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镜
icon
搜索文档
数亿元融资!内镜技术创新企业完成A+轮
思宇MedTech· 2025-07-08 17:42
公司融资动态 - 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由知名产业机构领投 雅惠投资跟投 老股东IDG资本持续加码 熙桥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资金用途聚焦软式内窥镜系列产品的品牌建设 国内外商业投入 以及加速多管线研发进程 [1] - 2023年1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同创伟业领投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跟投 [5] - 2023年12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IDG资本领投 老股东同创伟业和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超额跟投 [5] 公司背景与业务 - 成立于2022年9月9日 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华区 专注消化科软式电子内窥镜研发与生产 [2] - 核心团队参与首台国产高清内镜和首套国产超声内镜的研发 量产与全球营销 [2] - 一体化软镜技术平台已覆盖全国近千家医院 包括头部教学三甲医院及县域市场 [3] -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3] 核心产品与技术 - AI+V1000系统+光学放大内镜全链路解决方案为全球首创 具备一键自动调焦功能 提升诊疗效率 [5] - V1000系统支持多种光学成像模式 覆盖从临床筛查到诊疗全场景需求 [5] - 自主研发国内首套一体化软镜平台 配套创新型胃镜 肠镜产品 [5] - 产品管线覆盖消化 呼吸 五官 妇科 泌尿等临床领域 [5]
全国爱眼日:近视防控不焦虑,精准评估·个性方案·动态追踪
人民网· 2025-05-28 09:52
青少年近视防控科学方法 - 对于10岁左右100度以下近视的孩子,光学手段如功能型框架眼镜、离焦软镜或OK镜在临床中有少数患者出现近视回退或眼轴回退,但比例不高 [2] - 大多数真性近视无法逆转,光学手段仅能减缓近视增长速度,防控关键在于控制近视发展防止高度或超高度近视引发眼底病变 [2] - 视力5.0虽属正常,但部分孩子可能存在25度或50度近视,传统验光仪器难以检测,需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客观判断 [2][3] 个性化干预措施选择 - 近视度数较低且散光度数较高的孩子可选择功能性框架眼镜或OK镜,但需根据个体适应性和眼轴增长速度调整干预方案 [3] - 低度数近视或纯散光的孩子更适合佩戴框架眼镜 [3]
爱博医疗(688050):25Q1业绩短期承压 期待PR等新业务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 10亿元 同比增长48 24% 归母净利润3 88亿元 同比增长27 77% 扣非归母净利润3 90亿元 同比增长35 08%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3 57亿元 同比增长15 07% 归母净利润0 93亿元 同比下降10 05% 扣非净利润0 86亿元 同比下降12 83% 净利润下滑主要受人工晶体集采后终端医院手术量减少 出厂价下滑等因素影响 [1] 核心产品表现 - 2024年人工晶状体收入5 88亿元 同比增长17 66% 销量同比增长44 93% 毛利率89 16% 保持稳定 [2] - 角膜塑形镜收入2 36亿元 同比增长8 03% 销量同比增长2 40% 毛利率85 68% 同比增长0 55个百分点 [2] - 近视防控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 79% 公司推出多种规格的离焦框架镜和离焦软镜等防控产品 [2] 研发与新业务 - 2024年研发投入1 60亿元 同比增长20 80% 占营业收入比例11 33% [3] - 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PR)已于2025年1月获批上市 非球面扩景深(EDoF)人工晶状体已进入产品注册阶段 非球面三焦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等临床项目进展良好 [3] - 2024年隐形眼镜业务收入4 26亿元 同比增长211 84% 收入占比达到30 21% 逐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动力 [3] 未来展望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 11/22 62/27 85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8 44%/24 91%/23 12% [4]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 67/6 00/7 78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0 21%/28 55%/29 63% [4] - EPS分别为2 46/3 17/4 10元 公司为国内眼科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企业 [5]
专注微创手术器械产品开发,「普瑞顺祥」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3-19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微创手术器械供应商「普瑞顺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创新及市场拓展,公司产品布局仿创结合,在多领域有发展潜力,获投资人认可 [1][4] 公司情况 - 创始人邹剑龙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在医疗器械领域经验丰富,曾参与打造的超声刀品牌被并购 [1] - 产品布局遵循仿、创结合路径,基于五大核心技术平台搭建产品矩阵,取得30余张国内外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自2024年启动商业化,多款创新产品进入国内多家头部三甲医院临床使用,依托学术资源平台与各级医院合作 [1][3] 行业情况 - 神经外科领域,国内常见周围神经损伤有三种类型,仅神经卡压类损伤年治疗病例超80万人,对应终端市场销售空间超30亿元 [2] - 能量外科领域,老龄化和微创外科渗透率提高驱动市场增长,集采政策助推国产品牌份额提升,平台型、智能化控制能力的产品矩阵更具竞争优势 [2] 产品研发 - 打造全平台能量外科产品线,针对各细分赛道临床需求研发,如超声外科侧重解决与国外产品在切割效率和精准度上的差距 [2] - 开发多款泌尿外科创新耗材产品,较同类型产品有成本优势 [2] 投资人观点 - 亦庄国投认为公司多样化技术平台和产品管线及国产替代表现与投资战略契合,投资有望助力公司扩大规模、提升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