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产替代

搜索文档
夹缝中的芯片之王:黄仁勋能守住4万亿吗?
美股研究社· 2025-07-25 20:13
英伟达与中国市场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个达到此规模的公司,从1万亿到4万亿仅用2年时间[4][23] - 中国区2024年营收达1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占全球总营收13%,为第四大销售地区[17][18] - 公司在中国拥有约4000名员工,业务覆盖AI、汽车智驾等领域,团队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4]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美国2022年10月、2023年10月连续升级对华半导体制裁,禁止A100、H100等芯片出口,导致中国区业务停滞[5] - 2025年4月美国对华加征134%关税,中国反制加征125%关税,H20芯片需"无限期"申请出口许可[5][13] - 特供版H20芯片性能仅为H100的30%,单价1.2万美元,导致公司计提55亿美元损失,占中国区营收32%[20][25] 技术竞争与替代风险 - 华为发布CloudMatrix 384超节点,算力达300PFlops,较英伟达NVL72提升67%,威胁其市场地位[27] - 中国国产芯片如寒武纪思元系列、壁仞科技BR100等快速崛起,百度昆仑芯、阿里含光取得显著进展[27] - CUDA生态护城河面临挑战,华为CANN架构可能兼容CUDA,若生态被突破将动摇英伟达技术优势[28] 战略应对与市场机遇 - 黄仁勋频繁访华,2025年4月会见中国贸促会会长及副总理,强调中国市场重要性[14][15] - 预计2026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因本土AI企业如字节、腾讯、阿里等需求激增[23] - 计划推出新款特供芯片RTX PRO 6000阉割版,瞄准中国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场景,9月上市[26] 客户与行业动态 - 全球Hopper系列GPU前五大买家:微软(48.5万枚)、字节(23万枚)、腾讯(23万枚)、Meta(22.4万枚)、亚马逊(19.6万枚)[20] - 中国车企广泛采用Orin芯片开发智驾系统,2022年量产后主导本土智驾市场[10][11] - Deepseek R1模型引爆中国AI浪潮,大小厂商All in AI推动芯片需求指数级增长[23]
A股突发!两大芯片巨头,官宣并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6-06 13:39
交易概述 - 国科微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中芯宁波94.366%股权,交易涉及11名交易对方,发行价为57.01元/股,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募集配套资金 [1][3] - 中芯国际全资子公司中芯控股将出售所持中芯宁波14.832%股权,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中芯宁波股权 [1]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5] 战略转型 - 公司目标从芯片设计(Fabless)向"芯片设计+晶圆加工"全产业链转型,构建"数字芯片设计+模拟芯片制造"双轮驱动体系 [1][9] - 收购旨在响应国家集成电路国产替代政策,突破射频滤波器等领域技术壁垒(国产企业在5G BAW滤波器市场份额不足5%) [6][9] - 中芯宁波专注于射频前端、MEMS和高压模拟器件等特种工艺代工,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协同 [5][9] 标的公司情况 - 中芯宁波成立于2016年,由中芯国际、国家大基金等联合投资,是宁波市集成电路龙头企业 [9] - 主营业务为射频前端、高压模拟及光电集成等特种工艺晶圆代工及封装测试 [5][9] - 目前处于产能爬坡期,因固定成本高及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报告期内大额亏损 [9][10] 财务影响 - 交易将扩大公司资产规模及营收,但短期内因标的亏损将拖累合并净利润 [10] - 公司一季度营收3.05亿元(同比降10.89%),归母净利润5150.59万元(同比增25%),扣非净利润4442.74万元(同比增43.15%) [10] - 长期看标的产能释放及设备折旧结束后,毛利率等指标有望显著改善 [10] 交易条款 - 交易对方承诺三年内不减持股份,后续减持与标的盈利挂钩且价格不低于发行价57.01元/股 [11] - 控股股东及大基金在股东会表决时回避,由中小投资者决策 [11] - 标的审计评估未完成,交易价格待定,存在因监管或市场变化终止的风险 [5][10] 市场反应 - 公告后复牌首日股价大涨12.48%,市值达198亿元 [1]
和讯投顾刘远航:周末突发4条重磅消息,A股将呈现窄幅震荡行情
和讯财经· 2025-05-19 10:04
关税政策 - 未来2-3周将为贸易伙伴设定新关税税率 旨在减少与贸易额度不大国家的谈判精力 统一设定基准税率 对中国影响中性 [1]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降至AA1 至此美国失去所有主权AAA信用评级 美股盘后发布 预计周一美股或有反应 [1] 并购重组市场改革 - 证监会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 鼓励私募基金参与并购重组 利好高新技术初创企业 ST板块及小市值公司 [1] 财税与科技创新政策 - 7部门联合声明发挥财税政策作用 撬动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 商务部回应美方出口管制措施 凸显芯片国产替代紧迫性 [1] A股市场展望 - 周末消息面偏中性 预计A股呈现窄幅震荡行情 关注上证指数3358点支撑 若有效将在5日均线附近横盘震荡 否则下探3324点缺口 [2]
【私募调研记录】盘京投资调研杭州柯林、希荻微
证券之星· 2025-05-12 08:07
杭州柯林调研要点 - 公司结合电网数字化发展趋势形成全链路全电压等级系列产品成为行业领军企业[1] - 成功签订钙钛矿组件采购合同实现MW级场景商业化应用组件效率达21.1%[1] - 基于传感器研发经验推进六维力传感器适配客户送样预计2024年下半年产生业务收入[1] - 自主研发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推进自动化生产工艺丰富机器人相关核心部件产品矩阵[1] 希荻微调研要点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4551.06万元同比增长38.58%毛利润16966.56万元同比增长17.59%[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7767.93万元同比增长44.56%归母净利润-2726.48万元亏损有所收窄[2] - 智能视觉感知业务(音圈马达驱动芯片)成为主要增长点2024年出货金额达54192.25万元[2] - 贸易战对公司无实质性影响有望加速芯片国产替代[2]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环比小幅下滑因春节假期影响但对后续季度持乐观态度[2] - 综合毛利率为30%未来有望提升[2] - 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业务均展现强劲发展势头车规级芯片单车价值量可达40到50美元[2] - AI算力供电芯片产品处于调试阶段市场需求高[2] - 与小米集团合作稳定产品种类丰富[2] - 持续寻觅优质标的公司积极推进合作[2] - 管理层对未来充满信心努力实现扭亏为盈及现金流转正[2] 盘京投资机构背景 - 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优秀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之一[3] - 由多位长期业绩卓越且具备相同价值观的资深投资人创办[3] - 以合伙人制度为基础平台化运营的投资管理机构[3] - 立足中国证券市场聚焦中国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同时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中概股有广泛布局[3] - 建设以投研为导向以深度产业和个股研究为投资决策唯一依据[3] - 搭建领先于同行的内部研究团队拥有广泛的外部研究资源[3] - 与国内各大顶级券商研究所建立良好的投研服务关系[3]
【私募调研记录】天倚道投资调研希荻微
证券之星· 2025-05-12 08:07
公司业绩与业务发展 - 希荻微2024年营业总收入54,551.06万元,同比增长38.58%,毛利润16,966.56万元,同比增长17.59%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7,767.93万元,同比增长44.56%,归母净利润-2,726.48万元,亏损收窄 [1] - 智能视觉感知业务(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为主要增长点,2024年出货金额达54,192.25万元 [1] -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0%,未来有望提升,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业务发展强劲,车规级芯片单车价值量达40到50美元 [1] - AI算力供电芯片产品处于调试阶段,市场需求高,与小米集团合作稳定,产品种类丰富 [1] 行业与市场环境 - 贸易战对公司无实质性影响,有望加速芯片国产替代进程 [1]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环比小幅下滑因春节假期影响,但公司对后续季度持乐观态度 [1] 机构背景与策略 - 天倚道投资注册资本1000万元,为第一批备案私募,管理规模累计50亿以上 [2] - 产品策略以多策略为主,结合人工智能、量化选股、程序化TO、新股网下配售等,涵盖股票多头、量化对冲、指数增强系列 [2] - 公司具有3+3投顾资质,2016年取得新股网下配售资格,2019年获科创板网下配售资格,业内信誉良好 [2]
杰华特2025Q1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把握芯片国产替代潮流
财经网· 2025-04-30 13:50
公司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60.42% [1] - 净利润亏损1.13亿元,同比实现减亏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482万元,由负转正 [1] - 研发投入1.91亿元,同比增长36.18% [1] - 2024年研发费用6.19亿元,同比提升24.02% [1] - 截至2024年底研发人员776人,较2023年底增加232人 [1] 业绩驱动因素 - 行业下游终端市场需求回升 [1] - 公司通过精准定位、产品创新及拓展优质客户实现收入增长 [1] - 产品毛利率提升推动净利润减亏 [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新能源领域推出超高压太阳能应用PMIC芯片 [2] - 网通和安防领域推出多款PoE以太网供电芯片 [2] - 汽车电子领域推出高低边驱动芯片、车灯驱动芯片及新一代车规DrMOS并量产 [2] - 计算领域推出多款多相控制器和DrMOS大电流产品 [2] 行业前景 - 中国模拟芯片市场预计2029年达3046亿元,2025-2029年CAGR为8.9% [2] - 电源管理芯片市场2025-2029年CAGR预计为9.9% [2] - 信号链芯片市场2024-2029年CAGR预计为7.2% [2] - 半导体行业受益AI驱动复苏及国产替代推进 [2] 战略与规划 - 公司专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旨在实现国产化替代 [3] - 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 [3] - 内需市场和自主可控成为国内半导体行业明确发展方向 [3]
功率半导体巨头士兰微一季度业绩稳步增长 北上资金增持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21:15
文章核心观点 功率半导体IDM龙头士兰微2024年业绩扭亏,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公司依托IDM模式优势拓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预计2025年营收和毛利率进一步改善,还将提升综合能力聚焦高端市场 [1][2][3]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情况 - 营业收入近30亿元,同比增长21.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亿元,同比扭亏 [1]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转正,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1] 2024年业绩情况 - 营业收入112.21亿元,同比增长超两成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元,同比扭亏 [1] - 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4元(含税) [1] 发展优势与市场拓展 - 依托IDM模式,协同发展多种产品,拓展高门槛市场 [2] - 凭借IDM模式优势,加大对大型白电、通讯、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高门槛市场拓展力度 [1] 产品营收情况 - 2024年集成电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三成,实现约41亿元 [2] - 2024年应用于汽车、光伏的IGBT和SiC(模块、器件)营收达到22.61亿元,同比增长六成以上 [2] 产能与成本控制 - 2024年主要芯片产线及子公司封装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安排多轮产能扩充项目 [2] - 持续开展成本费用控制和管理效率提升活动,2024年四季度产品综合毛利率回升,预计2025年进一步改善 [2] 2025年经营计划 - 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5% [2] - 预计营业总成本控制在13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2% [2] 产品研发方向 - 瞄准车规级模拟电路和算力服务器相关电源电路,推进12英寸模拟工艺平台研发与量产爬坡 [3] - 已完成车规级模拟电路所需工艺平台研发,2025年将推出车规级系列模拟电路产品 [3] - 2025年完成第二代先进BCD工艺开发,推动DrMOS、高性能DC - DC产品性能升级 [3] 资金流向 - 2025年一季度获北上资金增持,陆股通增持近210万股,持股比例达2.55% [3]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持股比例保持不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