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技攻关综合保险

搜索文档
打好保险服务“组合拳” 发挥耐心资本独特价值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26
政策引导与行业方向 - 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未来5年完善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提供金融保障 [1] - 保险业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差异化保险服务,并针对国家重点科技战略攻关项目推出创新型保障产品,同时险资积极担当耐心资本,推动更多保险资源向科创领域聚集 [1] 科技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 - 保险业初步搭建科技保险产品体系,中国人保打造科技保险示范产品库,满足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企业的差异化保障需求,2024年科技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达3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6% [2] - 中国人寿财险开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8大类共40余款专属保险产品,为科技创新企业各个环节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2] - 针对科技人才健康风险,保险公司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推出定制化健康管理保险产品,提供定期专项体检、健康咨询、职业病预防指导等服务 [3] - 科技保险产品体系覆盖科技研发阶段的人员意外险、财产损失险、研发责任险,成果转化阶段的知识产权险、贷款保证险,以及产业化推广阶段的产品责任险、数据安全与隐私保险等 [3] 国家重点科技领域支持 - 保险业支持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的金融服务,研发新型科技保险产品并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 [4] - 中国太保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软件等重点领域,推出"中试项目费用损失保险",2024年科技成果应用推广风险类保险金额达35.1亿元 [4] - 中国人保创新搭建重点技术攻关综合保险产品体系,研发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费用损失保险、中试综合保险、重大科技攻关综合保险等3款新产品,并在南京、无锡、苏州、鄂尔多斯等地落地全国首单 [4] - 保险机构探索低空经济领域保险创新,平安产险2024年落地全国首单政府投保的低空经济三者责任保险,总风险保障超200亿元;中国太保成立"无人机保险创新实验室"并发布全国首个"低空经济第三者责任险",2024年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保额达478亿元 [5] 险资投资与耐心资本角色 - 保险资金规模较大、期限较长、来源稳定,具有耐心资本属性,通过深化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长期持有等方式支持科创领域 [6] - 我国首个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完成首期500亿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第二批试点机构批复试点额度1120亿元 [6] - 金融监管总局允许保险公司对单只创业投资基金的最高投资占比从20%提升至30%,2024年保险机构在私募股权市场出资722.68亿元,占比达33.75%;2024年第一季度险资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143.22亿元 [7] - 中国人寿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优势,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企业的金融支持 [7] - 中国人保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把握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积极布局科技、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 [7]
江苏:2025年新增科技领域专项贷款授信额度3000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6-26 09:47
科技金融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联合江苏省科技厅宣布2025年科技领域新增3000亿元专项贷款授信额度 [1] - 江苏省科技贷款余额达4.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24.7%和23%,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2] 机构设立与职能 - 江苏省金科数字与科技金融研究院揭牌,由南京大学等12家单位联合发起,聚焦数字人民币、量子金融安全、金融可信数据等前沿领域 [1] - 江苏省科技金融(科创债券)服务与促进中心成立,整合主承销商、评级机构等资源,提供"一站式"科创债券服务 [1] 金融产品创新 - 现场发布"科创积分贷"和"苏创积分担"产品,并启动"重大科技攻关综合保险"苏南自创区试点 [2] - 政策解读涵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监管及"专利产业化+认股权"工作方案 [2] 技术应用与研发 - 研究院规划建设数字人民币应用技术研究中心、量子金融安全实验室等,推动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 [1] - 研究院目标构建"概念论证—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规模推广"的全链条应用体系 [1]
各类适配性金融要素为企业蓄势赋能 利好“托底”支持企业“创”出新天地
央视网· 2025-05-23 12:34
民营经济促进法支持政策 - 国家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在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1] - 2025年以来金融资源投入民营企业时产品设计更加适配[1] - 法律保障民营经济组织平等使用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14] 金融支持创新模式 - 生物科技企业选择AIC股权投资替代银行贷款 规模达上亿元[3][5] - AIC资金特点为无利息支付、投资周期长 金融机构以股东身份提供综合服务[5] - 工银AIC在全国18个试点城市签订1500亿元意向协议 2024年9月以来70%新项目投向民营企业[7] - 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相继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9] 保险业创新服务 - 共享工厂为130家中小企业提供非标产品定制 配套中试综合保险降低研发风险[11][12] - 保险机构推出重大科技攻关险等新产品 2025年一季度科技保险保障超2万亿元[13] 地方政府配套措施 - 浙江台州凿岩钻头企业通过优选优供政策半年内解决用地问题 新厂投产后年营收将从3.7亿元增至10亿元[14][16] - 浙江省2024年起每年安排1万亩专项指标 台州当年争取2415亩保障114个民企项目[16] - 江苏新版营商环境方案在10个重点领域推动改革 包括市场准入、基础设施服务等[17] 企业创新案例 - 豆腐乳装瓶机器人研发通过共享制造工厂实现成果转化[10] -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获得多项研发政策支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