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镍系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材料行业“A+H”第一股!中伟股份港股成功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1-17 20:04
上市里程碑 -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11月17日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2579 HK [1] - 公司成为新能源材料行业首家"A+H"两地上市企业,也是贵州省首家"A+H"上市公司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产品矩阵覆盖镍系、钴系、磷系、钠系新能源材料 [4] - 镍系、钴系前驱体出货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磷系前驱体、钠电材料处于行业第一阵营 [4] - 固态电池材料出货量约50吨,超高镍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9.5% [4] 产业集群与产能 - 大龙开发区构建了"正极材料及原辅料—负极材料—综合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以中伟股份为链主企业 [6] - 开发区三元前驱体产能达15万吨,约占全球市场12% [6] - 高纯硫酸锰产能13万吨,占据全国市场份额50% [6] - 锰酸锂产能达7万吨,负极用石墨产能达24.5万吨,均位居全国前列 [6] 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 公司自2014年落户大龙开发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持续发展 [4] - 未来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推动新能源产业向更高质量和更高附加值升级 [8]
产业资本、政府产业基金、知名投资机构锚定“基石投资” 中伟股份赴港上市缘何倍受追捧
经济观察网· 2025-11-10 18:56
上市进程与发行概况 - 公司港股IPO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于11月7日至12日完成招股,发售1.04亿股H股 [1] - H股招股价区间为每股34港元至37.8港元,绿鞋前最高募资额达39.4亿港元 [1]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占10%,国际配售部分占90% [1][3] - 发行股份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股份代号为2579 [3] 基石投资者构成与认购情况 - 9家基石投资者总计认购近16.59亿元等值股份,以发售价中位价计算涉及约4,619.76万股 [3] - 基石投资者认购股份占H股发售股份总数约44.3% [3] - 投资者类型包括地方政府产业基金、产业合作伙伴及境内外财务投资者 [8] - 贵州新型工业化基金作为地方政府代表参与投资,体现持续支持 [9][11] - 产业合作伙伴如中创新航、欣旺达电子等参与投资,旨在加强业务与战略合作 [12] - 财务投资者包括境内私募高毅资本及海外North Rock基金等 [12] 公司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领域构筑强大壁垒,拥有全球竞争力 [4] - 公司构建了从资源开发到循环回收的一体化闭环产业架构 [4][17] - 公司产品矩阵多元化,覆盖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新能源电池材料 [7][17] - 公司在全球建设了十大产业基地,服务全球客户,是新能源材料龙头企业 [7] - 公司是唯一一家获得MSCI ESG领域AA评级的新能源材料公司 [5][14] - 公司在MSCI ESG评级中获得总分6.5分,为行业最高 [14] 机构看好逻辑与业绩预期 - 券商看好公司业绩,国信证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2亿元、19.70亿元、23.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25%、19% [16] - 东吴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约15.39亿元、20.05亿元、26.14亿元,并给予“买入”评级 [16] - 公司被看好的因素包括镍价企稳、需求回暖带来的盈利能力修复,以及镍自供率持续提升 [16][17] - 公司研发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2%,为业绩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7] 港股上市的战略意义 - 公司是继宁德时代后第二家实现A+H上市的新能源材料企业,填补了港股市场该赛道优质投资标的的稀缺性 [4] - 港股上市为全球资本,特别是受MSCI ESG评级门槛限制的外资基金,提供了新的投资选择 [4][5] - 上市拓宽了公司融资渠道,为业务发展提供更充沛资金支持 [17]
中伟股份已更新上市申请材料 H股上市工作有序推进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09:08
H股发行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10月23日向香港联交所更新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并刊登更新申请资料 [1] - 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于2025年10月2日举行上市聆讯审议发行上市申请 [1] - 联席保荐人于2025年10月3日收到联交所信函确认上市委员会已审阅申请港股IPO已顺利推进至后半程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产品矩阵包括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材料 [1] - 公司镍系和钴系材料的市场份额已连续五年全球排名第一 [1] - 公司磷系材料业务快速发展已跻身行业第一阵营钠系产品实现批量销售双技术路线成功量产 [1] 公司资质与产业布局 - 公司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并获得国家智能制造工厂和绿色制造工厂等称号 [2] - 公司连续多年跻身《财富》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等榜单 [2] - 公司在国内拥有铜仁宁乡钦州开阳产业基地在海外拥有印尼摩洛哥产业基地韩国生产基地在建中形成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 [2]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未来将依托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 [2] - 公司肩负能源循环社会责任为社会输送绿色能源为构建人类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2]
新股消息 | 中伟股份(300919.SZ)于10月23日更新申请材料 月初已通过港交所聆讯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20:26
H股上市进展 - 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3日向香港联交所更新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并刊登更新申请资料 [1] - 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于2025年10月2日举行上市聆讯审议该申请 [1] - 联席保荐人于2025年10月3日收到联交所信函确认上市申请已获审阅 H股IPO已顺利推进至后半程 [1] 公司业务与产品矩阵 - 公司是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 产品矩阵包括镍系 钴系 磷系 钠系等多元化技术布局 [1] - 镍系产品涵盖超高镍前驱体 固态电池用前驱体 低空经济用前驱体 高性价比中镍高电压前驱体 [1] - 钴系产品包括高电压四氧化三钴 磷系产品包括磷酸铁前驱体 磷酸铁锂 [1] - 钠系产品包括聚阴离子钠电 层状氧化物钠电 且已实现批量销售及双技术路线量产 [1] 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公司镍系 钴系材料的市场份额已连续五年全球排名第一 [1] - 磷系材料业务快速发展 已跻身行业第一阵营 [1] - 自2017-2024年公开披露业绩数据以来 公司保持了经营体量和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 [2] 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 - 公司在行业爆发期实现高速业绩释放 在行业调整期深度开展战略布局 [2] - 公司发展基于技术多元化 发展全球化 运营数字化 产业生态化的新四化策略 [2] - 公司逐步打造原矿冶炼-原料精炼-新能源材料制造-终端循环回收一体化的闭环产业模式 [2] - 公司拥有深度全球化的产业布局 [2]
中伟股份于10月23日更新申请材料 月初已通过港交所聆讯
智通财经· 2025-10-23 20:26
H股上市进展 - 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3日向香港联交所更新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并刊登更新申请资料 [1] - 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于2025年10月2日举行上市聆讯审议发行申请 [1] - 联席保荐人于2025年10月3日收到联交所信函确认上市委员会已审阅申请港股IPO已顺利推进至后半程 [1] 业务与产品矩阵 - 公司产品矩阵多元化包括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新能源材料产品和技术布局 [1] - 镍系材料涵盖超高镍前驱体固态电池用前驱体低空经济用前驱体高性价比中镍高电压前驱体 [1] - 钴系材料包括高电压四氧化三钴磷系材料包括磷酸铁前驱体和磷酸铁锂钠系材料包括聚阴离子钠电和层状氧化物钠电 [1] 市场地位 - 公司镍系和钴系材料的市场份额已连续五年全球排名第一 [1] - 磷系材料业务快速发展已跻身行业第一阵营 [1] - 钠系产品实现批量销售双技术路线成功量产 [1] 经营业绩与战略 - 2017至2024年公司经营体量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在行业爆发期实现高速业绩释放 [2] - 在行业调整期公司深度开展战略布局并打造一体化闭环产业模式 [2] - 公司发展基于技术多元化发展全球化运营数字化产业生态化的新四化策略 [2] - 逐步形成原矿冶炼原料精炼新能源材料制造终端循环回收的一体化模式和深度全球化产业布局 [2]
首富!还得看邓家企业!
搜狐财经· 2025-10-12 00:34
公司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23亿元,同比增长17.36% [1] - 报告期内公司现有电池材料体系产品合计销售量超过30万吨 [1] 公司业务与市场 - 公司业务受益于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增长 [1] - 产品体系包括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电池材料 [1]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全称为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邓伟明 [3]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邓伟明、吴小歌夫妇,合计持股比例为56.37% [3] 实控人财富状况 - 邓伟明、吴小歌夫妇在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财富为200亿人民币,位列第1390位 [3] - 该夫妇财富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为165亿元人民币,位列第306位 [3] - 该夫妇财富在2023年胡润百富榜为215亿元人民币,位列第243位 [3] - 该夫妇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财富为345亿人民币,位列第140位 [3]
新能源金属销售增加 中伟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213.23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12:1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3.23亿元,同比增长6.1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3亿元 [1] - 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新能源金属等销售增加 [1] - 产品销售量超18.8万吨,同比增长33.91% [2] 业务布局 - 公司深耕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的研发和技术积累 [1] - 已建立起涵盖矿产冶炼技术、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及规模化生产、生产设备设计和优化、电池回收的一体化全栈研发平台 [1] - 形成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产品矩阵与技术布局 [1] - 产品应用于动力领域、低空领域、固态电池、智能穿戴、机器人等下游终端 [1] 产业链战略 - 推进产业生态化战略,以材料业务为核心支点,向上游镍、锂、磷等资源延伸布局 [2] - 向下游拓展锂电池黑粉回收业务,构建从资源端到回收端的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 [2] - 着力打造品类最完整、最具竞争力的镍生态系统 [2] - 深化镍、锂、磷等资源储备,实现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 [2] - 依托柔性工艺路线动态调整镍产品组合,推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2] 研发创新 - 以研发创新与持续技术升级为双引擎,构建覆盖镍系、钴系、磷系及钠系材料的多元研发体系 [2] - 持续优化产品、客户结构,实现镍、钴、磷、钠四系产品出货量正向增长 [2] - 持续保持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先 [2] 全球化布局 - 差异化定位各基地战略功能,加速提升全球区域供给能力 [3] - 在印尼以资源优势为导向,布局镍矿资源、冶炼产能及材料产能,打造安全稳定的供应链和全球批量交付能力 [3] - 在韩国与POSCO共同推进前驱体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提升韩国市场客户研、产、销服务效率 [3] - 在摩洛哥与AL MADA合作,推进三元前驱体及其配套原料精炼、磷系材料以及黑粉回收产能项目 [3]
中伟股份累计斥资6.6亿元回购 坚定看好公司中长期战略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11:23
公司回购进展 - 截至公告披露日累计回购股份1895万股占总股本2.02%累计成交金额达6.6亿元回购均价约每股35元 [1] - 本次回购自2024年11月启动计划投入资金总额5亿元至10亿元所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1] - 公司以2.02%的回购比例位居贵州省上市公司首位同期贵州省有包括贵州茅台在内的1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 [1] 股权激励与战略信心 - 公司将适时推出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为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1] - 回购计划高效推进充分彰显对行业前景及自身长期战略布局的信心 [1] 新能源材料领域优势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已形成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和技术布局 [1] - 在镍系、钴系、磷系领域跻身全球头部阵营并持续向上下游延伸推进一体化布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1] 国际化战略与全链条能力 - 公司构建了从资源到制造再到市场的全链条全球化能力 [2] - 资源端深度布局印尼四大镍生产基地确保供应链安全性并提升镍原料自供率 [2] - 制造端打造涵盖国内外的多个生产基地网络形成协同效应 [2] - 市场端快速切入全球市场与多家国际巨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2] 资本市场与长期发展 - 持续回购有利于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 [2] - 公司以全产业链布局锚定新能源材料赛道长期发展坚定信念 [2] - 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升级为新能源产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 [2] 技术创新与未来规划 - 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丰富多元化产品矩阵拓展新材料的应用边界 [2] - 迎接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助力全球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和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2]
昔日“贵州首富”,借港股重回“王座”可能性有多大?
公司概况 -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Morgan Stanley和华泰国际,融资规模和具体股份比例暂未明确披露 [1] - 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矩阵涵盖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 [1] - 采用垂直一体化业务模式,构建了全面的产品体系 [1] 市场地位 - 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在镍系和钴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全球出货量领先 [1] - 2025年第一季度成为全球外销市场出货量第一的磷系pCAM供应商 [1] - 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池材料的领先供应商 [1] 财务状况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03.437亿元、342.732亿元和402.229亿元,呈现稳健增长 [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5.394亿元、21.005亿元和17.878亿元 [1] 核心竞争力 - 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持续技术创新,开发出多项行业首创产品如超高镍pCAM [3] - 全球布局和卓越的全球化能力,在客户群、供应链和生产基地方面建立了全球影响力 [3] - 与全球顶级蓝筹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3] 行业机遇 - 全球低碳和能源转型趋势以及人工智能革命为新能源材料行业带来巨大机遇 [1] - 作为行业领先者,公司有望受益于市场的快速增长 [1] 潜在挑战 -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影响较大,2022-2024年原材料成本分别占各年度总销售成本的93.8%、90.2%及83.8% [3] - 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竞争激烈,进入壁垒高,面临现有竞争对手和新进入者的双重压力 [3] - 海外扩张策略存在不确定性,如不熟悉当地经营和市场情况、人员配置及管理困难等风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