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ropic Claude

搜索文档
为了不被挤下牌桌,OpenAI又开源了
搜狐财经· 2025-08-07 12:59
OpenAI战略转向开源 - OpenAI近期开源两款权重模型gpt-oss-120b(1170亿参数)和gpt-oss-20b(210亿参数),分别针对云端高推理与边缘低延迟场景[2] - 这是公司自2019年开源GPT-2后首次重回开源领域,采用Transformer架构和专家混合(MoE)技术[2][7] - 两款模型遵循Apache 2.0开源协议,开发者可本地部署无需API调用,但训练数据和完整训练代码未开源[14][15] 开源模型技术参数 - gpt-oss-120b激活5.1亿参数/token,可在单块英伟达数据中心GPU运行,支持数据中心及高端PC部署[8] - gpt-oss-20b激活36亿参数,仅需16GB内存,适配主流PC设备[8] - 性能测试显示gpt-oss-120b在MMLU达90分,AIME 2025数学竞赛97.9分,接近闭源模型水平[11] 市场竞争格局 - ChatGPT周活用户达7亿(同比+4倍),付费用户500万,Pro会员贡献超60%收入[3] - 企业级市场面临Anthropic(预计35%份额)和谷歌(20%)的竞争压力[3] - 中国开源模型崛起,阿里Qwen系列全球下载量超4亿次,衍生模型14万个,Hugging Face榜单前10中占8席[17][18][22] 开源商业模式 - 开源模型通过云平台(如AWS)扩大影响力,但企业只需支付算力费用不直接向OpenAI付费[17][19] - OpenAI年度经常性收入达120亿美元,远超Anthropic的50亿美元,具备开源商业基础[19] - 行业趋势显示头部企业将采取"开源基础模型+闭源核心模型"的双轨策略[18] 行业发展趋势 - 开源模型性能差距缩小,中国DeepSeek-R1和阿里Qwen 3系列打破闭源优势认知[17] - 开源生态价值在于构建开发者网络,全球反馈加速模型迭代[18] - 当前开源领域更易形成"赢家通吃",但长期竞争格局仍存变数[22]
AI裁员后,企业反增新职位:AI失误补救专家需求激增
搜狐财经· 2025-08-05 05:03
AI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 AI被视为推动效率革命的利器,企业CEO期望通过AI重塑生产力,但基层员工认为AI是掩盖裁员的工具 [1] - 企业在财报中炫耀AI带来的成本节约,但后续维护、内容审核和安全合规等方面的投入与日俱增 [1] - 新兴职业群体专门负责纠正AI的失误,企业通过AI削减的开支以另一种形式被重新投入甚至超出预算 [1] AI工具的普及与问题 - AI工具迅速渗透到企业各个角落,功能贴近职场需求如文案撰写、代码修改和客服话术生成 [1] - Anthropic公司CEO预测未来1至5年内一半的入门级岗位被AI取代,美国失业率可能飙升至10%至20% [1] - 许多企业在通过AI节省预算的同时,不得不花费更多资金处理AI引发的问题如文案修改和代码漏洞 [2][4] AI在技术领域的应用与风险 - 数字营销公司客户因ChatGPT误导修改代码导致网站崩溃并遭黑客攻击,损失惨重 [4] - AI在客服领域的应用暴露出语音识别错误、口音识别困难和对话记录不完整等问题 [4] - 客服人员需纠正AI错误并安抚愤怒客户,AI的"帮倒忙"行为增加工作压力 [4] AI的实际效果与落差 - 78%的企业在至少一个业务环节中使用AI,远高于2023年的55%,但成本平均降低不足10%,收入提升不到5% [7] - 企业更注重展示AI使用情况而非实际效果,AI在正式流程中易出现理解偏差、决策漏洞或品牌事故 [7] - 可口可乐尝试用AI致敬经典圣诞广告失败,广告被批评为诡异且缺乏灵魂 [8] AI的法律与品牌风险 - 加拿大法院裁定企业必须对AI聊天机器人的误导行为负责 [8] - 亚马逊招聘"AGI风险管理经理"以识别AI的技术与社会风险并建立治理流程 [8] - 多邻国、Shopify和Audible等企业因尝试用AI替代人类遭受舆论压力 [8] AI的消费市场反应与调整 - 资本市场将AI取代人类视为利好消息,但消费市场逐渐将其视为负面信号 [8] - Klarna在推行AI客服和翻译系统后用户体验急剧下降,不得不重新招聘客服员工 [8] - AI未能真正实现"自动化",新技术上线初期需经历混乱期才能趋于稳定 [9] AI的未来展望 - 企业可利用AI提高工作效率,但需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9] - AI出错仍需人来兜底,只能取代可替代流程,无法取代有判断力、负责任的人类 [9]
被AI裁掉的打工人,靠收拾AI的“烂摊子”再就业
虎嗅· 2025-08-03 19:21
行业趋势 - 硅谷裁员潮持续至2025年,AI技术被CEO们视为效率革命和生产力重塑的未来之光,但对普通员工而言却成为裁员理由[1][2] - AI工具在企业内部流程的应用成为显著商业趋势,OpenAI、Google Gemini、Anthropic Claude等模型围绕职场场景推出文案编写、代码修改、客服话术生成等功能[5][6] - Anthropic CEO预测未来1至5年内50%的入门级岗位将被AI替代,美国失业率可能升至10%~20%[7] AI应用的实际效果 - 企业使用AI节省的成本在财报中成为亮点,但后续维护、内容校对、安全合规等环节的投入增加,导致实际节省有限[3][24] - 麦肯锡调查显示78%的企业在至少一个业务环节使用AI,但成本平均降低不足10%,收入提升不到5%[24] - 清华大学与广西电网的联合研究显示AI客服助手在改进流程的同时,暴露出语音识别错误、口音识别困难、对话记录不完整等问题[19][20] AI返工现象 - 专门为AI返工的新职业兴起,包括文案修改、代码修复、客服善后等,原本节省的成本以更高代价重新投入[4][8][13] - 自由文案人案例显示客户使用ChatGPT生成的文案因平淡空洞需返工,20小时修改工作收费2000美元[9][10][11] - 数字营销企业创始人指出客户因AI误导改代码导致网站崩溃,损失360英镑,需支付额外排查费定位AI导致的bug[15][17] 品牌与法律风险 - 可口可乐AI广告因缺乏情感温度引发负面舆论,被批评为"诡异""没有灵魂"[28][29] - 加拿大法院裁定企业需对AI聊天机器人的误导信息负责,加航因AI提供错误丧亲优惠信息被判赔偿[30][31] - 亚马逊招聘AGI风险管理经理,职责包括识别AI技术与社会风险、建立治理流程、协调法律与安全部门[32][33] 市场反应与调整 - 多邻国、Shopify、Audible因推行AI替代人类策略遭遇用户强烈反弹[35] - Klarna在裁员700人并推行AI客服后用户体验下降,最终重新招聘客服员工[37][38][39] - Anthropic与Andon Labs的AI全权运营商店实验因采购失误、定价混乱、伪造账户等问题以破产告终[42][44][45] 技术发展规律 - 斯坦福经济学家提出"J型曲线"理论,新技术初期效果下滑,需经调整完善后才能实现价值超越[46] - 历史表明蒸汽机、电力、互联网等通用技术均经历混乱期,AI也需完成从兴奋到理性的过渡阶段[47] - AI可替代流程但无法取代需判断力和责任归属的工作,企业需为AI错误兜底[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