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

搜索文档
“十四五”成绩单来了!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中国能源网· 2025-07-09 17:42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 革委主任郑栅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等介绍"十 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郑栅洁表示,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回过头来看,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 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 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 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总的来看,这五年取 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 靠、最积极的力量。 在经济发展方面,郑栅洁称,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们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 要贡献者。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左 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前4年我们 的经济增速平均在5.5%,可以说,我们国家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 冲击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
中国狂建58座核电站背后,华龙一号破局,万亿能源黄金时代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06 13:17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58座商运核电站和54台在建机组使中国核电规模冲上全球第一 [1] - 核电仅占中国总发电量的4.5%,远低于法国的64.8% [1] - 单台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800万人一年用电需求,相当于3000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 [3] 能源安全与转型驱动因素 - 中国能源结构富煤少气贫油,火电占比70%但制约双碳目标实现 [3] - 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飙升,凸显能源自主重要性 [3] - AI产业和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激增,广东去年电力缺口达400亿千瓦时 [3] 核电技术与装备突破 - 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在山东荣成稳定运行两年,采用氮化铀陶瓷燃料防熔毁 [4] - 自主设计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将安全成本降至0.3元/度,低于天然气发电成本 [4] - 四川德阳工厂生产全国60%核电装备,包括直径5米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4] 产业链与经济拉动效应 - 单台核电机组投资超200亿元,整座核电站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6] - 广东台山核电站三期开工带动当地钢材价格上涨15% [6] - 广东拥有20台机组成为核电第一省,福建核电发电占比已达25% [6] 未来发展规划与战略意义 - 2035年核电占比目标10%,2060年提升至18%,需新建约200台机组 [8] - 甘肃沙漠试验小型核反应堆,未来或应用于海岛、极地等特殊场景 [8] - 每提升1%核电占比可减少1.2亿吨煤炭燃烧,显著改善环境 [8]
美国大佬承认:核能这块,我们被中国“压了一头”!咋办?学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04 01:01
美国核能行业现状 - 美国核电站建设严重滞后,过去30年仅建成2座核电站,而中国同期建成数十座 [1] - 美国现有93座核电厂平均年龄超过40年,技术落后且依赖持续维修维持运转 [6] - 1979年三哩岛核泄漏事故导致行业停滞,美国核电发展中断近40年 [5] 中国核能行业崛起 - 中国1991年建成首座核电站,比美国晚近半个世纪,但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实现快速追赶 [9] - 自主研发"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技术,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9] - 中国在运和在建核反应堆数量突破100座,规模居全球前列 [9] 技术效率对比 - 中国核电站建设周期仅56个月,比国际同行快1年以上 [12] - 美国核电建设人工成本高昂,中国建设1座核电站的成本相当于美国1.5座 [11] - 中国2023年建成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四代核电站(山东石岛湾),而美国四代技术仍停留在概念阶段 [12][13] 产业链控制能力 - 中国通过海外合作获取铀矿资源,实现原料自主可控 [16] - 美国铀浓缩技术依赖俄罗斯供应,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16] - 中国在核电全产业链实现技术突破和资源整合,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16] 发展模式差异 - 美国核电行业因历史事故陷入长期停滞,错失技术迭代机会 [5][6] - 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创新"路径实现技术跨越,并形成规模优势 [9] - 中国将基建能力与核电技术结合,实现工程建设效率突破 [12]
《双流电力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成都市双流区电力产业供应链生态合作大会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20:06
行业动态 - 成都市双流区举办电力产业供应链生态合作大会,主题为"链接绿色能源电力·共创产业生态未来",旨在推动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能源转型注入动能 [1] - 双流区采用"订单招商+产业链协同"模式,与特锐德川开电气重点配套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同时促进本地供应链企业合作 [1] - "成都市双流区电力产业园区"正式授牌,采用"国企+链主企业+产业链商会"创新运营模式,构建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支持体系 [1] 公司发展 - 特锐德川开电气是中国最大箱式电力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和西南最大智能电气设备研发制造基地,2016年在双流扩大投资建设西南最大输配电装备技术研发基地 [2] - 特锐德川开电气产值从10亿元跃升至32亿元,实现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能提升的全面升级 [2] 产业规划 - 《双流电力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为电力产业未来10年发展标定路径,提出"安全可靠、市场导向、技术创新、区域协同"四大原则 [2] - 蓝皮书针对新能源消纳瓶颈与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出"四网融合"发展方案(柔性储能网、有序充电网、智能配电网、低碳微电网) [2] - 双流区核电装备、智能电网、氢能储能等产业集群加速成型,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区域战略 - 双流区深化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服务品牌,通过"政策+场景+生态"组合拳向"全国区域新型电力系统标杆"目标迈进 [3]
这家券商股权再度被“上架”,起拍价逾7000万元
券商中国· 2025-06-22 12:44
华龙证券股权司法拍卖 - 华龙证券2396 15万股股权将于7月17日被司法拍卖 起拍价7452 04万元 每股约3 11元 [2][3] - 本次拍卖股权来自广西远辰投资集团 该股东目前持股2451 25万股 占比不足0 5% 被拍卖股份占其持股超95% [3] - 相比上月拍卖 本次标的金额更大 上次1162 32万股以2004万元成交 每股成本约1 72元 [3] 股东广西远辰背景 - 广西远辰为房地产企业 业务覆盖住宅 商业 旅游等多类地产 并涉足建筑设计 物业管理等领域 [4] - 该股东2009-2013年间投资了阳光保险 华龙证券 桂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4] - 目前涉及执行标的4965 35万元 另有2笔华龙证券股权被法院冻结 [4] 竞买人资格要求 - 竞买人需符合《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对5%以下股东的要求 非金融企业还需满足额外规定 [5] - 因华龙证券处于IPO阶段 新增股东需不属于监管禁止持股主体 且股权变动需符合特定情形 [6] - 新增股东股份需锁定36个月 继承 离婚情形除外 [6] 华龙证券股权结构 - 公司共有133户小股东 部分存在股权质押或冻结问题 [8] - 截至2024年末 13家股东合计质押3 31亿股 占总股本5 23% 10家股东合计4 37亿股被冻结 占比6 90% [8] - 相关股东持股均低于5% 不影响控制权稳定性和上市进程 [9]
美企对我国稀土宣战,一年逆袭?中哈连签10份协议,拿下关键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6-19 22:51
美企稀土豪言遭现实打脸:中国核能订单折射战略博弈新维度 当美国企业叫嚣"一年内打破中国稀土垄断"时,哈萨克斯坦空军战机护航中国专机的画面,正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地缘政治的真相。这场看似 针对稀土的宣战,实则暴露了美国在资源博弈中的战略焦虑——当中国用核能订单重构全球产业链时,华盛顿的政客们还在为关税大棒能否 奏效争得面红耳赤。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一、稀土战场的认知迷雾:技术壁垒比关税更致命 美国企业突如其来的"逆袭"宣言,本质是关税战受挫后的情绪宣泄。全球70%稀土矿藏、85%精炼产能、90%磁性材料的产业链控制权,构筑 起中国难以撼动的护城河。但真正让美国望尘莫及的,是三十年磨一剑的分离提纯技术:从稀土矿中提取1克高纯度镨钕,中国企业的成本比 美国实验室数据低40%,良品率高25个百分点。 这种技术代差在现实中的投影格外残酷:美国能源部去年扶持的15个稀土项目,至今零商业化突破。更讽刺的是,其冶炼设备60%依赖中国进 口。当白宫试图用行政力量催熟产业链时,却陷入"越去中国化,越依赖中国技术"的悖论。所谓"一年逆袭",不过是政治正确裹挟下的商业豪 赌。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稀土战场的喧 ...
政策东风频吹 核电产业链企业抓机遇布局忙
证券日报· 2025-06-14 00:11
政策支持 - 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投资核电项目,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民营企业参与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达20%,今年将在能源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2] - 政策降低民营企业参与核电项目门槛,消除市场准入限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涌入核电领域 [2] 上市公司动态 - 南方风机中标田湾、徐大堡、太平岭核电项目3、4号机组,正在供货或准备供货 [3] - 北京钢研高纳取得核电领域准入资质,与多个重要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计划进一步拓展核电市场份额 [3] - 国家电投集团产融控股拟置入核电资产,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在运核电机组权益装机规模达745万千瓦,在建机组4台,其中5、6号机组已获核准 [3] - 尚纬股份持续服务于太平岭、三澳、昌江等核电站项目,2025年计划加大核电市场开拓力度,巩固核级电缆行业领先优势 [4]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跃居世界第一,2040年核电装机需达2亿千瓦时,发电量占比约10% [5] - 核电是替代化石能源作为基荷电源的最佳选择,全球核电装机预计大幅增加,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处于世界前列 [6] - 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稳定的能源,发展前景广阔,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提升安全性与经济性 [6] 行业挑战 - 核电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资金筹集与使用需谨慎规划 [6] - 核电安全是行业发展生命线,需强化监管与技术保障 [6] - 公众对核电认知度亟待提升,需通过科普宣传消除误解 [6] 行业整体趋势 - 核电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产业链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展现强大发展活力与创新动力 [7] - 技术进步和政策优化将推动核电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7]
大国总师一席谈丨“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主创新铸就核电“国家名片”
新华网· 2025-06-13 12:36
"华龙一号"技术成就 - 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累计供电超370亿度 [1] - 国内外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总数达41台,成为全球三代核电技术中规模最大 [1] - 首堆设备国产化率达88%,拥有700余件专利和120余项软件著作权,实现技术完全自主 [3] 技术性能与国际竞争力 - 抗震标准达0.3g(可抵御9度以上地震烈度),显著高于国际同类技术 [2] - 已与巴基斯坦、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意向,成为国际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 [5] - 巴基斯坦卡拉奇项目实现技术输出,标志着"中国标准"走向国际 [5] 批量化建设与技术迭代 - 漳州核电1号机组2024年投入商运,标志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 - 后续机型优化方向包括:设计寿期从60年提升至80年、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少人值守、减少核废物量 [9] - 国家每年核准超10台核电机组,"华龙一号"进入规模化建设阶段 [9] 核电技术谱系扩展 - 从秦山一期30万千瓦机组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实现全自主知识产权大型商业堆突破 [10] -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完成外穹顶吊装,作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通过国际安全审查,计划2024年底装料 [12] - 超安微堆研发中,具备高度安全性和移动部署能力,拓展核电应用场景 [12]
“创新丝路”跨越山海
科技日报· 2025-06-12 09:33
原标题:"创新丝路"跨越山海 六月十一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图为一名观众在体验展出的飞机。新华 社记者 刘坤摄 中国的水净化和综合治理技术,让万里之外的斯里兰卡百姓喝上了"放心水";历时6年共建的泰国 托卡马克1号装置,成为中泰科技创新合作的标杆之一;一路穿山过海的中欧班列,让中国制造"新三 样"加速走向世界…… 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的圆形复合阵列, 如同巨大"花朵",正跨越山海,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一窥宇宙深处。 首次发现弓形激波脉冲星风云尾部的伽马射线辐射,发现银盘甚高能弥散伽马射线辐射超出现 象……今年以来,这一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线探测装置捷报频传。 借助拉索,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等与四川大学合作搭建的 LHAASO-ENDA实验平台,正为解开宇宙线能谱的"膝"区物理难题提供新的重要信息。"它可以同时测 量簇射中的电磁成分和由芯区强子产生的热中子数量,用以探测'膝'区宇宙线成分和能谱,这是热中子 探测技术首次在高海拔宇宙线测量中的应用。"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 ...
跨越山海的“科技之花”——写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之际
四川日报· 2025-06-11 08:27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 四川将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牵引性工作,已获批建设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7家,合作对象覆盖10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 [4] - 中国环流三号创下我国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面向全球开放后吸引全球17家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一种特殊先进磁场结构 [3] - 四川围绕油气开发、核医学等领域部署筹建新一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并聚焦能源化工、轨道交通等学科培育后备力量 [4] 国际科技合作成果 -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有望扩大与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合作 [4] - 中国-克罗地亚联合实验室启动气候智慧型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计划扩大在现代农业、新能源技术领域合作 [4] - 中国-古巴神经技术联合实验室初步建成无创脑机接口技术链,在入睡困难干预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4]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巴基斯坦通过最终验收,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清洁能源中国方案 [7] - 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与39家国内外机构建立合作,计划3年内打造20个以上国际技术转移节点,促成100项以上国际合作项目 [8] - 四川发布两批次140个"双向揭榜挂帅"机会,吸引全球200余家企业参与,未来将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8] 国际人才培养与交流 - 四川推动认定各类外籍高层次人才96人,建成"外国专家书屋"9家,实施海外智力集聚计划 [9] - 四川开展肝脏微创技术、智能制造等国际培训,已培训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余名学员,促成埃及等国开展首例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10] - 四川计划在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实施新的培训计划,并面向摩洛哥、克罗地亚实施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