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奇富科技上涨2.1%,报44.383美元/股,总市值59.68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7-08 21:48
股价表现与财务数据 - 7月8日开盘上涨2.1%至44.383美元/股,成交432.34万美元,总市值59.68亿美元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46.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94%,归母净利润18.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4.62% [1] - 预计8月12日披露2025财年中报 [2] 公司定位与商业模式 - 中国领先的信贷科技平台,通过技术连接金融机构与借款人 [2] - 业务覆盖消费者信贷、小微企业信贷及金融机构技术服务 [2][3][4] - 与360集团合作形成客户获取、资金优化、风控等全链条优势 [2] 目标客群分析 - 消费者客群:信贷记录短但收入稳定人群,传统金融机构渗透不足 [3] - 小微企业客群:缺乏抵押品但低风险的小微企业,传统服务覆盖有限 [4] - 累计合作133家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地区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 [2] 服务模式分类 - 信贷驱动服务:承担信贷风险,提供担保及小贷牌照资金支持 [4] - 平台服务:轻资本模式收取服务费,不承担信贷风险 [5][6] - 轻资本模式覆盖全贷款周期技术服务 [6] - 智信引擎(ICE)提供智能营销服务 [6] - 转介服务赚取中介费用 [6] - 风险管理SaaS收取技术咨询费 [7]
永安期货收盘上涨9.99%,滚动市盈率49.38倍,总市值250.06亿元
金融界· 2025-07-08 18:44
公司股价表现 - 7月8日收盘价17.18元,单日涨幅9.99% [1] - 滚动市盈率49.38倍,创448天新低 [1] - 总市值250.06亿元 [1] 行业估值对比 - 多元金融行业平均市盈率73.98倍,中值27.79倍 [1] - 公司市盈率在行业中排名第15位 [1] - 市净率1.95倍,略高于行业平均1.82倍 [2]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10家机构持仓,合计持股12.78亿股 [1] - 机构持股市值165.83亿元 [1] - 持仓机构包括7家其他机构、2家基金和1家券商 [1] 主营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包括期货经纪、基金销售、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及境外金融服务 [1] - 主要产品线覆盖期货经纪、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等五大领域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2.77亿元,同比下降47.51% [1] - 净利润929.46万元,同比下滑88.08% [1] 同业比较 - 江苏金租市盈率最低(11.98倍),中油资本市值最高(1093.54亿元) [2] - 公司市盈率高于陕国投A(13.37倍)但低于海德股份(63.11倍) [2] - 行业市值中值为184.61亿元,公司市值250.06亿元高于中值 [2]
创新药再迎政策利好,太美智研医药以硬核实力开启“加速跑”
搜狐网· 2025-07-03 14:46
16条扶持政策中,针对药品研发有多项利好举措,明确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这无疑为国内创新药 研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表示,2018~2024年,我国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24年一类药 的获批数量达到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接近40种,井喷效应明显。 政策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 利好来袭!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 称《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 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实现"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目标。 创新药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AI点燃临床研究引擎:效率革新与成功加速 太美智研医药作为AI驱动的医药研发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临床研究领域提供端到端的创新数智化服 务,将AI技术运用于中心筛选、患者招募、临床运营、数据管理、统计分析、SUSAR处理等关键环 节,重点打造了Trials临床研究协作平台、TrialCAT智能数据采集解决方案、TrialNet患者智能招募和管 理平台、SUSAR自动分发解决方案、基于质 ...
评级公司助力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46
不良资产业务的本质与社会价值 - 不良资产业务的核心是将不良资产中的生产要素解放并重新组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 该业务是化解金融风险、助力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尤其在房地产、地方债务与中小金融机构三大领域风险化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6] - 行业起源于上世纪末四大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后完成商业化转型 [3] 不良资产业务的理论基础与盈利逻辑 - 冰棍效应假说强调不良资产随时间加速贬值,需快速处置以实现价值回收 [3] - 逆周期假说主张经济下行期低价收购不良资产,复苏期高价出售以获取回报 [3] - 盈利逻辑源于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在经营策略上的差异:银行注重安全性与流动性,而资产管理公司可接受较低流动性,形成宏观对冲型投资模式 [5] 评级公司的角色与功能 - 评级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独立智库型机构,其信用风险识别能力与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主业高度契合 [1][9] - 通过"学术+咨询+实践"三位一体模式,提供宏观-行业-企业-特定资产的信用评价体系,助力风险研判 [7][10] - 在债券市场违约案例研究中积累的专业经验,可支持资产管理公司拓展高收益债券和垃圾债领域业务 [11] 评级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协同路径 - 评级公司可为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全流程风险管理支持,形成"资本+技术"双轮驱动模式 [11] - 通过宏观研究研判,帮助资产管理公司识别交易机会,推动企业重组中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 [12] - 合作建立新型智库功能,增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经济风险研判和国际规则博弈中的话语权 [13] 行业发展趋势 - 不良资产外延正从银行不良贷款向债券市场扩展,评级公司的债券研究能力将成为重要支撑 [11] -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将强化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在生产要素解放中的社会功能 [7][13]
事关稳定币!陈茂波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6-29 16:20
金融科技与稳定币发展 - 金融科技在跨境贸易应用潜力巨大 旨在解决跨境支付速度慢、成本高等痛点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1] - 《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 0》提出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别合作 稳定币被视为传统金融系统外的成本效益替代方案 有望变革支付及资本市场活动 [1] - 《稳定币条例》将于2024年8月1日生效 香港特区政府及监管机构将营造有利市场环境 推动稳定币应用至不同场景 [1] - 稳定币发行人需符合风险管理、反洗钱等要求 并提交具体商业理据 说明如何解决经济活动痛点 紧扣服务实体经济 [3] -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约2400亿美元 2023年交易量超20万亿美元 市场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长 [4] 香港金融与贸易优势 - 香港5月对外商品出口货值同比上升15 5% 连续15个月正增长 反映亚洲区内经贸合作深化趋势 [5] - 中国自2017年起连续八年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 2023年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球12 5% 人民币需求将随国际贸易增长 [5]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正从提升流动性、丰富投资产品、优化金融基建三方面支持人民币相关需求 [5] 亚洲经济合作与金融创新 - 亚洲经济展现较强韧性 中国-东盟自贸区3 0版完成谈判 聚焦数字化及绿色经济等领域 [5] - 香港将加强与亚投行协作 通过发行多币种债券、基建贷款证券化、巨灾债券等金融创新 支持亚洲经济体基建及发展资金需求 [7] - 香港在投资和创科领域的资源、知识、经验等优势 可助力亚洲新兴经济体以科技和创新实现更繁荣普惠的发展 [6]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中美全方位竞争下,产业链金融进一步赋能出海企业
凤凰网财经· 2025-06-28 17:07
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以"为开放的世界"为主题,旨在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 [1] -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探讨国际金融竞争环境和产业链金融赋能 [3] 出海企业竞争环境 -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对美出口占比从2022年16.2%降至2024年14.7%,对欧盟出口占比从15.6%降至14.3% [4] - 2024年1-3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投资达356.8亿美元,同比增长5.4%,覆盖143个国家和地区的4023家企业 [4] - 中美竞争已演变为科技、资源、金融等全方位竞争,出海企业面临的主要竞争来自中美博弈 [4] 美国金融现状分析 - 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28.1%降至2024年Q3的9.96%,年贸易逆差超5000亿美元 [5] - 美国国债规模达36万亿美元,年利息超1万亿美元,依托美元霸权放量发行美元购买全球商品 [5] - 美国推出稳定币方案旨在扩张国债市场,推进全球金融市场美元化,加剧中美货币金融竞争 [6] 中国金融强国建设路径 - 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和金融市场架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8] - 推进金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用数字化技术重构金融服务流程 [8] -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避免对单一主权货币依赖 [8] - 发展多边支付系统,防止支付工具政治化 [8] - 人民币已成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需拓宽其国际货币功能 [8] 产业链金融赋能出海企业 - 中国出海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变为获国家政策、技术创新、产业链全方位赋能 [10] - 金融机构服务升级:从简单信贷结算扩展至全产业链金融,包括并购贷款、上市融资、贸易金融等 [11] - 中国银行在64国设540家分支机构,为45个"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11][12]
工行龙岩分行:金铜链“链”动产业兴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17:31
公司概况 - 紫金铜业有限公司是上杭县千亿金铜产业的龙头企业,位于龙岩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 [1] 产业链发展模式 - 公司持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上下游联动,从原料选择、产品制造、销售物流等方面探索循环经济绿色发展道路 [3] - 实现了外循环环环相扣、内循环变废为宝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3] 金融服务支持 - 工行龙岩分行为紫金铜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黄金租赁、进口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买断型国内保理、流动资金贷款等信贷产品 [3] - 提供资金池、"远期+期权"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等专业资金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 [3] 金融服务成效 - 工行龙岩分行的金融服务解决了产业链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幅提升融资效率 [4] -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推动产业链整体优化升级 [4] - 带动农民增收和就业增长,助力龙岩经济高质量发展 [4]
奇富科技上涨2.76%,报44.37美元/股,总市值59.66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6-24 22:42
公司股价及财务表现 - 6月24日盘中上涨2.76%至44.37美元/股,成交额1530.05万美元,总市值59.66亿美元 [1]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收入总额46.91亿人民币(同比+12.94%),归母净利润18.0亿人民币(同比+54.62%) [1] 业务定位与核心优势 - 中国领先信贷科技平台,通过技术解决方案连接金融机构与借款人,覆盖消费信贷及小微企业贷款 [1] - 与360集团合作强化客户获取、资金优化、信贷评估和贷后管理能力 [1] - 累计与133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包括国有/地区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 [1] 目标客群价值主张 消费者领域 - 聚焦传统金融服务不足的群体:信贷历史短但收入稳定、增长潜力大的用户 [2] - 运用科技识别低逾期风险用户,提供额度充足、定价合理且灵活的金融产品 [2] 小微企业领域 - 2020年底起为缺乏信用记录/抵押品但低风险的小微企业定制无抵押贷款 [3] - 解决传统金融机构偏好大型企业导致的覆盖缺口 [3] 服务模式分类 信贷驱动服务 - 承担信贷风险:为金融机构匹配借款人并提供违约担保,部分贷款由旗下福州小贷公司提供资金 [3] 平台服务(不承担信贷风险) - **轻资本模式**:全生命周期技术撮合服务,按协议收取服务费 [4][5] - **智信引擎(ICE)**:智能营销开放平台,赚取预商定服务费 [5] - **转介服务**:将非目标用户转介至其他借贷公司获取佣金 [5] - **风险管理SaaS**:2020年推出的模块化风控解决方案,收取技术/咨询费 [5]
美国犹太人资本巨头贝莱德,已经全面渗透中国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23 21:46
贝莱德的崛起历程 - 1988年拉里·芬克因利率误判亏损1亿美元被第一波士顿投行解雇,后加入黑石集团[3][6] - 1992年带领团队独立并更名为BlackRock(黑岩),确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差异化战略[8] - 自主研发阿拉丁风险管理系统,2005年可处理全球85%可投资资产数据[10][11] 金融危机与扩张关键节点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凭借阿拉丁系统提前减持有毒资产,管理资产逆势增长37%至1.3万亿美元[13] - 2009年以135亿美元收购巴克莱全球投资(BGI),规模翻倍至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资管公司[15] - 2010-2020年通过低费率ETF(0.03%)、央行流动性管理及阿拉丁系统商业化实现指数级增长[17] 全球业务规模与影响力 - 2020年管理资产达9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两倍,持有标普500企业平均7%股份[19] - 美国政府未经招标委托其管理4540亿美元疫情救助基金[20] - 全球每10美元投资中有1美元经其系统处理[19] 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 2021年成为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实现从"看客"到"场内玩家"的转变[22] - 投资覆盖新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互联网(腾讯、阿里)、金融地产等核心领域[24] - 通过MSCI指数和算法捕捉A股政策红利,2022年要求被投科技公司提供数据权限及董事会观察权[26] 产业链整合与监管挑战 - 新能源领域形成闭环投资:电池制造(宁德时代)、锂矿上游、光伏电站[28] - 2025年拟228亿美元收购李嘉诚港口资产(含巴拿马运河节点),被中国部分叫停[28] - 中国加强外资备案要求(持股超0.5%需备案)并加速本土资管发展(五年规模增长280%)[26][31] 未来竞争格局 - 中国推动人民币结算(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及金砖银行扩容以对冲外资影响力[31] - 明确"资本自由流动+自主规则制定"的双底线,平衡开放与国家安全[29][35]
企业出海成为当前大趋势,合合信息启信慧眼助力供应链安全建设
中国企业出海趋势 - 近两年中国企业普遍形成"不出海就出局"共识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发展空间[1] - 出海企业覆盖传统制造业和新兴科技服务行业 通过国际化战略提升全球竞争力[1] - 国内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推动企业寻找新增长点 海外消费群体和多样化需求创造发展空间[1] -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释放沿线国家基建和市场潜力 提供政策支持与合作机遇[1] - 数字化技术进步助力企业高效管理跨国业务 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国际竞争力[1] 出海面临的挑战 - 企业面临供应商信息不透明 外部环境多变 内部数据整合困难等实践难题[1] - 穿透风险迷雾并实现主动防控成为生存发展关键[1] 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案 - 合合信息启信慧眼推出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案 基于商业大数据构建"世界风险地图"[2] - 方案为全球化供应链企业提供全天候智能预警平台 实现"全域可视 数据驱动"管理[2] - "风险地图"具备数据全覆盖和精准指向特性 解决传统模式数据割裂与响应滞后问题[2] - 系统实时关联地震 港口关闭 政策事件与供应商地理位置 生成动态全球风险热力图[2] - 覆盖220多个国家地区 对接地震局 气象局和新闻平台 每日扫描超30万条风险情报[2] - 智能捕捉28个维度风险信号(自然灾害 物流瓶颈 政策突变等) 支持130多种语言翻译[2] 技术应用与升级 - 启信慧眼强调从被动响应转向即时风险感知 缩短响应周期以最小化负面影响[3] - 公司进一步完善风险推送功能 强化企业主动防御能力应对供应链风险[3] - 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 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调整中把握出海机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