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

搜索文档
银龙股份签署日常经营重大合同 涉及金额1.65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7:38
合同签署 - 公司与中铁上海工程局签订钢材买卖合同 合同金额1.65亿元(含税) 合同编号SXTL-3-WZMM-2025048 [1] - 合同服务于石家庄至雄安新区铁路站前工程SXZQ-3标 属于日常经营性合同 [1] - 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日起至2028年12月31日止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73亿元 较上年同期13.53亿元增长8.85% [1] -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4.66% 归属净利润增长70.98% 扣非净利润增长71.52% [1] - 收入增长主要源于预应力产业 预应力产品收入同比增长8.12% 销售量同比增长9.08% [1] 业务驱动因素 - 利润增长主要来自预应力产品、轨道板、轨枕销售量增加及智能化生产装备、轨道板配套服务、风电塔筒预应力专业张拉业务利润贡献 [1] - 高性能新产品包括超高强钢绞线、桥梁缆索用镀锌钢丝/钢绞线、轨道板用预应力钢丝占比不断提升 成为利润增长核心引擎 [2] - 公司依托预应力材料技术优势巩固铁路、桥梁、水利、机场和装配式建筑等传统市场占有率 [2] 战略方向 - 产业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密切相关 预应力材料产业未来几年保持稳中有增态势 [2] - 以铁路、水利、公路等传统基建领域为基本盘 通过深化客户合作与渠道渗透强化业务基础 [2] - 积极开拓新能源领域 实现从传统基建向新能源应用场景突破 市场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2] 合同影响 - 合同顺利履行预计对2025年及后续年度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 - 有利于主营业务稳步发展 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及综合竞争力 [2]
银龙股份中报业绩增长70.98% 多领域协同发展成果斐然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1: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73亿元,同比增长8.85% [1] - 归母净利润1.717亿元,同比增长70.98%,扣非归母净利润1.722亿元,同比增长71.52% [1] -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4.66%,主要源于预应力产品、轨道板、轨枕销售量增加及新能源业务利润贡献 [1] 主营业务结构 - 预应力材料产业收入11.58亿元,占比78.58%,归母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67.05% [3] - 轨道交通制品及装备产业收入2.13亿元,占比14.45%,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76.69% [4] - 预应力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9.08%,收入增长8.12% [1][3] 预应力材料业务 - 高性能新产品应用扩展,2100MPa级桥梁缆索用镀锌钢丝、2200MPa级超强钢绞线应用于重点项目 [3] - 六大核心生产基地形成联动生产网络,保障订单交付能力 [3] - 深耕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领域,巩固存量市场 [3] 轨道交通制品业务 - 高铁轨道板领域收入同比增长64.21%,铁路轨枕业务稳定贡献 [4] - 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份额扩大,智能化装备实现国际化拓展 [4] - 装备研发与产业链延伸成效显著,支撑国内及海外项目建设 [4] 新能源业务布局 - 新能源用预应力材料销量同比增长59.72%,应用于光伏支架、风电塔筒等场景 [5] - 风电塔筒用预应力钢绞线、超低温LNG用钢绞线在重点项目中实现应用 [5] - 参股公司河间市150MW风电项目获批复并启动建设,加速推进并网发电 [5] 发展战略 - 坚持双主业驱动(预应力材料+轨道交通制品)与新能源赋能战略 [1][2] - 通过产业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盈利,智能化生产装备贡献利润增长 [1][2] - 聚焦优质新能源项目开发与投资,培育多元化产业生态 [2][5]
银龙股份:上半年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70.98%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6:35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3亿元 同比增长8.85% [1] - 归母净利润为1.72亿元 同比增长70.98% [1] - 基本每股收益0.20元 [1]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预应力产业 [1] - 预应力产品、轨道板、轨枕销售量增加 [1] 利润增长驱动因素 - 智能化生产装备、轨道板配套相关服务产生的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 [1] - 风电塔筒预应力专业张拉业务产生的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 [1]
陕西创新引擎驱动高铁建设提质增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3 22:45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 - 中铁十一局长安轨枕场采用机器人精准打磨模具内腔和智能机器人安装套管 实现轨枕生产高精度自动化[1] - 3D工业相机实时检测轨枕质量 智能设备提升产品合格率和稳定性 预计8月底完成西康高铁50余万根轨枕预制任务[1] - 中铁十一局西康高铁项目创新采用"人工开挖锁孔、旋挖取芯引孔、铣挖修边成孔"综合施工技术 环境影响小且施工效率高[2] 高铁建设进度 - 西延 西十 西康 康渝 延榆5条在建高铁隧道正洞开挖完成551.75公里 占设计总量72.76%[2] - 桥梁工程完成成桥158公里 占设计总量72.33% 整体施工进度明显加快[2]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已全部贯通 西十高铁全线架梁全部完成[2]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采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勘察体系 通过三维建模清晰呈现秦岭地质构造[2] - 高速铁路接触网智能监测系统为未来运维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2] - 中铁十一局在西康高铁项目中创新改进工装工艺100多项 智能建造水平持续提升[2] 复杂地质施工突破 - 西十高铁西岭隧道穿越6类围岩 2处大型断层 8处褶皱和10处洞身浅埋段 施工难度与风险极高[2] - 中铁七局投用先进智能化设备 在保障工期同时显著提升施工安全性和工程质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