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期国开债

搜索文档
固收:利率是否企稳,还会上行吗
2025-09-17 08:50
**行业与公司** * 固收债券市场 包括国债 国开债 地方政府专项债 LGFV 二级资本债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短期内债市虽有企稳迹象但整体情绪偏弱 利率预测模型显示未来利率上升概率高达85% 建议将当前反弹视为交易机会而非趋势性反转 不宜追涨[1][4] * 年内债券市场无熊市基础 因货币政策未收敛且经济增长未持续超预期 但上半年十年国债收益率1.6%已透支宽松政策预期 四季度资金波动或增大 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从底部上升20-30BP 高点或在1.85%-1.9%左右[5] * 债券利率出现系统性下行机会需情绪反转 例如央行降息或权益市场反转 但这些事件短期内发生概率较低 未来一年债市或偏震荡 难现熊市但偏弱概率大[6] * 9月中下旬资金压力增大 存单到期量大 但税期影响较小 目前存单利率接近1.7% 配置价值较高[7][8] * 短端品种中 拉存单的价值优于高等级短信用债 农商行发行的6-9个月期限信用债相对价值更优[9] * 建议构建哑铃型组合以灵活调整长短债仓位应对市场 不建议大规模持有5年以上信用债 但可小仓位持有6年左右具凸点特征的二级资本债[10] * 5年二级资本债与5年国开债的利差从27-28BP走阔至33BP左右 可少量参与 但更推荐两三年期的二级资本债因其票息更厚 更适合长期持有[11][12] * 10年期国开债新券220与215的利差约8-9BP 220具配置价值 但215流动性更好 更适合作为主要交易对象[15] * 国开债与国债利差走阔 10年期证金与国开利差已扩至15BP左右 优先考虑交易属性更强的215[16] * 30年超长期地方债若发行利率高于二级市场估值 可进行一二级套利 5年和7年中短期地方债与国债利差相对较高 也值得关注[13][14] **其他重要内容** * 30年期长端债券方面 25特6可能成为主力券 其比25特2高出约10BP 若利率下行修复 利差可能压缩至3-6BP 建议等待超调后再买入老券[17] * 短期限方面 5年期LGFV 250,208具交易价值 若基于央行买债预期交易 5年期国债2503确定性更高 若关注票息 可考虑4年期国开250203[18] * 三年以内浮动利率债券重点关注25龙发7,809 需注意250,214因其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 但需等待其变得便宜后再考虑交易[19][20] * 从国债期货定价角度看 通过买入7年期期增值税国债同时做空10年月合约可实现无风险套利 目前对10年月合约形成小幅压制 可关注其后续反弹价值 10年月和30年月合约相对于现券略便宜 基差水平尚存收敛空间[21]
国泰海通|固收:30年国债利差还能缩窄吗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4 21:47
债市利率中枢变化 - 7月以来债市利率中枢波动上行 10年期国债为参照的本轮回调深度接近一季度但未完全回吐2024年快速下行 [1] - 30年期国债与10年期国债利差达32bp 10年国开-国债利差达16bp 均走阔至2024年前水平 其中2023年四季度30年-10年国债利差均值约30bp 2023年10年国开-国债利差高点为18bp [1] - 债市虽未急跌但投机情绪收敛已领先利率中枢变化 开始情绪去杠杆 [1] 高风偏资产表现 - 3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等高风偏资产与国债利差大幅走阔 [1] - 高流动性长久期债种相对性价比下降 投资者需求更高绝对利率和期限利差 [2] - 长久期-高弹性-高资本利得逻辑减弱 市场不再认为维持长久期能稳定获得高收益 [2] 宏观预期与投资逻辑转变 - 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退坡 久期不再是提升债券相对价值因素 [2] - 持续降息主导利率下行逻辑弱化后 债市可能维持震荡偏弱格局 [2] - 交易主线由拉升久期押注降息转向波段操作和绝对收益票息逻辑 [2] - 国内资本市场风偏提升对债市压制主要表现在长久期债种或国债期货上 [2] 货币政策导向分析 - 央行对流动性偏呵护 OMO余额先降后升 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作 9月买断式逆回购合计加量3000亿元 [3] - 央行博弈呵护主要表现在中短端 对超长端影响有限 [3] - 买卖国债讨论升温但三季度立即重启概率不大 后续主要买入中短债种概率较高 [3] - 货币政策对债市定价影响中性 央行主要维护银行间流动性平稳 [3] 利差走阔与结构性机会 - 30年期限利差及5年 10年国开-国债品种利差走阔反映弹性或久期定价泡沫出清 出清趋势短期难逆转 [3] - 利差包含流动性溢价 隐含税率 久期轮动等因素 部分债种在利差走阔后存在结构性机会 [3] - 具体机会包括5年或更短期国开后续补涨可能 超长端利用国债期货对冲套利 博弈换券策略 超长地方债和国债利差缩窄配合空TL买入地方债策略 [3]
充裕流动性支撑“股债双牛” 债市入场窗口期延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20:01
权益市场表现 - A股延续上攻态势,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674.40点关键位,创去年"9·24"行情以来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近10% [1] - 沪深北三市成交额达2.18万亿元,时隔114个交易日重回2万亿上方,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1] - 上证指数站上3700点,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 [1] - 证券、半导体、保险等板块涨幅居前,各板块轮动上涨形成协同效应 [2] 债市表现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成交收益率从8月11日的1.6855%快速上行至13日的1.7350%,14日当天则维持在1.73%点位小幅波动 [1] - 利率债市场多数下跌,尤其长端利率债表现弱于短端,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8bp至1.8480%,10年期口行债240310收益率上行2bp至1.88% [2] - 债市延续下跌的主要卖盘来自基金和券商,而银行和保险等长期配置资金则成为市场的主要买盘力量 [3] 股债联动效应 - 当前股债波动加大,资金流向改道之下,大类资产轮动的"跷跷板"效应愈发凸显 [1] - 股市持续走强导致债市多头加仓意愿减弱,部分配置盘认为当前票息收益有些"食之无味" [3] - 8月13日,在A股放量上涨的同时,债市并未受压制,多数券种收益率全线下行,上演了一波"股债齐涨"行情 [8] 机构行为与市场动态 - 新发国债、地方债、金融债的票息收入增值税征收恢复,基金抛盘明显增加 [5] - 券商在进入6月以来对10年国债的整体债券借贷量有所下降,但对国开债的借贷量维持高位,甚至有所回升 [5] - 纯债基金近两日的净申购指数分别为-2.61、-3.09,均是轻微的赎回,且赎回机构主要是理财系 [8] - 理财规模逆势回升375亿元,短期内大概率没有遭遇赎回危机 [8] 市场展望 - 债市运行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区间,货币政策宽松仍对债市资金面形成稳固支撑 [7] - 十年国债仍运行在1.6%-1.8%,短期继续看股做债,防守中等待波段机会 [7] - 随着实体部门融资需求的减弱与央行维护流动性充裕的持续,利率缺乏持续向上的基础,1.7%的十债收益率仍是入场的窗口期 [8]
走在债市曲线之前系列报告(五):活跃券中的收益挖掘之路
长江证券· 2025-07-17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活跃券现象由配置盘与交易盘分化所致,新券发行后经历特定周期演变,新老券利差是流动性溢价观测指标 [4][7] - 新券成为活跃券需满足期限偏长、规模较大、连续续发等条件,还受发行时点、代码便利性影响 [8] - 新老券利差走势有规律,形态演变在券种间分化,中枢下移,活跃券周期和利差达峰时间缩短 [9][10] - 可根据新老券利差变化分四个阶段套利,策略需结合关键变量动态调整 [11] - 未来活跃券现象或逐渐弱化,市场或进入“多券活跃”新状态 [13][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活跃券现象 - 活跃券是成交量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券种,现象源于市场对流动性追逐,其流动性溢价是重要观测指标和套利机会 [20] - 由配置盘与交易盘分化导致,新券发行后经历“流动性积累→溢价走阔→切换为活跃券→溢价继续走阔→溢价压缩”周期演变,活跃券有 3 - 10bp 流动性溢价 [21] - 市场活跃券不断变化,新券可能取代老券,如今年 10 年期国开债多只活跃券交替 [22] 新老券利差 - 指下一期活跃券与上一期活跃券因流动性差异产生的收益率差异,市场对流动性强的债券定价高,收益率低 [26] - 从新券上市产生,贯穿活跃券从发行到退位全过程,“前活跃券 - 新活跃券”利差有特定形成与演变规律 [28] 新券成为活跃券的条件 - 期限偏长:长端品种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敏感,适合交易盘博取资本利得,如 10 年期和 30 年期品种 [36] - 规模较大:单券流通盘需大于一定规模门槛,大规模券种可容纳高频交易,避免被配置盘“买断”,近年活跃券存续规模渐趋变大 [37] - 连续续发:高频续发利于维持市场关注度,避免存量券边缘化,续发中断会使流动性迅速走弱,如 30 年期国债不同券种表现 [43] - 发行时点:新券在利率相对高位发行、利率快速下行期续发,切券易受阻滞;利率震荡期相对利好新券切换,如多只国债案例 [50][51] - 代码便利性:复杂代码增加交易摩擦成本,简洁代码有利于提升交易效率,如部分国债代码易混淆影响交易 [56] 新老券利差走势规律 - 形态演变:10 年期国开债从“倒 V 型”向“M 型”转变,10 年期国债从“M 型”转向“倒 V 型”,30 年期国债保持“M 型”,反映流动性溢价释放和交易策略变化 [9][64] - 收窄趋势:新老券利差中枢下移,最大利差均值压缩,驱动因素包括配置型机构增持老券、特别国债分流流动性、交易盘对新券追捧行动一致性增强 [80][83] - 活跃券周期与利差达峰时间:活跃券周期普遍缩短,利差峰值出现时间缩短,反映流动性溢价博弈从长期周期化转向短期事件驱动化,如多只国债和国开债案例 [10][91] 新老券利差套利策略 - 新券发行缴款日至上市日:采取“多新券空老券”策略,以利差扩大≥3bp 或持有满 2 个交易日止盈,捕捉一二级流动性溢价转换时间差 [93] - 新券上市日至切券前的“次最大利差日”:上市日建仓“多新券空老券”,至“次最大利差日”止盈,当新老券利差累计走阔近 3bp、次最大利差近 6.5bp 或上市近 40 天,任一条件触发可止盈 [98] - 切券后至活跃券利差峰值:切券日建仓“多新券、空老券”,新老券利差平均走阔达 3bp 左右或切券后 35 天关注最大利差日,可考虑平仓,结合成交笔数判断峰值位置 [103] - 活跃券利差峰值回落至退位:最大利差日建仓“多老券,空新券”,利差收敛至 3bp 以内、收窄幅度超过 5.5bp 或距离最大利差日 40 天,任一发生即止盈 [118][119] 未来展望 - 央行或引导市场理性交易活跃券,交易盘转向“挖掘凸点”,配置盘构建分散化持仓策略,活跃券流动性垄断地位将弱化,利率债市场或进入“多券活跃”新状态 [13][123]
债券聚焦|适时降准降息窗口临近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8 13:58
债市表现 - 上周债市震荡偏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6493%升至1.6606%,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从1.6810%升至1.6961% [3] - 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普遍下跌,TS、TF、T、TL分别变动-0.15、-0.30、-0.26、-0.02元 [3] - 单日表现呈现波动:周一因LPR维持不变现券收益率上行,周二资金利率回落债市修复,周三受特别国债发行影响市场观望,周四特别国债发行结果尚可债市窄幅震荡,周五政治局会议释放降准降息信号但利率仍在区间波动 [4] 信用债市场 - 上周信用债收益率普遍抬升6bps以内,信用利差小幅上行,3Y中票信用利差上行3~4bps [5] - 二级债利差小幅反弹,3年期AAA-国开利差上升2.95bps至27bps(历史9%分位数),5年期AAA-国开利差上升2.12bps至40bps(历史18%分位数) [5] - 城投债利差表现分化,5YAA-城投债利差下行,其余品种上行幅度在5bps以内 [5] 资金面与政策预期 - 隔夜资金利率有序下行,DR001的7天移动均值回落至1.65%,较高点已回落约30bps [6] - 预计DR001仍有继续向下修复空间,因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要求隔夜利率略低于政策利率 [6] - 贸易冲突背景下4月PMI数据可能反映压力,提振内需迫切性增强,预计将辅以宽松货币环境 [6] - 政治局会议强调适时降准降息,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宽松窗口临近 [4][6] 收益率曲线展望 - 预计收益率曲线将先牛陡后牛平:中短端国债收益率先受益于资金宽松大幅下行,带动曲线斜率加大,而后长债利率有机会突破前期低点 [6][7] - 当前收益率曲线较为平坦,短债利率明显回落前长债和超长债突破前低的动能不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