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盐碱地改良
icon
搜索文档
新疆盐碱地变成致富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5 05:41
盐碱地改良技术应用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灵峰家庭农场采用暗管排盐技术,土壤含盐量从19g/kg降至8g/kg,辣椒亩产达450公斤,玉米亩产近900公斤 [8]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九团十八连枣园应用咸水淡化、竖井排盐、地下滴灌技术,红枣亩产增加5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高出0.2元 [9]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团队筛选盐地碱蓬种植,每亩可收获1.8吨干草并带走400多公斤盐,三年累计降低土壤盐分85%-90% [10] 耐盐碱作物种植 -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油料团队引入耐盐碱秋播油菜,在昌吉州奇台县亩产达157.9公斤 [12] - 喀什地区莎车县永安管委会康乐村通过"蛋白营养液"改良土壤,当年小麦亩产达101.56公斤 [12] - 和田地区洛浦县库都克艾日克村种植耐盐碱水稻品种实现亩产550公斤,2024年种植面积扩大至400亩 [12] 盐碱水养殖产业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利用盐碱水养殖水产,已形成规模 [4] - 新疆洲泉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利用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已投放635万尾虾苗和150万尾鱼苗,预计年收入可观 [13] - 和田、喀什等南疆地区利用废弃盐碱水养殖水产,解决内陆地区海鲜供应问题并创造经济效益 [12]
辽宁省盘山县实施“盐改水、旱改水” 盐碱地改良成高产田
人民日报· 2025-07-02 06:08
土地整治项目 - 盘山县实施"盐改水、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平整、翻耕、施加有机肥、改善土壤成分、修建排灌管网设施等方法,将低产盐田和中低产旱地改造为水田 [1] - 项目总建设规模超1 78万亩,完成后将新增耕地9784亩 [1] - "盐改水"通过深耕深松、客土压碱、灌水洗盐等步骤,将土壤含盐量控制在1‰以内,使其具备水田耕种条件 [2] - "旱改水"通过土地平整和修建排灌管网设施,将旱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 [2] 农户收益 - 农户魏成健原有63亩盐田,改造后通过竞拍获得500亩水田经营权,成为水稻种植大户 [1] - 农户王冰原有10亩旱田种玉米,改造后竞拍获得2000亩水田经营权,并采用稻田养蟹模式,收入显著提升 [2][3] - 旱田改水田后,农户种田动力增强,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提高 [2][3] 技术方法 - 盘锦采用土地"条田化"排盐方法,通过水载体将土壤盐分排走,结合化学和生物方法降低盐分含量 [1] - "盐改水"项目对整片盐田进行二次洗盐,确保土壤含盐量严格控制在1‰以内 [2] - 保障灌溉用水是"盐改水、旱改水"成功的关键因素 [2] 生态与经济影响 - "盐改水"解决了盐田无序开采和尾水排放氯离子超标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 [2] - "旱改水"改变了旱田亩产量低、土地利用率低、生态效益低的局面 [2] - 项目实现"一水两养、一地双收",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3]
护好用好我们的土地资源(美丽中国·全国土地日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黑土地侵蚀沟治理 - 黑龙江省桦川县投入1.36亿元资金治理370条侵蚀沟,采用石笼锁沟头、柳编防护网减缓水流、削坡整形栽种灌木柳等措施[8][9] - 治理后耕地"失而复得",张有家玉米种植面积扩大5亩,年增收6000元,机械化作业成本降低[10] - 桦川县创新生态产品交易,将治理成果转化为"绿色资产",以188万元出让木质林产品经营权和碳汇产品[10] - 浩宇柳编制品公司拍得经营权后建"柳编工坊",已帮助40多户村民增收12.6万元,未来可带动300多户就业[10] - 桦川县水土保持率达91.95%,创新"企业主导+村民参与"管护模式解决治理后维护难题[11] 荒地科学复垦 - 江西省樟树市洋湖乡1100亩江畔荒地通过平整土地增加300亩播种面积,深耕30厘米清理草根,施用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从1.2%提升至2.1%[13] - 专业检测显示土壤疏松养分充足,建议种植玉米红薯等作物,最终选择鲜食玉米种植[14] - 江西宝锋农业科技公司投入210万元建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单季亩产达2500斤,总产量270万斤[12][14] - 村民获得每亩400元流转费和112元耕地补贴,务工日收入100元[14] 盐碱地改良 -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于林村80%土地为盐碱地,通过耐盐作物良种良法配套、改土培肥等综合方案改良[15] - 创新"集体+村民"共同出资入股模式,3年后入股村民收回成本并获得分红[16] - 采用"数智融合"技术实时监测土壤盐分水分数据指导精准种植[16] - 试种耐盐碱小麦新品种"济麦60"在盐碱度3.3‰土地上亩产突破千斤[17]
山东打造更高水平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7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南韩村通过暗管排盐、节水灌溉技术将盐碱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小麦亩产增加200斤 [1] - 山东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359万亩,支撑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1] - 昌邑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粮食生产"三增长",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128.93万亩,总产量达11.21亿斤 [2] 基础设施建设 - 昌邑市青阜农业综合体运用5G、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墒情监测、土地养分分析等智能化管理 [2] - 昌邑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6万亩,2024年投入1.02亿元新建3.5万亩,计划2024年新建4.8万亩、改造提升3万亩 [3] - 山东省计划2024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00万亩,预计带动粮食增产10亿斤以上 [3] 盐碱地治理 - 下河乡采用"工程改良+科技赋能"双轨路径治理盐碱地,改造老化沟渠并推广暗管排盐技术 [4] - 东营市河口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69.72万亩盐碱地改造为高产田,亩均增产100多斤粮食 [5][6] -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意见,改造提升盐碱耕地200多万亩,专项安排10%投资用于土壤改良 [6] 高效节水灌溉 - 菏泽市鄄城县高标准农田项目新铺设PE管道超10万米,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使生产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7] - 禹城市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增收200元以上 [8] - 聊城市莘县通过喷灌、管灌等节水设施实现每百亩地节水30%,每亩节肥10-15公斤 [8] - 山东省近3年投入213亿元在沿黄九市建成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2858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 [9]
破“碱”重生 吉林探寻盐碱地变粮仓的“密码”
央视新闻· 2025-05-26 09:43
盐碱地改良技术 - 吉林省通过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探索出盐碱地改良新路径,目前全省670多万亩盐碱地已整治开发200多万亩 [1][2] - 白城市镇赉县试点种植茭白后,盐碱地块表层土壤pH值从9.32降至9.0,下降0.32,显示其在盐碱地改良方面的潜力 [2] - 茭白生物量大,生长过程中吸收盐分能力强,分泌的有机物料和有机酸可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和环境 [4] - 茭白根系发达(株高1米根系长2米),能破除土壤板结,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质,促进盐碱地改良 [6] 无土育苗技术 - 镇赉县采用基质育苗替代传统育苗土,基质由秸秆、稻壳、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发酵制成,富含腐殖质和微生物菌群 [7][9] - 新型基质育出的秧苗盘根量增加20%,缓苗周期缩短3天,分蘖期提前5天 [11] - 每立方基质减少黑土开采2吨,镇赉县30万亩推广面积预计减少黑土开采10万吨 [11] 盐碱地水稻种植 - 镇赉县6万亩盐碱地试验田应用绿色生物柠檬酸改良剂和降碱剂,改良当年亩产突破500公斤 [13] - 土地整理阶段施撒改良剂,插秧前用无人机抛撒降碱剂和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并降低pH值 [13] - 吉林省实施100余个盐碱地治理项目,新增耕地80余万亩,可实现粮食年增产近10亿斤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