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缨子高粱
icon
搜索文档
良机良种,农户增收底气足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39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仁怀市与茅台集团合作推广小型农机具以解决山地地形导致的土地碎片化问题,农机替代了60%到70%的重体力劳动[1] - 机械化作业使每亩人工成本降低30%至50%,折合约300元人民币,显著促进了高粱规模化经营[1] - 当地已统筹配备94台收割机、42台拖拉机、84台烘干机及27台精选机,形成从收割、转运到烘干、精选的全链条机械化作业体系,茅台有机高粱基地拥有超过9.2万台农机覆盖全生产周期[1] - 农机应用提升了播种、耕作和收割的质量与效率,为后期作物生长打下基础,并使曾经繁重的劳作实现单人完成,效率提升带动产量和收入增长[2] 种子技术与产业安全 - 红缨子高粱品种通过全国首批种子认证,种源纳入国家体系,加强了酱酒核心原料的自主可控性并降低对外依存度[2] - 最新发布的第七代高粱种"红缨子519"实现多项技术突破,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低至210.10厘米,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2] - 育种技术突破带来诸多好处,包括缩短生育期可实现早收早种以进行轮作增收,以及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以更好适配机械化收割[2] 种植推广与经济效益 - 科技助力吸引更多农户种植高粱,例如喜头镇中心村农户王满在4年间将种植面积扩大至300亩,仅此项年收入就达60多万元人民币[2] - 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在10多个省份推广种植超过3000万亩,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带动850万人次农户增收[3] - 农业机械化效率提升和收入增加使得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2]
贵州仁怀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良机良种,农户增收底气足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42
农业机械化升级 - 仁怀市与茅台集团合作推广小型农机具以解决山地适配难题,农机替代了六到七成的重体力劳动 [1] - 机械化使每亩人工成本降低30%—50%,折合约300元,显著促进高粱规模化经营 [1] - 仁怀市统筹配备94台收割机、42台拖拉机、84台烘干机及27台精选机,形成全链条机械化作业体系 [1] - 茅台有机高粱基地拥有9.2万余台农机,覆盖红缨子高粱耕种管收全周期 [1] - 机播效率更高,机耕土壤更细更松,机收深度一致间距均匀,为作物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2] - 茅坡村采购一体化烘干设备,一批次可烘干50吨高粱 [2] 种子技术与育种突破 - 红缨子品种通过全国首批种子认证,种源纳入国家体系,加强中国酱酒核心原料自主可控性并降低对外依存度 [2] - 最新发布的"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低至210.10厘米,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 [2] - 生育期缩短可实现早收早种,农户可通过轮作蔬菜油菜等作物进一步增收 [2] - 株高更矮使抗倒伏能力更强,更好适配机械化收割 [2] 产业规模与农户效益 - 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在10多个省份推广种植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850万人次农户增收 [3] - 农户王满在4年间将高粱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仅此项年收入就达60多万元 [2] - 效率提升使产量和收入增加,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务农 [2]
新华视点|秋收进行时——多地丰产图景与乡村振兴中的奋斗力量
新华社· 2025-10-19 17:07
农业政策与基层治理 - 安徽省定远县朱湾镇青年干部下沉田间地头,帮助劳动力短缺家庭抢收粮食,实践“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工作方法 [4] 农业科技与研发 -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女子科研班组自2004年成立以来,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与示范项目750余项,其中包括12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累计培育水稻新品系20个 [5]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采用创新生物改良技术,推动1.5万亩盐碱地逐步变为良田 [14][15] 特色农业与经济效益 -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大坪乡瓮岩村发展500亩红缨子高粱种植,依托“订单农业”模式,实现村民年人均增收4000余元 [11][12] 农业生产者贡献 - 强调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女性,通过辛勤劳动(如泥土中劳作的手)为乡村振兴做出重要贡献 [7][9]
“赤水河畔看发展”系列报道 一滴酒的“质量长征”
人民网· 2025-09-12 10:55
核心观点 - 公司以"质量是生命之魂"为核心信仰 通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 从原料种植到生产酿造实现精细化管控 并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质量科学化与标准化 同时以消费者为中心推动服务升级 构建"功能价值+体验价值+情绪价值"矩阵 [1][3][8] 原料质量控制 - 红缨子高粱作为核心原料需通过耕 种 管 收 储 运全环节监控 包括种子纯度 播种深度3至5厘米 施肥精确至每亩公斤数等标准化要求 [2] - 公司自2001年建设有机高粱基地 向农户提供种子 生物制剂 有机肥及农业保险 近三年投入超1200万元开展"种子计划" 2024年发布第七代高粱种 [2] - 高粱收购价从2元/公斤提升至11.2元/公斤 超过市场均价 强化农户种植积极性 [2] 生产工艺与标准 - 酿造需经历30道工序 165个操作环节 约8100个人工参与 耗时5年完成 采用高温制曲 高温堆积 高温馏酒工艺 包含九次蒸煮 八次发酵和七轮取酒 [1][4] - 对辅料实施极端严格管控 例如耗时六个月筛选酒坛封扎纸 一年时间测试密封垫圈 确保无害物质与功能性 [3] - 生产质量通过一线实操保障 管理层清晨直赴车间检查 酿造师通过手感 气味实时监控糟醅水分等参数 [5] 科技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达8.2亿元 同比增长11% 新增1个国家级及5个省级创新平台 覆盖微生物研究 智能化生产 绿色技术全产业链 [6] - 自1956年建立化验室起持续推动科技转型 通过研究院公司研究酿造机理与技术转化 实现经验向科学定量化演进 [5] 消费者服务战略 - 企业管理团队走访全国及海外市场 听取消费者与经销商需求 推动行业从"商品中心"向"商品+服务中心"转型 [7] - 构建"功能价值+体验价值+情绪价值"矩阵 通过文化体验馆 系列活动打通消费者触达路径 并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强化执行力 [8] - 服务定位为"头等大事" 自1998年销售公司成立至今持续变革 核心目标始终围绕消费者需求满足 [8]
茅台红缨归仓时,赤水河畔“耕”新路
华尔街见闻· 2025-08-07 16:27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发布第七代红缨子高粱品种及系统性产业反哺机制 强化原料品质控制与供应链稳定性 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升级和乡村振兴 实现"天人共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4][9][12] 品种研发与技术突破 - 红缨子高粱为全国唯一有机认证酒用高粱品种 1999年由公司科研团队从仁怀野生高粱"牛尾砣"选育而成 2008年成为茅台酒酿造唯一指定原料 [2][3] - 近三年科研投入超1500万元 联合中科院等机构开展分子育种 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及省部级12项 获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 [4] - 新发布"519"第七代品种实现三大升级:生育期缩短至118天 株高降低至210.1厘米 亩产逆势提升至367.55公斤 [4][5] - 支链淀粉含量达99% 单宁含量降至1.37% 更适配机械化收割与酱酒工艺九次蒸煮要求 [4][5] - 已收集保存地方种质资源496份和异地资源315份 构建基因库与品质数据库体系 [6] 产业基地与供应链建设 - 累计投入近18亿元建设有机高粱基地 采用"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订单种植"模式 覆盖仁怀等五县市 [9] - 免费提供种子 有机肥料 生物制剂及农业保险 高粱收购价从2002年2元/公斤提升至11.2元/公斤 远高于市场均价 [9] - 基地有机认证面积达百万亩 常年种植规模超60万亩 每年带动20余万农户增收 [9] - 红缨子系列累计种植超3000万亩 辐射10余省市 带动850万人次农户增收超百亿元 [9] 农业现代化与循环经济 - 配备农机9.2万余台实现"耕 种 管 收"全环节机械化 [11] - 2024年处理酒糟超30万吨 产出有机肥12万吨 发酵饲料2万吨 生物质沼气1000万立方米 创造产值近10亿元 [11] - 酒糟循环利用带动1100余名村民本地就业 形成"红粮到酒香 酒糟到粮田"绿色闭环 [11][12] 文化赋能与行业影响 - 将高粱丰收季升级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特色会场 打造全国性文化IP [12] - 通过非遗表演与"红缨之星"表彰活动 强化地域文化认同与产业链价值认可 [13] - 坡地轮作制与深根系作物种植形成"种高粱即守家园"的生态智慧 契合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理念 [12]
中国农民丰收节首办“红缨子”专场 茅台反哺凸显责任初心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16:49
高粱种植与农业升级 - 公司持续推动有机高粱基地建设20余年,已建成100万亩有机认证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超60万亩 [2] - 高标准种植基地道路通达率达9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通过有机肥、绿肥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3] - 最新"519"第七代高粱种实现三大突破: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至210.10厘米,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 [5] - 支链淀粉含量达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显著提升酿酒原料品质 [5] 农户收益与乡村振兴 - 红缨子高粱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2元/公斤提升至11.2元/公斤,远超市场价 [3] - 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种子、有机肥等物资扶持,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超100亿元 [7] - 创新"高粱+保险+期货"模式,推出"政府+企业+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 [3] - 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527户全部种植高粱,近年400多年轻人返乡务农 [4] 科技创新与智慧农业 - 与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浙江大学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 - 红缨子农业科技公司承接20项研发项目,育成11个高粱新品种 [6] - "红缨子MAP"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种植管理精准化、过程可视化 [6] - 植保无人机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种植户可实时接收灾害预警 [6] 产业链延伸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处理酒糟30余万吨,生产有机肥12万吨、发酵饲料2万吨 [3] - 生物质沼气产量达10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近10亿元 [3] - 酿酒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带动1100余人就业 [3]
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一粒种子的乡村振兴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8-06 11:00
核心观点 - 茅台集团通过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展示对农业的反哺和乡村振兴实践 融合农耕文化、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 突显从种子到酒的价值链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1][5] 品种创新与科技突破 - 发布第七代红缨子"519"高粱种 实现三大突破:生育期缩短至118天 株高降至210.1厘米 抗倒伏能力提升 [2] - 亩产提升至367.55公斤 支链淀粉含量达99% 单宁含量降至1.37% 适配机械化收割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2] - 突破得益于分子育种技术 由茅台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主导 [2] 农业基地规模与经济效益 - 有机高粱基地累计投入超18亿元 覆盖贵州5县市 常年种植面积超60万亩 [2] - 带动全国10余省份推广种植超3000万亩 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 [2] - 惠及农户850万人次 累计助农增收超100亿元 [2] 种植体系与生态价值 - 赤水河流域坡地轮作制形成"种高粱即守家园"生态智慧 深根系作物固土保水 浅根系作物固氮养地 [1] - 红缨子高粱特性包括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高、耐蒸煮 适宜多轮次发酵 支撑茅台酒独特工艺 [3] - 酒糟循环利用形成"从红粮到酒香 从酒糟到粮田"生态闭环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3][4] 订单农业与农户扶持 - 实行"三免一保"政策:免费供种、有机肥、生物制剂 定价收购兜底 订单保底价从2002年每公斤2元涨至11.2元 [4] - 高粱收购价较2002年增长460% 年均带动20万农户增收 [4] - 粮农代表王满合作社承包610亩土地 年用工超3600人次 发放工资72万元 [4] 文化传承与行业认可 - 红缨子高粱承载历史、民俗、生态与景观价值 被建议申报中国及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4] - 农业农村部专家认为企业订单农业是种粮收益保障最优解 茅台模式为可复制样本 [4] - 活动通过归仓古礼、非遗表演等形式展示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共生 [1][5]
贵州茅台 以匠心育良种 以丰收写担当
人民日报· 2025-08-05 05:54
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情况 - 2025年茅台红缨子高粱再迎丰收 为茅台酒酿造提供坚实保障 [2] - 贵州茅台有机高粱种植基地面积达60余万亩 籽粒饱满呈现丰收景象 [2] 种子研发与品质保障 - 茅台近40年选育出红缨子 红珍珠等优质高粱品种 红缨子具有皮厚粒小 支链淀粉含量超90%等特性 [3] - 公司构建"良种优选+良法配套+良田生态"研究体系 掌握高粱种子选育关键技术 科研经费累计投入超1200万元 [3] - 贵州茅台酒厂红缨子农业科技公司为"育繁推研"一体化种子企业 专注"种子+种植"业务 [3] 基地建设与农业模式 - 茅台在仁怀 习水 金沙等5县建成100万亩有机高粱基地 常年种植面积60余万亩 [4] - 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统一管理15 03平方公里核心产区 累计投入超18亿元扶持种植 [4] - 仁怀市以高粱种植为主导产业 探索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路径 [4] 联农带农与乡村振兴 - 通过订单农业带动贵州毕节 遵义等地20余万农户增收 [5] - 免费提供优质种子与有机肥料 建设高标准农田 形成"种得好 收得稳 卖得值"良性循环 [5][6] - 严格田间管理机制为茅台酒品质构筑基础 [6]
丰收敬粮农  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归仓仪式举行(组图)
中国经济网· 2025-08-04 22:11
核心观点 - 茅台集团在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举行2025年乙巳年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归仓仪式 通过传统农耕仪式庆祝丰收并传递对自然和匠心的敬畏 [1] 仪式流程 - 茅台酒酿造技艺传承人王刚和粮农代表王宗龙进行"澄境驱秽"熏仓传统 以柏枝绕仓寄托"仓洁纳嘉 福泽万年"的祈愿 [1] - 敖正清等三位代表以茅台酒敬天 感念"天赐玉露润粱魂" 陈玉彬等三人奉红高粱汤圆祭地 致敬"地孕佳禾藏岁月" [1] - 彭朝等三位农人将饱满高粱穗插入祭坛瓮罐 完成"薪火相传 泽被千秋"的先贤礼敬 [1] - 粮农代表将装有高粱的升斗沿步梯行至仓顶倒入仓中 王刚和王宗龙盖上仓盖完成归仓仪式 [1] 仪式意义 - 仪式融合农耕文明与匠心神韵 定格红缨子高粱丰收时刻 传递茅台人对天地自然的永恒敬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