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原生系统
搜索文档
华为进军酒店行业?全球首个安心酒店创新孵化基地正式落地
南方都市报· 2025-10-21 18:03
中国饭店协会酒店数字化专委会会长张兴国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与酒店行业的深度融合, 重塑了酒店运营与消费的新范式。而酒店行业隐私保护升级,则是酒店未来长远健康发展的坚实基 础。" 华为终于对酒店偷拍问题出手了。10月20日,聚焦酒店隐私安全升级,华为安心酒店创新孵化基地发布 会在深圳举办。会上,来自酒店行业的企业代表、行业组织及科技伙伴齐聚一堂,围绕酒店住客隐私安 全展开深度探讨,共同见证全球首个安心酒店创新孵化基地正式落地。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安心酒店创新孵化基地",实现了两大突破:全天候主动隐私防护:华为 AirEngine Wi-Fi 7防偷拍AP在提供高速无线网络的同时,可精准识别超过62个品牌超110款非法影像设 备,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构筑无形"隐私盾";通感一体智慧运营:基于CSI智能空间感知技术,AP可 联动环控系统实现人来灯亮、智控空调窗帘,辅助判断保洁时机,让酒店运维更高效。 发布会上,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王雷在致辞中强调:"数智化已成为酒店行业提升体验、降本增效 的标配。但一直以来,悬在行业头顶的'偷拍'隐患并没有随之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华为数据通信产品 线以创新的Wi ...
诺安基金刘慧影:AI应用“春来急” 中国力量将引领全球科技向新向远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14:55
作为科技投资领域的深度研究者与布局者,诺安基金在科技板块投资上力争始终走在行业前列,今年3 月底,诺安基金发布了我国公募基金行业首份科技投资全景式报告《中国科技——敢!2025年诺安基金 科技投资报告》,深度挖掘我国科技领域投资机遇,将国产替代作为核心投资主线,致力于成为硬科技 崛起的战略支撑力量。在具体投资中,刘慧影更加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及芯片的自主可控方向,其在产品 二季报中写道,华为发布了CloudMatrix 384超节点的高性能计算架构,通过通信架构以及软件的创新旨 在满足AI时代对海量算力的需求,具备高密、高速和高效的特点。这是中国芯片的"deepseek"时刻,有 望赋能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在算力端不再受海外限制,中国芯片将迎来需求的井喷式爆发。而当中国科技 企业有了充足的算力资源,我们的人工智能应用将如雨后春笋一样爆发。 基于对产业趋势的深度研究与前瞻布局,刘慧影在管产品业绩表现不俗。据2025年7月2日银河证券基金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刘慧影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近一年业绩居同类前12%,具体排名为 207/1819(同类:混合基金--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A类),另一只产 ...
科技报国正当时——写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
科技日报· 2025-06-03 17:18
中国科技重大成就 - 嫦娥六号飞越38万公里,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2][3] - “梦想”号正式入列,具备1.1万米最大钻深能力,助力大洋探秘[2] - 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启新时代极地科考新征程[2] - 围绕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已发表100多篇科技论文[4] - 深中通道为穿行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5] 关键技术与系统突破 - 鸿蒙原生系统成为继苹果iOS和安卓系统之后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实现国产操作系统自主可控[6] - 国产大飞机C919从立项到实现商业化运营历时16年,商业运营两年来服务范围已覆盖中国16个城市,并通过上海至香港航线迈出国际化步伐[6] - 宇树科技开发的机器人经过不断迭代,已成为全球行业出货量最大的机器人[11] - 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进展,等离子体电流快速提升至480千安[11] -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突破长时储能技术瓶颈,目标是让新能源以更低价格、更高效方式支撑人类生活生产[12] 科研团队与人才规模 - “梦想”号项目成功背后是150余家参研参试单位、12个攻坚小组、3000多名建设者的共同努力[5] - 深中通道项目集结了60多家参建单位、1.5万多名建设者[5] -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团队被授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研究生在田间进行论文答辩[7] -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1.2亿人,居世界首位[7] -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稳居世界首位,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排名世界第二[10] 人才政策与创新生态 - 中国科协启动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加快培养科技创新拔尖人才[9] - 首次修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明确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才[9]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9] -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破除“唯论文”评价,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三权”下放[9][10] - 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10]
科技报国正当时
科技日报· 2025-05-30 09:20
中国科技工作者与创新成果 -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研制团队攻克月球逆行轨道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2][3] - 围绕月壤已发表100多篇科技论文[4] - "梦想"号钻探船具备1.1万米最大钻深能力,150余家单位、3000多名建设者参与研发[2][5] 重大工程与自主技术突破 - 深中通道集成"桥岛隧水下互通"结构,60多个单位、1.5万名建设者参与[5] - 鸿蒙系统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实现国产自主可控[6] - C919商业运营两年覆盖中国16个城市,并开通上海至香港跨境航线[6] 科技人才与政策支持 -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1.2亿人居世界首位[7]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80%[8] -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权"下放,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9] 前沿科技与产业应用 - 宇树科技机器人迭代后成为全球行业出货量最大产品[10] - 星环聚能等离子体电流提升至480千安,加速可控核聚变研究[10][11] - 纬景储能突破长时储能技术,降低新能源使用成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