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电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将跑出港股年内最大汽车IPO
盐财经· 2025-10-19 18:19
港股上市进程 - 公司于10月1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次日即召开董事会批准H股全球发售议案,由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国际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上市进程显著提速 [4] - 若此次赴港上市顺利,公司有望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新能源车企,并超过奇瑞汽车(市值1762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IPO [5] 问界品牌的核心地位 - 问界品牌已成为公司绝对的业绩引擎,其销量从2022年的7.8万辆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38.9万辆,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15.2万辆 [8] - 问界品牌已完成从20万级至60万级SUV市场的覆盖,拥有M5、M7、M8、M9四款车型,覆盖不同场景定位 [9] - 问界品牌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0.3%爆发式增长至2024年的90.9%(1319亿元),2025年上半年占比仍维持在90.3%(563亿元),公司营收结构高度依赖单一品牌 [10][12] 战略聚焦与资源倾斜 - 公司采取“大单品”战略,资源全面向问界品牌倾斜,例如蓝电品牌的经销商门店从2022年的1882家被大幅削减至2025年上半年的四百余家 [13] - 截至2024年底,问界品牌已在中国超过210个城市布局约310家用户中心和约670家体验中心,高密度终端网络助推销量 [13] 与华为的深度绑定与合作风险 - 公司与华为的合作始于2019年,华为深度介入产品定义、技术研发、品牌营销与销售渠道全链路 [16][17] - 2024年,公司向最大供应商(普遍认为是华为)的采购额达42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0.2%;2025年上半年采购额约为200.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三成以上,约占同期营收的三成 [18][21] - 随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朋友圈扩大(鸿蒙智行从“四界”扩展到“五界”),问界品牌面临的竞争加剧,2025年前三季度其在鸿蒙智行总交付量(34.4万辆)中占比为76.7% [22] 深化绑定与获取主导权 - 2025年9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以11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在股权层面实现更深度绑定 [23] - 2024年7月,公司以2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全球所有类别“问界”及相关商标权、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更多品牌主导权 [23] 海外市场与收入结构 - 公司海外市场收入从2022年的39.22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42.11亿元,营收占比从11.5%大幅下跌至2.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4.22亿元(占比2.3%),是亟待补强的环节 [14][15] - 汽车零部件收入(如增程器、驱动电机等)近三年占比从2022年的8.2%降至2024年的4.2%,2025年上半年为5.2% [13] 新业务拓展与估值驱动 - 公司发力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于2025年1月以约81.64亿元收购龙盛新能源100%股权,将问界系列车型使用的数字化工厂纳入囊中,以改善经营现金流 [25] - 公司依托华为生态拓展充电网络,已在全国布局超1.2万个充电桩,港股募资的20%将用于多元化营销渠道及海外充电网络建设 [25] - 公司通过子公司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签署具身智能业务合作协议,强化“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的科技标签,旨在区别于传统车企并获得更高估值 [26]
华为发力具身智能!下一个“赛力斯”是谁?
搜狐财经· 2025-07-16 10:04
华为布局具身智能赛道 - 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在深圳宝安区正式启用 首批9家知名企业(含6家上市公司)设立具身智能板块子公司 [1] - 华为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 目标让一切联网本体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3] - 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角色与智能汽车战略相似 提供技术底座而非直接制造终端产品 [8] 具身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 - 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国家战略规划的未来产业 [3] - 具身智能具备感知、行动并对外界物理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得知识 [3] - 预计未来五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5] - 英伟达、特斯拉等企业布局"大模型+具身智能"赋能的机器人业务 视其为第二增长曲线 [5] 华为的产业协同模式 - 华为云不做机器人本体 将本体交给合作伙伴 [6] - 该模式与华为"不造车"但缔造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本神话的策略类似 [6] - 赛力斯在华为赋能下从亏损车厂跃升为中国市值第三大车企 市值超2000亿元 [6] - 赛力斯问界M9全年销量15.1万辆 在50万元以上豪车市场稳居第一 [6] 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建设 - 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着力构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 [10] - 创新中心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首批入驻企业包括亿嘉和、拓斯达等 [10] - 深圳宝安正打造中国首个"具身智能港" 孵化具身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 [11] - 兆威机电发售新一代仿生灵巧手 标志具身智能组件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13] 具身智能应用场景拓展 - 华为与拓斯达联创工业具身智能工作站 面向智能分拣与码垛场景 [13] - 与亿嘉和在智慧能源、智能康养等领域展开探索 [13] - 与华龙讯达探索利用大模型进行洗衣机滚筒的智能点位焊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