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温气冷堆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狂建58座核电站背后,华龙一号破局,万亿能源黄金时代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06 13:17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58座商运核电站和54台在建机组使中国核电规模冲上全球第一 [1] - 核电仅占中国总发电量的4.5%,远低于法国的64.8% [1] - 单台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800万人一年用电需求,相当于3000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 [3] 能源安全与转型驱动因素 - 中国能源结构富煤少气贫油,火电占比70%但制约双碳目标实现 [3] - 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飙升,凸显能源自主重要性 [3] - AI产业和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激增,广东去年电力缺口达400亿千瓦时 [3] 核电技术与装备突破 - 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在山东荣成稳定运行两年,采用氮化铀陶瓷燃料防熔毁 [4] - 自主设计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将安全成本降至0.3元/度,低于天然气发电成本 [4] - 四川德阳工厂生产全国60%核电装备,包括直径5米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4] 产业链与经济拉动效应 - 单台核电机组投资超200亿元,整座核电站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6] - 广东台山核电站三期开工带动当地钢材价格上涨15% [6] - 广东拥有20台机组成为核电第一省,福建核电发电占比已达25% [6]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意义 - 2035年核电占比目标10%,2060年提升至18%,需新建约200台机组 [8] - 甘肃沙漠试验小型核反应堆,未来或应用于海岛、极地等特殊场景 [8] - 每提升1%核电占比可减少1.2亿吨煤炭燃烧,显著改善环境 [8]
翔丰转债盘中下跌2.04%报132.179元/张,成交额3352.45万元,转股溢价率16.21%
金融界· 2025-07-04 10:31
翔丰转债市场表现 - 7月4日盘中下跌2.04%报132.179元/张,成交额3352.45万元,转股溢价率16.21% [1] - 信用级别为"AA-",债券期限6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从0.30%至3.00% [1] - 转股开始日为2024年4月16日,转股价27.44元,对应正股为翔丰华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上海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2020年9月1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890) [2] - 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用高端石墨类、硅碳类负极材料及核石墨、石墨烯等新型碳素材料 [2] - 客户包括比亚迪(弗迪电池)、LG新能源、国轩高科、三星SDI、宁德时代等全球知名锂电池企业 [2] 最新财务数据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下跌8.08% [2] - 归属净利润-815.09万元,同比下跌163.61% [2] - 扣非净利润-0.103亿元,同比下跌188.57%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4月股东人数2.167万户,人均流通股5012股 [2] - 人均持股金额13.13万元,筹码集中度较集中 [2]
1-5月社消稳涨7.7%、进出口激增36.99%,“龙泉速度”背后的“全链力度”
新浪财经· 2025-07-03 11:40
经济表现 - 2025年1-5月成都市龙泉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4亿元,同比增长7.7%,外贸进出口总额91.1亿元,同比增长36.99% [1] - 1-5月汽车工业营业收入760.7亿元,同比增长16%,产销率103.7% [2] - 高新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13% [8] 汽车产业 - 领克成都工厂目标全年生产超20万辆,领克Z20在欧洲市场以27万元人民币售价热销,首发50天后第10000辆下线 [2][5] - 一汽大众新速腾6月下线,捷达VS8预计9月前下线并计划出口,沃尔沃ES90将国内外同步销售 [5] - 区域集聚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领克)、沃尔沃等整车企业及超50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6] 技术创新与出口 - 鲲鹏KP-200无人机功率重量比达6.66kW/Kg,超越西门子同期产品(5.2kW/Kg),填补国产大功率电机技术空白,获挪威、阿联酋订单 [8] - 方大炭炭第四代高温气冷堆芯石墨产品量产,最大直径1.5米领先全国,一季度产量环比增长30%-40%,计划全年投入超10000吨石墨胚料 [9] - 中创新航成都项目二期将具备30GWh年产能,计划2027年量产400Wh/kg混合固液电池技术 [10] 市场拓展 - 一季度与98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对日本、俄罗斯、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62.7%、2538.0%、54.7%,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51.2% [14] - 春节效应叠加补贴政策带动新能源汽车订单同比翻倍,桃花荟活动及赛事经济促进消费多元化 [15] 产业链生态 - 政府搭建平台助力企业出海,通过广交会、贸促商法服务等活动拓展国际市场 [6] - 产业布局覆盖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领域,中创新航等项目强化动力电池产业链 [10]
摩根大通:2025年炼金术士放眼市场展望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29 17:22
人工智能 - 美股七雄(如苹果、微软等)在2023-2024年对美国股市回报贡献显著,推动标普500指数连续两年上涨超20% [2] - 英伟达等公司在AI基础设施领域占据主导,预计到2026年其数据中心收入占比将接近历史峰值 [2] - AI模型训练成本高昂,存在过度投资风险,如康宁光纤业务在互联网泡沫后的表现是前车之鉴 [2] 核能复兴 - 投资者对核电前景憧憬推动相关股票上涨,美国政府出台《Advance法案》简化审批流程 [3] - 核能项目成本超支问题严重,如佐治亚州Vogtle 3核电站多次延误且运行不稳定 [3]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商业化仍需时日,2025年美国无此类项目开工,中国相关项目也面临运行能力不足 [3] 美国政策 - "炼金术士"政策涉及放宽监管、关税调整、减税等,若对中国加征60%关税可能拖累美国GDP增长 [4] - 美国政府支出削减困难,福利支出占比高,非国防自由支配支出已处低位 [4] - 放宽监管可能提升生产率,与拜登政府监管激增形成对比 [4] 中国经济 - 中国面临货币供应增长下滑、贷款需求下降、房地产市场未触底等流动性挑战 [5] - 中美大国竞争加剧,美国限制台积电向中国供应先进芯片,可能影响MSCI中国股票估值上限 [5] - 日本化指数超日本,刺激计划效果有待观察 [5] 欧洲市场 - 欧洲劳动生产率落后于美国,能源价格高企压制制造业产出 [6] - 欧元区"统一适用"政策难以适配各国差异,劳动力流动性较低 [6] - 企业盈利水平整体低于美国,美股表现长期优于欧股 [6] 加密货币 - 比特币在2024年因美国SEC批准现货ETF等因素价格反弹 [7] - 加密货币账户持有者数量增长,但投机性强 [7] - 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支持与行业政治献金密切相关 [7] 美国财政 - 特朗普拟议政策可能导致10年预算赤字增加,包括延长个人减税措施和降低公司所得税 [60] - 福利支出加上利息预计将在十年内永久超过联邦税务收入 [62] - 美国预算赤字在充分就业时期已然非常庞大 [63] 美国股市 - 标普500指数连续两年上涨20%以上,自1871年以来仅出现十次 [88] - 当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高位,美国股票估值百分位数达90% [76] - 企业部门财务结余占企业总增加值百分比显示企业状况异常强大 [79]
黄仁勋首次投资核电,6.5亿美元建首座商业反应堆,预计2030投产
量子位· 2025-06-29 15:43
英伟达投资核电领域 - 英伟达旗下风投部门NVentures参与核能公司TerraPower最新一轮6.5亿美元融资,这是黄仁勋首次涉足核电领域[1] - 融资将用于建造TerraPower首座商业核电站,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Natrium反应堆项目[2] - 建成后反应堆将产生345兆瓦电力,配套储能系统峰值输出功率可达500兆瓦,足以为约40万户家庭供电[3] - 参与投资的还包括韩国现代和比尔盖茨[4] TerraPower技术路径 - 同时推进两种反应堆技术:近期可商业化的钠冷快堆(SFR)和远期革命性的熔融氯化物快堆(MCFR)[12] - 钠冷快堆使用液态钠作为冷却剂,系统可在接近常压下运行,简化设计并提升安全性[13] - Natrium系统集成千兆瓦级熔盐储能装置,可在短时间内将输出功率从345兆瓦提升至500兆瓦,持续超过5.5小时[15][17] - 熔融氯化物快堆使用熔融氯化物盐作为燃料和冷却剂载体,运行温度更高,可为化工、制氢等工业过程提供工艺热[19] 第四代核能技术发展 - 第四代核能技术共有六种候选路线[21] - 超高温气冷堆(VHTR)最早由华能集团在2023年投入商业运行,成为全球首座第四代商业核电站[22] - 钠冷快堆(SFR)阵营最为热闹,包括TerraPower的Natrium、日本东芝的4S设计、加拿大ARC Nuclear的ARC-100等[25] - 熔盐堆(MSR)可能是最具优势的技术,包括加拿大的Terrestrial Energy、英国的Moltex Energy和中国科学院的钍基熔盐堆计划[27] - 铅冷快堆(LFR)最早由前苏联推动,使用液态铅或铅铋合金冷却,化学稳定性好[29][30] - 超临界水堆(SCWR)和气冷快堆(GFR)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商业化公司[32][34][36] AI巨头核电布局 - 2024年起科技界掀起核电投资热潮,背后推手是AI数据中心疯狂增长的电力需求[37] - OpenAI的Sam Altman个人投资了两家核能公司:Oklo和Helion[38] - Oklo专注于15-50兆瓦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瞄准数据中心市场[39] - Helion押注可控核聚变技术,Altman个人投资高达3.75亿美元[41] - 亚马逊领投X-energy的5亿美元融资,计划建设320兆瓦小型模块化反应堆[47] - 谷歌与Kairos Power签署协议,计划到2035年购买约500兆瓦核电[48] TerraPower其他业务 - 计划用核技术开发癌症治疗方案,使用锕-225放射性核素进行肿瘤靶向α疗法[48][49]
心智观察所:乌克兰“蛛网”行动,让人想起我国核电领域的“绝密较量”
观察者网· 2025-06-04 13:48
中国第四代核电技术突破 - 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于2023年12月6日成为全球首座投入商运的第四代核电站 [3] - 采用氦气冷却技术,运行温度达750–950℃,远超第三代核电站的300–350℃ [3] - 核心TRISO陶瓷包覆燃料颗粒可承受1600℃高温,实现放射性物质零泄漏 [3] - 清华大学测试显示反应堆在断电情况下可依靠物理特性自然冷却,具备"固有安全性" [3] 技术安全特性 - 模块化设计和部分地下布局增强抗打击能力 [5] - 被动冷却系统确保外部设施受损时仍能安全停堆 [5] - 电力与控制系统采用冗余设计,部分受损不影响关键功能 [7] - "空隙隔离"技术物理隔绝控制系统与外部网络,防范黑客入侵 [7] 防御现代威胁措施 - 配备高精度雷达、电子干扰和物理屏障构成反无人机防御体系 [5] - 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对复杂威胁的响应能力 [7] - 运行数据传输采用高强度加密,符合IAEA标准 [7] - 定期网络安全演练强化数字防御能力 [7] 反间谍与物理安保 - 厂区部署人脸识别、红外监控和无人机侦测系统 [8] - 关键零部件供应链全程可追溯,异常行为实时警报 [8] - 工作人员需通过多重身份验证和严格背景审查 [9] - 国家安全机关运用大数据分析防范技术渗透风险 [9]
华龙一号全球“开花” 领衔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8 15:07
核电行业最新动态 -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在北京举行 吸引了2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展出了核电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 [1] -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10周年 该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 目前国内外已有7台投入商运 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 [3] - 华龙一号正在进行重大技术创新 与5400多家制造企业共同研发 包括非能动的更全面应用和先进的智能化工具应用 目标是打造更安全更经济的升级换代产品 [5] 华龙一号发展现状 - 华龙一号在国内外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数超过30台 成为全球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5] - 华龙一号已实现批量化、规模化建造 标志着中国核电已形成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建设运营全产业链自主化能力 [7] - 华龙一号从2021年首台机组投入运行到国内外"遍地开花" 已进入批量化建造阶段 [5] 核电技术创新 - 本届核电展展示了环流三号、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等最新核电技术 [7] - 中国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高效推进 AI已进入核电站日常运行维护 打造了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 [7] - 通过智能底座训练的机器设备可深入不安全环境采集数据 通过物联网传输进行大数据分析判断和预测 实现巡检及检维修操作全链路人工智能覆盖 [8]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将于后年建成 五年内有望“点亮第一盏灯”
环球网资讯· 2025-04-28 14:08
核聚变能发展 - 我国正在合肥建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建成,5年内有望实现"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 - 中国"人造太阳"EAST刷新"亿度千秒"世界纪录,标志聚变能源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1] - 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已启动工程设计,未来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完成ITER到原型电站的技术过渡 [1] 核电行业规划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50年全球核能将突破11亿千瓦,我国计划2025年底实现6500万千瓦核电装机 [1]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优势,全球关注度日益提升 [2] - 我国已建成全球首个第四代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有望率先建成陆上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2030年左右完成小型堆商业示范 [2]
我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
科技日报· 2025-04-28 09:19
核电建设规模 - 中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 已颁发建造许可证机组31台 核准待建机组13台 在建规模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1] - 商运核电机组58台 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 核准在建机组44台 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 总规模世界第一 [1] - 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 预计2030年前运行核电规模将成为世界第一 [1] 技术发展挑战 - 高温气冷堆等四代堆面临技术成熟性、运行稳定性、经济竞争力难题 缺乏国际经验借鉴 处于发展瓶颈期 [2] - 需加强行业协同攻克关键技术 积聚高校企业资源 强化政策支持 监管部门需灵活核安全管理策略 [2] 高质量建设关键点 - 落实营运单位主体责任 构建严密核安全责任体系 细化全链条责任 [3] - 推进核电标准化设计 固化华龙、国和等主力堆型 以批量建设提升质效与安全性 [3] -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转 保障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各环节质量 [3] - 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 加快焊接、无损检验等关键岗位人员培养 弥补人力资源短板 [3] 放射性废物处理 - "区域+集中"处置场格局初步形成 实现中低放废物产生与处理动态平衡 [4] - 高放废物"北山"地下实验室稳步推进 为最终处置奠定基础 [4]
核电|核电核准如期而至,产业高景气延续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8 08:14
核电项目核准动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等核电项目,共涉及10台自主三代核电机组,包括广西防城港、广东台山、山东海阳、福建霞浦等5个工程,其中8台采用华龙一号技术 [1][2] - 2022年以来我国连续四年年均核准10台以上核电机组,核电建设进入常态化阶段 [1][2] 投资规模与产业链影响 - 本次10台机组预计总投资约2000亿元,单GW三代机组投资额约200亿元,设备投资占比超40%,核岛环节占设备投资近60% [3] - 核电产业链竞争格局稳定,核心零部件环节因资质和经验门槛高,新进入者难以短期切入,长周期零部件供应商将受益于审批提速 [3] - 2019年核电项目重启及2021年连续核准推动产业链订单饱满,行业进入业绩景气期 [3] 核能技术发展现状 - 核裂变: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6096万千瓦),在建44台(装机5235万千瓦),2024年核电工程投资完成额1469亿元(同比+520亿元)创历史新高 [4] - 四代技术突破:江苏徐圩项目核准全球首台四代气冷堆机组(HTR-PM600S),标志三代规模化与四代落地并行发展 [4] - 核聚变:2025年高温超导磁体等技术突破加速聚变装置落地,区域装置迭代升级及资金注入推动产业发展 [4] 投资策略建议 - 重点关注核岛设备环节(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核主泵等)、核电阀门、乏燃料储运设备、核电运营、核燃料及建设领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