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
搜索文档
金融活水持续滋养创新主体 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突破50%
长江商报· 2025-10-27 09:48
中国人民银行10月24日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信贷资源配置结 构正持续优化,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 中小企业数量已增至27.54万家,整体获贷率提升至50.3%,较2024年同期上升2.8个百分点。值得关注 的是,自一季度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已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增长。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金融机构正通过产品创新、风险评估模型优化等手段,积极适应 科创企业的融资特点,推动金融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和"精不精"转变,实现了对科创企业的"应 贷尽贷"和"优贷快贷"。 普惠、绿色、民生领域稳中向好 在突出支持科创主体的同时,前三季度,我国信贷结构性支持工具继续发挥其在平衡发展、服务民生和 促进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共同托举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动能。 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主体。普惠小微贷款作为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抓手,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三季度 末,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各项贷款高5.6个百分点,前三季 度累计增加3.15万亿元。这不仅有力支持了广大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 ...
中国人民银行:三季度末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为50.3%
新华网· 2025-10-24 19:02
中国人民银行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54万 家,获贷率为50.3%,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本外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6万亿元,同比增 长22.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5.8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以来,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力度较大。三 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6.66万家,获贷率为57.6%,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本外 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8.84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绿色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快速增长。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3.51万亿元,比年初 增长17.5%;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此外,工业中长期贷款数据也表现较好。三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6.59万亿元,同比增 长9.7%;本外币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3.47万亿元,同比增长6.7%。(记者吴雨、任军)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 ...
人民银行: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54万家,获贷率为50.3%
北京商报· 2025-10-24 17:59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10月24日,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 告。2025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54万家,获贷率为50.3%,比去年同期高2.8 个百分点。本外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5.8个百 分点。 2025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6.66万家,获贷率为57.6%,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 点。本外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8.84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0.4个百分点。 ...
加快优质企业培育,浙江有了新方案
国际金融报· 2025-10-14 20:05
文章核心观点 - 浙江省印发《加快优质企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通过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1] 企业培育量化目标 - 力争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3万家 [2] - 力争到2027年,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4.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8万家 [2] - 力争到2027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5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00家,雄鹰企业达到150家 [2] 小微企业培育措施 - 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业辅导水平,强化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载体建设 [3] - 优化公司注册登记办法,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鼓励优势企业设立新企业 [3] 科创型企业支持策略 - 积极利用人才支持政策,鼓励技术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强化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加快专利成果产业化 [4] - 举办创新创业赛事,对获奖项目重点跟踪管理,加大政策扶持推动项目落地 [4] - 加大创投基金支持,推广“浙科联合贷”模式,发挥债券市场“科技板”作用,提供多元资金支持 [4] 企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 实施新一轮“小升规”行动,支持项目投产达产,指导企业升规纳统,并对达标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5] - 加快数字化改造2.0全覆盖,推动新升规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5] - 指导各地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推广“创新积分制” [5] 高成长性与领军企业培育 - 建立主动发现机制,跟踪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承接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 [6] - 将独角兽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库,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支持引进独角兽企业 [6] - 深化“凤凰行动”,加强企业上市等服务,加强区域股权市场专精特新板和北交所浙江服务基地建设 [6] - 深化产业链“链长+链主”制,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培育认定雄鹰企业 [6] - 支持雄鹰企业在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承担省级高价值专利海外培育专项 [6] 科技创新与资源支持 - 支持企业参与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企业主导的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不低于70% [7] - 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实施“金种子”计划和“蒲公英”行动,建立高校院所专利资源流入企业机制 [7] - 发挥政府产业基金集群引领作用,吸引创投机构支持,引导银行机构提供针对性金融支持 [8]
@高新技术企业|一文带你弄懂研发费用三个归集口径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12 21:12
研发费用归集口径差异 - 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费用归集时需区分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会计规定三种口径,错误核算可能导致税务风险 [2] - 人员人工费用中,加计扣除口径针对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针对科技人员,会计规定口径针对在职研发人员,且会计核算范围大于税收范围 [3] - 直接投入费用中,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在三类口径下均被覆盖,但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认定明确包含中间试验、产品试制相关费用(如模具、样品购置费),会计规定也包含类似内容 [4] - 折旧与摊销费用中,加计扣除仅允许仪器设备折旧,高新技术认定额外允许在用建筑物折旧及长期待摊费用,会计规定包含仪器设备房屋折旧,但房屋折旧和长期待摊费用不可加计扣除 [5][6] -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中,加计扣除包含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摊销,高新技术认定包含知识产权摊销,二者存在差异(如专利权 vs 知识产权) [7] - 设计试验等费用中,加计扣除包含新产品设计、新工艺制定、临床试验等,高新技术认定额外包含装备调试、田间试验,会计规定未列举但允许研发相关费用计入 [8] 餐饮行业增值税处理 - 现场制作并直接销售给顾客的食品按"餐饮服务"缴纳增值税 [19] - 销售的外卖食品(需企业参与生产加工)按"餐饮服务"缴纳增值税 [20][21] - 外购未加工酒水、农产品等货物直接销售时,按货物适用税率依兼营规定缴纳增值税 [22] - 连锁加盟特许经营权使用费收入按"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缴纳增值税 [23][24] - 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3%征收率减按1%征收(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25] - 餐饮行业可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自2022年7月1日起覆盖至住宿和餐饮业 [26][27] - 购进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可凭收购发票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28] - 餐饮行业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29] - 企业购进餐饮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可抵扣 [30][31]
上半年信贷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金融精准滴灌重点领域
证券日报· 2025-07-24 01:19
信贷总量与结构 - 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1] - 企事业单位贷款是信贷增长主体,上半年增加11.5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7.08万亿元 [2] - 信贷总量增长反映经济基本面呈积极修复态势,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显示企业投资扩张意愿增强 [2] 重点领域贷款表现 - 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等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贷款增速,反映政策对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 [1] -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4%,上半年增加5.35万亿元 [3] - 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6.1个百分点 [3] - 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8.7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个百分点 [3] 政策与市场展望 - 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金融稳企业力度增强,推动相关领域企业贷款较快增长 [2] - 预计信贷增速将维持平稳,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科技、绿色等新动能有望加速崛起 [4] - 下半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会进一步强化,新投放贷款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4] - 央行有望丰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更好发挥现有定向工具的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