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电极

搜索文档
港股市场“打新”赚钱效应骤升 递表数量回升至40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22:16
每经记者|王琳 每经编辑|魏文艺 8月,A股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有11家公司首发上会,其中各有1家被暂缓表决和取消审核,其余9 家全部过会。这一首发上会公司数量创下2024年2月以来月度新高。 在IPO终止方面,8月A股共有6家公司IPO终止,数量继续处于相对低点。在已首发过会后的IPO公司 中,有13家公司在注册端进展较为缓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港股IPO市场是8月IPO市场的最大亮点,递表公司数回升至40家,同时 首次披露拟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数续创2025年以来月度新高。在"打新"市场,有3家新股上市首日涨幅 超1倍;截至目前,2025年上市首日涨幅超1倍的新股数仅有4家。 8月11家公司首发上会 Wind(万得)数据显示,A股IPO市场2025年8月共迎来11家公司首发上会,包括来自上证主板的丰倍生 物,创业板的纳百川,科创板的恒坤新材、泰金新能、节卡股份和奕斯伟,以及北交所的精创电气、大 鹏工业、南特科技、科马材料和中诚咨询,这一首发上会数创下2024年2月以来月度新高。 在上述11家上会企业中,泰金新能被暂缓表决,节卡股份则在上会前取消了审核,其余9家公司全部过 会。 泰金新能主要 ...
又一家IPO暂缓审议 泰金新能业绩会否大幅下滑被重点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9-01 23:08
IPO审议情况 - 一月内出现第二起上会面临暂停审议的IPO企业泰金新能 年内首家暂缓审议企业恒坤新材已在二次上会时通过 [1][3] - 8月29日两家科创板IPO企业上会结果分化 恒坤新材迅速过会并提交注册 泰金新能遭遇暂缓审议 [3][5] 恒坤新材二次上会分析 - 从7月25日暂缓审议到8月29日二次上会通过仅用35天 快速提交落实函是关键推动因素 [6] - 首次暂缓审议核心问题为引进业务收入确认方法 公司通过落实函论证其代理人身份成立 采用净额法符合会计准则 [6][7] - 收入确认方法从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系因重新梳理业务实质 前期对主要责任人身份判断存在偏差 后期调整符合准则要求 [7] 泰金新能暂缓审议原因 - 监管重点关注两大问题:未来业绩大幅下滑风险及收入确认政策准确性 [5]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从10.05亿元增长至21.94亿元 净利润从0.98亿元增长至1.95亿元 但2024年装备订单金额同比下降 [8][9] - 报告期内订单金额波动明显:2021年11.97亿元 2022年26.30亿元 2023年20.53亿元 2024年1-11月仅4.73亿元 [9] - 下游客户扩产意愿降低 部分客户延迟合同执行 2024年存在订单推迟情况 若需求持续不及预期可能调整订单 [9] 行业监管趋势 - 监管高度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要求结合行业趋势/客户需求/产能规划等多维度论证业绩稳定性 [5] - IPO募资呈现"瘦身"趋势 泰金新能募资额从15亿元缩减至9.9亿元 砍掉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8]
泰金新能IPO上会被暂缓审议 拟募9.9亿中信建投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21:17
上市审核结果 - 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暂缓审议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主要从事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1] - 是国际上可提供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 [1] - 是国内贵金属钛电极复合材料及电子封接玻璃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 [1]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控股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直接持有公司27,4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比例为22.83% [1] - 通过西部材料控制公司20.00%股份,实际控制公司42.83%的股份 [1] - 西北院的国有资产产权隶属于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财政厅持有西北院100.00%股权,因此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 [1] 发行计划与募集资金用途 - 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4,00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 [2] - 拟募集资金98,995.03万元,用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2] - 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76,132.28万元,募集资金投入额43,936.86万元,建设期2年 [3] - 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总投资48,237.55万元,募集资金投入额39,718.22万元,建设期2年 [3] - 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5,017.74万元,募集资金投入额15,339.95万元,建设期2年 [3] 上市委关注问题 - 需结合主要产品在手订单、发货数据、验收进展、经营性现金流以及行业周期等情况,说明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4] - 需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验收期延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公司收入确认政策是否一贯执行,收入确认时点是否准确 [4] 需进一步落实事项 - 需结合报告期收入确认政策执行情况,订单签订、发货及验收情况,经营性现金流等,进一步论证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相关风险提示是否充分 [5]
本周IPO审4过3!“链主”企业被暂缓审议,上市委要求论证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8-29 21:15
公司基本情况 - 泰金新能是首家在新"国九条"发布后获沪深交易所受理的IPO企业 但于2025年8月29日上会被暂缓审议[1][3][4] -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 钛电极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 设计 生产及销售 是国际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龙头企业[7]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4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显著[22][23] 产品结构与市场地位 - 电解铜箔成套装备为核心收入来源 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50.45% 69.64% 66.54%[7][9] - 阴极辊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2023年阴极辊国产化率超90% 2024年阴极辊及铜箔钛阳极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前列[8][14] - 2022年公司高性能电解铜箔成套装备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阴极辊和复合钛阳极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14] 技术优势与研发投入 - 采用旋压技术制备阴极辊 在尺寸规格 晶粒度及生箔质量方面优于焊接技术[15] - 研发费用率低于同业 2022-2024年分别为3.74% 2.91% 3.27% 同期行业均值为5.33% 5.80% 7.25%[15] - 在PET复合铜箔装备 光伏镀铜装备等领域处于研发阶段 预计2026年实现商业化销售[16][18] 行业周期与业绩表现 - 2024年中国铜箔设备市场规模预计134亿元 同比下滑33% 行业进入调整期[19] - 公司预测2028年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投资扩产周期[21] - 2024年末电解铜箔装备在手订单金额35.39亿元 预计2025-2027年执行验收[26] IPO募投项目调整 - 原拟募资15亿元 调整后取消补流计划 募资总额调减至9.9亿元[27][28][33] - 募投项目新增阴极辊产能556台 生箔一体机1050台 以及磁控溅射设备等新产品产能[31] - 调整原因包括优化资金使用及应对市场问询[32]
泰金新能冲刺科创板:重视研发筑牢“护城河”,业绩稳步增长前景广阔
华夏时报· 2025-08-28 17:52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将于8月29日上会审议 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1] - 公司成立于2000年 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 钛电极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 设计 生产及销售 是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 [1] - 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 5G高频通信 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 航天军工等领域 [1] - 通过上市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完善产品矩阵 提升行业竞争优势 增强盈利能力 [1] 行业市场与竞争格局 - 2023年中国电解铜箔设备市场规模为200亿元 较2022年增长33.33% 预测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元 [2] - 2019年前全球高端电解铜箔核心装备阴极辊主要由日本企业垄断 2019年以来国内企业加速进口替代 [2] - 公司是阴极辊进口替代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2024年阴极辊市场占有率超45% 铜箔钛阳极产品市占率国内第一 [3] - 行业需求受AI 高速通信 云计算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推动 高端PCB铜箔和锂电铜箔需求增长显著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营收10.05亿元 2023年营收16.69亿元 2024年营收21.94亿元 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47.78% [3] - 2022年归母净利润9829.36万元 2023年1.55亿元 2024年1.95亿元 [3] - 业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持续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实现4-6μm极薄铜箔生产用阴极辊制造 打破国外垄断 [3] - 2022年研制成功全球最大直径3.6m阴极辊及生箔一体机 [3] - 提供铜箔生产核心设备及完整成套解决方案 包括生箔一体机 铜箔钛阳极 表面处理机 高效溶铜罐等 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同时提供高性能钛电极和玻璃封接制品 应用于绿色环保 铝箔化成 湿法冶金 电解水制氢 航空航天 军工电子等领域 [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2年研发费用3755.39万元 2023年4854.30万元 2024年7183.97万元 三年累计1.58亿元 复合增长率38.31% [6] - 拥有29项关键核心技术 授权发明专利88项(含2项美国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129项 外观设计专利6项 [6] - 牵头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强极薄铜箔制造成套技术及关键装备"和"电解水制高压氢电解堆及系统关键技术" 工信部"氢能用金属扩散层关键材料项目"等 [6][7] - 2022年完成"华龙一号"核电反应堆用玻璃密封电气贯穿件国产化项目 [7]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投资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 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 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4] - 资金用途围绕主营业务 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 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完善产业链和产品结构 [4] 发展战略与规划 - 公司紧跟国家战略及产业政策方向 瞄准绿色电解成套 高性能钛电极和特种封接新产品创新 突破行业技术瓶颈 [6] - 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 目标成为全球绿色智能电解成套整体解决和服务方案领跑者 [7] - 培养聚焦"绿色电解技术""旋压成形技术""表面涂层技术""密封连接技术"的复合型工程化人才队伍 建设国际一流技术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 [7]
泰金新能冲击IPO,来自陕西西安,业绩受下游新能源车、3C产品影响
格隆汇· 2025-08-27 19:10
公司基本情况 - 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于8月29日在上交所首发上会 保荐人为中信建投证券 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 [1] - 公司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 钛电极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 5G高频通信 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 绿色环保 铝箔化成 湿法冶金 氢能 航天军工等领域 [1] - 本次申请上市拟募集资金约9.9亿元 用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 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 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1] 主营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收入由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 钛电极 金属玻璃封接制品销售收入构成 [3] - 电解成套装备主要应用于电解铜箔领域 是印制线路板 芯片封装基板和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等产品的关键基础材料 [3] - 2022年至2024年 电解成套装备营收占比超50% 钛电极营收占比超20% 金属玻璃封接业务营收占比相对较低 [3] - 应用于锂电铜箔产业的电解成套装备及铜箔钛阳极销售收入占合计收入比例超80% [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05亿元 16.69亿元 21.94亿元 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1.45% 21.19%和21.16% 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 1.55亿元 1.95亿元 [4]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1.67亿元 同比增长17.31% 扣非归母净利润1.02亿元 同比增长16.18% [4]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36亿元 2.1亿元 -4.7亿元 2024年为负主要因新签设备类合同减少导致定金及进度款减少约7.17亿元 [5] 产能与市场地位 - 2022年研制成功全球最大直径3.6m阴极辊及生箔一体机 2024年阴极辊及铜箔钛阳极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第一 [4] - 2022年至2024年阴极辊产能利用率从105.41%降至46.05% 生箔一体机产能利用率从96.30%降至18.23% 钛电极产能利用率也呈下滑趋势 [2] - 国内电解成套设备市场主要由泰金新能 西安航天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洪田科技等占据主要份额 [6] 研发与财务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755.39万元 4854.30万元和7183.97万元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4% 2.91%和3.27% 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6] - 2024年末合同负债金额14.65亿元 存货账面价值20.7亿元 合并报表口径资产负债率为84.86% 高于59.21%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7] - 2022年至2024年末合同负债金额分别为15.7亿元 23.83亿元 14.65亿元 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6.84亿元 26.67亿元 20.7亿元 [7] 行业环境与竞争 -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5G通信技术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PCB行业带来新机遇 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6] -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增长带动对上游设备厂商订单需求 下游铜箔厂商逐步使用国产设备替代进口设备 [6] - 燃料电池 钠离子电池等技术革新可能降低市场对锂电池及电解成套装备的需求 [6]
泰金新能即将上会,聚焦电解成套装备产品,资产负债率超84%
格隆汇· 2025-08-27 17:04
公司上市与募资计划 - 公司将于8月29日在上交所首发上会 保荐人为中信建投证券 [1] - 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 前身2000年设立 2022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1] - 拟募集资金9.9亿元 用于三个项目: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7.61亿元 募集资金投入4.39亿元) 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总投资4.82亿元 募集资金投入3.97亿元) 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50亿元 募集资金投入1.53亿元) [1][3]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1] - 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高频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铝箔化成、湿法冶金、氢能、航天军工等领域 [1]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电解成套装备占比66.54%(收入1.42亿元) 钛电极占比27.49%(收入0.59亿元) 金属玻璃封接占比5.97%(收入0.13亿元) [9] - 通过关键材料创新和结构创新打破国外垄断 掌握高端铜箔生产用阴极辊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实现进口替代 [9] - 2024年阴极辊及铜箔钛阳极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第一 2022年研制成功全球最大直径3.6m阴极辊及生箔一体机 [1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10.05亿元 2023年16.69亿元 2024年21.94亿元 [10][11] - 净利润稳步提升:2022年0.98亿元 2023年1.55亿元 2024年1.95亿元 [11]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1.67亿元 同比增长17.31% 扣非归母净利润1.02亿元 同比增长16.18% [10] - 综合毛利率保持稳定:2022年21.45% 2023年21.19% 2024年21.16% [10]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70亿元 主要因新签设备类合同减少导致收取的定金及进度款较上年减少约7.17亿元 [13] - 资产负债率较高但呈下降趋势:2022年91.35% 2023年92.04% 2024年84.86% 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59.21% [18] 产能与订单状况 - 受锂电铜箔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 2024年电解成套装备产量下降 [5] - 阴极辊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105.41%降至2024年46.05% 生箔一体机产能利用率从96.30%降至18.23% [5] - 钛电极产能利用率也呈下滑趋势 [5] - 合同负债金额较大:2022年15.7亿元 2023年23.83亿元 2024年14.65亿元 [18] - 存货账面价值较高:2022年16.84亿元 2023年26.67亿元 2024年20.70亿元 [18] 研发投入与行业地位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年3755.39万元(占收入3.74%) 2023年4854.30万元(占收入2.91%) 2024年7183.97万元(占收入3.27%) [17] - 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2024年行业平均7.25% 公司仅3.27%) [17] - 国内电解成套设备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公司、西安航天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洪田科技等 [16] 市场风险与行业趋势 - 超80%电解成套装备及铜箔钛阳极销售收入来自锂电铜箔产业 [13]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动力电池、3C数码电池、储能电池 终端为新能源汽车、3C数码产品及储能 [13] - 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物联网快速发展为PCB行业带来新机遇 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15] -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增长带动对上游设备厂商订单需求 下游铜箔厂商逐步使用国产设备替代进口设备 [15] - 面临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革新可能降低市场对锂电池需求的潜在风险 [16]
泰金新能IPO将上会:分红6000万后拟补流1.3亿,遭问询后悄删补流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8-26 09:39
IPO基本信息 - 科创板IPO上会审议时间为2025年8月29日,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要从事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1] - 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高频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铝箔化成、湿法冶金、氢能、航天军工等领域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05亿元、16.69亿元、21.94亿元,2024年较2022年增长118.3% [1][2]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29.36万元、1.55亿元、1.95亿元,2024年较2022年增长98.4% [1][2] - 2024年资产总额37.50亿元,2023年45.70亿元,2022年30.93亿元 [2]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5.68亿元,2023年3.64亿元,2022年2.68亿元 [2] - 2024年资产负债率(母公司)85.27%,2023年92.63%,2022年91.96% [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63元/股,2023年1.29元/股,2022年0.82元/股 [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1.94%,2023年48.99%,2022年44.97% [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0亿元,2023年2.10亿元,2022年2.36亿元 [2] - 2022年现金分红6,000万元 [1][2]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3.27%,2023年2.91%,2022年3.74% [2] 募集资金计划 - 最初计划募资15亿元,其中6.35亿元用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4.82亿元用于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2.5亿元用于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3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4] - 最新募资规模缩减至9.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计划已被删除 [6][8] - 调整后募集资金投入额: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4.39亿元,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3.97亿元,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3亿元 [8] - 各项目建设期均为2年 [4][8]
泰金新能IPO:经营现金流跌324%、“转贷2000万”旧案与大额分红争议
金融界· 2025-08-24 20:39
在新能源高景气的浪潮中,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金新能")正全力冲刺科创板。 这家高端电解装备供应商,以近50%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展示出强劲成长势头。然而,其最新披露的招股 说明书也揭示了公司在高速扩张下财务和运营层面的另一面:现金流骤然恶化,历史治理瑕疵浮现等。 泰金新能前身成立于2000年,主营业务涵盖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 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根据招股书,公司是国际上能够提供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 线整体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国内贵金属钛电极复合材料及电子封接玻璃材料的重要研发生产 基地。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铝箔化成、湿法冶 金、氢能、航天军工等诸多领域。在产业链中,公司定位于上游关键装备和材料供应商,其电解成套设 备和钛电极为下游铜箔制造、新能源及电子封装等行业提供核心生产工具,"替代进口、填补空白"的技 术实力使其在细分市场拥有领先地位。 在财务表现上,泰金新能近年来增长迅猛但财务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公司营业收入由2022年 的约10.05亿元增至2024年的21.94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