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产替代

搜索文档
商务部对美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国产替代加速,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上涨近1%,冲击3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9-15 10:04
截至2025年9月15日 09:32,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强势上涨1.13%,成分股思瑞浦上涨16.40%,纳芯微上涨14.27%,艾为电子上涨11.37%,杰华特,复旦微电 等个股跟涨。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上涨0.91%, 冲击3连涨。最新价报1.34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9月12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周累计上涨 2.72%。 流动性方面,科创100指数ETF盘中换手0.16%,成交960.22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9月12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日均成交4.37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相关ETF】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场外联接(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019857;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C:019858;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E: 023990)。 科创100指数前两大权重行业为电子和医药生物,占比分别为39.69%和19.31%,两大行业持续迎来利好,高景气度有望延续。作为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核 心宽基指数之一,科创100凭借自身的高成长性和弹性,配置价值持续凸显,或将成为投资者布局科技创新领域、把握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选择 ...
智通决策参考︱9月降息已成定局 港股涨势过大警惕震荡
智通财经· 2025-08-25 09:43
宏观市场与政策环境 - A股强势带动港股继续上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鸽派讲话 表示就业市场下行风险上升 劳动力增长显著放缓 货币政策处于紧缩区间 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 9月降息概率较高[1] - 鲍威尔指出关税已推高某些商品价格 对CPI产生一次性影响 长期通胀预期保持锚定 后续降息次数需观察通胀数据如7月PCE指数[1] - 上合组织峰会和大阅兵前夕 股市需稳定环境 但需警惕涨势过大后的短期震荡[1]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 对港股流动性改善明显 联系汇率弱方保证与HIBOR压力缓解 AH价差分化 H股部分行业存在较大折价 南下资金可能持续流入[11] 人工智能与芯片产业 - DeepSeepV3.1催化芯片国产替代热潮 英伟达将于8月27日公布2026财年Q2财报 可反映全球AI景气度[1] - 工信部引导算力设施建设 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技术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增长超40% 芯片股持续受催化[1] - 英伟达黄仁勋8月25日发布"机器人新大脑"产品 补齐机器人技术短板 重点关注宇树产业链[2] - 商汤科技以22.8%市占率连续九年居国内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榜首 "日日新"大模型接入AI眼镜 模型调用量同比增长300% 金融政务客户付费意愿提升六倍[3] - 商汤智能座舱视觉AI软件市占率连续五年全球第一(2025年Q1达38%) 绝影智驾城市NOA市场份额7.2% 端到端方案UniAD完成高难度测试 量产交付超260万辆[3] - 公司拥有1200余项专利 自研AI芯片"元脑"能效比达国际主流水平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 计划2027年量产[3]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3年18%提升至2024年27% 但2025年Q1增速放缓至15% 需关注欧美AI监管政策[4] - 参股新源动力布局氢能电堆 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生态基金 重点投资大模型产业链[4] 机器人与战略资源 - 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 标志着国家战略资源管理进入新阶段 稀土及AI用量大的铜类资源受关注[2] 光伏行业动态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抵制低于成本价格恶性竞争 推动从同质化低效竞争转向高质量高水平竞争[2] AI眼镜与消费电子 - AI眼镜终端出货量持续上修 行业有望爆发 成为消费电子核心创新方向[5] - Meta为AI眼镜行业绝对龙头 下一代产品预计2026年上半年发布 可能带动新一轮爆发 2026年全球出货量有望超2000万台[6] - 大鹏、雷鸟、Rokid、小米等多家品牌密集发布AI新品 产品成熟度提升 Rokid glass近期发售 三星、亚马逊、华为等下半年有产品规划[6] - 歌尔光学收购舜宇旗下上海奥来微纳光学100%股权 舜宇持股歌尔光学约33.33% 整合AR平台化能力与光波导技术[6] - 港股重点关注舜宇光学、康耐特光学[7] 市场数据与期指 - 恒生期指(八月)未平仓合约总数122596张 未平仓净数48829张 结算日为8月28日[8] - 恒生指数25339点 熊证密集区靠近中轴 存在做多动力 本周看涨[8]
中国最牛兄弟,5000亿
投资界· 2025-08-23 16:04
公司市值表现 - 寒武纪股价涨至1243.2元,市值突破5201亿元,成为A股历史上第二只站上5000亿元市值的千元股[3][11] - 2024年股价一年上涨387%,市值涨幅超过2000亿元,获"2024年股王"称号[11] - 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000亿元,但2022年4月股价跌至46.59元/股,较前期高点297.77元跌幅达84.35%[8][9] 创始人背景与研发历程 - 创始人陈云霁14岁入读中科大少年班,24岁博士毕业并参与"龙芯"团队;陈天石复制类似路径,获计算机博士学位后转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5] - 2010年兄弟二人提出AI芯片研发构想,2015年20人团队研发出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7][8] - 2017年华为麒麟970搭载寒武纪1A处理器,公司声名鹊起后战略转型"云—边—端"全场景布局[8]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0-2023年归母净亏损分别为6.59亿元、11.11亿元、15.79亿元、10.43亿元[9] - 2024年第四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首次实现连续盈利,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亿元和3.55亿元[1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同比猛增4230.22%,接近2024年全年营收[11] 技术与产品突破 - 2024年寒武纪思元590芯片采用7nm工艺,推理场景能效比肩国际巨头,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11] - DeepSeek-V3.1使用UE8M0 FP8参数精度,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成为股价大涨导火索[12] 行业环境与市场机遇 - 英伟达要求部分零部件供应商暂停生产H20芯片,国产替代价值凸显[13] - 2026年国内智算芯片市场空间约3230亿元,中性假设下国产芯片有望占据近一半市场份额[13] - 国内云计算公司转向采购寒武纪等国产AI推理芯片,满足AI推理计算需求[13] 投资机构支持 - 国投创业2016年以1.5亿元领投寒武纪,持续多轮押注;元禾原点看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链顶端价值[15] - 联想创投从A轮参与四轮融资,陪伴至IPO;国科投资2017年A轮参投,B轮时公司估值达25亿美元[16] - 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天使轮跟投1000万元;越秀产业基金2018年起连续两轮投资[15][16] 硬科技投资逻辑 - 硬科技投资周期长,需耐心熬过蛰伏期,过拐点后迎爆发式成长[17] - 寒武纪证明在中国投资硬科技能赚大钱,激励更多人投身硬科技领域[17]
深度剖析HBM千亿蓝海,AI算力激战下供需新格局
长城证券· 2025-08-21 20:2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HBM行业给予"强于大市"评级 [1] 核心观点 - 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HBM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6年将达460亿美元,占DRAM市场35% [3][5] - HBM技术持续迭代,从HBM1到HBM3E容量提升36倍,带宽提升9倍 [8][19] - AI服务器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15%以上,带动HBM需求数倍增长 [6][23] 行业概况 - 全球HBM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SK海力士/三星/美光CR3达100% [6][54] - 存储行业具有3-4年周期性特征,当前处于上行周期 [3] - 每投资1美元算力需配套0.5美元存储,AI发展直接拉动存储需求 [3] 供需格局 需求侧 - AI服务器单机存储容量需求将翻8-16倍 [6] - 北美四大CSP厂商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同比+52%至3294亿美元 [6][33] - 2026年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达251万台,同比增长17.2% [6][32] 供给侧 - 三大原厂2025年HBM产能已全部售罄 [66] - 2025年HBM总位元供给量预计29.5亿GB,同比增长84% [48][67] - 2026年TSV月产能预计达48万片,同比+23% [50][73] 技术演进 - HBM3E 12hi成为当前主流产品,占比超95% [58][60] - HBM4预计2026年下半年成为市场主流 [58] - 堆叠层数从4Hi发展到16Hi,单Die密度从2Gb提升至32Gb [19][20] 价格趋势 - 2025年HBM ASP预计达1.76美元/Gb,同比+17.7% [79] - 高端产品迭代是价格上涨主要驱动力 [79] - 2026年HBM均价预计达1.84美元/Gb [11][79] 竞争格局 - SK海力士2025年市占率预计达52%,保持领先地位 [54][56] - 美光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26年预计达27% [54][66] - 国内长鑫存储计划2026年量产HBM3 [55] 投资机会 - AI服务器存储价值量提升显著,HBM单机价值达1.8万美元 [3][6] - 存储产业链国产替代加速,重点关注关键材料及设备企业 [15] - NAND/DRAM价格预计延续上涨趋势,25Q3涨幅5-20% [17]
第一权重股寒武纪股价突破千元大关,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翻红飙涨4%,人工智能ETF(159819)单日“吸金”2.8亿元
格隆汇· 2025-08-20 16:23
人工智能与半导体行业表现 - 人工智能ETF(159819)单日净流入2.8亿元 连续3日净流入超4亿元 年内净流入49.6亿元 最新规模达173.38亿元 居同类第一且为唯一规模超百亿ETF [1]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单日上涨4.13% 近20日净流入1.6亿元 连续两日净流入 [1][2] - 上证指数涨超0.8%续创十年新高 人工智能ETF(159819)上涨2.41% [1] 核心企业股价表现 - 寒武纪作为第一权重股涨8% 股价突破千元关口 [1] - 芯原股份触及20%涨停 股价创上市首日以来新高 [1] 半导体行业动态与需求 - 美国政府拟持股英特尔并以补贴换股权 未来可能拓展至其他芯片公司 [1] - 美国拟将半导体进口关税从100%上调至200%-300% 凸显芯片国产替代重要性 [1] - 海外CSP云厂商上修资本支出 台积电上修2025年收入增速指引 [1] - 7月存储、模拟、功率、被动器件产品价格回升 验证行业景气度旺盛 [1] 产品结构与覆盖范围 - 人工智能ETF(159819)打包AI全产业链 [1]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 聚焦AI产业链算力芯片和智能硬件环节 覆盖寒武纪、澜起科技、芯原股份等芯片龙头 [2]
联想兑现AI红利营收创新高!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成分股全线飘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3:06
ETF表现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上涨0.34% 盘中换手率达6.04% 成交金额450万元 [1] - 30只成分股中25只上涨 澜起科技领涨2.97% 天准科技和凌云光涨幅均超2% [1] 联想业务表现 - IDG智能设备业务营收973亿元 同比增长17.8% PC业务创15个季度最快增速 [1] - 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营收增长35.8% SSG方案服务业务收入增长19.8%至163亿元 运营利润率22.2% [1] 行业观点 - AI大算力浪潮催生新动能 芯片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1] - 国产AI服务器产业链受益于海外算力需求超预期和中美科技博弈 驱动高端PCB需求激增 [1] - 国产AI存力产业链因供给端减产和AI需求强劲推动存储价格上涨 云计算与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 [1] 指数特征 -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覆盖全产业链优质企业 具备高研发投入和政策红利支持 [2] - 20%涨跌幅机制与中小盘弹性有助于捕捉AI产业"奇点时刻" [2]
ETF及指数产品网格策略周报(2025/8/12)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8-12 18:29
中概互联ETF(159605.SZ)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点名外卖、即时配送等领域的恶性价格战问题 [3]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平台表态抵制恶性竞争并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3] - 生成式AI在电商、金融、游戏、自动驾驶等领域商业化落地,推动互联网企业从"流量驱动"转向"技术+场景驱动" [3][4] - 该ETF跟踪中国互联网30指数,聚焦港股及美股上市的30家中国互联网龙头,覆盖社交、电商、游戏、云计算、AI大模型、智能汽车等核心领域 [4] 恒生科技ETF(513010.SH) - 2025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达7312亿港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净买入的91%,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 [6] - 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联合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申请上市,助推优质科技类"中概股"回流 [6] - 港股市场流动性提升,恒生科技指数PE-TTM为21.26,处于近5年历史16.62%分位,具备"硬科技"底色和"低估值"洼地特征 [7] - 该ETF覆盖30家港股上市的科技领域龙头企业,包括新消费、互联网、生物医药、半导体、智能驾驶等高成长赛道 [7] 软件ETF(159852.SZ) - 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均提及"人工智能+"行动,鼓励AI技术在科研、金融、医疗等场景加速落地 [10] - AI技术深度介入软件开发流程,重构开发范式,推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集约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与价值创造双重赋能 [10][11] 芯片ETF(159995.SZ) - 英伟达CEO黄仁勋访华称美国已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但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仍是长期"卡脖子"政策 [13]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440亿人民币,重点投向晶圆制造、光刻机/刻蚀机/光刻胶、HBM、Chiplet等"卡脖子"环节 [14] - 芯片国产替代是长期发展主线,政策支持加速"去美化"产业链和技术突围 [14]
商务部回应美批准对华销售英伟达H20芯片
新华网· 2025-08-12 14:36
中美经贸关系 - 商务部表示中美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打压遏制没有出路 美方应摒弃零和思维并继续取消对华不合理经贸限制措施 [1] - 美方批准向中国销售英伟达H20芯片被视为中美经贸谈判组成部分 美方不希望中方实现国产替代 [1] - 中美双方在伦敦经贸会谈后保持密切沟通 确认框架细节并推进落实工作 美方于7月上旬取消了会谈涉及的对华限制措施 [1] 半导体行业动态 - 华为等中国企业已生产等效芯片 美方针对华为昇腾芯片发布出口管制指南 以莫须有罪名对中国芯片产品加严管制 [1] - 美方以行政力量干预市场公平竞争 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 中方已严正阐明立场并坚决反对 [1] - 中方期待美方通过平等磋商纠正错误做法 为双方企业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共同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 [1] 贸易政策执行 - 中方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 美方相应取消了对华限制措施 [1]
15%“买路钱”!英伟达 AMD 妥协背后,中美芯片暗战进入 “收费时代”
是说芯语· 2025-08-11 10:14
芯片出口协议 - 美国芯片巨头NVIDIA和AMD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将对华人工智能芯片销售收入的15%支付给美国政府,以换取对华出口许可证 [1] - 协议涉及NVIDIA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及AMD的MI308芯片,销售额的15%将直接上缴美国政府 [3] - 这一安排是特朗普政府"技术换资源"策略的一部分,可能与美方希望中方放宽稀土出口限制的诉求相关 [3] 芯片销售恢复情况 - NVIDIA H20芯片自7月15日起已恢复对华出口 [5] - AMD的MI308芯片于7月17日进入美国商务部许可审查程序 [5] - 此前因美国政府4月升级的出口管制,NVIDIA因H20库存积压计提45亿美元损失,AMD因MI308禁售面临8亿美元费用 [5] 中国市场影响 - NVIDIA 2024年H20芯片在华销售额达120亿美元,占其在华总收入的70%,按15%比例计算每年将向美国政府贡献约18亿美元 [5] - AMD的MI308若恢复销售,预计每年上缴金额或超9亿美元(以2024年62亿美元在华销售额估算) [5] - 中国国产芯片正加速替代进程,华为昇腾910C芯片实测效率已超越NVIDIA H100 [5] - 寒武纪等本土厂商一季度营收激增42倍,市场份额从四年前的5%提升至50% [5] - 摩根大通预测中国芯片自给率可能从2024年的34%跃升至2027年的82% [5] 行业反应与潜在影响 - 中国商务部反对美方"以行政力量干预市场公平竞争",呼吁通过平等磋商解决分歧 [5] -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协议可能触发中国采取对等措施,如对美企在华销售的芯片征收类似比例的"技术准入费"或加强安全审查 [5] - 业内人士预测中方可能通过调整关税、加强数据安全审查或要求美企共享技术等方式回应 [7] - 美国智库CSIS分析师认为这一协议暴露了美国"技术遏制"策略的内在矛盾,可能加速中国自主创新 [6]
GPT-5再提升推理效率,液冷板块高景气度维持
国金证券· 2025-08-10 15:4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整体行业投资评级,但细分领域如光模块、服务器、液冷等均被标注为"稳健向上"或"高景气维持" [15] 核心观点 AI算力需求 - OpenAI发布GPT-5,数学推理和编程能力刷新纪录,输出token减少50-80%,推理成本显著降低 [1][6] - Google DeepMind推出Genie 3世界模型,可实时生成720p/24fps交互式3D环境,应用于游戏、自动驾驶等领域,大幅提升算力需求 [1][6] - 2Q25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资本支出同比增速达28%/70%/102%/91%,反映海外云厂商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 [3] 光模块与连接器 - 安费诺以105亿美元收购康普连接与电缆解决方案业务,强化"光进铜退"趋势,利好太辰光等MPO光纤连接器供应商 [1][8] - 光模块指数本月累计-1.36%,但800G/1.6T需求上修,ASIC集群中单芯片光模块用量提升 [8][15] 液冷技术 - 维谛技术2Q25业绩超预期,EPS 0.95美元(+14.46%),营收26.4亿美元,有机增长34% [14] - GB200/GB300服务器放量推动液冷需求,奇鋐、富世达、双鴻等台厂液冷板出货增长 [1][14] 运营商与IDC - 中国移动1H25营收5437.69亿元(-0.5%),归母净利润842.35亿元(+5.0%),中期派息2.75港元/股(+5.8%) [1] - 中国移动总智算规模达61.3EFLOPS(自建33.3EFLOPS),IDC机架超66万架 [1] - 电信业务收入1-6月累计9055亿元(+1%),新兴业务收入396亿元(+66.39%) [16][23] 细分赛道数据 服务器 - 服务器指数本周-0.13%,本月-1.70%,工业富联等厂商受益于海外AI大模型迭代 [6][15] 光模块 - 6月光模块出口同比-29.45%,1-6月累计-11.21%,但海外云厂商需求旺盛或带动国产份额提升 [3][34] 物联网 - 6月末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8.31亿户(+11.9%),1Q25全球模组出货量同比+16% [39][42] 网络基建 - 千兆用户占比达33%(较上年末+2.1pct),5G基站总数454.9万个(6月新增6.3万个) [21][29] - 移动互联网流量1-6月1867亿GB(+16.4%),户均流量20.75GB/户·月 [22][27] 公司动态 - 中国电信研究院空芯光纤项目由长飞光纤中标,预算72万元 [52] - 亚信科技1H25 AI大模型交付签约额同比+78倍,5G专网订单+51.7% [53] - 中兴通讯与长江委水文局推出"九派∙Basin"流域水文模型,支持全自动建模 [54] - 阿里巴巴开源图像生成模型Qwen-Image,200亿参数MMDiT架构实现中文文本渲染SOTA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