元 [2]
绿金新闻 | 扩容后的全国碳市场有何变化?生态环境部最新披露!
新浪财经· 2025-09-24 23:52
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容 - 2025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 - 扩容后新增重点排放单位超过1300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30亿吨[1] - 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实现从三个“单一”向三个“多元”转变[1] 市场交易主体与活跃度 - 2024年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共计1471家,较上一周期增加1.38%,全年成交笔数同比增长18%[2] - 2024年卖出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上一周期增加11.24%,配额惜售现象缓解[2] - 截至2025年8月底,挂牌协议交易买入和卖出委托总量同比上涨232%,新纳入行业已开设交易账户1277家[2] 交易产品与方式 - 截至2025年8月底,市场已发布5类按年份标记的交易标的,成交量分别为2.87亿吨、4919.46万吨、1.94亿吨、1.33亿吨和3227.67万吨[2] - 2024年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分别为0.37亿吨和1.52亿吨[3] - 2025年7月启用单向竞价交易方式,首批三场总成交量13万吨,总成交额977.15万元[3] 碳价表现与市场趋势 - 2024年碳价收盘价在69元/吨至106元/吨之间,年底收盘价97.49元/吨,较2021年首日开盘价上涨103.10%,较2023年底上涨22.75%[3] - 2025年第二季度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上涨140%和87%[3] - 截至2025年8月底,综合价格收盘价为69.30元/吨,在全球碳价普遍下跌背景下保持在合理区间[3]
报告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22:05
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于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 [1] - 2024年碳排放配额全年累计成交量为1.89亿吨,全年成交额为181.14亿元,为2021年市场启动以来最高水平 [1] - 2024年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 [1] 碳市场减排成效 - 2024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了10.8% [1] - 碳市场对电力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市场监管与技术应用 - 中国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手段智能预警数据质量风险 [1] -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大幅提高了碳市场的监管效能 [1]
广东率先开考碳排放管理员!持证者可享受国家人才政策待遇
南方都市报· 2025-09-24 14:44
行业人才发展 - 全国首个涉碳职业碳排放管理员在广东首次开考,标志着低碳职业人才培育机制正式启动[1][1] - 通过考核的人员可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享受国家人才政策待遇和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 - 此次考试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人才培养树立了标杆[1] 公司资质与定位 - 广州交易集团是广东省内唯一可开展碳排放管理员全工种、全等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机构[1] - 公司于今年6月经广东省人社厅统一遴选,正式备案成为广东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 - 公司已搭建规范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涵盖场地、系统、培训、考评等环节[1] 公司业务基础 - 广州交易集团旗下的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全国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1] -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过去十余年间累计培训人数超过2万人,影响辐射海内外[1] - 公司的低碳能力建设服务培训质量广受好评[1]
“十四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新华社· 2025-09-19 22:12
政策体系与排放控制 -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十四五”期间持续下降 [1] - 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 积极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1] 全国碳市场建设 - 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1] - 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提升 [1] 碳足迹管理与标准建设 - 牵头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指导发布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2] - 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定期发布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 [2] - 推动碳足迹规则标准实现国际衔接互认,帮助企业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 [2] 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印发实施,明确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 [2] - 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 [2] - 推动提升重点区域气候韧性,加强青藏高原等关键脆弱区域气候风险评估 [2] 未来工作方向 - 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 - 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2] - 健全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