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机广告

搜索文档
每经热评︱行驶中推送车机广告引争议 盈利逻辑需以用户价值为锚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14:37
车机广告现状与消费者反应 - 某汽车品牌因行驶中推送车机广告引发热议 此类现象并非个例 此前多款热销车型已出现开机广告和弹窗广告 内容涵盖购车优惠和推荐亲友购车获积分等 [1] - 2024年我国车机广告投诉数量同比激增210% 成为继电池安全问题之后的第二大维权焦点 [1] - 消费者反感车机广告的主要原因包括担心影响驾驶安全和认为侵犯车辆所有权及隐私权 [1] 车企推送车机广告的动机 - 车企希望通过车机广告触达潜在购车人群以提升新车销量 [1] - 车企试图实现软件服务变现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探索新盈利渠道 [1] - 车机系统能获取丰富场景数据 包括车辆位置 行驶轨迹 剩余油量/电量和保养周期等 为场景化广告匹配奠定基础 [2] 车机广告商业化探索 - 2026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预计超80% 但大多数自主车企软件收入占比仅1%~3% [2] - 特斯拉和理想等企业在车机盈利模式上取得成果 理想汽车"任务大师"功能采用轻度广告植入模式 用户自愿参与率高达34% [2] - 梅赛德斯-奔驰提出最佳车机商业化应让用户察觉不到商业化的存在 揭示服务与商业完美融合是最优模式 [3]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车企需在场景智能化服务和平台运营能力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探索通过分成等方式替代广告获取收入 [3] - 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创造用户认可价值的基础上 需平衡商业盈利与用户体验 [3] - 欧盟已着手制定车机广告法规 要求必须获得用户明确许可并提供便捷关闭途径 我国也需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标准 [3]
车机盈利的答案在“平衡”中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8 09:11
行业转型与挑战 - 随着硬件利润减少,软件服务成为汽车行业探索的新收入来源,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预计明年超过80% [2] - 车载系统商业化面临核心挑战:如何在保障用户体验的同时开发车载屏幕的商业价值 [2] - 车企普遍存在商业模式转型焦虑,车载系统盈利潜力未与硬件技术发展同步 [2] 车机广告的商业逻辑 - 车机广告基于注意力经济,中国车主日均车内停留87分钟,形成显著商业价值 [3] - 深蓝汽车通过车机推送购车券信息,因50%目标用户未留意优惠,精准推送提升营销效率 [3] - 车机广告场景化优势明显:利用车辆位置、电量、保养周期等数据实现精准匹配,特斯拉测试显示广告点击转化率比移动端高3倍 [3] 广告实践中的矛盾 - 68%车主接受被动广告形式(如锁屏界面),但92%反对导航过程中弹出广告 [4] - 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存在冲突,车企依赖模糊用户协议获取数据授权,行业缺乏专门监管细则 [4] - 强制不可跳过的广告易引发用户抵触,驾驶环境中干扰设计可能适得其反 [4] 软件盈利模式分化 - 特斯拉等先锋企业软件收入显著,而多数自主车企软件收入占比仅1%~3% [5] - 订阅制模式依赖品牌溢价能力,某新兴车企座椅通风订阅年费398元,开通率不足5%后改为买断制 [5] - 广告分成模式中,理想汽车"任务大师"通过用户自愿观看广告兑换积分,参与率34%,但年收入难超5000万元 [5] 用户群体差异 - 25~35岁年轻用户对车机广告接受度比35岁以上群体高23%,但对广告质量和原生融合要求更苛刻 [6] - 蔚来调查显示用户期望广告兼具审美或实用价值,需融入车机系统原生内容 [6] 商业化创新方向 - 场景智能服务模糊广告与服务界线,如暴雨天气自动推荐洗车服务,沃尔沃测试显示点击率是传统广告7倍,商户转化率提升4倍 [7][8] - 开放生态平台模式中,华为鸿蒙车机应用商店分成收入季度增速达120% [8] - 行业需建立广告服务标准,欧盟已立法要求车机广告需用户明确许可并提供关闭途径 [8] 未来发展趋势 - 车机盈利需平衡商业价值与用户体验,特斯拉成功因提供可感知价值,蔚来依赖情感连接与信任基础 [9] - 行业需在创新与克制间找到平衡,最佳商业化应让用户感觉不到商业化存在 [7][9] - 深蓝汽车事件应促进行业反思,智能汽车本质需保障安全、舒适、自由的移动体验 [9]
深蓝“广告门”背后,车机大屏成车企营销新手段
第一财经· 2025-06-03 21:53
深蓝汽车广告事件 - 深蓝汽车否认在行驶过程中推送广告 称车机系统开屏权益提醒仅在P挡时弹出且可自主关闭 不会遮挡驾驶信息 [2] - 公司解释APP端隐私政策调整是应有关部门要求 旨在强化用户隐私保护 不涉及其他内容更改 [2] - 5月底多名车主投诉未经许可推送"1万元S09专属购车券"广告 持续时间约3秒影响驾驶体验 [2] - 公司CEO邓承浩致歉 承认内部流程问题导致不当推送 已优化流程确保未来更好传达福利信息 [3] 行业车机广告现状 - 多家车企如东风日产N7 广汽丰田汉兰达 大众ID6 奔驰EQE等均出现过开机或弹窗广告 内容主要为购车优惠和推荐奖励 [3] - 2022年大众ID6曾因行驶中弹出广告引发安全担忧 厂商称其为"关怀行为"非广告 后停止弹窗 [4] - 2024年车机广告投诉量同比增长210% 成为仅次于电池安全的第二大维权焦点 [4] - 车主反感原因包括影响驾驶安全和侵犯车辆所有权/隐私权 [4] 监管政策与隐私问题 - 国家三部门联合规定要求弹窗广告必须显著标明关闭标志并确保一键关闭 不得干扰用户 [5] - 广告法规定未标明关闭标志的广告最高可处3万元罚款 [6] - 超40%消费者认为智能汽车厂商比手机厂商更少告知数据收集 用户知晓度更低 [6] - 2023-2024年发生超20起车企数据泄露事件 中汽协2024年11月推出"汽车隐私保护"标识加强测评 [6]
【西街观察】车机广告,安全比用户体验更要命
北京商报· 2025-05-29 19:26
车机广告滥用现象 - 深蓝汽车因强制在车内屏幕投放优惠购车券广告引发车主不满,公司随后公开致歉承认影响用户体验[1] - 车机广告滥用已蔓延至多个品牌和车型,厂商将车机系统作为商业手段的趋势日益明显[1] - 广告形式包括强制弹窗、定向推送,甚至出现在导航路线界面和语音播报等关键驾驶界面[2] 驾驶安全隐患 - 车机广告滥用暴露行业对驾驶安全核心命题的轻慢,成为行车安全的隐形杀手[2][3] - 高速行驶时广告弹窗遮蔽导航路径或打断语音指令,直接威胁驾驶者生命安全[3] - 车机系统作为驾驶信息中枢,其稳定性与纯净性要求远高于普通电子设备[4] 行业监管缺失 - 车主对车机广告缺乏选择权,广告投放完全由车企掌控[3] - 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尚未完善,主要依赖企业自律[3] - 部分企业可能以"自律"之名行"自利"之实,缺乏对广告弹出时机的明确约束[4] 行业发展建议 - 汽车智能化发展应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安全永远是第一要务[5][6] - 需要区分车机广告与普通电子设备广告的危害性,不能简单类比[4] - 行业应重视广告对驾驶注意力的影响,任何细节都可能关乎生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