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ep Seek
icon
搜索文档
AI投资逆势活跃:大模型占比超30%,开源驱动应用向纵深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1:20
行业投资概况 - 2024年中国AI产业领域共有投资案例1156起,披露总投资金额近850亿元 [1] - AI领域投资轮次偏早期,A轮及A轮之前投资案例数占比近7成 [1] - A轮、B轮的平均投资金额均过亿元 [1] - 2024年AI大模型领域投资金额约260亿元,占比超过30% [3][6] - 智能驾驶、AI芯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投资金额占比较大 [6] - AI+医疗、智能驾驶、AI基础设施、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AI芯片、AI+工业等细分领域合计案例数占比78.4% [6] 区域分布 - 北京、上海、深圳、江苏、浙江等五个地区在AI产业领域合计投资案例975起,占比84.3% [6] - 上述地区合计投资金额744.3亿元,占比87.8% [6] - 杭州推出"杭创E站"平台,打造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联动服务生态体系 [6] 技术发展趋势 - 开源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之一,对"算、数、模、用"各环节产生深刻影响 [1][2] - 国产芯片已具备适配推理场景的能力,推动国产算力芯片大规模应用 [1] - 工具是当前模型落地的核心,决定模型应用"最后一百米"的成效 [2] - 具身智能(包括人形、手形、狗形等形态)承载大量行业任务 [2] - 大模型性能改善推动AI落地应用向纵深发展,工业AI和工业机器人成为企业必选项 [2] 市场前景 - 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 [4] - 预计2025年全球算力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美元,中国算力市场贡献度超过25% [4] - 预计2025年生成式AI在企业端的渗透率将突破30% [4] - 金融、零售、制造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将释放万亿级市场空间 [4] 投资策略 - 小投入会撬动大回报,将来会出现超额回报项目和超级赢家 [1][6] - 联想创投最重要的投资方向是全栈人工智能,特别是下一代GPU、NPU加速芯片的全新架构 [4] - 投资逻辑在于把握长期趋势,从产业链中找到最核心环节的优秀企业 [5] - 需要构建良好的商业模式正循环,培育愿意为软件付费的环境 [5]
当《黑镜》预言成真:AI接管世界后,人类还剩什么?
36氪· 2025-05-20 07:15
科幻影视作品与科技现实 - 《黑镜》系列自2011年首播以来通过33个故事展现近未来科技与人类关系,成为科幻剧集代表作,"黑镜"一词已成为技术隐喻 [1] - 《黑镜》片头镜子碎裂象征人类技术希望落空,其技术反乌托邦叙事常引发观众"脊背发凉"的震撼 [1] - 2025年回看经典科幻片时,发现其中描绘的未来世界正以惊人速度渗入现实 [1] 技术奇点与AI发展现状 - 人类正站在技术奇点门槛,脑机接口、大语言模型、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发展 [3] - AI大爆炸可能推动社会呈现乌托邦特质:极度丰裕、多数人无需工作、物质向数字转型 [3] - 将乌托邦作为思索AI影响的思维实验更具价值,而非过度理想化的新世界构建 [3] 后稀缺时代特征 - 后稀缺时代是物质极度丰裕的时代,食物、电子产品、住房等资源几乎无限供应 [6][7] - 中世纪科克恩传说描绘了类似图景:无需劳作、物资自动满足、永恒春天、持续盛宴 [7][8][9] - 地位性商品成为新稀缺资源,如火星登陆、永生技术、虚拟世界算力等 [9] 后工作时代变革 - 后工作时代实现完全自动化,人类经济劳动不再必需 [10] - 凯恩斯曾预测2030年生产力增长4-8倍,周工作时间或缩减至15小时 [10] - AI将逐步替代呼叫中心、市场营销、编程等岗位,超级个体生产率可提升10倍以上 [10] 后工具性时代挑战 - 后工具性时代人类无需任何工具性努力,健康、知识获取均可自动化实现 [12] - 健身药丸、脑编程等技术可能打破"不劳而获"的传统观念 [13] - 生物学进步速度慢于AI,但需提前思考大脑上传、永生等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14] 超级智能时代的人类角色 - 当AI能完美执行所有人类工作时,需重新定义人类存在的目的与意义 [15][17] - 《未来之地》提出"Solved World"概念:原子级物质重塑与虚拟世界完全复刻 [15] - 技术既反映人类倒影又保持神秘,需通过哲学思考应对AI时代的生命意义重构 [15] 未来学研究方法论 - 《未来之地》采用对话体哲学讲座与动物寓言双线叙事,增强可读性 [17] - 研究涵盖后稀缺、后工作和后工具性三个递进阶段的未来图景 [4][6][12] - 核心问题聚焦技术巅峰后人类如何培养意义感,涉及经济、伦理、社会结构等多维度 [17]
周度经济观察:如何理解联合声明的含义
国投证券· 2025-05-13 13:50
宏观经济趋势 - 联合声明发布使市场对宏观经济预期最悲观时刻过去,经济失速尾部风险有效管控,经济总体呈底部回升趋势,今年大概率呈V型,下半年有望延续复苏[2][5] - 二季度经济受季节性减速和出口下滑影响或减速,但稳增长政策应对、关税政策调整及经济自身修复,可能使权益市场震荡向上[2][15][19] 进出口情况 - 5月12日中美发布联合声明,暂缓大部分关税加征及反制措施90天,美国对华关税维持在42%左右,低于外媒预期[4] - 4月出口金额同比8.1%,较3月降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强,船舶4月出口增速达67.8%,轻工制造产品出口下降明显;除对美出口下滑,对其他地区出口高增长,5、6月出口或维持韧性[7][8] - 4月进口金额同比 -0.2%,较上月提升4.1个百分点,内需边际修复带动进口需求回升,4月贸易顺差较3月小幅降低但仍处高位[8][9] 物价表现 - 4月PPI环比 -0.4%与上月持平,同比 -2.7%较上月降0.2个百分点,5月大宗商品价格小幅修复,但PPI环比增速回升空间有限,同比延续深度负增长[11] - 4月CPI同比 -0.1%,核心CPI同比0.5%,均与上月持平,CPI环比0.1%略强于季节性但仍偏弱,食品分项中牛肉价格环比增速达3.9%,居民消费价格粘性强,通胀修复有波折[13] 权益与债券市场 - 上周以来权益市场上涨,成交量放大,上涨因素包括印巴空战中中国武器表现、央行降准降息、4月出口数据超预期、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公布,未来市场焦点或回到国内经济基本面[16][18] - 长端债券收益率中枢上行概率提升,因经济预期改善,关税影响减弱,经济本身在复苏,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受挤压,中美经贸声明或催化债券市场收益率上行[20] 美国经济与市场 - 5月7日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不变,缩表节奏不变,未给出明确后续降息路径,市场降息预期下降,预计2025年降息约3次,幅度收敛至65BP左右[22][25] - 近期市场围绕美国关税政策和美联储货币政策交易,10年期美债利率回升4BP至4.37%,美元指数回升0.4%至100.4,美股短期或承压[26]
旭日东升——申万宏源2025资本市场春季策略会
2025-03-11 15: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金融、科技、房地产、制造业、消费、AI、移动互联网、固收、银行等;公司:申万宏源证券、Deep Seek、歌尔声学、莱宝高科、欧菲光、立讯精密、网宿科技、浪潮信息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经济发展 - **发展目标**: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高于部分国际研究机构预测,过去三年GDP保持在4.7%-4.8%,且每年需解决1200万城镇新增就业,有基础实现增长[2][15] - **发展方向和动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培育智能产业,升级生产力;在前沿领域抢占高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1][3] - **重要成就**:航天领域成功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量子计算机取得突破性进展,国产大模型Deep Seek R1受关注,春晚展示语速机器人[4][5] 申万宏源证券 - **助力新兴产业**:发挥研究、投资及投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升专业能力,满足投资者需求[1][6] 资本市场 - **国内外形势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企稳,股市总体趋势向好;美国股市大幅调整,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机会;两会政策关注民生,稳定经济增长,防范系统性风险[7][8] - **Deep Seek影响**:在金融投资研究方面潜力大,可提高数据分析和预测精准度,辅助分析师处理复杂数据,但需创新思维应对市场变化[1][9] - **证券研究思路**:需具备宏观经济视角,将公司研究置于行业、产业链和全球经济背景下,理解各类经济循环[1][10] 统一大市场 - **对外贸易重要性**: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50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40%,需从宏观财务学和会计学入手理解数据及内在关系[11] 财政政策 - **2025年重点**:积极扩大赤字,提高赤字率一个百分点,增加1.6万亿,总赤字达5.6万亿;发放特种债偿债1.3万亿,补充金融机构资本金5000亿,专项债务4.4万亿;加大对地方政府支持,中央政府从四方面投资支持[19][20] 货币政策 - **与往年不同**:虽提出适度宽松政策,但更关注资金流向有效项目和好企业,强调内需循环,扩大双重战略和设备更新战略[24] 消费与投资 - **内需不足解决**:继续加大双重战略和设备更新战略投入,扩展以旧换新策略至更多电子产品刺激消费[26] - **股市和房市作用**:稳定股市和房市对整体经济关键,可提升公众信心,今年采取系列措施稳定市场[27] AI行业 - **发展趋势**:当前AI行情全面扩散合理,中短期有演绎空间,与2010年移动互联网时期相似;未来可能出现大模型迭代、to B端管理软件重估、一二级市场联动等爆款应用方向[65][67][76] - **面临挑战**:存在业绩验证、性价比、拥挤交易指标等问题[68] 市场行情 - **牛市条件**:全面牛市条件欠缺但更丰满,增量资金流入、公募基金净值回升、中国资产有性价比优势;牛市需周期性和结构性基本面改善,核心产业趋势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80][82] - **2025年展望**:先做结构牛,关注二季度调整风险,下半年指数中枢可能抬升[83] 资产配置 - **高股息资产**:长期配置高股息正确,目前估值略高于22年和23年最低点,性价比优势扩大[84] - **核心资产与民营企业**:2025年下半年核心资产预计回归,关注供给率先出清领域;两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可能成超额收益来源[86] 固收市场 - **未来走势**:未来一两个月至一个季度不被看好,处于风险释放和长久期资产重定价阶段,建议缩短久期并降杠杆[87] 银行 - **负债压力**:面临负债成本上升、投放回报与成本倒挂问题,通过市场化发行存单、缩表、寻求监管支持应对,存单备案补充负债额度上升[89][97][9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物价问题**:2025年物价目标2%左右,一季度物价回落,需采取措施改善;物价低吸引外国游客和投资者,但影响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利润率[17][34] - **美国情况**:特朗普第二任期政治格局特殊,面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两难问题;美国采取歧视性关税框架,关注对中国影响[37][38][44] - **中国出口结构**:过去几年加工贸易下降,一般贸易和中间品、资本品上升,低附加值板块下降,增强抵抗外部冲击能力[47] - **政策变化**:2024年9月底后政策重视资本市场和资产价格,注重资产端与负债端、需求端与供给端、短期扩内需与长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平衡[48][49] - **市场特征**:2022年以来宏观与短期问题交叠,资本市场定价过度,2025年市场再平衡是关键主题[56][58] - **外资态度**:春节后外资对中国资产态度转向积极,逐渐认可政策变化并提升关注度[60] - **资金紧张**:市场资金紧张源于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关注央行态度和非银存款流失,3月需大量投放维持资金稳定[89][90] - **存单提价影响**:使货币和理财产品倾向回购,关注是否持续显著提价,影响银行投资债券FTP成本线[96] -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关注落地效果和节奏,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与积极财政政策结合,今年适度宽松政策可兑现但速度不快[99] - **降息条件**:需经济回落、突发性风险、中美贸易谈判压力等条件,当前降息概率不高[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