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areAI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又将诞生一个明星IPO
投中网· 2025-07-29 14:48
核心观点 - 浙大校友裘加林创立的微脉即将在港交所IPO,这是其继银江技术后打造的第二个上市公司 [4][7][9] - 公司通过连接医院、医生、患者及药企、保险等合作伙伴,提供线上+线下的全病程管理服务,覆盖治疗前到治疗后的整个健康管理过程 [4][8][11] - 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614亿元增长至2030年365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4.6% [12] - 公司估值已达40亿元,获得包括元璟资本、IDG资本、经纬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 [3][15][16]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裘加林2009年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带领银江技术成为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 [7] - 2015年抓住"互联网+医疗"机遇创立微脉,推出APP与公立医院合作 [7][8] - 2021年服务已覆盖30多个省份、2000多家医院,累计就诊超10亿人次 [8] - 2023年完成D+轮融资,估值达5.6亿美元(约40亿元) [16] 业务模式 - 设立157家医院专属全病程管理中心,配备360多名医疗助理提供线下服务 [11] - CareAI平台结合大语言模型提供线上健康管理,覆盖1000多种疾病方案 [11] - 与47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合作支付结算、病历调阅等基础服务 [11] - 收入主要来自全病程管理服务(占比73%)、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和保险经纪服务 [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12亿元、6.28亿元和6.53亿元 [12]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4.14亿元、1.5亿元和1.93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收窄至0.3亿元(2024年) [12] 资本运作 - 获得元璟资本、IDG资本、经纬创投等连续多轮投资 [15] - 2020年获得BV百度风投等机构投资 [16] - 2025年与信银签订600万美元可换股承兑票据协议 [17]
微脉赴港IPO:研发大降、三年累亏7.5亿
搜狐财经· 2025-07-26 08:4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毛利由原披露的-1.29亿元更正为1.29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微调为6.3亿元,年度亏损上调至4.1亿元 [1]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5.12亿元增至6.53亿元,但同期亏损总额超过7.5亿元(2022年亏4.14亿、2023年亏1.50亿、2024年亏1.93亿) [2] - 2024年资产负债率高达737.62%,流动负债净额-20.43亿元,负债净额-19.59亿元 [6] - 2022至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分别为-2.43亿、-0.83亿及-0.39亿元 [11] 业务结构 - 2024年全病程管理服务贡献72%收入(4.7亿元),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占19.4%(1.26亿元),保险经纪业务占8.6%(5626万元) [3] - 2022年至2024年整体毛利率从17.2%提升至19.9% [4] - 研发开支从2022年8066万元锐减至2024年2981万元,研发费用率从15.8%降至4.6% [4] 资本动态 - 创始人裘加林通过iChoice Holding持股24.35%,为最大股东 [9] - 完成6轮融资,D+轮后估值达5.59亿美元(约4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IDG资本、百度资本等 [9] - 经纬创投在2025年5月上市前转让全部股权退出 [10] 行业背景 - 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规模从2020年163亿元飙升至2024年6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9.3%,预计2030年达3654亿元 [12] - 政策推动医疗模式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加推高需求 [12] - 行业面临盈利模式不清、用户付费意愿低、公立医院合作落地缓慢等难题 [13] 战略与挑战 - 公司提出扭亏策略:扩展4700家医疗机构合作网络、AI提升效率、压缩销售开支、财务重组 [13] - 2022至2024年因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分别录得损失1.73亿元、0.43亿元和1.52亿元 [13] - AI商业化验证存疑,2023年推出CareGPT但研发投入逆势下降 [11]
微脉递交上市申请,AI全病程管理模式跑通、已实现规模化收入
36氪· 2025-06-28 18:07
公司概况 - 微脉是一家AI全病程管理服务提供商,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采用与医院深度合作的模式,组建多学科服务团队为患者提供全病程管理服务 [2] - 截至2024年底,已与157家公立医院建立独家院内全病程管理中心,并与4700家医疗机构合作,累计服务患者约50万人 [2][7] 业务模式 - 商业模式以C端付费为主,70%收入来自全病程管理服务 [5][6] - 收入来源包括全病程管理服务(72%)、医疗健康产品销售(19.4%)、保险经纪服务(8.6%)[7] - 2024年每服务方案的人均服务价值约1600元,为行业均值4倍以上 [1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5.12亿元、6.28亿元、6.53亿元,保持稳步增长 [4]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收入比例从2022年38.7%降至2024年14.5%,营运效率显著提升 [21] - 目前尚未盈利但亏损持续收窄,预期短期内实现盈利 [4][21] 技术能力 - 自主研发CareAI平台,采用M.A.S.及MoM架构,已深度融入全病程管理流程 [12] - AI应用覆盖诊前(智能导诊/预问诊)、诊中(报告解读/云陪诊)、诊后(健康计划生成)全流程 [14][16] - 通过AI将患者响应时间从几小时缩短至几分钟,提升服务效率与满意度 [17] 行业背景 - 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院重视成本管控,全病程管理成为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 [11] - 特定专科(如产科)因市场竞争加剧,对全病程管理服务需求尤为迫切 [11] - 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结合成为行业趋势,为公司拓展保险经纪服务创造机会 [22] 发展战略 - 持续扩大医院网络,通过单院定制化运营、跨院质量一致性保障等策略支撑业务扩张 [18][19][20] - 拥有360多名医疗助理组成的驻院团队,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 [18] - 在巩固核心业务同时,拓展保险经纪和医疗健康产品销售等多元化收入来源 [22]
微脉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近三年未实现年度盈利
证券日报网· 2025-06-27 21:50
公司上市及融资情况 - 微脉于6月27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提升AI能力、扩大全病程管理服务、拓展医疗管理生态圈、策略性投资及营运资金 [1] - 公司已完成6轮融资,D+轮融资后估值为5.59亿美元,投资方包括源码、元璟资本、经纬、IDG China等机构 [1] 业务模式及市场地位 - 微脉是中国前三大全病程管理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最大的患者导向AI赋能全病程管理服务提供商 [1] - 公司业务分为全病程管理服务(2024年收入4.7亿元占比72%)、医疗健康产品销售(1.26亿元占比19.4%)和保险经纪服务(5626万元占比8.6%) [2] - 公司合作157家医院设立全病程管理中心,覆盖4700家医疗机构提供支付结算及病历调阅服务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12亿元、6.28亿元、6.53亿元,呈现稳步增长 [2] - 同期毛利为0.88亿元、1.18亿元、-1.29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4.14亿元、1.50亿元、1.93亿元 [2] 行业前景及竞争优势 - 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规模从2020年163亿元增至2024年614亿元,复合增长率39.3%,预计2030年达3654亿元 [3] - 公司优势包括:深度整合157家医院资源覆盖80个病种服务50万患者、AI技术赋能CareAI平台提升效率、分层服务客单价超千元高于行业均值 [3]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计划通过IPO资金巩固业务布局,重点将公立医院合作网络转化为数据资产,推动AI医疗从辅助工具向核心价值创造者转型 [3]
全病程管理平台“微脉”递表港交所 能否打破亏损魔咒?
搜狐财经· 2025-06-27 17:05
公司概况 - 全病程管理平台"微脉"于2024年6月27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 [1] - 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20日注册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法定代表人为裘加林注册资本5172.3514万元人民币 [2] - 基于AI大数据5G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赋能医院向用户提供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 [1] 业务规模 - 截至2024年服务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上线280余座城市合作医院超2500家累计服务人次超10亿 [4] - 与500多家医院深度合作全病程管理业务覆盖30多个专科1000多个管理路径服务300多万人次 [4] - 20万名医生在平台上提供20000余种医疗健康服务SKU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12亿元6.27亿元6.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9% [6][11] - 同期毛利及毛利率分别为0.88亿元(17.2%)1.18亿元(18.9%)1.297亿元(19.9%) [6] - 年内亏损分别为4.14亿元1.495亿元1.9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33亿元0.99亿元0.30亿元 [9] - 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2年45.6%收窄至2024年4.6%经调整EBITDA率从-42.5%收窄至-2.5% [9] 业务模式 - 全病程管理服务贡献72%收入2024年客单价达1600元超行业均值4倍 [11][13] - 与157家医院签约设全病程管理中心联动4700家机构构建"院内+院外"闭环覆盖80个病种服务50万患者满意率超99.9% [16] - CareAI平台节省3.12万小时医护时间实现智能分诊(候诊时间缩短40%)健康画像生成(效率提升80%)医护效率提升40% [17] 行业前景 - 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614亿元增至2030年3654亿元复合增长率34.6% [14] - 依托50万患者数据与医院网络可探索医药电商保险经纪等增值服务形成"服务+产品+金融"生态闭环 [14] - 与波克城市合作开发游戏化MCI治疗产品构建数字疗法技术壁垒 [14] 市场竞争 - 数字健康赛道竞争者包括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上市公司及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等未上市企业 [20][21] - 差异化竞争力在于"AI+全病程管理"生态构建规避互联网平台流量依赖与传统服务商资源垄断 [19] - 需将157家医院成功经验复制至全国3000余家三甲医院面临医院信息化水平与管理流程差异挑战 [19] 融资历史 - 上市前累计获得6轮融资总额约20亿元人民币包括2025年D轮2亿人民币2020年C+轮1亿美元等 [5] - 主要投资方包括百度资本IDG资本经纬中国源码资本等 [5]
微脉港股IPO:医疗数字化转型领跑者,面临营收多元化挑战
金融界· 2025-06-27 09:51
公司概况 - 微脉是中国人工智能全病程管理服务的首创者及领导者,总部位于杭州,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前三大全病程管理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患者导向AI赋能全病程管理服务提供商 [1] - 公司业务模式以全病程管理为核心,直接与公立医院签约建立多学科健康管理团队,服务覆盖患者从治疗前到治疗后的整个健康管理过程 [1]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与157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每家医院设立专门的微脉全病程管理中心,同时与超过4,7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合作提供支付结算等服务 [1] - 公司累计服务约50万名全病程管理患者,服务范围包括治疗安排与预约、用药管理、康复指导等 [1] 技术平台 - 公司开发了采用M A S(多智能体系统)及MoM(混合模型)架构的CareAI平台,是中国首批AI医疗管理平台之一 [2] - CareAI平台将多个最新大语言模型与动态医疗信息知识库相结合,动态调配最优模型组合,在关键性能指标上明显优于单一模型解决方案 [2] - 平台为患者提供用药提醒、症状评估、治疗说明及生活方式指导,并能自动将相关情况升级至人类医疗专业人员处理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收入达人民币6 5亿元以上,较2023年的6 28亿元和2022年的5 12亿元有所增长 [2] - 收入构成:全病程管理服务占72 0%,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占19 4%,保险经纪服务占8 6% [2] - 2024年净亏损为人民币1 93亿元,较2023年的1 5亿元有所增加,但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经调整净亏损已从2022年的2 33亿元改善至2024年的3020万元 [2] 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的少数官方管理式健康管理合作伙伴之一 [1] - 作为行业领导者,公司致力于运用AI赋能医疗服务行业,链接医院、医生及患者,重构医院的医疗服务价值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