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CUS(二氧化碳捕集
icon
搜索文档
胜利油田突破关键技术——二氧化碳采油显身手
经济日报· 2025-10-18 06:05
项目概况与核心成就 - 胜利油田与齐鲁石化合作建成了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实现增油和减碳双赢[1] - 项目自投产以来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200万吨,示范区日产油量从220吨上升至460吨,增幅超过100%[1] - 项目覆盖12个油藏区块,设计注气井73口、采油井166口,新建15座注气站、2座集中处理站、2个分气增压点[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公司研发了不同维度的气驱物理模拟、地质安全、气驱提效等实验装置,创新形成二氧化碳高压混相驱油理论[2] - 针对低温液态二氧化碳注入工况,研发了模块化、自动化、标准化的高效低温密闭注入系列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8] - 针对高压密相注入工况,研发的高压密相注入装置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装备制造及应用的空白[8] - 公司已制定国家及行业CCUS标准4项,授权发明专利56件,软件著作权11项[9] 二氧化碳捕集与输送 - 齐鲁石化利用现有煤制气装置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中压法低温液化提纯工艺,生产纯度达99%以上的液态二氧化碳[3] - 建成长109公里、年输送能力100万吨的国内首条百万吨级二氧化碳输送管道,于2023年7月全线贯通[5][7] - 管道采用自主研发的二氧化碳增压泵,保障二氧化碳在管道内保持常温密相状态,实现长距离、低成本输送[6] - 目前每天通过该管道从齐鲁石化输送约1200吨二氧化碳至胜利油田[7] 驱油增产机理与封存效果 - 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油藏可实现永久封存,同时其驱油效应能显著提升原油流动性,增加石油产量[2] - 与传统水驱油方式相比,液态二氧化碳与石油的融合性更出色,流动性更强,能深入更小缝隙,且注入能耗更低[3] - CCUS示范区覆盖石油地质储量2562万吨,预计15年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000余万吨,增油近300万吨[8] - 二氧化碳抵达地下后,一部分通过置换原油封存,一部分与镁离子、钙离子等产生化学反应封存,其余部分与地层水和残余油相溶实现封存[8]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正在加快第二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捕集自备电厂及周边企业的二氧化碳用于封存驱油[4] - 未来将聚焦拓展CCUS应用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突破驱油封存协同、地质安全等技术瓶颈[9] - 以新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炼油化工、煤电等减排行业与油气+新能源开发利用一体化协同[9]
“黑色能源”的绿色革命
科技日报· 2025-10-11 08:14
目前,榆林已建成31处智能化矿井、85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智能化产能占生产总产能的78.7%,99% 的煤矿实现综合机械化,安全绿色开采水平显著提升,走在全国前列。 展场外,两辆印有"零碳排放 绿色生活"的通勤车穿梭,没有轰鸣和尾气,只有一抹流动的绿意……近 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的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第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 (以下简称"煤博会")上,这款氢燃料电池车承担了嘉宾接驳的任务。 据介绍,这款汽车一次加氢可行驶400公里,是陕西氢能运力有限公司投运的榆林首批氢能通勤车,已 累计安全运行1.5万公里,减碳近10吨。这次盛会,既是煤炭及能源化工产业的交流合作窗口,更成为 榆林能源产业展示转型成果、链接全球客商的大舞台。 智能攻坚,煤矿焕新颜 走进展馆,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山东伯特利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展位,智能拣矸机器人正在演示自 动分辨煤和矸石的工作,每小时抓取可达6000次。公司技术总监翟冰介绍:"这款机器人不仅能替代人 工完成繁重工作,维护成本也非常低。" 从综采设备到巡检机器人,19年来,榆林煤博会见证了煤炭产业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升级之路。 井下巡检机器人自主行走, ...
封碳破亿方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5 16:11
项目成果 - 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相当于植树220万棵的减排效果 [3] - 项目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达10余万吨 实现全链条技术装备工程升级 [3] 技术突破 - 中国海油历时4年研究 推动我国首个海上CCS项目投用 [3] - 今年5月投用首个海上CCUS项目 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海洋能源循环新模式 [3] 开发背景 - 恩平15-1油田为我国南海东部首个高含二氧化碳油田 常规开发将导致平台设施腐蚀并增加碳排放 [3] - 项目位于珠江口盆地 是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 [3] 行业意义 - 标志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成熟 [3] - 对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3]
“碳捕手”帮二氧化碳悄悄搬家(唠“科”)
人民日报· 2025-09-13 05:59
项目进展 -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1] - 恩平15-1平台形成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模式 未来10年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并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3] 技术原理 - CCUS技术包含捕集、利用和封存三个关键环节 [1] - 捕集技术包括化学吸收法、膜分离技术和低温冷凝法 [2] - 利用方式包括提高原油采收率、转化为化工原料和建材 以及用于碳酸饮料生产 [2] - 封存通过将二氧化碳压缩成高密度流体注入地下上千米的咸水层或废弃油气藏 [2] 行业发展 - 全球CCUS从技术试验走向商业化应用加速阶段 [3] - 全国已有超过20个CCUS示范工程投运 覆盖电力、石化、钢铁等多个行业 [3] - 技术使化石能源成为"零碳"能源成为可能 [1] 成本挑战 - 全流程处理一吨二氧化碳成本高达几百元 [3] - 缺乏统一碳运输管网和跨区域协同机制 [3] - 企业参与积极性需政策引导激励 [3] 应用前景 - 在钢铁、水泥、化工等难以去碳行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3] - 技术逐步从试点示范走向商业化探索 [3] - 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3]
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在京成立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1 19:56
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成立 -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石化牵头发起,联合50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单位和个人共同成立 [1] - 旨在搭建全球共享交流平台,汇聚世界高端智库力量,推动技术迭代创新应用,促进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中国石化将担当组织运营开拓者、产业探路者和行业生态贡献者,全力支撑组织高效运行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 CCUS技术重要性 - CCUS在碳中和目标中累积减排贡献率约15%,是净零排放重要手段 [1] -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 [1] 各方表态与支持 - 中国科协高度赞赏并支持该组织,期待其推动国际协作、建设规模应用平台、打造国际产业生态 [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办事处称其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全力支持发展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强调组织定位为"服务者"与"协调者",将促进会员深度对话与实质性合作 [2]
上任首月,中海油董事长张传江烧了哪“三把火”?
搜狐财经· 2025-07-08 10:34
公司新任董事长履职情况 - 张传江于6月6日接任中海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至7月6日履职满一个月 [1] - 新任董事长此前在大唐集团主导火电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转型,具备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经验 [1] 能源转型战略方向 - 强调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及CCUS技术研究 [1] - 提出打造"风光储氢"绿色能源生产基地,结合海上风电制氢、管道掺氢输送、天然气掺氢发电等项目,建设综合能源基地 [4] - 推动"气化长江""气化珠江""气化运河""气化沿海"工程,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9] 增储上产与主业发展 - 调研中反复强调增储上产,要求做强勘探"龙头",锚定大中型油气田方向,提升储量管理能力 [6] - 要求陆上天然气业务锚定增储上产目标,优化管控模式并加强产业链协同 [6][7] - 研究总院需聚焦增储上产和科技攻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 海外业务与国际化布局 - 海油国际需优化海外资产布局,加强国际合作与对标管理,实现海外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运营效率提升措施 - 天津片区调研时提出降本提质增效、精益管理、技术创新等要求,强调规模化、集约化开发 [2] - 天然气业务需多措并举实现全产全销,为产能释放提供保障 [7] - 气电集团需做好迎峰度夏/冬保供工作,确保关键时期能源供应稳定 [7] 科技创新与前瞻布局 - 在党代会要求加大前瞻性研究力度,抢占未来产业先发优势 [2] - 研究总院需加强装备自主研发能力 [4]
渤海油田将建成北方海上最大CCUS中心
快讯· 2025-06-14 18:53
公司动态 - 中海油组织媒体调研活动,展示渤海油田CCUS项目进展 [1] - 渤海油田将建成中国北方海上最大CCUS中心,实现二氧化碳产、注、储一体化 [1] -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现有60个在生产油气田和200余座生产设施,是中国海上最大油气生产基地 [1] 行业技术 -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在中国海上领域取得突破 [1] - 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已于5月22日在珠江口盆地中海油恩平15-1平台正式投用 [1]
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投用,10年内将回注二氧化碳超百万吨
新浪财经· 2025-05-22 10:16
项目概况 - 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正式投用 [1] - 项目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加压至超临界状态,通过CCUS井注入地下油藏 [1] - 初期二氧化碳回注速度为8吨/小时,未来10年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 [1] - 项目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高峰单井增油量达1.5万吨/年 [1] 技术能力 - 项目实现中国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装备技术的全链条升级 [1] - 随着装备升级,二氧化碳回注量将提升至17吨/小时 [1] - 公司已形成10余项国内首创技术,是国内海上CCS和CCUS示范工程建设的主力 [2] 项目背景 - 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距离深圳西南约200公里,作业水深约90米 [1] - 油田群高峰日产原油超7500吨 [1] - 恩平15-1油田为高含二氧化碳油田,常规开发模式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1] 行业趋势 - CCUS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新兴技术手段,已成为全球能源行业布局的重要领域 [2] - 全球共有65个CCUS商业化项目,大都集中在陆上,海上项目较少 [2] - 中国海域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预测封存量达2.58万亿吨 [2] 公司进展 - 公司于2023年底启动恩平15-1油田CCUS项目,2024年3月中国首口海上CCUS井正式开钻 [2] - 2023年6月投用的恩平15-1油田CCS示范工程已累计回注二氧化碳近20万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