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695大圆柱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亿纬锂能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启动,携手各能源行业巨头共建绿色通道
格隆汇· 2025-06-20 18:27
公司动态 - 亿纬锂能在第二届锂电池大会上公布MB56大铁锂、4695大圆柱电池、医疗检测用胶囊电池、26105以及氢燃料电池等新产品进展,并展望2026年营收 [1] - 公司正在谨慎推进港股上市进程 [1] - 亿纬锂能与格林美、华友钴业、晋景新能等企业代表共同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打通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通道 [1] - 亿纬锂能近期与海博思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晋景新能就70余个全球服务点签订合作备忘录 [1] 行业背景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正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 [3] - 2023年中国已进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预计2025年退役量达82万吨,2028年起将超400万吨,催生2800亿元回收市场 [3] - 欧盟《新电池法》强制要求生产者承担电池全生命周期责任,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出口突破200万辆,倒逼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回收布局 [3] -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已开始海外回收业务布局 [3] 公司战略 - 亿纬锂能启动"摇篮计划",目标构建1000个全球回收网点 [5] - 通过关联公司金泉新材料布局拆解再生,年处理能力2万吨,镍钴回收率超98%,锂回收率92% [5] - 已完成246个网点搭建(国内159个,海外87个),覆盖北美、欧洲、亚太等30余国 [5] - 技术优势与合作伙伴供应链管理优势结合,加速海外项目合规落地和全球规则制定话语权获取 [5] 行业展望 - 亿纬锂能以"技术+生态"双引擎推动中国锂电产业从"制造红利"向"规则红利"转型 [6] - "摇篮计划"将推动全球锂电产业循环生态体系建设,重新定义锂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 [6]
亿纬锂能近期交流
数说新能源· 2025-06-20 11:35
锰铁锂电池技术 - LMX电池显著提升重卡电动化性能 具备长续航(≥500km)和低温适应性(≤-20℃可运行) [1] - 800KWh LMX电池重量<0.5吨 能量密度215Wh/kg较第一代提升5% 较LFP提升13% [3] - 快充技术突破 LMX+产品实现15分钟快充 新研发中心产能达1000pcs/天 [3] 大圆柱电池进展 - 宝马新世代车型iX3将采用4695大圆柱电芯 荆门工厂获宝马团队高度评价 [1] - 圆柱电池累计专利2702项 18650电池2024年出货量突破12亿支 全球布局超70GWh产能 [1] - 三大核心技术:全极耳技术(阻抗降60%功率+100%) 硅基负极(能量密度+15%) 定向泄压设计 [1] - 性能指标领先:支持6C快充 100C功率 -35~80℃工作温度 6000-8000次循环 [1] 医疗设备电池创新 - 植入式医疗电池寿命达5年 钛金属封装新一代产品寿命延至20年 支持无线充电 [2] - AED电池实现毫秒级放电 待机寿命10年+ 自放电率<1% [2] - 连续式血糖仪电池自放电率<1%较市面提升200% 体积能量密度390Wh/L [4] 固态与锂金属电池规划 - 锂金属电池2024年实现400Wh/kg+900次循环 2025年目标600Wh/kg [4] - 全固态电池1.0(2026年)能量密度350Wh/kg 2.0(2028年)达400Wh/L循环≥2000次 [4] - 采用NCM双层包覆和硅碳负极 通过200℃热箱测试不起火不爆炸 [4] 电池回收战略布局 - 2030年预计400GWh动力电池退役 26-30年CAGR达45% 可提取30万吨碳酸锂 [5] - 湖北金泉回收率≥96% 年产能12万吨 6月上线电池护照追溯平台 [5] - 联合格林美等企业启动全球回收平台 解决70%废旧电池流入小作坊痛点 [5] 新产品与产能规划 - 4695大圆柱电池首发欧洲OEM车型 医疗胶囊电池订单超100万只 [5] - 2026年目标:60+GWh大方形电池量产 10+GWh大圆柱交付 匈牙利工厂建成 [5] - 马来西亚产能2027年集中释放 港股上市计划谨慎推进 [2] 行业趋势与战略 - 新能源汽车价格已低于燃油车 AI时代催生致密能源需求 [5] - 储能市场增速高于动力电池 比亚迪东南亚布局加速 [12]
LG新能源连获两大单
起点锂电· 2025-02-08 17:42
活动信息 - 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将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 主题为"聚集新材料 探索新工艺" 活动规模500+人 [2][6] LG新能源业务动态 - LG新能源与特斯拉签订2170三元锂圆柱电池供应协议 电池单体容量5300mAh(提升6%) 由南京厂生产并交付上海工厂 同时德国Model Y车型电池也由南京厂供应 [3][4] - 公司与太阳能电动车企业Aptera Motors达成4.4GWh圆柱电池供应协议(价值4.9亿美元) 2025-2031年独家供应2170电池 用于续航643公里的太阳能车型 [7] - 北美市场获得SpaceX火箭电池订单及Rivian电动车4695大圆柱电池5年供应协议 [11] 中国市场战略 - 南京工厂是LG在华主要业务支柱 2024年以1.5%份额位列中国电池市场第十 客户包括特斯拉/大众/通用 [7] - 2024年追加南京投资57.7亿元 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的中国总部(爱尔集新能源) 统筹研发/资金池等业务 [9] - 加码中国主因:配合特斯拉上海工厂需求 规避北美建设延迟风险 实现2025业绩逆转目标 [9] 财务表现与规划 - 2024年营收25.6万亿韩元(同比降24.1%) 营业利润5754亿韩元(同比降73.4%) Q4净亏损4110亿韩元(约19.6亿元) [13] - 业绩下滑主因:欧洲电动车市场放缓 金属价格波动导致ASP下降 但计划通过高压中镍/磷酸铁锂/46系电池技术突破改善竞争力 [13] - 2025年目标营收增长5-10% 通过北美新厂投产/新产品放量实现 同时削减资本支出20-30% [14] 技术路线 - 重点布局高压中镍电池/磷酸铁锂电池/46系电池 优化低成本材料与制造工艺 扩展BMS领域OEM订单 [13] - 计划利用闲置产线提升磷酸铁锂和高压中镍电池产能利用率 实现动力/储能电池产线灵活转换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