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AI医生

搜索文档
“科技+”带火消费“新四样”
科技日报· 2025-07-22 07:19
科技赋能消费增长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科技为消费增长提供强势支持[1] - "科技+"催生消费新产品新场景,网医疗、智养老、数家居、创文旅成为最火"新四样"[1] 网医疗行业 - 清华大学"紫荆AI医生"系统覆盖21个科室300多种疾病,诊断呼吸道疾病准确率达93.06%[2] -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人,占网民37.7%[2] - 预计2030年互联网医院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占医疗总支出15%,AI医生参与80%初诊[3] - 智慧医疗有望解决医疗供需矛盾和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3] 智养老行业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占全国22%,银发经济迎来发展机遇[4] - 一季度老年人养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5%,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增长41.6%[5] - 智能康复、AI照护、智慧康养旅行推动消费范式从"被动养老"向"主动享老"升级[5] 数家居行业 - 海尔累计申请专利11.3万余件,主导参与国际标准120项,200余项原创科技被行业模仿[7] - 1-5月家用电器出口18.4亿台,同比增长6.1%,价值约410亿美元[8] - 预计未来十年数字智能家居将覆盖90%以上新建住宅[8] 创文旅行业 - 敦煌研究院运用三维建模、VR等技术提供4K高清壁画和藏经洞沉浸体验[10] - 2024年数字化文旅产业营收58902亿元,同比增长9.8%[11] - 《印象·妈祖》融合AR技术,首演季度营收3000万元,观众互动参与度提升60%[10]
“AI医生”加速进化!两天完成三甲医院两三年诊断量,准确率超96%
第一财经· 2025-07-08 00:04
AI医院发展现状 - 清华大学AI医院可在2天内完成三甲医院2-3年诊断量 诊断准确率超96% [1] -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医院 初期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试运行 覆盖全科及眼科、放射诊断科等专科 [1] - AI医院构建虚拟医院环境 包含医生、护士、病人等智能体 模拟完整科室运作 [1] AI医生技术进展 - 清华"紫荆AI医生"系统基于闭环式医疗虚拟世界实现快速进化 进化速度可达真实世界上百至上千倍 [4] - AI智能体在患者问诊和病历撰写方面已显现优势 但独立看病仍需长期发展 [4] - 全球领先AI大模型在医疗咨询中存在生成虚假健康信息风险 开发者正完善防护机制 [4] 医疗AI应用挑战 - 通用大模型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和"幻觉"问题 需开发专用医疗大模型并使用临床级验证数据 [5] - 未公开医疗数据是核心竞争力 但获取面临医院封闭系统的复杂挑战 [8] - 高质量数据决定模型准确性 需解决患者信任度、伦理合规及动态医学知识更新问题 [8] 行业实践案例 - 新华医院联合商汤发布"AI儿童全科医生" 支持家长提问和图像上传获取建议 [7] -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开发心脏病专家数字分身 模拟真人医生互动场景 [7] - 中文医疗语料缺乏且分散 医院需加强数据治理构建基础数据库训练垂类模型 [8] 未来发展方向 - AI智能体暂不具备独立医疗决策能力 医生仍需承担最终责任 [9] - 需提升AI智能体对人类意图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最终实现创新研究功能 [9]
“AI医生”加速进化!两天完成三甲医院两三年诊断量,准确率超96%
第一财经· 2025-07-07 19:46
AI医院发展现状 -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医院,初期将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及互联网医院试运行,以全科医学科和眼科、放射诊断科、呼吸科等专科为试点[1] - AI医院用2天时间可完成三甲医院2-3年的诊断量,诊断准确率超过96%[1] - 清华团队构建了全世界第一个完全使用智能体的虚拟医院,包含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模拟整个医院各个科室[1] - 清华团队研发的"紫荆AI医生"内测系统上线,基于"闭环式"医疗虚拟世界实现"AI医生"加速进化[3] AI智能体技术特点 - 智能体在虚拟空间互动进化速度可达真实世界上百倍甚至上千倍[1][3] - 国内三甲医院积极部署AI智能体以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4] - 上海新华医院联合商汤医疗发布"AI儿童全科医生"智能体,可接受家长提问和图像上传并给出建议[6]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发心脏病专家葛均波院士的"数字分身",声音与真人相似并能模拟互动场景[6] 行业面临挑战 - 通用大模型在医疗领域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和"幻觉"问题,需开发专用医疗大模型[4] - 医疗大模型核心竞争力在于未公开发表数据,但获取使用这些数据面临复杂挑战[6] - 高质量数据对模型准确性至关重要,需解决患者信任度、伦理和监管标准等问题[6] - 国内缺乏专业中文语料训练大模型,医学动态变化快导致语料分散难以整合[6] - AI智能体目前不具备独立医疗决策能力,医生仍需为医疗行为担责[7]
医疗智能体,正火速蹿红
36氪· 2025-07-07 09:56
医疗智能体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百模大战"进入"千体之争"阶段,医疗大模型数量达近300个,智能体数量快速增长但难以精确统计[4] - 智能体与大模型形成"认知+行动"技术闭环,具备自主性、反应性、主动性及交互能力[2] - 医疗智能体应用覆盖院内服务、辅助诊疗、医院管理、医保等场景,以及院外健康管理、科研教学、药物研发等领域[3][4] 医疗智能体应用场景 - 院内场景包括智能导诊、影像检验辅助、手术规划、病历生成等,涉及惠每科技、金域医学、数坤科技等企业[4] - 院外场景涵盖AI家庭医生、心理咨询师、慢病管理等,布局企业包括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腾讯健康等[4] - 专科智能体快速崛起,如华西医院"睿兵Agent"聚焦消化领域,深圳大学华南医院推出腹痛诊疗智能体[8][9] 智能体拟人化发展 - 企业通过虚拟形象、专属名称强化情感连接,如紫荆智康42位AI医生配备专属形象和名字[5] - 京东健康推出"大为"AI医生、"小晶"营养师等角色,腾讯健康与华润三九合作打造"三舅"健康管家[6] - 数字分身技术应用广泛,支付宝"AI健康管家"、蚂蚁集团"AQ"APP覆盖近200个名医AI分身[7] 专科智能体发展现状 - 专科智能体实现定向进化,突破通用模型精度瓶颈,如中山医院放射智能体、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智能体等[9][10] - 专科智能体可沉淀顶级医疗机构经验并向基层输出,提升诊疗质量和效率[11] - 行业正在推进专科专病智能体标准研制,涵盖甲状腺癌、炎症性肠病等专病领域[15] 技术发展挑战 - 当前医疗智能体主要处于L1-L2级,真正达到L3级(具备行动能力)的极少[13][14] - 智能体需完成预训练、正式训练、续训练三轮训练才能成为真正助手,目前多数未完成正式训练[14] - 行业需要临床专家深度参与、规范标准制定以及大模型底座能力突破[15][16]
峰会 | 未可知 x 中国AI数智生态大会:解读2025AIGC市场趋势与创业新机遇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6-05 11:39
AIGC市场趋势与创业机遇 - 多模态技术推动AIGC从文字生成向图像、视频、音频等全领域拓展,为内容创作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3] - AIGC产业链图谱清晰呈现从上游基础技术研发到下游行业应用场景的全景 [3] - 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应用显著,如"紫荆AI医生"提升诊疗能力,优化医生工作流程和患者体验 [5] - AI技术在心理健康等特殊医疗领域展现独特价值,如情绪识别系统"Emohaa"提供心理疏导 [5] 创业机会分析 - AIGC在内容创作、数字营销、虚拟人开发等领域具有巨大商业潜力 [7] - DeepAI、可灵AI等国产工具崛起为本土创业者创造发展窗口期 [7] - AIGC内容检测等配套服务领域存在重要商机 [7] 行业活动与展望 - 中国AI数智生态大会汇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创业者探讨AI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1] -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将持续关注AIGC技术发展并提供专业研究和实践指导 [7] - 该研究院作为国内领先AI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未来将举办更多行业交流活动 [9]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医院,初期建AI医院系统、长远实体化运行
新京报· 2025-04-27 18:10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医院 - 清华大学于4月27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医院,建设将分阶段进行,初期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及互联网医院试运行,以全科医学科和眼科、放射诊断科、呼吸科等专科为试点,长远计划实体化运行人工智能医院[1] - 人工智能医院将构建"AI+医疗+教育+科研"生态闭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高效扩容与均衡布局,让更多人享有可负担、可持续的高质量医疗服务[1] - 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表示,成立人工智能医院是学校发挥理工科优势赋能医学发展的新举措,学校已在人工智能与医学交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1] 人工智能医院的运行模式与目标 - 人工智能医院旨在打破"传统医院+AI"的运行模式,从设计底层融入AI智能体功能,协助医生精准决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医院运营成本[2] - 该医院将推动解决基层全科医生短缺问题,并作为清华医学教育的重要场景和人才培养平台,培育新一代"AI协同型医生"[2] -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黄天荫表示,医院将以临床医疗服务为驱动,长远计划实体化运行,推动医疗模式的颠覆式变革[2] 人工智能医院的技术基础与学术支持 -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指出,2024年11月清华团队研发的"紫荆AI医生"内测系统已上线,基于"闭环式"医疗虚拟世界实现AI医生加速进化,为人工智能医院建设奠定基础[3] - 人工智能医院将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医工交叉优势,不断推动创新医疗新范式[3] - 清华大学学术临床中心同步启动,致力于推动医疗资源整合与标准化建设,构建以医教研协同发展为核心的创新型临床学术组织架构[3] 清华大学对医学发展的战略规划 - 清华大学希望医学院培养具有医学情怀和AI素养的复合型医学创新领军人才,发挥学校综合性学科优势和医学学科牵引作用[2] - 学校将推进医工结合和学科交叉、临床与技术融合,瞄准世界前沿领域和国家战略需要,推动医学发展进步[2] - 智慧医疗作为人工智能重点交叉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人工智能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引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