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压传感器
搜索文档
辰奕智能:拟收购华泽电子55%股权 切入智能汽车座舱赛道
中证网· 2025-11-20 10:08
收购交易概述 - 辰奕智能拟以现金收购华泽电子5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华泽电子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1] - 本次收购暂定交易价格为28875万元,基于市盈率10.5倍及暂估净利润测算 [1] - 最终交易价格将以审计评估结果为准 [1]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华泽电子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 [1] - 主要产品包括车载通信/语音识别麦克风、车载数字麦克风、汽车主动降噪麦克风、胎压传感器等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下游客户覆盖国内头部汽车厂商 [1] 交易条款与业绩承诺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期为2025年至2027年,净利润暂定为4700万元、4800万元和5500万元 [1] - 累计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5亿元 [1] - 若业绩未达约定将调整交易对价或进行补偿,超额完成部分可按50%比例奖励原股东 [1] - 收购款项分四期支付,与股权交割及业绩实现情况挂钩 [1] 战略意义与业务影响 - 收购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有助于整合华泽电子在智能汽车座舱领域的技术与客户资源 [2] - 交易将帮助公司形成“智能遥控器+智能家居控制器+智能汽车座舱产品”的多元化业务结构 [2] - 多元化布局有助于降低公司对单一业务的依赖风险 [2]
辰奕智能(301578.SZ):拟收购华泽电子55%股权
格隆汇APP· 2025-11-19 19:44
格隆汇11月19日丨辰奕智能(301578.SZ)公布,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东莞市华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简称"华泽电子"或"标的公司")55%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华泽电子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标 的公司主要产品有车载通信/语音识别麦克风、车载数字麦克风(A2B系统)、汽车主动降噪麦克风 (ANC)、胎压传感器、RNC加速度传感器、USBBOX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下游客户 覆盖国内头部汽车厂商。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智能遥控器及其他智能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 战略布局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座舱等领域的智能控制产品业务。公司智能控制产品在软件算法、结构设 计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与标的公司具备高度的共通性。同时,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客户与标的公 司在汽车行业领域客户具有高度互补性,可为双方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便捷渠道。本次交易完成后,本 公司主营业务经营范围可能将发生较大调整,新增标的公司的智能汽车座舱控制器业务。 ...
辰奕智能拟收购华泽电子55%股权 拓展智能汽车座舱控制器业务
智通财经· 2025-11-19 19:01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华泽电子55%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华泽电子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1] 标的公司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车载通信及语音识别麦克风、车载数字麦克风(A2B系统)、汽车主动降噪麦克风(ANC) [1] - 产品涵盖胎压传感器、RNC加速度传感器、USB BOX等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领域 [1] - 下游客户覆盖国内头部汽车厂商 [1] 交易影响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经营范围可能发生较大调整 [1] - 公司将新增智能汽车座舱控制器业务 [1]
辰奕智能(301578.SZ)拟收购华泽电子55%股权 拓展智能汽车座舱控制器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11-19 18:56
智通财经APP讯,辰奕智能(301578.SZ)公告,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东莞市华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 称"华泽电子")5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华泽电子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公告显示,标的公司主要产品有车载通信/语音识别麦克风、车载数字麦克风(A2B系统)、汽车主动降噪 麦克风(ANC)、胎压传感器、RNC加速度传感器、USB BOX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下游 客户覆盖国内头部汽车厂商。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经营范围可能将发生较大调整,新增标的公司 的智能汽车座舱控制器业务。 ...
辰奕智能:拟收购华泽电子55%股权 新增智能汽车座舱控制器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11-19 18:52
人民财讯11月19日电,辰奕智能(301578)11月19日公告,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东莞市华泽电子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华泽电子")5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华泽电子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华泽电子主要 产品有车载通信/语音识别麦克风、车载数字麦克风(A2B系统)、汽车主动降噪麦克风(ANC)、胎压传感 器、RNC加速度传感器、USBBOX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下游客户覆盖国内头部汽车厂 商。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经营范围可能将发生较大调整,新增华泽电子的智能汽车座舱控制 器业务。 ...
元征科技20250806
2025-08-06 22:45
元征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绩分析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元征科技(元贞科技)[1] - 报告期:2025年上半年 --- **财务表现** 1. **营收与利润** - 营收8.94亿元,同比增长10%;同口径调整后营收10.16亿元,同比增长15%[2][4] - 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率提升至20%(2024年同期为17%)[2][6] - 调整财务费用及软件递延收入后,实际利润约2.5亿元[8][9] 2. **毛利率与费用** - 原创产品毛利率提升至47%(2024年同期46%),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13%[10] - 总费用同比增加5,000万元,其中销售费用增加3,000多万元,财务费用(汇率损益)增加1,200万元[8] - 费用控制有效,研发和管理费用仅分别增加700万元和300万元[8] 3. **分红与回购** - 中期每股分红0.31元,总计1.3亿元,派息率65%(2024年同期55%)[30] - 已回购超6,000万元股票[30] --- **业务分项** 1. **产品线表现** - **诊断类设备**:出货16.7万台,同比增长16%;海外市场增长17%,电商渠道增长30%[7] - **胎压传感器**:出货63万个,同比增长87%,全渠道增长[7] - **OEM汽保设备**:收入1亿元,同比下降15%,计划逐步退出[10] - **软件业务**:销售额1.04亿元,确认收入7,000万元;同口径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28%[10][34] 2. **新兴业务** - **远程诊断服务**:收入700万元(实际收款870万元),同比增长超50%[12][13] - **大数据服务**:收入790万元,同比增长61%[13] - **轮胎与新能源设备**:收入2,800万元,同比增长51%,全年目标1.16亿元[14] 3. **区域表现** - **海外市场**: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9%,占总收入78%;北美增长23%,亚太区增长1,100万美元,俄语区增长20%[15][20] - **国内市场**:收入2.1亿元,同比下降(OEM设备减少1,700万元,主机厂订单减少1,000万元)[15] --- **战略与展望** 1. **核心战略** - 聚焦诊断设备和软件业务,退出低毛利OEM业务[10][41] - 通过区块链技术(RWA项目)探索数据资产化,累计诊断报告19亿份[17][29] - 海外扩张:欧洲市场布局(收购英国公司、扩大意大利业务),目标下半年欧洲增长20%[32][33] 2. **未来预期** - 全年收入目标21.8亿元,同比增长20%[23][44] - 2026年软件收入目标接近2-3亿元[35][44] - 设备出货量:全年目标35万台(海外27万台),2026年目标超30万台[45] --- **风险与挑战** 1. **关税影响** - 美国关税问题导致4-5月发货延迟,收入减少几百万美元;通过越南代工厂(关税20%)和提前备货缓解[19][21] - 存货比例上升,美国存货成本增加[19] 2. **竞争与市场** - 远程诊断服务暂无直接竞争对手,客单价从9元提升至13元(2025年7月起)[36][38] - 国内修理厂数量减少,但市占率保持20%[46] 3. **汇率风险** - 人民币升值可能影响报表利润,但核心业务增长可抵消部分风险[27][28] --- **其他关键数据** - **连接车辆数**:全球近4亿辆(国内2亿,海外1.9亿)[16] - **远程诊断订单**:上半年96.5万单(国内47.2万,海外49.3万),同比增长59%[38] - **现金流**:回款同比增幅显著,支撑稳健分红与回购[47]
这些行业单项冠军何以“炼”成?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央视新闻· 2025-07-03 09:24
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案例研究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专注汽车数字化焊装生产线及智能制造装备17年,成为细分领域单项冠军[2] - 海外业务覆盖20多国,美国市场占比超40%,2016年通过激光焊接技术突破打开美国市场[3] - 全球首发"柔性魔幻机器人岛"集成多项黑科技,可实现多车型共线生产,效率提升50%,人工成本下降80%[4] - 拥有800多项专利,年研发投入超1亿元,研发团队占比超50%[4] 杭州汉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22人小微企业自主研发密封胶原材料,占据全国90%以上市场份额[5][7] - 产品性能优于进口材料(气密性/耐高温/寿命),价格仅为进口一半[8] - 五年研发投入超100万元,获政府100万元补助,现成为美国头部密封胶企业供应商[8] - 正研发无人机/机器人用黏合剂,去年购置实验楼加强创新投入[8]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 - 从轮胎气门嘴起家(年产2.6亿只),现成细分市场全球第一[9] - 通过传感器技术升级实现产品单价从几元跃升至几十元,拥有全球100多项专利[9] - 全球化布局:7国设11个研发中心+19家工厂,一季度营收增30%/利润增40%[10] - 国内收入首超海外,重点开发新能源车智能空气悬架系统[10] 行业趋势 - 单项冠军企业成功密码:聚焦主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3][10] - 技术升级路径:从传统制造(气门嘴)→智能化(传感器)→系统集成(魔幻岛)[4][9] - 市场拓展模式:进口替代(密封胶)→全球化布局(20国/7国)→国内国际双循环[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