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券利差

搜索文档
固收周度点评:波动行情中,向个券相对价值寻收益-20250817
天风证券· 2025-08-17 19:44
固定收益 | 固定收益点评 固收周度点评 证券研究报告 波动行情中,向个券相对价值寻收益 2、关键阻力位前,债市的"强心剂"与"风险点" 与 7 月末类似,本周债市的剧烈调整归根结底依然是短期的情绪冲击,资 产本身的定价逻辑没有太大变化,这也是掣肘 10Y 国债利率上行突破 1.75% 的"强心剂"。其一,本周社融与经济数据发布后,债市做多力量有限或主 要是由于 6 月底票据利率已大幅走低,使得市场对此已有预期,而非基本 面因素已不重要。其二,本周资金利率维持稳定,央行对资金面依然维持 密切关注和精准调控。其三,配置盘逐渐发力,考虑到 8 月正处于保险预 定利率即将调降的"炒停售"时期,后续保险承接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 但与此同时,债市几个潜在的风险点也不容忽视。 1)关注债基赎回负反馈风险。截至 8 月 17 日,8 月股基、债基规模环比 增幅分别为 1457 亿元、503 亿元,已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股基规模增幅大 于债基。 2)央行货币政策聚焦多元目标,对于个别时点供需摩擦阶段性放大、导 致的资金面和债市波动或有一定容忍度。 3)结合去年"924"一揽子政策后的股债跷跷板效应来看,本轮利率上行 幅度不算太 ...
固收周度点评:增值税调整,债券策略再思考-20250810
天风证券· 2025-08-10 22:41
债市复盘 - 本周债市波动收敛,10年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收窄至1.68%-1.72%,单日涨幅超1BP的天数占比从80%降至20% [7] - 波动收窄主因包括:风险资产对债市压制减弱、关税博弈反应钝化、配置盘(保险/农商行)在1.75%利率点位加大买入力度、资金宽松催化有限 [7][8] - 8/8央行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信号意义大于价格,反映政策协同发力诉求 [2][23] - 全周收益率曲线陡峭化,1Y/5Y/10Y/30Y国债收益率分别变动-2.3BP/-2.3BP/-1.7BP/+1.1BP至1.35%/1.55%/1.69%/1.96% [15] 增值税调整影响 - 8/8增值税调整首日新发9只地方债,实际新老券利差4-7BP,低于理论测算的10BP,反映约3%增值税定价 [3][25] - 折中定价源于:货币政策协同(7000亿逆回购投放使7天资金利率下行3BP)、配置盘对税前收益的偏好 [26][27] - 中债估值新规优先参考新券价格,非活跃老券或面临MTM损失,可能引发机构调仓至新券/活跃券 [28][29] 配置策略建议 - 关注30年国债等超长端品种,当前30Y-10Y利差处于2024/7以来99%分位,兼具波动空间与配置价值 [30] - 精细化择券:10年期国开-国债利差达2024/7以来95%分位,公募基金税收优势或推动利差收窄 [31] - 短期债市维持震荡格局,PPI同比-3.6%支撑基本面,但资金利率低波限制进一步宽松空间 [30] 资金市场特征 - 银行间流动性呈现"低位低波"特征,DR001波动仅0.37BP,存单二级收益率下台阶 [20][21] - 跨月后大行融出恢复叠加逆回购投放,DR007周内下行近3BP,1Y/10Y/30Y国债与DR007利差处二季度高位 [8][22]
国债期货日报:反内卷政策催化风险偏好上升,国债期货多数收涨-20250808
华泰期货· 2025-08-08 11: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反内卷政策催化风险偏好上升,国债期货多数收涨 [1] - 宏观政策积极,通胀有一定上升,资金面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且回购利率回落,市场形成“新老券利差” [1][2] - 单边策略2509合约中性,套利关注基差走廓,套保中期空头可用远月合约适度套保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一、利率定价跟踪指标 - 物价指标:中国CPI月度环比 -0.10%、同比 0.10%,中国PPI月度环比 -0.40%、同比 -3.60% [8] - 经济指标(月度更新):社会融资规模 430.22 万亿元,环比 +4.06 万亿元、+0.95%;M2同比 8.30%,环比 +0.40%、+5.06%;制造业PMI 49.30%,环比 -0.40%、-0.80% [8] - 经济指标(日度更新):美元指数 98.07,环比 -0.16、-0.16%;美元兑人民币(离岸)7.1804,环比 -0.012、-0.17%等多项指标有不同变化 [9] 二、国债与国债期货市场概况 - 包含国债期货主力连续合约收盘价走势、各品种涨跌幅情况、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走势、近一日各期限国债估值变化、各品种沉淀资金走势、持仓量占比、净持仓占比(前20名)、多空持仓比(前20名)、成交持仓比、债券借贷成交额与国债期货总持仓量、国开债 - 国债利差、国债发行情况等图表 [12][17][19] 三、货币市场资金面概况 - 包含利率走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Shibor利率走势、同业存单(AAA)到期收益率走势、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统计、地方债发行情况等图表 [31][36][38] 四、价差概况 - 包含国债期货各品种跨期价差走势、现券期限利差与期货跨品种价差(4*TS - T)、(2*TS - TF)、(2*TF - T)、(3*T - TL)、现券利差与期货价差(2*TS - 3*TF + T)等图表 [42][44][45] 五、两年期国债期货 - 包含TS主力合约隐含利率与国债到期收益率、TS主力合约IRR与资金利率、TS主力合约近三年基差走势、TS主力合约近三年净基差走势等图表 [47][49][57] 六、五年期国债期货 - 包含TF主力合约隐含利率与国债到期收益率、TF主力合约IRR与资金利率、TF主力合约近三年基差走势、TF主力合约近三年净基差走势等图表 [56][59] 七、十年期国债期货 - 包含T主力合约隐含利率与国债到期收益率、T主力合约IRR与资金利率、T主力合约近三年基差走势、T主力合约近三年净基差走势等图表 [64][67] 八、三十年期国债期货 - 包含TL主力合约隐含利率与国债到期收益率、TL主力合约IRR与资金利率、TL主力合约近三年基差走势、TL主力合约近三年净基差走势等图表 [73][76][79]
详解债券增值税政策调整
2025-08-05 11:1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债券市场(国债、地方债、金融债、信用债)[1][2][3] - 公司:公募基金[6][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政策调整背景与目的** - 国债增值税恢复征收旨在解决市场扭曲问题,此前免税政策导致机构短期交易频繁,加剧市场波动[1][3] - 央行指出债券市场定价效率不足,税收制度影响价格形成和国债利率基准作用[3] - 财政压力并非主要考量,新增增值税收入规模有限[4] **政策具体内容** - 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已发行债券(含续发部分)利息收入仍免税至到期[2][3] - 自营账户适用6%增值税率,资管产品(含公募基金)适用3%简易计税[1][5][6] **估值与利差影响** - 10年期国债新老券利差预计受影响5-10个基点(3%对应5BP,6%对应10BP)[1][5] - 实际利差可能低于理论值3-5BP,因买卖双方共同承担税负[7] - 新券利率上升,老券利率下降[7] - 信用债与国债/地方债/政金债利差缩小,因后者收益率上升[8] **市场行为与配置影响** - 新增税收可能降低市场对新券追捧,因交税增加成本,但新券票息较高需权衡[9] - 国债期货:近月合约影响小,远月合约因新老券交割导致估值上行,短期偏多长期偏空[10] - 债券资产性价比下降,资金或转向红利股,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但幅度有限[11] **公募基金风险** - 公募基金适用3%税率,与自营账户税收差距缩小,但所得税优惠存在取消风险[6][12] - 取消所得税优惠可能逐步推进,行业冲击较大[12] 其他重要内容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消息发布后经历上行、下行和小幅回升[2] - 近期市场表现:10年国债下跌约1BP,10年以内品种下跌约2BP[7]
债券增值税新政发布,债市新老券利差走阔成焦点,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午盘上涨33个bp
搜狐财经· 2025-08-04 14:04
央行逆回购操作 - 中国央行8月4日开展54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40%与此前持平,当日实现净投放490亿元[1] 债券利息增值税政策调整 - 财政部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金融机构自营适用6%税率,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适用3%税率[1] - 2025年8月8日前发行的存量债券(含续发部分)利息收入继续免税直至到期,实现新老划断[1] 债券市场影响 - 新老券利差或走阔5-10BP,存量免税债券获得稀缺性溢价[3][4] - 信用债相对受益,信用利差可能收窄[3] - 新发10年期国债票息需提升约10-11bp以补偿增值税负[5] - 国债、地方债因可原代码续发获得相对优势,金融债面临定价调整压力[4] 机构影响 - 公募基金税收优势进一步凸显,与自营账户在增值税环节形成3%vs6%的税率差[3] - 资管产品间税收差异可能引发资金再平衡和跨资产联动[4] ETF市场表现 -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午盘上涨33bp,成交额28亿元,换手率20%[2] - 该ETF近五日获资金净流入8.61亿元,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2]
如何看待增值税新规利率债老券的抢筹行情?
信达证券· 2025-08-03 22: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债券市场利空出尽,10 年期国债重回 1.7%附近,税收新规公布后推动其突破 1.7%,新规对债券市场尤其是利率债老券定价有重要影响 [2] - 我国债券投资税收制度在不同券种、投资者及收益来源上存在差异,这是造成国内不同债券券种收益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2] - 新规下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老券利息收入仍免征增值税,新券银行等资金机构和资管产品需分别缴纳 6.34%和 3.26%的增值税,各类机构倾向持有老券,新券发行需提供足额利率补偿 [2] - 央行可能出于提升国内债券利率名义水平、降低金融机构投资交易意愿支持政策调整,财政可能出于拓展税源考虑进行调整,政策首年新增增值税收入可能低于 360 亿,最终财政每年增收增值税可能在 1400 亿以内,财政付息支出每年约上升 500 亿 [2][3] - 短期债市可能维持震荡格局,税收新规出台后老券短期内可能存在交易性行情,但随着老券定价到位,债券市场仍面临扰动,利率区间再度回落需基本面数据走弱倒逼政策转向,更可能在三季度后半段出现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我国债券投资的税收制度针对不同券种、不同投资者以及不同的收益来源存在差异 - 增值税方面,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券与同业存单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其他券种利息收入一般法人实际税率为 6.34%,资管产品为 3.26%;资本利得部分无相关豁免但可正负抵扣,公募基金资本利得免征增值税 [2][6] - 所得税方面,金融机构投资国债和地方债利息收入免所得税,铁道债券利息收入减半征收,其余券种利息收入与资本利得均需缴纳 25%企业所得税,契约型资管产品非所得税纳税主体,个人投资资管产品投资收益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与金融机构需缴纳,公募基金分红免征企业所得税 [2][8] - 税收制度差异是造成国内不同债券券种收益率差异的重要原因,国债与政金债隐含税率上限为 25% [2][9] 二、税收新规下市场抢筹老券主要来自于不同机构的税率差异 - 8 月 1 日公告自 8 月 8 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老券利息收入仍免征,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先上后下 [11] - 以 10 年期国债为例,假设公允收益率为 1.7%,新券发行时需提供足额利率补偿,资管产品新券发行利率达 1.755%可与老券一致,自营账户需达 1.808%,新券实际发行利率可能在 1.755%-1.808%之间 [12] - 若新券发行利率无法达到 1.808%,银行可能抢筹老券使其收益率回落,资管产品对新券需求提升,新券利率向 1.755%逼近,银行投资新老券收益均低于公允收益,老券实际收益率可能在 1.65%-1.7%之间,新老券利差可能在 5-10BP 之间 [12][13] - 银行可通过投资资管产品规避税收影响使新老券利差收窄,久期偏短券种新券上行幅度可能更大,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券可能出现新老券收益率分化,银行对同业存单和信用债配置需求可能上升但利好有限 [14] 三、税收新规可提升新券名义利率 但商业银行可能承担更高征税成本 - 央行出于提升国内债券利率名义水平、降低金融机构投资交易意愿出台政策,财政出于拓展税源考虑进行政策调整 [17] - 以 2024 年 8 月至 2025 年 7 月国债、地方债与金融债发行情况判断,政策首年新增增值税收入可能在 364 亿左右,存量债券到期后财政增加税源可能逐步提高,最终每年增收增值税可能在 1500 亿以内 [19][20][21] - 假设未来国债地方债发行成本按 3.26%税率上升,每年财政付息支出约上升 500 亿,财政增值税多征与付息成本上升差额反映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的利息损失与金融债券发行成本上升,央行可能需采取措施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21] - 不排除后续政策对资管产品税收制度再度调整,尤其是投资公募基金分红免税政策是否调整值得关注 [22] 四、在对存量债券重新定价后,债券市场可能仍将呈现震荡格局 - 7 月政治局会议需求端缺乏增量政策,货币政策整体宽松基调有望维持,市场调整空间受限,短期市场可能维持震荡格局 [23] - 税收新规出台后,老券短期内可能存在交易性行情,利率下滑幅度可能在 0-5BP 之间,但随着老券定价到位,债券市场仍面临扰动,震荡格局难以打破 [24] - 利率区间再度回落需基本面数据进一步走弱倒逼政策转向,下半年经济增速回落使通胀预期证伪可能性存在,配合央行购债或降息,利率可能创下新低,更可能在三季度后半段出现,现阶段交易宜快进快出 [24]
走在债市曲线之前系列报告(五):活跃券中的收益挖掘之路
长江证券· 2025-07-17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活跃券现象由配置盘与交易盘分化所致,新券发行后经历特定周期演变,新老券利差是流动性溢价观测指标 [4][7] - 新券成为活跃券需满足期限偏长、规模较大、连续续发等条件,还受发行时点、代码便利性影响 [8] - 新老券利差走势有规律,形态演变在券种间分化,中枢下移,活跃券周期和利差达峰时间缩短 [9][10] - 可根据新老券利差变化分四个阶段套利,策略需结合关键变量动态调整 [11] - 未来活跃券现象或逐渐弱化,市场或进入“多券活跃”新状态 [13][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活跃券现象 - 活跃券是成交量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券种,现象源于市场对流动性追逐,其流动性溢价是重要观测指标和套利机会 [20] - 由配置盘与交易盘分化导致,新券发行后经历“流动性积累→溢价走阔→切换为活跃券→溢价继续走阔→溢价压缩”周期演变,活跃券有 3 - 10bp 流动性溢价 [21] - 市场活跃券不断变化,新券可能取代老券,如今年 10 年期国开债多只活跃券交替 [22] 新老券利差 - 指下一期活跃券与上一期活跃券因流动性差异产生的收益率差异,市场对流动性强的债券定价高,收益率低 [26] - 从新券上市产生,贯穿活跃券从发行到退位全过程,“前活跃券 - 新活跃券”利差有特定形成与演变规律 [28] 新券成为活跃券的条件 - 期限偏长:长端品种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敏感,适合交易盘博取资本利得,如 10 年期和 30 年期品种 [36] - 规模较大:单券流通盘需大于一定规模门槛,大规模券种可容纳高频交易,避免被配置盘“买断”,近年活跃券存续规模渐趋变大 [37] - 连续续发:高频续发利于维持市场关注度,避免存量券边缘化,续发中断会使流动性迅速走弱,如 30 年期国债不同券种表现 [43] - 发行时点:新券在利率相对高位发行、利率快速下行期续发,切券易受阻滞;利率震荡期相对利好新券切换,如多只国债案例 [50][51] - 代码便利性:复杂代码增加交易摩擦成本,简洁代码有利于提升交易效率,如部分国债代码易混淆影响交易 [56] 新老券利差走势规律 - 形态演变:10 年期国开债从“倒 V 型”向“M 型”转变,10 年期国债从“M 型”转向“倒 V 型”,30 年期国债保持“M 型”,反映流动性溢价释放和交易策略变化 [9][64] - 收窄趋势:新老券利差中枢下移,最大利差均值压缩,驱动因素包括配置型机构增持老券、特别国债分流流动性、交易盘对新券追捧行动一致性增强 [80][83] - 活跃券周期与利差达峰时间:活跃券周期普遍缩短,利差峰值出现时间缩短,反映流动性溢价博弈从长期周期化转向短期事件驱动化,如多只国债和国开债案例 [10][91] 新老券利差套利策略 - 新券发行缴款日至上市日:采取“多新券空老券”策略,以利差扩大≥3bp 或持有满 2 个交易日止盈,捕捉一二级流动性溢价转换时间差 [93] - 新券上市日至切券前的“次最大利差日”:上市日建仓“多新券空老券”,至“次最大利差日”止盈,当新老券利差累计走阔近 3bp、次最大利差近 6.5bp 或上市近 40 天,任一条件触发可止盈 [98] - 切券后至活跃券利差峰值:切券日建仓“多新券、空老券”,新老券利差平均走阔达 3bp 左右或切券后 35 天关注最大利差日,可考虑平仓,结合成交笔数判断峰值位置 [103] - 活跃券利差峰值回落至退位:最大利差日建仓“多老券,空新券”,利差收敛至 3bp 以内、收窄幅度超过 5.5bp 或距离最大利差日 40 天,任一发生即止盈 [118][119] 未来展望 - 央行或引导市场理性交易活跃券,交易盘转向“挖掘凸点”,配置盘构建分散化持仓策略,活跃券流动性垄断地位将弱化,利率债市场或进入“多券活跃”新状态 [13][123]
2025年下半年债券市场展望:多空力量较均衡震荡中不乏机遇
证券日报· 2025-06-21 01:16
债券市场整体走势 -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整体保持平稳但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与波动 [1] - 券商分析师普遍预计下半年债券市场震荡中不乏机遇建议投资者耐心等待积极布局把握做多窗口期 [1] - 华泰证券预计下半年债券市场多空力量较为均衡大概率继续呈现震荡市特征十年期国债利率核心波动区间预计为1.5%至1.8% [2] - 中信建投认为下半年债券市场或将延续宽幅震荡走势预计下半年利率债净融资规模为6.88万亿元月均净融资1.15万亿元与2023年水平接近 [2] 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数据 - 今年以来截至6月20日全市场共发行2.3万只债券合计发行规模42.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3% [2] - 年内全市场现券交易成交量192.04万亿元回购交易成交量970.46万亿元交易活跃度较高 [2] - 截至6月20日全市场存量债券共7.56万只总规模188.1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18万亿元 [2] - 存量债券中利率债115.91万亿元信用债50.57万亿元同业存单21.7万亿元 [2] 信用债市场展望 - 申万宏源表示下半年信用债的票息价值具备确定性但信用债供需矛盾仍在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2] - 理财净值平滑整改加速下信用债估值波动可能增大需求端或仍面临阶段性扰动短期供需错配下可能存在阶段性行情 [2] - 中信证券指出随着化债的稳步推进与地产基本面的逐渐修复信用风险正在逐步收敛 [3] 投资机会与配置建议 - 中信证券建议在保持境内信用资产仓位的背景下寻求离岸债超额收益关注部分化债重点地区的城投债国有地产债经营相对稳定的城商行二永债盈利边际改善的板块的配置机会 [3] - 浙商证券认为第三季度受资金利率下行央行或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呵护流动性抢出口效应逐步弱化以及降息概率提升等利多因素影响债券市场做多胜率提升 [3] - 申万宏源建议关注流动性利好领域和波段交易机会现券方面可关注品种利差压缩新老券利差压缩的机会 [3] - 兴业证券建议关注长债及超长债的配置价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