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688184,实控人之一被立案侦查!8天前公司公告他占用资金1.9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6:21
8月3日,ST帕瓦(688184.SH,股价10.1元,市值15.92亿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8月1日收到公安机关出具的《立案决定书》,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 一、董事张宝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目前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公开资料显示,ST帕瓦成立于2014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研发和销售的企业。该公司于2022年9月在科 创板上市。 不过,上市未满3年,今年4月29日晚,公司公告称,因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相关规定, 公司A股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帕瓦。 在董事会关于争取撤销风险警示的意见及主要措施中,公司提到,经自查,公司经营管理层存在经营管理不善问题,导致公司与供应商交易价格不公允的 情形,累计向部分供应商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亿元。公司共同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代)张宝出具承诺,将对上述金额进行追讨,同 时对上述 1.8亿元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张宝现年54岁,中南大学冶金物理 ...
杉杉股份股价下跌2.17% 大宗交易折价6.45%成交2600万元
金融界· 2025-07-30 01:5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杉杉股份股价报9.92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22元,跌幅2.17% [1] - 当日成交量为117.63万手,成交金额达11.69亿元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 [1] - 业务涵盖新能源产业链,产品应用于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等领域 [1] 大宗交易 - 7月29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280.25万股,成交金额2600.72万元 [1] - 成交价9.28元,较当日收盘价折价6.45% [1] - 该笔交易占当日成交金额的2.22%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9889.82万元,占流通市值的1.71% [1]
日播时尚: 日播时尚最近一年一期的备考财务报告及其审阅报告上市公司最近一年一期的备考财务报告及其审阅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22 00:3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原名上海日播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25日,法定代表人为梁丰,注册地址为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茸阳路98号1幢2层 [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10000738505304H,实际从事服装服饰的设计、生产及销售业务 [1][2] - 经营范围涵盖服装制造、批发零售、日用口罩生产销售、家居用品制造销售等多元化业务 [2] 重大资产重组交易 - 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四川茵地乐材料科技集团71%股权,交易对价142,000万元(股份对价116,100万元+现金对价25,900万元) [2][3] - 茵地乐评估基准日(2024年12月31日)整体估值200,500万元,交易定价对应71%股权价值142,000万元 [3]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定价7.18元/股,发行数量161,699,158股,占发行后总股本40.56%(未考虑配套融资) [3] - 同步向控股股东梁丰及关联方上海阔元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发行价7.79元/股,用于支付现金对价 [4] 标的公司茵地乐概况 - 成立于2007年10月,注册资本7,200万元,注册地址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主营锂离子电池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新能源业务 [4] - 2023年备考合并报表范围包括日播时尚21家子公司及茵地乐3家子公司 [5] 财务处理与会计政策 - 备考报表假设重组已于2023年1月1日完成,并模拟合并茵地乐2023-2025年1-5月经营成果 [5][6] - 确认商誉64,049.86万元(基于2024年评估值),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评估增值视同自2023年起计提折旧摊销 [6][7] - 金融资产分类标准明确:按业务模式及合同现金流特征划分为摊余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当期损益三类 [15][16]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发出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 [24] 长期股权投资与资产计量 - 对联营/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初始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7][28] -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建筑物按20-50年、残值率5%计提折旧 [31] - 研发支出区分研究阶段(费用化)与开发阶段(资本化),无形资产按受益年限摊销 [36][37] 租赁与使用权资产 - 使用权资产初始计量包含租赁负债现值、初始直接费用等,按直线法在租赁期或资产剩余寿命孰短期间计提折旧 [34]
日播时尚: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拟购买资产最近两年及一期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22 00:3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50,346.72万元,2024年度增长至63,754.73万元,2025年1-5月为31,726.63万元,显示持续增长趋势[1] - 净利润从2023年的18,115.6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0,367.55万元,2025年1-5月为13,045.78万元[7] - 总资产从2023年的100,268.44万元增长至2025年的137,200.77万元,增幅达36.8%[4][5] 资产负债表分析 - 流动资产占比从2023年的65.1%提升至2025年的67.9%,显示流动性增强[4][5] - 货币资金余额2025年5月末为30,185.40万元,较2023年末增长63.1%[4] - 应收账款从2023年的17,610.36万元增至2025年的29,754.29万元,增幅69%[4] 现金流量状况 - 2024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391.16万元,较2023年的6,914.66万元显著改善[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2024年为7,421.40万元,主要用于购建固定资产[8] - 筹资活动2024年净流入1,840.43万元,主要来自借款[8] 业务发展 - 公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专用粘结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 - 2023-2025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725.97万元、2,727.44万元和1,462.70万元,保持较高投入[7] - 在建工程从2023年的1,566.30万元增至2025年的10,765.85万元,显示产能扩张[4][5] 股权结构 - 公司注册资本7,200万元,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6%为第一大股东[14] - 2021年完成多轮股权转让和增资,引入多家投资机构[14] - 公司历史沿革复杂,经历10次股权变更和3次增资[14]
豪门小说照进现实!34岁长子内斗43岁后妈!长子出局成老赖,公司市值蒸发超百亿...
雪球· 2025-07-06 15:50
家族内斗与公司治理 - 创始人郑永刚2023年2月突发疾病去世未立遗嘱 遗产涉及六方法定继承人包括周婷及其三名未成年子女、前妻所生郑驹兄弟 [5][6] - 周婷以子女监护人名分主张80%股权 郑驹坚持父亲生前指定自己接班 并在一个月后全票当选董事长 [6] - 2023年5月双方短暂和解 周婷当选董事 2024年11月郑驹辞任董事长由周婷接任 郑驹改任副董事长 [8] 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市值从2023年四百多亿蒸发超二百亿至约200亿 [3][10] - 2024年营收186.80亿元同比下降2.05% 净利润从2023年盈利7.65亿元转为亏损3.67亿元 同比降幅147.97% [12] - 亏损主因包括参股企业投资亏损5.06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3.94亿元 母公司三项费用增加影响3.68亿元 [12] 债务危机与重整 - 杉杉集团2024年6月出现1963.91万元贷款利息逾期 2025年1月披露有息负债总额达126.21亿元 其中120.37亿元为短期债务 [15] - 2025年1月三家债权银行申请重整 2月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 [15] - 杉杉股份强调与控股股东保持独立 生产经营正常未受重大影响 [17] 后续发展预期 - 实控人持股比例降至26.36% 存在控制权变更预期 [19] - 牛散魏巍通过司法拍卖以1.09亿元购入1300万股 成交价8.42元/股低于市价9.78元/股 [19] - 有投资者认为公司符合困境投资条件 当前0.63PB显著低于行业1.8-2PB水平 [20]
万润新能跌3.67% 2022上市见顶超募49亿东海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04 17:04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万润新能今日收盘价39.40元,跌幅3.67%,处于破发状态 [1] - 公司于2022年9月29日科创板上市,发行价299.88元/股,发行数量2130.3795万股,保荐机构为东海证券 [1] - 上市首日最高价259.99元,为历史最高价 [1] 募集资金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63.89亿元,净额61.46亿元,超募48.84亿元 [1] - 原计划募集资金12.62亿元,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正极材料研发中心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发行费用2.43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2.12亿元 [1] 2022年度权益分派 - 以总股本8521.5178万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3.52元(含税),合计派发2.9996亿元 [2] -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股0.48股,合计转增4090.3285万股,分配后总股本增至1.2612亿股 [2] - 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5月30日,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5月31日 [2]
天赐材料: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4 01:18
公司评级与财务表现 - 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稳定,天赐转债评级AA [3] - 2024年营业收入125.18亿元,同比下降18.74%,净利润4.78亿元,同比下降74.03% [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2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EBITDA利润率15.52%,较2023年下降6.04个百分点 [3][4] - 总债务规模66.45亿元,同比增长9.5%,资产负债率44.37%,较2023年上升1.01个百分点 [3][25] 锂电材料业务 - 电解液销量同比增长26%,正极材料出货量增长109%,但产品价格下滑导致收入下降22.19% [3][4] - 电解液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37.9%,但较2023年有所下降 [10] - 锂电材料产能124.16万吨,同比增长37.1%,但产能利用率仅39%-60% [16][17] - 对第一大客户宁德时代销售收入占比降至39.96%,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降至56.24% [18] 行业环境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24.4%至1823.6万辆,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21.5%至1051.2GWh [10] - 电解液价格中枢下移,六氟磷酸锂价格全年低位运行,行业盈利空间有限 [10][11]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246万吨,同比增长49%,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74% [12] - 磷酸铁行业竞争激烈,2024年开工率仅58.84%,天赐材料市占率约5% [13] 财务与债务 - 2024年末应收款项55.25亿元,占总资产23.07%,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23亿元 [6][22] - 受限资产账面价值10.67亿元,占总资产4.45%,货币资金16.20亿元 [22][25] - 2025年3月末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24.45亿元,现金短期债务比1.86 [26][28] - 在建项目仍需投入14.25亿元,重要项目计划总投资27.16亿元 [17] 业务布局与竞争力 - 实现电解质、添加剂等核心原材料自产,2024年回收碳酸锂2000吨,占使用量10.29% [19] - 日化材料业务收入11.61亿元,同比增长9%,毛利率30.04% [15][20] - 持续推进海外布局,包括德州20万吨电解液项目和摩洛哥一体化项目 [17] - 研发投入占比保持高位,通过碳酸锂期货套保实现公允价值收益6925.83万元 [19]
ST新亚(002388) - 002388ST新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3
2025-05-23 22:18
公司业务布局 - 关注固态电池研发与行业动态,已在半固态电池电解液等细分市场提前进行技术储备 [2][4] - 关注与主营业务协同性较强的优质标的,谨慎选择同行业或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并购或合作,以延伸产业链、扩大规模、提升研发能力 [3][4] 控股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保信央地及其一致行动人于2024年7月10日至2024年8月5日及2025年4月11日至2025年5月12日期间分别累计增持公司股份5,130,400股、5,197,404股,占公司当时总股本比例分别为1.00%及1.02% [3][7]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1.18万元,同比增长210.40%,净利润扭亏为盈 [4] - 2023年度及2024年度,华为体系内相关公司作为第一大客户,分别贡献销售额7.53亿元、8.19亿元,分别占当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为35.06%及37.30% [4] - 2024年度,化工材料 - 胶粘剂产品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产品营业收入为2.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8.55%,毛利率同比提升10.17%至48.32% [4] 公司客户资源 - 与华为、OPPO、比亚迪、富士康、伟创力等重点客户建立深度合作 [5] 公司财务费用 - 2023年、2024年财务费用较2022年增幅较大,主要系合并报表范围及对应融资体量增加所致,后续将优化融资结构等降低融资成本 [5] 公司诉讼情况 - 基于新亚杉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的相关诉讼已合并至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处于审理阶段,判决结果不确定 [3][5] 公司摘帽计划 - 公司股票自2024年11月1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已整改完成,将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2024年12月31日)起满十二个月后及时申请撤销 [3] 胶粘剂业务毛利率提升原因 - 公司深耕化工材料 - 胶粘剂行业二十余年,以创新研发为核心驱动力,加强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提升产品性能,加大高毛利产品市场应用,强化市场竞争力 [6][7]
万润新能跌5.16% 2022上市见顶超募49亿东海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5-09 16:26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今日收盘价为35.84元,跌幅5.16%,总市值45.20亿元,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 公司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为259.99元,为上市以来最高价 [1] 公司IPO情况 - 公司于2022年9月29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开发行2130.3795万股,发行价格299.88元/股 [1] - 保荐机构为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盛玉照、江成祺 [1]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638858.2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614562.26万元 [1] - 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多48.84亿元 [1] - 发行费用总计24295.94万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21200.00万元 [1] 募集资金用途 - 原计划募集资金126208.83万元,用于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湖北万润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补充流动资金 [1] 2022年度权益分派 - 以总股本85215178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3.52元(含税),共计派发299957426.56元 [2] - 以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48股,共计转增40903285股 [2] - 分配后总股本增至126118463股 [2] - 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5月30日,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5月31日 [2]
德方纳米(300769) - 2025年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21:51
生产基地与市场拓展 - 西班牙生产基地已完成 ODI 备案及经营者集中审核,正按计划推进后续工作,公司将建立海外销售体系,推进海外基地建设,拓展海外市场 [2] - 公司密切关注国际贸易环境,发挥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海外基地建设,加强风险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5] 营收与利润改善措施 - 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新型号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和补锂增强剂等新产品应用 [2] - 强化运营管理,围绕“降成本、压费用、提周转、细管理、控风险”开展工作,降本增效已取得显著效果 [2] - 加速全球产能布局,推进西班牙生产基地建设,拓展国内外市场 [2] - 坚持创新路线,聚焦研发资源,围绕“一核、多元”布局研发新产品,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升级 [2] 产能情况 - 已建成磷酸铁锂产能 26.5 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 11 万吨/年,补锂增强剂产能 5000 吨/年,还有调试中的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 8 万吨/年 [3] 原材料与价格战应对 - 碳酸锂价格波动幅度收窄,公司通过拓展锂源供应渠道、加强采购和库存管理、加快存货周转及开展套期保值等措施应对 [3] - 行业价格战短期使企业盈利承压,长期推动技术迭代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将提升技术和管理能力应对 [3] 风险评估与应对 - 公司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技术迭代、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4] - 通过推进技术升级、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等措施应对风险 [4] 产品工艺优势 - 公司液相法可实现离子级均匀混合,精准控制元素比例,粒径均一可控,产品一致性、稳定性好,加工和倍率性能优异,循环寿命长 [4] - 液相法可生产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第四代高压密产品已批量出货,超高压密新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4] 一季度产销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 6.15 万吨,同比增长 36.85%,环比增长 5.65% [5] - 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已批量出货,应用于动力端,出货量占比将提升 [5] 补锂剂情况 - 补锂增强剂已获海内外多家客户项目认证,在多领域和电池体系有项目定点,进度业内领先 [5] - 目前产能 5000 吨/年,2024 年出货量同比增长 500%,预计 2025 年出货量进一步提升 [5] - 补锂增强剂可提高电池多方面性能,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将加大开拓力度,推动市场化应用和产品迭代升级 [5] 关联交易与电池回收 - 与子公司曲靖华祥科技业务往来主要产品为其回收的锂铁磷原材料 [6] - 曲靖华祥科技从事新能源电池回收再利用业务,采用湿法回收工艺,实现废旧资源有效回收与再利用 [6] ESG 投入 - ESG 投入是构建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初期投入可转化为财务回报与社会价值 [7] - 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和理念,开展温室气体核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推动绿色低碳与降成本融合 [7][8] 管理层薪酬制度 - 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制定相关薪酬和绩效管理制度,管理层薪酬依据岗位和考核情况确定,与企业长期价值和员工福祉绑定 [8] 衍生品投资 - 公司开展商品套期保值业务以规避锂盐价格波动影响,2024 年盈利,具体对冲情况需综合判断 [8] 行业破局 - 磷酸铁锂行业破局需“政策刚性约束 + 市场柔性调节”,短期淘汰落后产能,中长期推动技术和产品升级 [9] - 公司将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状况,为股东创造价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