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思维

搜索文档
深夜特讯!美国禁止他国买俄能源,普京罕见引用谚语回应,引爆国际舆论
搜狐财经· 2025-10-03 20:47
普京选择在瓦尔代俱乐部这个场合抛出这句谚语绝非偶然。这里汇聚了全球顶尖的政治学者、外交官和媒体人,他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放大解读。用西方文明 源头的智慧来批判今日西方的政策,这种文化上的反击比单纯的政治谴责更具穿透力。古罗马的朱庇特神庙早已倒塌,但"神与牛"的阶级隐喻却在现代国际 关系中找到了新的化身。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同一场合,普京明确表示恢复对美关系符合俄罗斯利益。批评与合作意愿并存,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恰恰揭示了国际关系的本质——没 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当美国政府在联合国讲台上高谈规则时,其能源政策的双重标准却让所有听众暗自摇头。 索契的会场灯光聚焦,普京缓缓道出那句古罗马谚语时,整个国际舆论场仿佛被投入一块巨石。这句"朱庇特可行之事,耕牛不可为"在今天的政治语境中, 恰如其分地剥开了包裹在道德外衣下的强权逻辑。当美国一面阻止他国购买俄罗斯能源,一面自己却悄悄进口俄浓缩铀时,这句两千年前的警句突然在现实 政治中复活了。 国际政治舞台上从不缺少双重标准,但如此赤裸裸的能源政策仍让人侧目。华盛顿的决策者们似乎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在全球化市场中,能源流动如同血 液在血管中循环,强行阻断只会让整个机体受损 ...
特朗普收到两个噩耗,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日本投下“金融核弹”
搜狐财经· 2025-09-25 11:24
全球金融市场动态 - 美联储宣布降息决定[1] - 日本央行宣布将出售其持有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房地产投资信托(J-REIT)[2] - 日本政策转向可能引发美债市场动荡[2] 美债市场与外汇储备 - 中国在过去四个月里减持了537亿美元美债[1] - 中国持续减持美债规模已达3820亿美元[1] - 中国7月单月抛售了价值1800亿元人民币的美债[1] - 中国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并持续优化外汇储备结构[1] 美元信用与国际贸易 - 特朗普政府频繁变动的政策以及公开干预美联储独立性的做法正在加速削弱全球对美元信心[1] -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能生产所有品类商品使得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重要性相对下降[2] - 美国经济显现疲态从激进加息转向降息周期表明其通过潮汐效应收割全球财富的能力正在减弱[2] 地缘政治与战略平衡 - 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欧盟、日韩等盟友很可能成为美国新的收割目标但这种经济依赖关系也限制了美国的军事冒险空间[2] - 中国三款六代机亮相和福建舰实现电磁弹射等军事突破使美国的战略优势正在缩小[2] - 日本作为美债最大海外持有国一直是稳定美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但如今正面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胀压力急需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却遭到美国阻挠[2] 中美贸易谈判 - 中美第三轮与第四轮贸易谈判间隔异常漫长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急于达成协议以缓解压力的心态[3] - 美方既想获取实质性让步又不愿放弃遏制策略导致四轮谈判仍无突破[3] - 随着经济压力持续加大特朗普政府或许不得不调整对华策略以更务实的态度寻求合作[3]
专访:中国抗战精神激励亚洲人民——访马来亚大学国际与战略研究专家罗伊
新华社· 2025-09-10 13:48
历史意义与精神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1931年持续至1945年,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持续时间远超欧洲战场 [1][1][1] - 面对外部入侵,中国人民坚持抵抗并最终赢得胜利,其坚韧和斗争精神为世界树立榜样 [1][1][1] - 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不仅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民,也激励了亚洲其他地区的人民 [1][1] 国际认知与传播 - 国际社会对东方战场的研究与传播仍显不足,外界对亚洲人民在战争中的牺牲和贡献了解有限 [1][1][1] - 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在战争中付出的代价,深刻改变了地区的历史走向 [1][1] - 这些关于牺牲和贡献的故事应当被讲述、被铭记 [1][1] 历史警示与教育 - 铭记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警示,了解战争的残酷能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 [1][1][1] - 尤其需要让年轻人认识到,如果任由极端主义或霸权思维抬头,人类可能再次陷入灾难 [1][1]
美官员:特朗普认为中国会最早投降,当中方反击时,美国已经输了
搜狐财经· 2025-08-12 23:03
美国关税政策与影响 - 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税率从34%升至84% 涉及金额超3000亿美元 [3] - 美国零售商协会报告显示 若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每个美国家庭年支出将增加1200美元 [5] - 2025年上半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至1200亿美元 关税导致进口成本增加15% [24] 中国经济抗压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1%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 [8] - 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45.4% 工业体系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41个大类 [8] - 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万亿元 内需贡献率持续提升 [18] 中国反制措施与战略 - 对美国所有商品实施对等加征关税 涉及金额与美方完全对等 [5] - 将大豆纳入反制清单 2025年一季度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同比激增24% [15] - 对7类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 直接影响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 [15] 供应链与贸易格局变化 - 美国超市80%儿童玩具和60%小家电来自中国 切断联系将导致企业利润受40%冲击 [10] - 2025年一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2378.3亿美元 增长6% 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17] - 中印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5.6% 墨西哥越南成为贸易中转国 [22][24] 美国经济受影响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美国损失约18万个就业岗位 制造业岗位占比超60% [21] - 2025年二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增长3% 但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贡献率为-2.1% [10] - 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对美国钢铝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22] 科技产业进展 - 华为"南泥湾计划"实现7纳米麒麟芯片自主研发量产 [17] - 中美伦敦会谈中中国保留半导体新能源核心产业发展自主权 [19]
美方终于承认犯下大错,特朗普之前没料到,中方敢与美国如此硬碰
搜狐财经· 2025-07-13 12:17
贸易战逆转 - 美国商务部恢复对华EDA软件、飞机发动机及乙烷出口,此前英特尔、通用电气等巨头因担忧失去中国市场导致百亿美元营收蒸发而集体游说[1] - 特朗普政府最初将中国商品关税从54%增至145%,但最终接受中方平等对话条件,撤下145%关税地图[1] - 中国商务部公告对美稀土出口骤减93%,导致五角大楼测算军工库存仅能维持18个月,高科技产业链面临瘫痪风险[1] 美国战略失误 - 美国低估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对华乙烷出口限制导致五艘货轮滞留墨西哥湾,中国占美国30%乙烷产量,失去市场将导致价格暴跌40%,行业损失超50亿美元[2] - 美国切断EDA芯片设计软件供应,但华为海思已重启5nm芯片研发,C919客机发动机断供三个月后,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完成2000小时耐久性测试[2] - 美国组建"关税同盟"失败,欧盟对哈雷摩托加征报复性关税,日本签署百亿美元对华芯片订单,韩国三星将百亿美元工厂从得州迁往东南亚[4]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导致欧洲镝、铽价格暴涨300%,洛克希德·马丁F-35生产线因磁性材料短缺陷入困境,中国掌控全球92%稀土产能[4] - 义乌商人通过直播电商单日销量堪比此前对美一周出口总量,比亚迪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份额突破18%,长江存储芯片产能跻身全球前三[4] - 卫星化学公司用石脑油替代乙烷生产乙烯,尽管每吨成本增250美元,但通过自有船队和套期保值将价格波动控制在3%以内[4] 经济影响 - 沃尔玛中国产电饭煲价格飙升27%,美国中产家庭消费指数下跌,特斯拉上海工厂减产导致股价单日暴跌9%[5] - 美国农民面临大豆堆积如山的困境,举着"我们要市场,不要政治"标语[5] 技术突破 - 华为海思重启5nm芯片研发,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完成2000小时耐久性测试[2] - 长江存储芯片产能跻身全球前三[4]
特朗普“颠覆”美国外交传统?没有。——起底美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霸权本色
新华网· 2025-03-24 15:19
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本质 -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并未颠覆美国外交传统,其霸权本质与历届政府一脉相承,仅是表达方式更为直白[1] - 美国外交的真实底色是唯我独尊的霸权思维,“美国优先”理念贯穿其整个外交史,体现争夺和维护霸权的实际行动[6][7] 贸易与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并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体现贸易保护主义[2] - 特朗普在会见日本、印度等国领导人时,以美国处于不利贸易地位为由施压,逼迫对方作出让步[2] - 美国历史上的保护主义政策并非首创,其重商主义世界观根植于19世纪[2] 国际组织与多边协议 - 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并评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参与[2] - 里根政府1983年曾威胁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奥巴马政府2011年大幅削减对其经费支持,体现美国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的一贯态度[4] 领土与资源觊觎行为 - 特朗普政府宣称欲将加拿大变为美国“第51个州”,并扬言“吞并”格陵兰岛和“收回”巴拿马运河[3] - 1946年杜鲁门政府曾向丹麦提出以价值1亿美元的黄金和阿拉斯加油田开采权换取格陵兰岛,遭拒绝[5] - 美国在刚果(金)独立后策划推翻总理卢蒙巴,主要动机为控制该国铜矿、工业钻石和铀矿等战略资源[6] 对外干预与胁迫手段 - 在巴以冲突中,特朗普以停止援助为要挟,逼迫埃及和约旦接收巴勒斯坦人[3] - 在乌克兰危机中,特朗普以暂停援助和质疑总统合法性相威胁,逼迫乌方签署矿产协议[3] - 尼克松政府为从越南撤军,曾向南越政权承诺大量援助但最终未兑现,体现美国对盟友的实用主义态度[5] 政策动因与历史延续性 - “美国优先”政策的凸显与美国综合国力下降及精英阶层焦虑感上升密切相关[7][8] - 美国殖民历史中的贪婪利己个人主义成为其对外扩张的动力,美式民主制度为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提供授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