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锰)铁锂
搜索文档
当升科技股价跌5.03%,金鹰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3.2万股浮亏损失9.9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21 10:44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21日股价下跌5.03%至58.70元/股,成交额6.21亿元,换手率2.06%,总市值319.50亿元 [1] - 公司股价连续3天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8.32%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高端智能装备业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多元材料占比60.83%,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占比29.37%,钴酸锂占比7.44%,智能装备占比1.55%,其他业务占比0.82% [1] 基金持仓影响 - 金鹰基金旗下金鹰年年邮益一年持有混合A(011351)三季度重仓持有公司股票3.2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2.18%,为第八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因公司11月21日股价下跌估算浮亏约9.95万元,连续3天累计浮亏损失17.95万元 [2]
格林美:在福安园区已建成年产2万吨磷酸(锰)铁锂产线
格隆汇· 2025-11-17 15:28
产能建设 - 公司在福安园区已建成年产2万吨磷酸(锰)铁锂产线 [1] 技术合作与研发 - 公司与深圳市本征方程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从磷酸铁锂电池与废料的回收利用开始,联合开发石墨烯增强型磷酸(锰)铁锂材料产业化技术 [1] - 合作旨在利用石墨烯技术提升循环再制造的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 [1] 产品性能与市场应用 - 技术合作目标为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实现循环再制造的磷酸(锰)铁锂材料高值化再利用 [1] - 公司正快速推进该材料的市场化应用 [1]
格林美(002340.SZ):在福安园区已建成年产2万吨磷酸(锰)铁锂产线
格隆汇· 2025-11-17 15:21
公司产能与技术布局 - 公司在福安园区已建成年产2万吨磷酸(锰)铁锂产线 [1] - 公司与深圳市本征方程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石墨烯增强型磷酸(锰)铁锂材料产业化技术 [1] 技术合作与产品优势 - 合作从磷酸铁锂电池与废料的回收利用开始 [1] - 利用石墨烯技术提升循环再制造的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 [1] - 技术应用旨在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1] 业务模式与市场应用 - 实现循环再制造的磷酸(锰)铁锂材料高值化再利用 [1] - 公司正快速推进该技术的市场化应用 [1]
当升科技11月11日获融资买入1.30亿元,融资余额15.0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09:28
股价与市场交易表现 - 11月11日公司股价下跌0.77%,成交额为11.90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1.30亿元,融资偿还额为2.03亿元,融资净买入为-7290.54万元 [1] - 截至11月11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为15.15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5.0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4.55%,融资余额超过近一年60%分位水平 [1] - 11月11日融券偿还9700股,融券卖出2400股,卖出金额15.68万元,融券余量15.91万股,融券余额1039.24万元,超过近一年70%分位水平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64万户,较上期减少0.37%,人均流通股为5856股,较上期增加0.37% [2]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99亿元,同比增长33.92%,实现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8.3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2.6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21亿元 [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多元材料占60.83%,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占29.37%,钴酸锂占7.44%,智能装备占1.55%,其他业务占0.82% [1]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315.48万股,较上期增加872.15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860.57万股,较上期减少144.02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634.78万股,较上期增加30.43万股 [3] -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摩根新兴动力混合A类、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为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3] - 华安创业板50ETF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67.00万股,较上期减少112.94万股 [3] - 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当升科技股价跌5%,东证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62万股浮亏损失5.6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0 13:49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10日当升科技股价下跌5% 报收66.48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为15.54亿元 换手率达到4.49% [1] - 公司总市值为361.85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高端智能装备业务 [1] - 多元材料是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 占主营业务收入60.83% [1] - 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业务收入占比为29.37% [1] - 钴酸锂业务收入占比7.44% 智能装备业务收入占比1.55% [1] 基金持仓情况 - 东证资管旗下东方红中证500指数增强发起A基金重仓当升科技 [2] - 该基金三季度持有当升科技1.62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27% 为第九大重仓股 [2] - 基于当日股价下跌测算 该基金持仓浮亏约5.67万元 [2]
当升科技涨2.01%,成交额9.6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895.3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7 13:2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1月7日盘中股价上涨2.01%,报69.53元/股,成交额9.67亿元,换手率2.80%,总市值378.4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895.34万元,特大单买入7069.35万元(占比7.31%),卖出5105.87万元(占比5.28%),大单买入2.23亿元(占比23.03%),卖出2.13亿元(占比22.07%)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73.48%,近5个交易日上涨0.51%,近20日上涨4.98%,近60日上涨66.38%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及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收入构成为多元材料60.83%,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29.37%,钴酸锂7.44%,智能装备1.55%,其他业务0.82% [1]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3.99亿元,同比增长33.92%,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8.3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6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21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8.64万,较上期减少0.37%,人均流通股5856股,较上期增加0.37%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315.48万股,较上期增加872.15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860.57万股(较上期减少144.02万股),南方中证500ETF持股634.78万股(较上期增加30.43万股),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持股438.06万股(新进),华安创业板50ETF持股267.00万股(较上期减少112.94万股),摩根新兴动力混合A类持股236.42万股(新进),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持股231.69万股(新进),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行业分类与业务定位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概念板块包括钴镍、小金属、央企改革、MSCI中国、锂电池等 [1] - 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3日,于2010年4月27日上市 [1]
当升科技股价涨5.06%,红塔红土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17万股浮盈赚取3.8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6 14:36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6日公司股价上涨5.06%至68.54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4.37亿元,换手率为4.23% [1] - 公司总市值为373.06亿元 [1] 公司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高端智能装备业务 [1] - 多元材料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60.83% [1] - 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业务收入占比为29.37% [1] - 钴酸锂业务收入占比7.44%,智能装备业务收入占比1.55% [1] 基金持仓情况 - 红塔红土稳健精选混合型A(009817)重仓持有公司股票1.17万股 [2] - 该基金持仓占其基金净值比例为4.45%,为公司第二大重仓股 [2] - 基于股价上涨,该基金当日浮盈约3.86万元 [2]
当升科技涨2.03%,成交额12.0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396.8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30 10:36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30日盘中股价上涨2.03%,报73.28元/股,成交金额12.09亿元,换手率3.33%,总市值398.8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396.82万元,特大单买入1.42亿元(占比11.74%),卖出1.55亿元(占比12.84%),大单买入3.46亿元(占比28.63%),卖出3.67亿元(占比30.34%)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82.83%,近5个交易日上涨11.08%,近20日上涨21.63%,近60日上涨73.73%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收入构成为多元材料60.83%,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29.37%,钴酸锂7.44%,智能装备1.55%,其他业务0.82% [1]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3.99亿元,同比增长33.92%,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8.3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6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21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8.64万,较上期减少0.37%,人均流通股5856股,较上期增加0.37%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315.48万股,较上期增加872.15万股 [3] - 多家ETF及公募基金位列十大流通股东,包括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860.57万股,较上期减少144.02万股)、南方中证500ETF(持股634.78万股,较上期增加30.43万股)等,并有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摩根新兴动力混合A类等新进股东 [3] 行业与业务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所属概念板块包括钴镍、小金属、4680电池、锂电池、储能等 [1]
当升科技涨2.04%,成交额11.2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108.7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14:34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3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4%至65.59元/股,成交金额为11.29亿元,换手率为3.47%,总市值为357.0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108.71万元,特大单和大单买卖活跃,其中特大单买入5539.37万元(占比4.91%),卖出8206.70万元(占比7.27%);大单买入2.62亿元(占比23.22%),卖出2.56亿元(占比22.73%) [1] - 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63.65%,近期表现分化,近5个交易日下跌1.87%,近20日上涨16.94%,近60日上涨53.82%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及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收入构成为:多元材料60.83%,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29.37%,钴酸锂7.44%,智能装备1.55%,其他业务0.82% [1]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32亿元,同比增长25.17%;归母净利润为3.11亿元,同比增长8.47%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6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21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67万户,较上期增加2.18%;人均流通股为5834股,较上期减少2.13% [2] - 同期十大流通股东中,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004.59万股(较上期减少24.56万股),南方中证500ETF持股604.35万股(较上期增加79.05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43.33万股(较上期增加37.80万股) [3] - 华安创业板50ETF持股379.94万股(较上期减少27.74万股),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A持股258.39万股(较上期减少9.02万股) [3] 行业分类与业务定位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电池化学品,概念板块涵盖钴镍、4680电池、锂电池、储能、新能源等 [1] - 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3日,于2010年4月27日上市 [1]
SNEC ES+ 2025国际储能大会: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30%
中国化工报· 2025-10-21 13:31
行业增长前景 - 未来5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30%至40% [1] - 2035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预计将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2] - “十五五”期间储能与氢能被视为万亿级确定性赛道 [2] 储能产业定位演变 - 新型储能已从新能源的合规性要求跃升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经济性资产 [1] - 储能产业定位从配套升级为核心,市场应用从试点推向刚需 [2] - 储能是未来加大风光装机时的重要一环,体现“源无储不立,网无储不稳,荷无储不灵” [1][2] 技术发展与材料创新 - 储能产业发展关键在源端材料突破,协鑫集团开发GCL-PHY干法制备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可将工艺成本和能耗降低50% [1] - 公司使用硅烷气加多孔碳制造硅碳负极,并发力碳纳米材料以满足固态电池与黑磷电池需求 [1] - 未来技术发展关键在于协同,需构建多能融合生态系统,坚持铅锂氢钠等多种技术路线并举 [3] 新兴应用场景与项目 - 储能系统正成为算力核心基础设施,2030年算力构成中95%为推理算力,对电网实时平衡能力提出高要求 [2] - 单次大模型训练耗电量相当于3000辆特斯拉绕赤道一圈,需配套50毫瓦时储能系统保证供能 [2] - 协鑫集团正研究在中东搭建“风光储算”一体化平台,电价约0.15元/千瓦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