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主题演讲点评:锚定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山西证券· 2025-06-19 13:48
全球金融治理与货币政策 - 2025年以来美元持续走弱,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挑战,未来可能向少数主权货币并存格局演进[1] - 潘功胜强调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是渐进过程,将在上海开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试点[3] 金融开放与监管 - 金融监管总局将复制推广自贸区等开放经验,支持外资参与业务试点,优化外资营商环境[5] 资本市场发展 -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适应创新规律的资本形成机制、产品服务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问题[6] - 吴清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五点举措,包括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等[6] 外汇市场政策 - 4月以来我国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7] - 朱鹤新指出要防范外部冲击,保持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高质量发展[7][8] 发展支持政策 - 以科创和中小企业为重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8] - 助力稳就业等方面,采取支持外贸企业、推进投融资便利化、实施外汇创新政策等措施[8]
政策加码,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再提速
环球网· 2025-06-19 10:51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日前,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简称《意见》),为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和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迎来政策利好加持,加快迈向更高能级。 业内人士认为,《意见》的发布释放出加快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和创新的强烈信号。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多项相关 举措正加快推进中。《意见》明确了未来五至十年的建设目标,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全面提升,现代金融体系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显著 提高,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强化,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地位增强,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 融中心。 《意见》提出六大主要举措:深化金融市场建设、提升金融机构能级、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有效维护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最全、金融机构种类最多、金融开放程度 最高的城市。2024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8072.73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市生产总值15%。持牌金融机构总数1 ...
上海将开展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试点,多家公司在应用领域有布局
选股宝· 2025-06-18 23:27
行业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 [1] - 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航运贸易领域信用证再融资的创新金融业务 [1] - 航运贸易数字化是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区块链技术作为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在航运贸易领域应用不断深化 [1] - 2023年全球商船队资产规模超3万亿美元,但船舶融资租赁渗透率仅18%,远低于航空业的40% [1] - RWA(现实世界资产通证化)通过智能合约将航运资产转化为区块链数字通证,为行业提供新思路 [1] - 中远海运、法国达飞集团等主要参与者自2018年就开始开发海事行业区块链解决方案 [2] 公司动态 - 中远海科与Circle共建航运金融区块链,实现全球海运费用USDC实时结算,被母公司列为数字金融核心战略载体 [3] - 中远海控参与运营GSBN(全球航运商业网络),推出区块链电子提单、无纸化放货、电子保单等产品 [3] 技术应用 - 区块链技术在航运贸易领域的应用包括信用证再融资、资产通证化、电子提单等场景 [1][3] - GSBN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支持全球贸易参与方之间的可信交易和数字化转型 [3]
央行8项金融政策,释放哪些新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3:46
金融开放政策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涉及金融监管、数字金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及跨境贸易支持 [1] - 政策体现央行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视,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外贸稳定 [1] - 政策强调"先试先行"思路,以上海为试点推动创新 [1][3] 金融监管政策 - 央行将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高频汇集并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黄金、票据等子市场交易数据 [2] - 当前银行业净息差缩窄,商业银行普遍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涉足多元投资,增加跨市场风险传染几率 [2] - 报告库设立有助于监管部门突破信息壁垒,全方位掌握商业银行投资交易信息,更好识别和防控风险 [2]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央行在上海试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跨境贸易再融资、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 [3] - 再贴现政策明确支持外贸企业,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展开贴现业务,实现精准滴灌 [3][4] - 央行推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券,解决科创企业发债难问题 [4] 债券市场支持科创企业 - 科创企业长期依赖股权融资,债市"科技板"面临发债主体扩容和风险缓释工具完善两大问题 [4] - 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带动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 - 当前科创债以中短期为主,风险分担机制待完善,需引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以匹配科技型企业风险特征 [4] 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 央行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 [5] 政策总体聚焦方向 - 本次政策主要聚焦金融监管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两方面 [5] - 市场需适应央行货币政策导向边际变动,深化对结构性工具的理解,而非仅关注总量性工具 [5]
央行: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快讯· 2025-06-18 09:55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1] - 试点内容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 [1] - 推动上海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1] - 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