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病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监管总局:支持保险公司做好大病保险服务保障
北京商报· 2025-09-30 20:08
《意见》提到,支持保险公司做好大病保险服务保障,提升各类经办业务运行效率。持续为长期护理保 险制度提供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服务。规范委托管理合同,充分发挥保险公司专业优势,提供健康保障 方案设计和咨询建议、健康管理、医疗服务调查、费用审核和支付等综合服务。强化委托管理业务方案 设计和资金支付的合规性、公平性管理。 北京商报讯(记者 李秀梅)9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 ...
保险入疆:一张保单里的边疆民生与产业图景
中国经营报· 2025-09-27 02:29
核心观点 - 保险在新疆从传统救灾工具演变为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的关键金融支柱 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下沉实现全面覆盖 [2] - 公司通过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和科技赋能 显著提升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6][8] 民生保障 - 大病保险覆盖喀什 和田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阿克苏等地926.54万群众 支付赔款7.21亿元 [3] - 阿克苏地区"惠民保"实行无门槛投保 年保费100元/人 截至2025年8月31日覆盖208.87万城乡居民 向8.02万人次支付赔款10681.06万元 [4] - 深度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包括长期护理保险和普惠医疗险 [3] 农业保险 - 为676.5万亩小麦 玉米 水稻等粮食作物提供68.91亿元风险保障 支付1.16亿元赔款 [6] - 为南疆棉花产业提供127.89亿元风险保障 支付赔款3.07亿元 [6] - 为60多万头牲畜提供15亿元风险保障 创新开发18个特色林果保险条款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3.71亿元 [6] 产业支持 - 针对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定制保险方案 包括重大科技攻关综合保险和低空经济专属保险 [7] - 为阿克苏地区规上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195.28亿元企业财产险保障 [7] - 为喀什地区中小微企业提供112.35亿元综合保障 覆盖企财险 责任险等产品 [7] 科技应用 - 通过遥感测绘 无人机和大数据技术将查勘效率提升80%以上 查勘成本降低60% 理赔准确率达95%以上 [8] -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 实现作物种类识别和受灾程度精准评估 [8] - 采用"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模式 推动风险从等量管理向减量管理转型 [8]
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十四五”期间保险业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中国经营报· 2025-09-24 12:24
保险业民生保障增强 - 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1]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1] -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1] 保险稳定器功能体现 - 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 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0% [2] - 新能源车在保车辆超过4000万辆 [2] - 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2% [2] 保险资金投资与结构优化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85% [2]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 [2] - 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 [2] 科技创新领域投资试点 - 四项试点累计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 [3] - 有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农业与健康保险发展 - 三大主粮保险亩均保额提升72% [3] - 大病保险服务122亿城乡居民 [3]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 [3] 灾害保险赔付与巨灾保险试点 - 保险业针对洪涝台风地震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3] - 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 [3] - 巨灾保险试点在20多个省市落地 [3] 保险资金资本市场参与度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39% [5] - 险资股票余额为307万亿元 上半年净增加6406亿元 [5] - 股票配置余额较一季度末增长892% [5] 中长期资金市场表现 - 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5] - 保险公司2025年年内举牌超30次 超过2024年全年20次 [6] 行业成本结构优化 - 寿险公司自2024年以来压降成本3500亿元 [6] - 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 [6] - 费用率创20年来新低 [6]
江苏金融监管局以 “组合拳” 绘就金融民生画卷
江南时报· 2025-09-24 12:02
政策支持与融资促进 - 联合财政部门推动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与“以旧换新”补贴形成合力以降低融资成本并激发消费潜力[2] - 宿迁市通过“宿鑫行动”推动银行上门服务,走访市场主体2万户次,授信总额达293亿元,并通过“双专员”机制帮助企业融资32亿元[2] - 盐城市推出“红盐贷”专项服务,覆盖128个红色镇村,为315户企业及2.7万户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授信97.5亿元[2] - 连云港市推广贷款申请“半分钟小程序”精简流程,并向灌南县食用菌企业以“确权+产业链”模式发放400万元农业设施抵押贷款[6] 保险保障体系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全省人身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达326.59亿元,赔付支出为87.24亿元[2] - “惠民保”、“长护险”、“大病保险”分别覆盖1084.37万人、6049.57万人和6843.13万人,多层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 - 在养老金融领域,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个人养老金保险保费收入13.66亿元,承保11.01万人;商业养老金账户开立8.07万户,规模达58.54亿元[4] - 建成养老社区7个,运营床位4090个[4]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市场秩序维护 - 牵头构建“大消保”工作格局,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调机制以强化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3] - 聚焦非法中介及“黑灰产”等乱象,通过数据建模提升打击精度,移交线索数百条,推动公安机关立案数十起,并督促机构加强内控[3] - 徐州市建立市级非法中介治理协作机制,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代理退保”黑灰产典型案例汇编以形成行业协同共治合力[3] 金融服务优化与便利性提升 - 推动金融机构完善网点无障碍设施,促进个人养老金与商业养老金协同发展[4] - 针对外籍来华人员,指导银行优化服务,包括推动外资银行接入国内主流电子支付工具、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开发双语购汇及线上预约功能,并升级网点机具以支持新旧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户[4] - 持续推进金融纠纷调解服务下沉,2025年推动全省新增100个县域调解服务点,宿迁市建立“小微调解工作室”实现市县全覆盖[6] - 针对南京市新能源网约出租车投保难题,在3天内完成1123辆车续保,并推动上线专属承保业务实现“愿保尽保”[6] 金融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 - 构建“网点+场景+线上”宣传网络,强化网点教育主阵地作用,并开展校园金融教育网格行动[5] - 溧水区联动银行保险机构与社区网格员普及知识,镇江市借助“苏超”赛事平台传播金融文化[5] - 创新宣教形式包括编制“苏韵金融安全舆图”并通过电信IPTV扩大覆盖,开展“百家社区 金融守护”行动[5] - 常州市发布八大领域风险提示海报,无锡市打造吴语金融宣传形象“福小宝”、“禧小宝”,并推出绘画读本及歌谣等作品[5]
江苏金融监管局打出民生服务组合拳 “苏式服务”润泽千企万户
中证网· 2025-09-23 20:27
促消费与信贷支持 - 江苏省金融监管局联合财政厅推动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 以降低融资成本并激发消费潜力 [2] - 宿迁金融监管分局开展“宿鑫行动”走访市场主体2万户次 完成授信293亿元 并为59家商会协会配备超百名金融服务专员 帮助对接企业500余户获得融资32亿元和保险保障超50亿元 [2] - 盐城金融监管分局指导推出“红盐贷”专项服务128个红色镇村 为315户企业及2.7万户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授信支持97.5亿元 [2] 保险保障体系完善 - 2025年上半年江苏人身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达326.59亿元 赔付支出为87.24亿元 [1][2] - “惠民保”业务承保1084.37万人 长期护理险覆盖6049.57万人 大病保险协议承保6843.13万人 显示多层次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2] - 截至2025年6月末 江苏个人养老金保险保费收入13.66亿元 承保11.01万人 商业养老金业务累计开立账户8.07万户 存量规模58.54亿元 [4] 养老金融服务与设施 - 全省已建成养老社区7个 运营床位总数达到4090张 [1][4] - 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营业网点无障碍设施建设 并促进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及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协同发展 [4] 金融服务优化与创新 - 推动外资银行接入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云闪付等国内电子支付工具 并为境外来华人员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 [4] - 鼓励银行开发双语购汇、小程序查询、线上预约等功能 升级柜面机具以支持使用新旧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户 [4] - 连云港金融监管分局推广手机版银行贷款申请“半分钟小程序” 并针对灌南县食用菌企业创新“确权+产业链”模式 发放400万元农业设施抵押贷款 [7]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 江苏金融监管局牵头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并与公安厅开展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行动 [3] - 通过线索摸排和数据建模向公安机关移交线索数百条 全省公安机关立案数十起 并推动机构加强内控以斩断“黑灰产”利益链 [3] - 徐州市构建非法中介乱象治理协作机制 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打击非法“代理退保”黑灰产典型案例汇编以推动行业共治 [3] 金融知识普及与教育 - 构建“网点+场景+线上”立体宣传网络 溧水支局组织机构与社区干部协作 镇江分局借助“苏超”等赛事平台融入金融知识 [5] - 编制“苏韵金融安全舆图”通过电信IPTV等数字媒体扩大覆盖面 并开展“百家社区 金融守护——风险提示送上门”行动 [5] - 无锡金融监管分局打造全国首个吴语金融宣传形象“福小宝”“禧小宝” 推出绘画读本、歌谣及微剧场等线上作品 [5] 金融纠纷调解与服务下沉 - 推动2025年全省新增100个金融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以畅通县域解纷“最后一公里” [1][7] - 针对南京市1123辆新能源网约出租车投保难问题 在3天内完成续保 并推动上线新能源营运客车承保业务实现“愿保尽保” [7] - 宿迁金融监管分局建立“小微调解工作室”实现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市县全覆盖 [7]
“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 银行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9-23 14:52
金融体系规模与稳健性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1]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 [3] - 银行保险机构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7] - 五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 [7] 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 - 货币政策有效促进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3] - 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过半省份组建省级法人机构,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施 [4] - 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成效明显,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 [5] - 五年来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5] - 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5]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5]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5] 保险业发展与民生保障 - 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6]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6] - 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6] - 大病保险服务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 [6] - 五年来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 [6] 资本市场与对外开放 - 在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我国占据6席 [5]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 [7]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7] -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更加有效 [8]
“十四五”保险业成绩单出炉!保障扩面、赔付提速、成本压降、入市猛增
搜狐财经· 2025-09-22 23:09
承保能力与保障覆盖 - 保险业"十四五"期间累计赔付9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61.7% [3] - 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 较"十三五"增长40% [3] - 新能源车在保车辆超过4000万辆 通过"车险好投保"平台实现愿保尽保 [3] - 三大主粮保险亩均保额提升72% 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国 [3]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 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 [3] - 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 较"十三五"增长52% [3] - 大病保险服务12.2亿城乡居民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 [3]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3] - 针对洪涝台风地震等灾害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实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 [4] - 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 [4] 投资端表现与政策引导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 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 [5] - 长期股票试点规模达2220亿元 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举牌频频 [6] - 监管部门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 [5] - 银行业保险业通过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5] 行业效率与成本优化 - 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 费用率创20年新低 [7] - 寿险公司2024年以来压降成本3500亿元 [7] - 车险综合改革和"报行合一"推动行业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长 [7]
金融监管总局:消费服务行业贷款余额增长80% 新能源汽车在保超过4000万辆
新华财经· 2025-09-22 17:15
金融供给增长 - 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4.5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62% [2] -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规模7000多亿元 撬动投资9万多亿元 [2] -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服务行业贷款余额增长80% [2] - 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 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0% [2] - 新能源车在保车辆超过4000万辆 [2] - 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 较"十三五"增长52% [2] 结构优化与新质生产力 -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近19万亿元 年均增速超20% [3]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85% [3]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 [3] - 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 [3] - 四项试点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 [3] 薄弱环节金融支持 - 疫情期间对17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惠及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 [4] -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 [4] - 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贷款9.4万亿元 [4] - 向脱贫地区发放贷款31.5万亿元 [4] - 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近4000亿元 支持900万户次 [4] - 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14.6% [4] - 三大主粮保险亩均保额提升72% [4] - 大病保险服务12.2亿城乡居民 [4]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 [4] - 商业健康险5年累计支付1.8万亿元 [4] - 保险业针对自然灾害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4] - 巨灾保险试点覆盖20多个省市 [4]
从首张保单到为全域提供风险保障 中国人保护航西藏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9-03 00:40
公司历史与发展 - 1987年7月2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藏分公司成立 初始总公司调拨300万元基建款和3辆汽车 14名员工开始创业 [3] - 从最初单一保险业务起步 逐步构建涵盖乡村振兴 社会治理 灾害应急 普惠金融等多领域风险保障体系 [3] - 2024年末在西藏拥有89家分支机构 686个乡镇服务站 形成毛细血管网络 [4] 业务规模与产品创新 - 为不同行业提供9个大类险种上百个保险产品 [4] - 2018年开出全国首单脱贫收入保险 累计为7.5万脱贫不稳定人口提供保障 [6] - 大病保险等政策性健康险提供风险保障4165亿元 赔款惠及35.27万人次 [6] - 政策性农业保险为61个县区提供564亿元风险保障 直接赔款13.6亿元 惠及69.4万户农牧民 [6][8] - 在西藏落地行业首单食责险政府统保业务 首单网络安全综合保险 首单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责任保险 [8] 重大项目建设保障 - 累计为川藏铁路 清洁能源开发等284个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风险保障1880亿元 [7] - 作为西藏唯一主体参与澜沧江流域4个水电站项目承保 提供风险保障91亿元 [7] - 为林芝市察隅县所有生态公益林 商品林提供风险保障145亿元 弥补西藏森林领域保障空白 [7] 灾害应急与理赔服务 - 2023年阿里改则县雪灾支付3000万元赔款 [8] - 2025年定日县6.8级地震后10天内完成理赔 共赔付1.73亿元 [8] - 地震后紧急筹措18439件价值230万元抢险救援物资送达震中 [9] 社会责任与民生保障 - 自2011年起每年派遣8支驻村工作队 累计186名队员深入乡村 投入资金近亿元 [6] - 建成5797个村级服务点 实现服务基层全覆盖无死角 [6] - 2020年以来通过就业平台吸纳252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 为三区三州县区贫困大学生提供516个就业岗位 [9] - 2014年捐赠2500万元援建山南市曲松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 2020年捐赠10辆总价值281.60万元母亲健康快车 [9]
医保竟有“二次报销”?多数人都不知道,白白“损失”一笔钱
搜狐财经· 2025-08-29 09:13
医保二次报销政策现状 - 二次报销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但参保人知晓率低 实际申请率仅为27.3% [3] - 2025年国家医保局目标是将符合条件的二次报销申请率提高至50%以上 [11] 大病保险机制 - 城镇居民年度自付医疗费用超过当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50%的部分可获得50-70%分段报销 且不设封顶线 [4] - 以北京为例 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326元 自付医疗费超过42663元即可启动二次报销 [4] 医疗救助体系 - 2024年全国医疗救助资金支出达873亿元 惠及困难群众3967万人次 [4] - 低保户和特困人员可额外获得住院费用15-25%报销 非低保户家庭最高可获1-3万元临时医疗救助 [4] 补充医疗保险发展 - 27个省份已建立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补充保险 平均报销比例从基本医保的50%提高到70% [4] - 上海地区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年度自付医疗费超过2万元部分可申请60%额外报销 [4] 职工医保账户利用 - 全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余超过1.2万亿元 但使用率不足60% [5] - 个人账户结余可用于家庭成员医疗费用支付 形成变相二次报销机制 [5]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 国内500强企业中92%设有补充医疗保险 平均提供10-15万元额外保障 [5] - 但员工知晓并使用此福利的比例仅为43% [5] 政策宣传与认知 - 2024年抽样显示仅36%参保人对二次报销政策有基本了解 仅22%知晓具体申请流程 [6] - 报销程序复杂需提供完整住院资料 基本医保报销凭证等多重材料 [6] 一站式结算改革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有219个城市实现医保一站式结算 [7] - 系统自动计算并结算各类医保待遇 大幅简化报销程序 [7] 特殊群体保障 - 25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二次报销比例普遍高于成人10-15个百分点 [9] - 65岁以上老人在27个省份可享受更高封顶线的老年人医疗补助 [9] 异地就医优化 - 2025年新规定简化异地就医二次报销流程 参保人可在就医地直接申请 [9] 商保与医保协同 - 商业医疗保险与医保二次报销可叠加使用 进一步减轻医疗负担 [9] 医保基金使用 - 2024年全国医保基金总规模达3.2万亿元 其中6.3%用于二次报销 [11] - 医保智能监管系统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