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温气冷堆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狂建58座核电站背后,华龙一号破局,万亿能源黄金时代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06 13:17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58座商运核电站和54台在建机组使中国核电规模冲上全球第一 [1] - 核电仅占中国总发电量的4.5%,远低于法国的64.8% [1] - 单台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800万人一年用电需求,相当于3000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 [3] 能源安全与转型驱动因素 - 中国能源结构富煤少气贫油,火电占比70%但制约双碳目标实现 [3] - 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飙升,凸显能源自主重要性 [3] - AI产业和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激增,广东去年电力缺口达400亿千瓦时 [3] 核电技术与装备突破 - 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在山东荣成稳定运行两年,采用氮化铀陶瓷燃料防熔毁 [4] - 自主设计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将安全成本降至0.3元/度,低于天然气发电成本 [4] - 四川德阳工厂生产全国60%核电装备,包括直径5米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4] 产业链与经济拉动效应 - 单台核电机组投资超200亿元,整座核电站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6] - 广东台山核电站三期开工带动当地钢材价格上涨15% [6] - 广东拥有20台机组成为核电第一省,福建核电发电占比已达25% [6]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意义 - 2035年核电占比目标10%,2060年提升至18%,需新建约200台机组 [8] - 甘肃沙漠试验小型核反应堆,未来或应用于海岛、极地等特殊场景 [8] - 每提升1%核电占比可减少1.2亿吨煤炭燃烧,显著改善环境 [8]
摩根大通:2025年炼金术士放眼市场展望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29 17:22
人工智能 - 美股七雄(如苹果、微软等)在2023-2024年对美国股市回报贡献显著,推动标普500指数连续两年上涨超20% [2] - 英伟达等公司在AI基础设施领域占据主导,预计到2026年其数据中心收入占比将接近历史峰值 [2] - AI模型训练成本高昂,存在过度投资风险,如康宁光纤业务在互联网泡沫后的表现是前车之鉴 [2] 核能复兴 - 投资者对核电前景憧憬推动相关股票上涨,美国政府出台《Advance法案》简化审批流程 [3] - 核能项目成本超支问题严重,如佐治亚州Vogtle 3核电站多次延误且运行不稳定 [3]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商业化仍需时日,2025年美国无此类项目开工,中国相关项目也面临运行能力不足 [3] 美国政策 - "炼金术士"政策涉及放宽监管、关税调整、减税等,若对中国加征60%关税可能拖累美国GDP增长 [4] - 美国政府支出削减困难,福利支出占比高,非国防自由支配支出已处低位 [4] - 放宽监管可能提升生产率,与拜登政府监管激增形成对比 [4] 中国经济 - 中国面临货币供应增长下滑、贷款需求下降、房地产市场未触底等流动性挑战 [5] - 中美大国竞争加剧,美国限制台积电向中国供应先进芯片,可能影响MSCI中国股票估值上限 [5] - 日本化指数超日本,刺激计划效果有待观察 [5] 欧洲市场 - 欧洲劳动生产率落后于美国,能源价格高企压制制造业产出 [6] - 欧元区"统一适用"政策难以适配各国差异,劳动力流动性较低 [6] - 企业盈利水平整体低于美国,美股表现长期优于欧股 [6] 加密货币 - 比特币在2024年因美国SEC批准现货ETF等因素价格反弹 [7] - 加密货币账户持有者数量增长,但投机性强 [7] - 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支持与行业政治献金密切相关 [7] 美国财政 - 特朗普拟议政策可能导致10年预算赤字增加,包括延长个人减税措施和降低公司所得税 [60] - 福利支出加上利息预计将在十年内永久超过联邦税务收入 [62] - 美国预算赤字在充分就业时期已然非常庞大 [63] 美国股市 - 标普500指数连续两年上涨20%以上,自1871年以来仅出现十次 [88] - 当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高位,美国股票估值百分位数达90% [76] - 企业部门财务结余占企业总增加值百分比显示企业状况异常强大 [79]
华龙一号全球“开花” 领衔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8 15:07
核电行业最新动态 -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在北京举行 吸引了2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展出了核电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 [1] -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10周年 该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 目前国内外已有7台投入商运 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 [3] - 华龙一号正在进行重大技术创新 与5400多家制造企业共同研发 包括非能动的更全面应用和先进的智能化工具应用 目标是打造更安全更经济的升级换代产品 [5] 华龙一号发展现状 - 华龙一号在国内外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数超过30台 成为全球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 [5] - 华龙一号已实现批量化、规模化建造 标志着中国核电已形成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建设运营全产业链自主化能力 [7] - 华龙一号从2021年首台机组投入运行到国内外"遍地开花" 已进入批量化建造阶段 [5] 核电技术创新 - 本届核电展展示了环流三号、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等最新核电技术 [7] - 中国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高效推进 AI已进入核电站日常运行维护 打造了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 [7] - 通过智能底座训练的机器设备可深入不安全环境采集数据 通过物联网传输进行大数据分析判断和预测 实现巡检及检维修操作全链路人工智能覆盖 [8]
我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
科技日报· 2025-04-28 09:19
核电建设规模 - 中国核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高峰期 已颁发建造许可证机组31台 核准待建机组13台 在建规模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1] - 商运核电机组58台 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 核准在建机组44台 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 总规模世界第一 [1] - 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 预计2030年前运行核电规模将成为世界第一 [1] 技术发展挑战 - 高温气冷堆等四代堆面临技术成熟性、运行稳定性、经济竞争力难题 缺乏国际经验借鉴 处于发展瓶颈期 [2] - 需加强行业协同攻克关键技术 积聚高校企业资源 强化政策支持 监管部门需灵活核安全管理策略 [2] 高质量建设关键点 - 落实营运单位主体责任 构建严密核安全责任体系 细化全链条责任 [3] - 推进核电标准化设计 固化华龙、国和等主力堆型 以批量建设提升质效与安全性 [3] -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转 保障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各环节质量 [3] - 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 加快焊接、无损检验等关键岗位人员培养 弥补人力资源短板 [3] 放射性废物处理 - "区域+集中"处置场格局初步形成 实现中低放废物产生与处理动态平衡 [4] - 高放废物"北山"地下实验室稳步推进 为最终处置奠定基础 [4]
我国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关键主设备实现100%国产化
经济日报· 2025-04-28 06:15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总数达102台,装机容量1.13亿千瓦,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1] - 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装机容量3365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首位[1] - 2023年核准5个核电项目共11台机组,连续3年核准机组数量维持在10台及以上[1] 核电技术自主创新 - 实现核电关键主设备100%国产化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可控[1] - 形成三代压水堆自主品牌"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1] - 开发四代技术包括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先进核电技术[1] 核电产业链能力 - 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涵盖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全链条[2] - 装备制造企业具备年产10台套以上核电设备能力,掌握关键主设备及零部件核心技术[2] - 规模化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工程安全质量等指标保持国际先进水平[2] 政策与市场机遇 -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等核电项目[2] - "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行业进入战略机遇期[2]
我国将进一步加大核电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新华财经· 2025-04-27 15:19
核电发展现状 - 大陆地区在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超过6000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超过5200万千瓦,合计机组数102台、装机约1.13亿千瓦 [1] - 2024年全国核电发电量约45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7亿吨 [1] - 全球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电产业链的国家,在工程设计、建设施工、安全运行、装备制造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 [1] 核电安全与技术 - 30多年来保持良好核安全记录,未发生二级及以上核安全事件,连续9年WANO综合指数评分全球第一 [2] - 核电技术完成从二代向三代转型升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堆项目全面建成投运 [2] - 全球首个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工程于2023年12月投入商业运行 [2] - 全球首个陆上一体化小型堆商业示范工程预计2026年投产 [2] 未来发展规划 - 积极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建设,科学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保持平稳建设节奏 [3] - 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小型堆、四代堆等新一代技术研发示范 [3] - 推动核能供暖和综合利用,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保护一批、示范一批"的发展格局 [3] - 统筹核电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安全核电、科技核电、生态核电 [3] 国际合作 - 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理念,与各国加强交流深化合作 [4]
杨长利:核能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
新浪财经· 2025-04-27 11:02
核能行业全球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17台,装机容量接近4亿千瓦,年度发电量创2.8万亿度历史新高,占全球总发电量9% [1] - 全球在建核电机组65台,装机规模达7260万千瓦,为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 [1] - 核电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因子仅6.5gCO2/kWh,低于水电、风电和光伏 [1] 中国核能发展现状与规划 - 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总规模世界第一 [2] - 2024年中国核电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全球第二,占全国总发电量4.72%,等效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 [2] - 预计2030年中国核电在运装机达1.1亿千瓦 [2] 中国核电技术安全与创新 - 大陆核电机组安全运行600多堆年,未发生INES 2级及以上事件,WANO指标82.18%达优秀值(前1/10) [3] - 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国内外7台商运、26台在建,高温气冷堆和"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已商运 [3] -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预计2026年投产,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 [3] 核能的多领域应用价值 - 核电可承担基荷、提供电网安全支撑,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性电源 [2] - 核能可规模替代燃煤燃气供热,开展海水淡化、制氢等,助力居民采暖、炼钢、化工等领域低碳转型 [2] - 核能具有不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稳定特性,在能源系统碳减排中作用显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