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芬太尼前体化学品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按时履行中美会晤承诺,美国带头降低对华关税
搜狐财经· 2025-11-07 00:04
贸易摩擦背景与升级 - 中美贸易摩擦自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以平衡贸易逆差 [2] - 2025年初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加征20%关税,导致整体对华关税税率飙升至57% [2]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并减少采购美国大豆,转向巴西和阿根廷进口 [2] 关键会晤与核心协议 - 2025年10月30日中美领导人在釜山举行会晤,持续约100分钟,焦点为关税、稀土和大豆贸易 [3] - 中国同意暂停稀土出口管制一年,美国相应降低关税 [3] - 中国承诺2025年底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2026年起每年至少采购2500万吨 [5] - 美国暂缓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一年,中国同意增加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 [5] 市场与行业影响 - 会晤前一周美国股市下跌2%,消息公布后反弹1.5% [5] - 中国稀土供应占全球90%,美国依赖严重,专家估算美国需5-10年才能建立独立供应链 [8] - 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将缓解中西部农民库存堆积和价格下跌压力 [2][8] 协议执行与未来展望 - 特朗普宣布2026年4月访华以落实协议,会晤被视为贸易博弈的转折点 [5] - 会晤框架通过领导人直接交流敲定,比过去多轮谈判更有效,但结构性矛盾未彻底解决 [5][8] - 美国企业因贸易战成本上升,消费者物价上涨,中国经济也受出口下滑影响 [5]
中方刚复购大豆,美国又变脸,美贸易代表通告全球,继续调查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1-02 12:09
中美贸易协议内容 - 美方将芬太尼相关关税降至10%并暂停24%的对等关税,政策有效期一年[3] - 美方暂停针对中国企业的“50%规则”一年,该规则曾限制被列入清单的中国企业其控股超50%的子公司[3][5] - 中方暂缓执行10月9日公布的稀土等产品出口管制措施[5] - 中方承诺本季度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同意未来三年每年稳定采购2500万吨[7] - 中方同意收紧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出口管控[9] 美国301调查 - 美国于10月4日宣布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推进对华调查,旨在审查中国对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遵守情况[13][17] - 该调查被视作一种战略后手,可随时由美国单方面决定重新加征关税,以应对其认为的“不公平贸易行为”[19] - 调查对内可展现对华强硬姿态以争取选民并安抚鹰派利益集团,对外则持续向中国施加压力[15][17] 市场反应与影响 - 市场对中美元首会晤签署协议的乐观预期曾推动美股上涨和A股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23][25] - 301调查消息公布后,市场乐观情绪受挫,企业因担忧供应链再次被打乱以及美国可能随意加征关税而陷入规划困境[25][27] - 调查带来的不确定性严重损害市场信心,并动摇了全球贸易秩序的根基[23] 中美贸易关系本质 - 近期的合作本质是精准的利益交换,美方旨在打开中国市场并救助国内农业,中方旨在缓解关税压力并为科技产业争取调整时间[9][11] - 双方互动缺乏长期信任基础,协议是基于各自急需的筹码而非建立稳定的合作规则[11][31] - 核心矛盾在于美国单边主义的“301调查”工具与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多边贸易规则之间的冲突[27][29]
两天谈判,中美贸易战出现转折点,美国100%关税威胁撤了
搜狐财经· 2025-10-28 01:06
中美贸易谈判成果 - 美国财政部长表示“不再考虑”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持续数年的贸易拉锯战在吉隆坡谈判中找到突破口 [1] - 双方达成共识将履行内部报批程序,以确保原定于11月10日到期的对等关税暂停期得以延长,避免额外加征24%的关税 [12] - 美国贸易代表表示双方正就一项贸易协议提案的最终细节进行讨论,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 [12] 中国稀土的战略地位 - 中国原定于11月8日起对部分稀土相关产品实施出口管制,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其军工稀土需求超过70%依赖中国 [3] - 美国F-35战斗机的发动机涂层、英伟达芯片的散热材料都离不开中国稀土,美国重建完整供应链需要8到10年时间 [3] - 稀土管制成为中方在谈判中的重要筹码,促使美方重新权衡关税威胁的实际意义 [3] 中美利益交换焦点 - 芬太尼合作成为双方交换利益的焦点,中方承诺加强对芬太尼相关化学品的出口管制 [3] - 作为交换,美方松动了半导体设备、AI芯片设计工具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 [3] - 2025年7月,德国西门子公司收到美国政府通知,美国已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 [9] 美国农业与消费者压力 - 美国大豆库存因对华出口停滞同比暴涨27%,农民面临数十亿美元损失,2025年9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量降为零创七年来首次 [5] - 作为回应,中方同意恢复采购美国大豆,但强调这是市场选择而非单方面让步 [5] - 对华加征关税已使美国家用风扇价格涨幅达83%,家电家具普遍涨价20%以上,若155%关税实施美国消费者成本增量将超千亿美元 [5] - 进口车平均售价将上涨8%,国产车因零部件成本上升也将上涨约3%,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5] 全球供应链格局变化 - 贸易战推动中国企业向东盟国家、墨西哥等转移,2022年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600亿美元,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950亿美元 [10] - 中国对越南出口的中间产品占比高达73.8%,供应链的重新布局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10] 谈判策略与内部因素 - 谈判中中方代表自信从容,美方代表不愿与媒体互动,反映出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地位变化 [7] - 美方曾要求更换中方谈判代表但未果,这被解读为向美方传递的强烈信号 [7] - 特朗普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财政部主张谈判而商务部主张施压,内部博弈让美方立场摇摆不定 [7] - 美国最高法院拟于11月初裁定对华关税是否违宪,若判决不利美方可能被迫单方面取消部分关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