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系统
搜索文档
公司问答丨国盾量子:公司可提供除芯片外的量子计算机整机解决方案 主要技术路线聚焦在超导领域
格隆汇APP· 2025-11-17 16:51
格隆汇11月17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国盾量子提问:公司量子计算机方面有什么进展?量子芯片是 不是量子计算机核心器件,公司有没有研发?公司在量子计算机方面如何定位的? 国盾量子回复称,公司量子计算芯片来自与中国科大等科研院所的横向合作。在量子计算领域,公司可 提供除芯片外的量子计算机整机解决方案,主要技术路线聚焦在超导领域,通过自研和与前沿科研团队 合作,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向市场提供测控系统、稀释制冷机等核心组件及整机,配套的量 子计算技术服务等,产品已交付下游科研和产业客户。 ...
国盾量子(688027.SH):在量子计算领域,公司可提供除芯片外的量子计算机整机解决方案
格隆汇· 2025-11-17 16:02
格隆汇11月17日丨国盾量子(688027.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量子计算芯片来自与中国科大等 科研院所的横向合作。在量子计算领域,公司可提供除芯片外的量子计算机整机解决方案,主要技术路 线聚焦在超导领域,通过自研和与前沿科研团队合作,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向市场提供测控 系统、稀释制冷机等核心组件及整机,配套的量子计算技术服务等,产品已交付下游科研和产业客户。 ...
八方股份20251109
2025-11-10 11:34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八方股份(电踏车电机业务)和量子计算行业[1] 八方股份核心业务与市场 * 八方股份核心业务是电踏车的中置电机和轮毂电机[4] * 中置电机具有较大扭矩 方便加速和爬坡 整体价格较高[4] * 全球eBike渗透率相对较低 仅为18% 欧洲渗透率约为30% 美国和日本则不到10%[7] * eBike市场高度集中 在欧洲 博士、禧玛诺和八方三家公司市占率远超50%[8] * 受行业库存影响 八方股份在欧洲市场占有率约为25%[9] 八方股份业绩与前景 * 2025年第三季度八方股份实现收入3.91亿元 同比增长18%[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3500万元 环比增长235% 业绩超预期[3] * 电踏车行业经历2023-2024年去库存周期后 预计2025年下半年起将迎来新一轮补库周期[2][6] * 凭借品牌力、设计定制及维保能力 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2][10] * 中置电机占比提升将改善公司整体毛利率[2][10] * 预计2025年公司净利润将达1亿元左右 2026年乐观估计可达2亿元[10] 量子计算优势与原理 * 量子计算通过量子比特实现信息叠加与纠缠 在计算复杂问题时具有指数级优势[11] * 核心原理为量子叠加、纠缠与干涉[2][11] * 相比经典计算 量子计算通过并行运算大幅提升效率 二者是差异化发展关系[12] * 应用领域包括金融组合优化、生物制药分子模拟及工程材料设计等[5][11][21] 量子计算技术路线与全球格局 * 技术路线多样 包括超导、硅半导体、离子阱、光量子等 超导技术产业化进展稍领先[13] * 中国在量子计算研究发展迅速 在光量子和超导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4] * 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大政策支持 美国将2025-2029财年拨款额度上调至27亿美元[2][15] * 美国对中国量子科技实施出口和投资限制 中国积极推进核心设备国产替代[16] 量子计算产业链与发展目标 * 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器件和基础设施)、中游(整机制造与系统集成)和下游(行业应用)[5][18]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 到2035年预计达到8000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5%[17] * 上游核心设备市场规模到2035年有望达到2500亿美元[5][18] * 制冷稀释机是超导量子芯片稳定运行的关键设备 欧美厂商主导 中国加速国产替代[5][19] * 测控系统是量子比特控制、测量与纠错的重要设备 国内企业已推出商业化产品[5][20]
电网设备三季度业绩分化明显 出海逻辑仍强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7 11:28
电网设备行业三季度业绩 - 电网设备板块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化明显,非特高压主网、特高压主网、配电、电表板块增速分别为38.2%、5.2%、-23.6%、-28.4% [1] - 非特高压主网板块业绩表现较好,主要因出海保持高景气及网内主网建设需求持续较强 [1] - 配电板块企业出海收入及订单保持高速增长,但国内业务受集采降价及新能源、工业需求增速减弱拖累较大 [1] - 特高压板块收入同比稳定,主要受国内市场交付节奏较慢影响 [1] - 电表企业业绩不佳,主因前期价格大幅下滑订单交付致盈利承压,以及海外市场竞争加剧 [1] - 以变压器为代表的一次设备出海逻辑强势,主网及配网订单和收入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1] - 展望后续,高电压等级电网设备的紧缺更具备持续性 [1] 全球电解铝供需格局 - 未来三年全球电解铝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该平衡建立在中国电解铝满产超产及海外新增产能如期释放基础上,供应稍有问题便会供不应求 [2] - 当高价格-高利润-新供应的传导链条受制于供应时,铝价具备易涨难跌的基础 [2] - 欧美AI投资竞赛遭遇缺电瓶颈,对欧美超过400万吨的存量供应构成挤出威胁,一旦触发铝价或加速向上 [2] 量子计算产业发展趋势 - 量子计算正加速从实验验证走向商业化应用,处于由科研突破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 [3] - 全球科技巨头不断突破量子比特规模与纠错精度,中国在"祖冲之""九章"等原型机实现多点超越 [3] - 预计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在2024至2035年由50亿美元增长至800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5% [3] - 硬件环节先行受益,测控系统、稀释制冷机等核心设备有望早日进入量产周期,硬件环节或将率先实现产业化突破 [3]
券商晨会精华 | 量子计算正处于由科研突破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
智通财经网· 2025-11-07 09:00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震荡走强,沪指放量涨0.97%重回4000点,深成指涨1.73%,创业板指涨1.84%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06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829亿元 [1] - 磷化工、半导体、CPO等板块涨幅居前,海南、影视院线、旅游及酒店等板块跌幅居前 [1] 铝行业 - 未来三年全球电解铝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平衡建立在中国满产超产及海外新增产能如期释放的基础上,供应易出问题导致供不应求 [1] - 高价格—高利润—新供应的传导链条受制于供应时,价格具备易涨难跌的基础 [1] - 欧美AI投资竞赛遭遇缺电瓶颈,对超过400万吨的存量供应构成挤出威胁,可能触发铝价加速向上 [1] 电网设备行业 - 电网设备三季度业绩分化明显,非特高压主网、特高压主网、配电、电表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2%、5.2%、-23.6%、-28.4% [2] - 非特高压主网板块业绩表现较好,主要因出海保持高景气及网内主网建设需求强劲,24年输变电设备中标金额765.5亿元同比增长8.2%,25年1-5批达786.75亿元同比增长19.5% [2] - 配电企业出海收入及订单保持高增,但国内受网内集采降价及网外新能源、工业需求增速减弱影响,国内收入占比高的企业拖累较大 [2] - 特高压板块收入同比稳定,主因国内市场交付节奏较慢 [2] - 电表企业业绩不佳,因前期价格大幅下滑订单交付致盈利承压,且海外市场竞争加剧 [2] 量子计算行业 - 量子计算正加速从实验验证走向商业化应用,处于由科研突破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 [2] - 全球科技巨头不断突破量子比特规模与纠错精度,中国在"祖冲之""九章"等原型机实现多点超越 [2] - 预计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0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800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55% [2] - 硬件环节先行受益,测控系统、稀释制冷机等核心设备有望早日进入量产周期,硬件环节或率先实现产业化突破 [2]
中金 | 量子科技(一):量子计算,计算新纪元
中金点睛· 2025-11-07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 量子计算正从实验验证走向商业化应用,处于由科研突破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硬件环节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突破 [2] - 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5037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80775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5% [2][31] - 经典计算面临算力瓶颈、量子隧穿效应和散热问题三大限制,而量子计算通过量子比特的叠加与纠缠特性,在求解复杂问题上具有指数级算力优势 [5][11] - 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发展迅速,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领跑”,并在“祖冲之”“九章”等原型机上实现多点超越 [2][18] 行业概况 - 量子计算基于量子力学的叠加、纠缠和干涉三大原理,使量子比特可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态,实现并行计算及最优解筛选 [7][8][9] - 相较于经典计算机的二进制架构,量子计算利用量子隧穿效应并将其转化为实现量子态操控的关键机制,基于可逆逻辑门的运算方式显著降低能耗与散热需求 [11][12] - 在涉及海量变量与高度耦合关系的复杂问题(如分子模拟、金融组合优化)上,量子计算能大幅缩短求解时间,而经典计算机仍更适合日常线性任务 [14] 技术路线与发展进程 - 全球量子计算硬件存在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光量子等多种技术路线并行探索,超导路线以10888项有效授权专利领先,产业化进展最为稳健 [15][16] - 超导量子凭借高保真度、易扩展性及成熟制程工艺保持领先;离子阱保真度高但可扩展性差;中性原子可扩展性强但保真度有待提升 [15][16] - 全球量子计算经过数十年探索,正从理论研究迈向商业化阶段,量子比特数量已进入“百—千比特”阶段,中国自2003年成立研究小组后发展迅速 [18][31] 政策格局 -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量子信息技术上升至国家战略,美国通过《国家量子倡议重新授权法案》将2025-2029财年拨款从18亿美元上调至27亿美元(增长50%) [26] - 欧盟、英国、德国等持续推出量子旗舰计划与投资,如德国《量子技术行动计划》提供约30亿欧元,英国政府投入超1亿英镑建立新量子研究中心 [27] - 中国政策重心从早期技术研发转向产业生态建设与商业化落地,“十五五”规划建议将量子科技列为未来产业首位,推动其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27][29] 市场空间与产业链 - 2024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达5037亿美元,北美、欧洲、中国规模占比分别为298%、288%、252%,北美领跑全球 [31][32] - 量子计算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器件与基础设施、中游整机制造与软件算法、下游行业应用服务,上游的稀释制冷机和测控系统是关键环节 [43][44] - 上游市场规模增长迅猛,预计2035年测控系统市场达9962亿美元,稀释制冷机市场2024年规模为354亿美元 [46][52] 上游核心设备:稀释制冷机 - 稀释制冷机为超导量子芯片提供持续、稳定的毫开尔文级极低温环境,是量子计算机正常工作的不可替代关键装备,技术壁垒高 [49][52] - 2024年10mK级稀释制冷机全球市场规模354亿美元,欧洲、北美、中国市场规模分别约147亿、115亿、058亿美元 [52][54] - 美国出口管制迫使中国稀释制冷机进口降至“零进口”,加速国产替代,量羲技术市占约308%领跑,国内产品性能已对标海外 [56][58] 上游核心设备:测控系统 - 测控系统是实现量子比特控制、测量和纠错的核心设备,可类比于经典计算机的CPU,包括控制、测量和实时反馈与纠错三大功能 [59][60] - 全球市场由德国罗德施瓦茨和美国是德科技主导,预计2030/2035年市场规模达2174/9962亿美元,中国已实现从实验室定制到工程化量产的跨越 [62][64] 下游应用与公司布局 - 量子计算应用探索聚焦量子模拟、量子组合优化、量子线性代数三大方向,在金融、生物医药、能源等领域的预计落地时间为5-10年 [64][65] - 麦肯锡预计2035年下游应用总规模有望达20267亿美元,其中金融服务领域潜在价值最高,达4000-6000亿美元 [65][67] - 海外科技巨头积极布局:谷歌Willow芯片(105比特)实现错误率指数级降低;微软推出全球首创的8比特拓扑量子芯片Majorana 1;IBM推出133比特的Heron处理器及模块化量子系统 [70][71][72] - 国内进展显著:中科院成功构建105比特“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其“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速度比最快超算快15个数量级 [74][75]
中金:量子计算正处商业落地关键拐点 核心设备厂商将迎战略机遇期
智通财经网· 2025-11-05 16:12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50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8000亿美元以上,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5% [1] - 量子计算行业正从科研突破转向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硬件环节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突破 [1] - 产业链各环节同步突破、协同效应增强,行业发展势能强劲 [3] 技术优势与驱动因素 - 经典计算面临算力瓶颈、量子隧穿效应和散热问题三大限制,量子计算通过量子比特的叠加与纠缠实现可编码信息量的指数级增长,能高效求解经典计算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 [1] - 全球主要经济体将量子信息技术列入国家战略,美国通过《国家量子倡议法案》将2025-29财年拨款上调27亿美元,中国自“十三五”以来持续将量子科技纳入重点专项,“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其列为未来产业布局首位,政策导向由科研突破转向工程化与商业化应用 [2] 产业链机遇与落地场景 - 硬件环节先行受益,测控系统、稀释制冷机等核心设备有望早日进入量产周期 [1] - 上游关键设备如稀释制冷机、测控系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中游整机与软件算法生态逐步完善 [3] - 下游应用将在金融(组合优化)、生物制药(分子模拟)及工程材料(材料设计)等高复杂度领域率先落地 [1][3] 相关公司 - 建议关注西部超导(688122SH)、鼎阳科技(688118SH) [4] - 产业链其他相关标的包括禾信仪器(688622SH)、国盾量子(688027SH)、中泰股份(300435SZ)、富士达(920640BJ) [4]
英伟达革命性入局,量子科技位列6大未来产业之首,如何投资?
格隆汇APP· 2025-10-29 18:50
行业核心驱动力 - 英伟达发布NVQLink开放系统架构,将量子处理器与GPU超算连接,实现实时纠错并分担复杂控制任务,已有17家量子公司和9个美国国家实验室表态采用该技术[1][5] - 中国“十五五”规划将量子科技列为六大未来产业之首,目标使其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未来十年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规模[1][7] - 量子科技产业正处在从实验室到商用的关键路口,技术突破集中爆发,产业化速度提升[2][8]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市场规模突破61亿美元,中国市场达115.6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9] - 兴业证券分析指出量子计算未来可应用于模拟分子结构加速新药研发、优化物流路线及提升AI算力,均是万亿级市场[9] - 光子盒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全球稀释制冷机市场规模达194亿美元,中国市场为54亿美元[15] - 量子计算全球市场空间预计从2024年的5.04十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15.5十亿美元,中国市场份额从25.30%提升至27.59%[17] - 国金证券预测到2030年量子测控系统市场规模可达217.4亿美元[18] 中国量子技术优势领域 - 量子通信领域中国QKD技术全球领先,已建成全长4,600公里的“京沪干线”并实现与“墨子号”卫星天地一体化组网,产业链覆盖核心设备、组网解决方案及终端应用全环节[12] - 量子计算超导路线以本源量子和国盾量子为代表,其中国盾量子2025年9月获中电信量子集团280比特超导计算机订单,金额6,300万元;光量子路线由科大国创主导[12] - 量子测量领域西部超导的高灵敏度磁力计和禾信仪器的原子钟芯片已进入轨道交通和资源勘探领域,推动产业从科研仪器向工业检测扩展[12] 核心硬件投资机会 - 稀释制冷机是量子计算机创造超低温环境(接近-273℃)的关键设备,此前市场近90%份额由芬兰Bluefors和英国Oxford Instruments垄断,但2024年起欧美对华禁运[15] - 国内企业如国盾量子、禾信仪器(拟收购量羲技术)的产品在最低制冷温度上已与海外龙头持平,国产替代空间广阔[15][20] - 测控系统负责给量子比特发指令并读取结果,国内国盾量子和本源量子已能制造支持500-1000量子比特的系统,与海外是德科技技术水平相当[18] - 量子计算硬件市场中硬件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45%调整至2030年的30%,全球量子计算硬件市场空间从2024年的2.27十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64.65十亿美元[17] 重点公司动态 - 国盾量子2025年上半年量子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3.92%,量子通信业务增长28.1%,深度参与合肥超量融合计算中心,并获得中国电信0.77亿元订单[20] - 禾信仪器推进收购量羲技术56%股权,量羲技术2024年在国内稀释制冷机市场份额达31%,收购完成将使禾信仪器成为A股稀缺的稀释制冷机标的[20] - 本源量子技术源自中科大,已推出“本源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云平台访问量高,测控系统和稀释制冷机均有成熟产品并获国际订单[20] - 国仪量子在离子阱路线有优势,交付了国内首台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20] - 科大国创、西部超导、神州信息等相关概念股在量子算法、量子材料组件及量子安全应用领域有布局,近期量子板块涨幅显著[19][21]
长线看好量子计算,稀缺铲子股为何值得重视?
2025-10-27 08:31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量子计算产业,包括上游设备(如制冷剂、测控系统、线缆)、中游云平台、下游应用(金融、医药、化工、材料)[1][2][3] * **公司**: * **整机公司**: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1][4][18] * **设备公司**:核心仪器(及其子公司)、量息公司、普源精电(纳福电子)、中微达信、富士达[1][17][24][26][27] * **云平台公司**:华为云、阿里云、谷歌云、亚马逊云[16] * **海外公司**:英伟达、IBM、Google、BlueFors、IONQ[1][6][9][24][28] 核心观点与论据 产业发展与商业化前景 * 量子计算产业处于从科研向商业化转型的重要节点,2025年是关键年份,预计在十五期间(约2028年)实现商业化落地[1][3][7] * 产业核心驱动力包括技术突破(如谷歌芯片技术)、政策支持(中美政府纳入战略)和公司层面业绩增长(如国盾量子三季报增长163%)[2] * 量子计算机在处理模拟问题(如金融模型、药物研发)上对传统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约2^50)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降维打击[7][10] 市场表现与投资价值 * 国内量子计算公司报表表现优异,合同负债和收入大幅增长,例如国盾量子上半年收入翻倍,核心仪器的合同负债从2023年的1000万增长至2025年的4000万[1][20] * 推荐关注龙头公司,如整机公司国盾量子和设备公司核心仪器,这些核心公司将率先放量并带动整个板块发展[1][4][27] * 板块市值预计将快速扩容,国盾、本源、国仪三家公司预计将撑起约1500亿人民币市值,到2026年二三季度,整个产业链市值有望达到2000亿以上[9]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五规划首次将量子科技纳入经济增长点,确保了未来资金支持的充裕性[1][3][8] * 全球市场投入巨大,美国计划在2025至2029年间通过法案和能源局投入总计50亿美元,中国过去几年的投资规模通常是美国的两倍,未来年均两三百亿人民币CAPEX投入是大概率事件[19] * 各地方政府通过专业贷、财政拨款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坚实保障[6][8] 技术路线与关键环节 * 衡量量子计算机性能的关键参数是比特(qubit)数量,全球交付的真实机器通常拥有几百个物理比特,未来几年有望实现千比特甚至万比特级别的提升[11][14] * 中国75%的资金投入在超导路线上,该路线速度快且具备集成扩展优势,但环境要求苛刻[9][13] * 上游设备端中,制冷剂(需要达到10毫开尔文的极低温度)和测控系统是核心环节,价值占比分别约为30%和20-30%[17][23][25] 催化因素与市场环境 * 市场催化因素包括政策支持、中美共振炒作以及市场领军企业态度转变,例如英伟达在2025年对三家量子计算公司投入2亿美元并全面接入其产品线[1][6] * 美股相关公司(如受特朗普计划入股影响)的行情、新公司IPO以及市值扩容将进一步催化板块发展[6][9] * 美国制裁倒逼国产自主可控,促使国内相关公司(如量息公司因代理的BlueFors被禁而订单大增)获得发展机遇[1][24] 其他重要内容 公司具体表现与前景 * 国内主流量子计算公司国盾、本源、国仪均来自合肥并由中科大相关院士创办,2024年国仪收入约4亿元,本源收入约9000万元,国盾收入5700万元,2025年预计国盾收入将超过1亿元[18] * 预计到2028年,中国头部企业可能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0%(约200亿美金),相比目前约1亿的收入,弹性极大[21] * 量息公司在制冷剂市场中市占率超过30%,其产品稳定性优异,并且通过收购增强了实力,收入结构中线缆比例不断增加[24] 产业链细节与估值 * 线缆是连接量子比特的关键组件,必须与制冷剂匹配销售,随着比特数量增加,其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价格可能达到一两万元一根[26] * 当前板块估值虽高,但考虑到国家重点支持及技术突破,长期发展空间巨大,例如美股IONQ预计2030年实现10亿美元收入,目前市值220亿美元,高盛报告给予其2030年20倍PS的估值[28] * 量子计算机的制冷剂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氦三材料将温度降至10毫开尔文(约零下280.1摄氏度)以维持超导现象,任何微小温差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效[23]
国海证券:量子计算行业奇点将至 硬件端重点关注稀释制冷机/测控系统
智通财经网· 2025-10-13 10:21
量子计算行业核心观点 - 量子计算产业化加速,行业处于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拐点,预计2027-2029年迎来大规模应用 [1][3] -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获“推荐”评级,重点关注稀释制冷机和测控系统两大硬件,二者在2030年和2035年预计占硬件价值量的52.66%和66.51% [1][4] 量子计算与传统计算对比 - 量子计算在特定问题上的计算效率远超经典计算机,因其量子比特的叠加态与纠缠态特性可应对指数级增长的问题 [1] - 量子计算可解决传统计算因制程微缩导致的量子隧穿漏电问题和因集成度高导致的热耗散效应问题,其信息处理方式是可逆的 [1] 量子计算技术路径 - 从可扩展性及保真性两大核心指标看,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为三类最有可能落地的技术路线 [2] - 在上述路线中,超导技术进展最快,其次为离子阱,再次为中性原子 [2] 产业化进程驱动因素 - 政策端驱动:全球主要科技强国均有支持政策,例如白宫指出量子科技正处于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拐点 [3] - 产业链端驱动:微软宣布以十年为周期进行战略投资,稀释制冷机巨头签订横跨2028-2037年的大额订单,IBM预计2029年实现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 [3] 核心硬件市场分析 - 量子计算三大核心硬件为QPU、稀释制冷机和测控系统 [4] - 我国稀释制冷机在性能方面与国际龙头处于同一水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