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电源

搜索文档
英杰电气(300820) - 300820英杰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3
2025-07-03 08:32
主营业务 - 专注工业电源研发与制造,核心业务涵盖功率控制电源及特种电源,覆盖光伏、半导体、充电桩、储能及科研院所等行业 [1] - 光伏业务占比曾长期较高,当前行业下行,公司推进业务转型,半导体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充电桩业务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有望突破 [1] 核聚变业务 - 具备深厚技术积淀与市场经验,提供回旋管电源、中性束电源等辅助加热电源产品,拓展基于 IGBT 技术的磁场电源等新产品 [2] - 产品体系覆盖核聚变关键环节,与西南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所等建立长期合作 [2] - 2024 年核聚变相关电源订单突破千万元,历史累计订单达数千万元,正对接国内重点商业核聚变项目 [2] - 国内核聚变项目投资规模达数十亿元至百亿元级别,电源占项目投资比例高,2025 年下半年多个项目将招标 [3] - 核聚变电源技术壁垒高,公司有大功率电源研发经验和量产能力优势 [3] 充电桩业务 - 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研发新产品,产品进入技术验证阶段,若顺利将获高附加值订单 [4] - 加速海外市场布局,构建海外销售网络,2025 年有望规模性增长,对冲光伏订单波动 [4][5] 光伏业务货款回收 - 行业面临项目延缓挑战,部分企业呆坏账可能影响公司,但行业有周期性,后续有货款回收可能 [5] - 电源为专用设备,调试服务保障延缓项目货款回收和收入确认 [5] - 未确认销售的发出商品大部分货款已预收,2024 年已计提存货减值,财务风险可控 [5]
英杰电气20250702
2025-07-02 23:49
英杰电气 20250702 摘要 英杰电器深耕核聚变电源领域,与西南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等离子体物 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长达 20 年,提供大功率电源,并在 2024 年 实现上千万规模的业绩,核聚变市场潜力巨大。 公司在核聚变领域面临鞍山同创、天津明伟创等竞争对手,但凭借 IGBT 技术在磁场电源方面的优势,以及柔性化生产能力,积极争取核聚变项 目带来的市场机会,预计该领域投资将达数百亿。 英杰电器的核心技术在于加热电源和磁场电源的控制精度,电流波动率 已控制在 1/10,000 以内,并实现长脉冲连续波 1,066 秒,技术优势明 显,可从光伏大功率电源技术顺利转移至核聚变领域。 光伏行业下行对英杰电器造成冲击,国内光伏订单大幅减少,但公司积 极拓展半导体、充电桩、储能等领域,其中半导体业务预计今年营收超 4 亿元,增长 30%以上,充电桩业务也在积极推进中。 公司去年四季度已对光伏业务计提 5,000 多万的损失,并采取措施应对 坏账风险,如通过法院判决将定制化电源产品抵回,降低整体业绩风险。 Q&A 英杰电器在核聚变电源领域的业务情况如何? 英杰电器主要从事工业电源的研发和制造,涵盖控制功率控制电源和 ...
【私募调研记录】展博投资调研英杰电气
证券之星· 2025-06-30 08:04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展博投资近期调研了英杰电气 [1] - 调研形式为特定对象调研 [1] 英杰电气业务与技术 - 公司在可控核聚变电源领域深耕多年 提供旋管电源 中性束电源 磁场电源等产品 [1] - 技术路线从传统可控硅转向IGBT [1] - 与西南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所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 订单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核聚变相关电源订单超过千万元 历史累积订单达数千万元 [1] - 积极对接国内重点商业核聚变项目 与安徽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等地项目有商务合作 [1] 竞争格局 - 在鞍山 成都 天津 武汉等地存在竞争对手 [1] - 凭借技术和量产能力建立竞争壁垒 [1] 行业机遇 - 国内多个核聚变项目投资规模大 电源价值量占比高 [1] - 公司正积极对接项目招标 [1] 机构背景 - 深圳展博投资成立于2008年 从事资产管理及投资咨询业务 [2] - 管理"华润信托 展博"系列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2] - 为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会员 [2]
英杰电气(300820) - 300820英杰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7
2025-06-27 16:08
业务背景与技术储备 - 公司在可控核聚变电源领域深耕多年,提供回旋管、中性束等辅助加热电源,技术路线从传统可控硅转向 IGBT,还提供磁场电源等产品 [1] - 产品覆盖磁场约束、等离子加热、控制系统、辅助系统等 [1] 客户与订单情况 - 与西南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所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 2024 年核聚变相关电源订单超千万元,历史累积订单达数千万元,正积极对接更多项目客户 [2] 项目合作进展 - 积极对接国内重点商业核聚变项目,与安徽、河北、上海、四川、陕西等地项目有商务合作 [3] 竞争对手情况 - 公司核聚变电源覆盖细分领域在鞍山、成都、天津、武汉等地有竞争对手 [4] - 公司凭借技术成熟度与量产能力建立壁垒,依托多年大功率电源研发经验形成技术优势,量产能力也具备优势 [4] 市场空间与订单规划 - 国内多个核聚变项目投资规模达数十亿至百亿级,电源价值量占比高,公司供货的磁场与加热电源占比更高 [4] - 2025 年下半年多个项目进入招标阶段,公司积极对接、跟踪招标进度 [4]
英杰电气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公司 英杰电气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进展** - 可控核聚变领域:已有多年积累,与西屋研究所合作近 20 年,去年科研院所板块收入超 1 亿含相关业务,产品有回旋管电源等且应用广泛,与合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建立供应关系并参与多个重要项目[3] - 光伏业务:2020 年起发展,提供高效稳定光伏逆变器和电源解决方案[5] - 半导体业务:2023 年因制裁封锁加速突破市场,专注为先进制造工艺提供支持,射频电源覆盖型号增多,与中微等客户合作紧密[5][19] - 充电桩业务:去年与上海启源新能源合作,今年验证充电模块产品,若成功将有大订单,明年或形成数亿营收[21] - **市场机遇与份额** - 可控核聚变市场:对大功率电源需求大,占项目投资 5%-10%,公司有机会扩大市场份额,产品覆盖国内重点项目,磁场和加热电源可能占比超一半[2][7][12] - 未来采购:管理层重视,组建团队推动,在大功率电源领域有技术积累,已对接部分客户[6] - **竞争优势** - 技术方面:在大功率电源领域有技术积累,在磁场、电流波动控制等方面有优势,可提供稳定直流供给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光伏逆变器大功率技术可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2][7][8] - 生产能力: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可应对大规模量产需求,工人和调试人员能适应不同产品生产[2][15] - **财务与营收** - 今年任务:确认约 17 亿未确认营收,其中 60%已预收款,对财务风险小企业去年四季度专项计提并回款,努力完成对隆基等大客户剩余 11.7 亿收入确认[17] - 未来预期:明年相比今年预计显著增长,充电桩业务和海外光伏订单带来近十亿增长,半导体行业呈上升态势[22] - **行业发展情况** - 光伏行业:处于下行调整周期,新增订单少,国内新增订单仅几千万,对公司订单有影响,依赖其他行业订单弥补,去年海外订单预计明年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6][18] - 半导体行业:相对乐观,射频电源技术和商业应用有进展,与多客户合作深化,预计后续有批量订单,下半年整体体量预计增长[19][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董事长王总主导新业务机会,见关键人物推动战略合作[14] - 可控核聚变项目中,核聚变装置大功率电源用于磁场约束等,PSM 电源电压等级达 100 千伏、电流 200 安,需优化克服技术难点[11] - 电源价值量因项目而异,综合占比约 7 - 8%,磁场和加热电源占比 50 - 60%[13] - 公司在集成电路领域产品全面覆盖,与多重点项目客户合作,近期股价波动或与核聚变概念相关,若签合同将推动发展[25] - 核聚变概念对公司影响显著,未签合同但签大额合同将带来增长机会,近期股价调整是机会[26] - 公司近期接待大量线下调研活动,各方关注度高[27] - 下半年公司密切跟踪多个招标项目,关注电源技术和客户需求以获更多订单[24]
英杰电气(300820) - 300820英杰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09
2025-06-09 08:42
光伏行业 - 公司重视光伏货款回收与销售收入确认,行业面临项目延缓挑战,呆坏账或有影响,但行业有周期性,后续仍有货款回收可能 [1][2] - 公司电源属专用设备,后续调试服务保障延缓项目货款回收和收入确认 [2] - 光伏未确认销售的发出商品大部分货款已预收,2024 年已针对发出商品计提存货减值,财务风险可控 [2] 可控核聚变业务 - 可控核聚变业务属科研院所业务板块,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多年,参与多数核聚变项目并提供电源支持 [3] - 公司可提供磁场、加热、控制系统、辅助系统等电源,历史订单电源业务收入累计达数千万元 [4] - 核聚变行业电源技术壁垒高,国内有研发生产能力企业少,公司主要竞争对手来自天津、武汉、成都、鞍山等地 [5] 半导体行业 - 2024 年公司半导体业务营收 3.5 亿元,2025 年一季度业务规模超去年全年,二季度预计新增订单转化为收入,全年有望同比增长 [7] 充电桩业务 - 公司与国内头部企业合作研发充电桩新产品,产品进入验证阶段,验证顺利将带来高价值订单 [7] - 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取得进展,2025 年充电桩业务有望增长,对冲光伏订单下滑影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