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汤酒店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凭6700场演出闯关港股,印象大红袍多元化业务仍在亏损
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核心业务为《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该演出累计上演超过6700场,累计接待观众超330万人次[3][5] - 公司营收高度依赖单一IP,2022至2024年,《印象·大红袍》门票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91.4%、94.3%和94.6%[7] - 2023年营收同比大增128.57%至1.44亿元,并实现扭亏,盈利约4750.4万元;但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回落至1.37亿元和4280.9万元[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续跌至42.5%,主要原因是租赁成本上升与新业务亏损[8]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演出以武夷山景区为固定场景,每场可容纳2380名观众,游客转化率为4.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5%[7] - 业务高度依赖节假日客流,且作为户外演出易受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例如2024年6月因暴雨导致演出短暂停摆[7] - 2024年在中国文旅演出市场总票房中份额仅为0.8%,排名第八;在山水实景演出细分领域份额为3.1%,远低于头部项目《长恨歌》的16.4%[8][9] - 业务布局局限于武夷山区域,与宋城演艺等全国连锁布局的同行相比,扩张能力显得薄弱[9] 多元化尝试与财务状况 - 公司尝试多元化业务,包括茶汤酒店、印象文旅小镇及新演出《月映武夷》,但均未贡献盈利[11] - 茶汤酒店业务报告期内持续毛损,截至2025年上半年毛损为270万元;新演出《月映武夷》截至2025年上半年录得毛损180万元[11] - 公司无银行借款,主要债务来自租赁负债,截至2025年8月底总负债增至约1.66亿元,其中租赁负债约为9466.8万元[14]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961.5万元;但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入缩水至6079万元,2025年上半年仅约1600万元[14] 资本运作与增长前景 - 公司曾登陆新三板,后尝试冲击北交所未果,并于2025年1月首次向港交所递表,7月因失效后于10月再次递交申请[3][16] - 此次IPO募集资金计划主要用于对核心演出《印象·大红袍》的硬件、场馆设施进行检修和内容升级[16] - 公司由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团等3家地方国企出资设立,具有国资背景,核心优势在于成熟IP的现金流能力[5][17] - 增长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印象·大红袍》年均最大场次约600场已接近饱和,门票单价在147.2元至219.5元之间,提升空间有限[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