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技术

搜索文档
博世加码人工智能投入自动驾驶是关键应用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6-30 20:26
投资计划与销售预测 - 公司计划2027年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超过25亿欧元 [1] - 预计到2035年软件、传感器技术、高性能计算单元、车载通讯类零部件销售额将翻倍,超过100亿欧元 [1][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公司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优势的关键应用领域 [1] - 早期在摄像头和雷达上部署人工智能用于物体识别和环境感知 [1] - 未来重点是将所有传感器数据输入大模型,融合环境信息并提升预判能力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可模拟不同驾驶场景(如雨天、夜间) [2] 数据与技术优势 - 公司累计超过200PB(2亿GB)全球交通场景数据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2] - 采用"联邦学习"技术实现全球数据训练而不共享原始数据 [2][3] - 通过联邦学习解决全球数据跨境传输的复杂要求 [3] 市场合作与全球化 - 公司与奇瑞合作成功,为中国市场建立人工智能计算集群 [3] - 中国团队具备完整产品开发能力,使用本土云服务器和数据 [3] - 辅助驾驶技术在中国市场对吸引消费者至关重要 [3] - 预计自动驾驶技术将在2035年实现长期商业成功 [3]
巩固扩大我国汽车产业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3
一是本土品牌继续呈现迅猛发展势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我国本土品 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7.4%,大幅快于汽车整体销量增速。本土品牌汽车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市 场占有率连续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已达68.7%。 二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 万辆,增速均在45%以上,大幅超出汽车整体产销量增速。按新车销量占比来算,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 的渗透率达到42.7%。 更好地发展我国汽车产业,还应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充分用好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以 需求为牵引,拉动技术进步、产品迭代、模式优化、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成为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标志 性事件。其中,汽车产量达到1017.5万辆,销量达到1006万辆,增速分别高达12.9%和10.8%。在产销量 破千万辆的同时,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几方面结构性突破。 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我国多年来逐步探索形成的"技术引领—要素支撑—需求拉动—市场选 择—政策助力—内外协同"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 ...
李书福:我们一定要坚持开放式良性竞争,坚持不打价格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30 19:01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坚持开放式良性竞争,不打价格战,专注于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和企业道德战 [1] - 公司核心价值理念为"用户至上、战略引领、'元动力'保障",致力于让顾客满意 [1] - 公司提出"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投入智能电动化汽车产业,又坚持传统内燃机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引领 [6]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强调造车需苦练基本功,遵循汽车产业发展规律,稳扎稳打,厚积薄发 [3][4] - 公司通过全球收购学习老牌车企的造车技术、品控体系、安全技术等,为技术创新提供根基 [4] - 公司在智能化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包括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体系、Flyme Auto智舱技术、低轨卫星互联网服务等 [7] - 公司完成电池内部整合,成立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神盾金砖短刀电池和星驱、威睿十一合一电驱动合成箱技术 [8] 产品布局与市场表现 - 公司旗下极氪、领克、银河基本实现全面电动化,吉利中国星实现全面油电混合或小型经济型节能环保型技术路线 [6] - 吉利中国星产品因出口市场需求保持传统内燃机产品,后续将进行混合动力转型 [6] - 公司醇氢电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醇氢电动新能源商用车产销两旺,在东北寒冷地区表现突出 [6] 全球化战略 - 公司在东南亚加快本土化进程,在欧洲、美国加强与沃尔沃等汽车公司协同,在韩国等市场与雷诺等企业进行产能合作 [8] - 公司强调合作需实现1+1>2的共赢效果,避免零和博弈,在全球合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参与市场竞争 [8] - 公司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清晰有效的市场开拓策略,因地制宜提高全球市场份额 [8]
华为智能汽车生态“朋友圈”持续扩大与东风汽车全面深化战略合作
证券日报· 2025-05-26 00:03
据悉,双方还计划共同筹建联合创新实验室,专注于车载软件研发平台的构建、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持续迭代,以及人工 智能技术在汽车领域广泛场景的应用开发,力求在技术创新层面取得突破。 此外,双方的合作范围还将延伸至东风汽车旗下的东风岚图、东风猛士、东风奕派、东风日产等多个品牌,旨在共同打造 一系列覆盖不同市场细分、精准对接全球用户需求的智能化汽车产品。同时,双方也在积极探索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商用车领 域的可能性,力求通过"硬核产品"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携手构建一个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智能出行生态系统。 本报记者 刘钊 5月23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武汉正式签署全面 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汽车智能化、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生态共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这是继2018年双方首次合作后,两家企业在汽车智能化赛道上的又一次里程碑式升级,是东风汽车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华为智能汽车生态"朋友圈"持续扩大的缩影。 作为中央直管的特大型央企,东风汽车拥有56年的造车经验,是引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回溯双方合作历程, ...
财咨道最新消息:比特币破新高,多领域政策引发投资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5-23 10:56
5月22日财咨道收盘点评:在资本市场中,每日的消息面如同风云变幻的气象,时刻影响着市场的走 势。财咨道作为专业的投资顾问平台,时刻关注着各类动态,为投资者解读背后的逻辑。今日市场收 盘,让我们一同梳理重要消息对市场的影响。(财咨道投顾刘露文A0940624070007 观点仅供参考,投 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广东网络游戏产业政策助力文化经济发展 上海科技服务业政策推动创新发展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前 沿科技、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建立 "未来产业基金 + 高质量孵化器 + 概念验证中 心 + 集聚区" 体系化布局机制。财咨道指出,这一政策将为上海的科技服务业注入强大动力。未来产业 基金将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高质量孵化器有助于培育创新项目,概念验证中心则能提高概念验证 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集聚区的建设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一系列举措有望吸引更多优质科技 企业和人才汇聚上海,在资本市场上,相关科技服务、前沿科技等板块可能迎来投资机遇。 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宣布特斯拉愿尽可能帮助其他汽车公司,开放全部专利,允许 ...
历史性突破!比亚迪在这一市场,首次超过特斯拉!
中国经济网· 2025-05-22 21:51
比亚迪欧洲市场表现 - 4月在欧洲市场电动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新增登记销量7231辆,同比增长169%,跻身电动汽车销量前十大品牌 [1] - 总销量(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跃升359%,相比特斯拉的销量优势更为明显 [3]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7.2万辆,同比增长41.26%,成为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 [3] 特斯拉欧洲市场表现 - 4月登记销量同比大跌49%,排名倒退一位 [3] - 瑞典销量同比骤降81%,德国销量几乎减半 [4] - 在华销售同比下降6%,连续7个月同比下滑 [4] 市场竞争格局 - 比亚迪凭借规模化"智驾平权"策略,将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下沉至7万元级市场 [3] - 特斯拉依靠FSD技术溢价维持中高端定位 [3] - 比亚迪的竞争对手已不仅是国内车企,而是作为中国车企代表与特斯拉展开竞争 [3] 行业影响 - 分析师认为这是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分水岭,尽管月度销售总量差距不算巨大,但影响巨大 [3] - 国内涉及智能辅助驾驶业务的上市公司至少300家 [3] - 比亚迪庞大的销量为其辅助驾驶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 [3] 外部因素 -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欧洲销量下降与经济疲弱有关,并称所有车企都面临同样情况 [4]
华为“朋友圈”凭什么越来越大?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15:11
华为汽车生态圈发展 - 公司自2009年涉足车载模块开发,2019年全面大规模进军汽车业务,目前合作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长安、江淮、北汽蓝谷、上汽集团等[1] - 合作模式涵盖零部件供应、HI模式、智选车模式,其中智选车模式下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营销及销售,并开放手机门店作为渠道[1] - 问界系列、智界系列等智选车模式案例成功,逐步构建庞大汽车生态圈[1] 2025上海车展动态 - 鸿蒙智行携"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集中亮相,发布新成员"尚界"品牌[2] - "尚界"由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定位时尚精品,首期投入60亿元,组建超5000人团队并建设专属超级工厂[2] - 丰田发布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铂智7X,采用华为智能辅助驾驶技术[3]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为首款搭载华为乾昆辅助驾驶技术的燃油车,支持高速NOA、城市NOA及AVP泊车功能[3] 技术实力与创新 - 公司将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提供智能化、网联化支持[5] - 乾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ADS 4驾驶辅助系统、Harmony Space 5鸿蒙座舱、XMC数字底盘引擎[5] - 智能电动Drive ONE解决方案覆盖全场景运动域、B+级车运动域等,主打续航、安全、操控体验[5] 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 - 问界M5、M7成为新能源市场热门车型,M9凭借高端定位受追捧[6] - 合作车企赛力斯实现扭亏为盈,市值跃居国内第三大车企[6] - 岚图梦想家加入华为技术后销量显著提升,成为MPV销冠[6] - 公司技术应用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6]
自动驾驶出海:墙内开花香墙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4:08
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出海动态 - 文远知行与优步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未来5年新增15座国际城市部署Robotaxi服务,涉及欧洲、中东等区域[3] - Momenta与优步合作将自动驾驶车辆引入优步平台,首批合作车型将于2026年初在欧洲启动[4] - 小马智行与优步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在中东市场接入Robotaxi服务,并逐步向北美、东南亚扩张[4] - 百度"萝卜快跑"计划扩展至瑞士、土耳其、日本,此前已与迪拜签署协议部署超1000辆无人车[5] 区域市场拓展策略 - 东南亚、中东成为首选目的地,因开放度高、场景明确[5] - 中东地区如阿联酋、沙特将自动驾驶视为智慧城市核心,阿布扎比已启动自主快速交通系统[6] - 欧洲市场通过《欧洲汽车行业行动计划》推动向智能、清洁、网联汽车转型[6] 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 - L4自动驾驶Robotaxi/Robobus为主要抓手,中国企业提供技术赋能优步[7] - 文远知行技术迭代效率提升3倍,法国项目收费比人工驾驶低20%,日均订单200单[7] - Momenta采用"无图技术"适配全球复杂路况,计划2025年底在慕尼黑、巴黎启动全无人测试[8] - L2与L4技术并行发展,中国企业在AI大模型、Robotaxi量产等关键技术实现工程化[9] 市场数据与渗透率 - 2025年中国市场L2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渗透率将达62%[10] - 2025年高速NOA渗透率预计10.8%,城市NOA渗透率9.9%[10] - 地平线与大众合作开发高阶智能驾驶方案,计划2026年在主要海外市场量产[11] 行业驱动因素 - 国内整车企业海外布局带动配套供应商体系延伸[9] - 新能源汽车崛起为自动驾驶技术出海打开局面,形成"整车+技术"打包输出[9] - 跨国零部件企业利用中国智驾优势拓展全球业务,如博世获5家中国车企定点合作[11] 技术优势与效率 - Momenta通过复用国内30亿公里驾驶数据,将新城市落地周期压缩至6个月,效率提升3倍[8] - 中国企业在复杂城市交通环境积累大量实践经验,技术成熟度受国际认可[9] - 智能辅助驾驶完成从高精地图到端到端大模型的技术演进,成本不断降低[10]
本田联手宁德时代开发磷酸铁锂电池
起点锂电· 2025-04-26 19:38
本田汽车与宁德时代及梦腾智驾合作 - 本田汽车宣布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 共同开发电池直接集成于车身的高效平台 并携手研发磷酸铁锂电池技术 计划应用于即将推出的第三代YE系列车型 [2] - 本田与中国梦腾智驾在高级辅助驾驶技术领域展开合作 [2] - 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聚焦于电池技术创新与应用 旨在提升车辆续航能力和安全性 [2] - 与梦腾智驾的合作将助力本田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推动其智能化发展 [2] 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 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2] 锂电行业动态 - 锂电项目落地马来西亚 [2] - 国轩高科海外营收突破百亿 [2] 行业活动 - 2025起点轻型动力电池及两轮车换电大会将于7月10-11日在无锡举办 [2] - 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系统高峰论坛将拓展新兴应用市场 [3]
智驾下半场:有人掉队 有人渐入佳境
和讯· 2025-04-23 18:07
以下文章来源于和讯商业 ,作者徐帅 和讯商业 . 商业世界的故事、逻辑、认知。由"和讯商业"团队出品。 多位智驾工程师对和讯商业表示, 新规虽延缓了智驾的落地节奏,却并未动摇其作为未来竞争入场券的战略地位。 "开发阶段的影响其实不大,但新规提高了测试阶段的验证成本和OTA的成本,这对于商业化落地困难、资金链薄弱的企业来说,不是好消息,可能会加速 他们的退场。" 上海车展前一周,发布会依旧密集,但曾经铺天盖地的智驾营销已经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高度同质化的安全功能展示。 用生命换来的这道紧箍咒,让曾经沉醉于智驾狂欢的车企骤然清醒,在营销层面迅速恢复克制和冷静。 但营销急刹车的表象之下,技术的军备竞赛仍在进行中。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项新规,智驾行业洗牌的征兆也早有端倪。2024年以来,裁员潮与业务收缩基本席卷了整个主机厂的自研赛道。一部分智驾供应商同 样举步维艰,持续亏损与量产难题几乎平等地折磨着这些企业,悲惨者如纵目科技,已经倒在了IPO门前。 但与此同时,也有企业靠技术实力和抓机会的能力,在残酷的竞争中继续拉开与追赶者的差距,比如"地大华魔"。 站在2025年智驾新规发布的节点上,回顾近几年智驾产业的发展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