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U

搜索文档
拆解起亚和现代的ECU:给你讲解每颗芯片的具体作用
芯世相· 2025-09-05 14:2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详细解析了汽车ECU内部关键元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通过拆解起亚和现代两款车型的ECU 展示了主控MCU 驱动集成电路 传感器信号处理芯片等核心组件的作用[5][8][11] - 文章对比了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ECU的差异 指出手动变速箱ECU省去了变速箱控制部分 但基础元器件类型相同[53][54][56] - 文章强调不同功能的ECU如发动机ECU 变速箱ECU 转向ECU使用相同类型的基础元器件 区别在于集成电路的编程和控制方式不同[61][63] ECU主控MCU - 英飞凌TC17xx系列的SAK-TC1762-128F66HLAC作为主控MCU 承担五大功能:读取传感器信号 处理控制算法 发送控制信号 管理CAN/LIN通信 执行故障监测[8][11] - ST10F275-CFG作为另一颗MCU 功能类似但结构更简单 负责传感器信号收集 算法处理 执行器控制 CAN通信 诊断功能及程序加载[14] - 两个独立微控制器分别控制发动机和变速箱 采用分离式设计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处理效率[14] 驱动与功率集成电路 - 博世30639智能功率集成电路用于控制喷油嘴 EGR阀 进气控制阀等执行器 能承受大电流并具备过流 过热 短路保护功能[15] - 型号40048的驱动集成电路作为MCU与输入输出信号的接口 处理控制指令和传感器信号转换[17][19] - 英飞凌TLE6232GP作为低侧功率输出驱动器 控制喷油嘴 电磁阀 继电器等小负载设备[21] - 英飞凌TLE6288R作为智能H桥驱动集成电路 专门控制高精度直流电机 用于电子节气门控制 可变气门系统等[31] 信号处理与逻辑芯片 - 74HC14逻辑反相器集成电路用于清理传感器信号 生成稳定方波脉冲 确保信号准确传输至MCU[25] - HEF4093BT逻辑信号处理集成电路擅长处理带噪声信号 用于信号过滤 振荡信号生成和逻辑条件判断[28][29] - HEF40106BT六施密特触发器反相器具备噪声过滤能力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干净逻辑信号[36] - TI的LM2904运算放大器用于放大传感器微弱信号 如氧传感器和MAP传感器信号 并参与电压阈值比较[36] 辅助元器件 - 电容器用于电源输入滤波和信号耦合 包括白色高压滤波电容和黄色低压滤波电容[38] - 二极管提供反向极性保护 过压浪涌保护和交流信号整流功能 齐纳二极管可稳定输入电压[41] - 功率MOSFET用于切换大负载如燃油泵和控制阀 而小信号晶体管用于电路内部信号切换[44][45] - 表面贴装电阻器起分压 限流和偏置电压作用 电流检测电阻器用于监测功耗和过流保护[46][50] - 晶体振荡器为MCU提供精确振荡信号 确保稳定运行[48] ECU类型对比 - 手动变速箱ECU仅保留发动机控制部分 省去变速箱控制MCU 但基础元器件类型与自动变速箱ECU一致[53][54] - 电动助力转向ECU内部元器件类型与发动机ECU相同 包括晶体振荡器 MOSFET 集成电路等 区别在于集成电路的编程和控制任务不同[58][61]
汽车芯片的未来,挑战在这10000个点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8 09:16
汽车行业计算需求升级 - 现代汽车正迅速成为"车轮上的数据中心",需要满足自主性、安全性和持续软件更新的高性能计算需求,且必须在10-15年使用寿命内承受高温、振动等恶劣条件[1] - 汽车将成为用户拥有的最高端计算设备,但运行环境与数据中心或智能手机存在根本差异,需实现全天候不间断运行[1] 欧洲半导体与汽车产业融合优势 - 欧洲凭借丰富的汽车传统和《欧洲芯片法案》等政策支持,在移动出行与微电子融合领域具备独特优势[2] - 欧洲拥有众多汽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及悠久的行业历史,imec通过先进封装、芯片架构和系统集成技术推动转型[2] Chiplet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 传统SoC面临自动驾驶计算需求激增的局限性,Chiplet模块化设计可提供更高良率、成本效益和架构灵活性[3] - imec通过汽车Chiplet计划(ACP)推动技术落地,重点验证10,000个连接在恶劣环境下15年稳定性的关键问题[3] - 德国海尔布隆的芯片设计加速器正在构建基于Chiplet的ECU参考模型,为汽车制造商提供A级样品验证[3] 汽车传感器技术发展 - 当前汽车传感器缺乏统一标准,imec通过SENSAI项目开发CMOS摄像头、短波红外成像和固态硅光子激光雷达等下一代技术[4] - 建立传感器架构数字孪生系统,可虚拟测试配置方案,降低开发成本并加速迭代[4] - 研发重点包括广域虚拟孔径雷达系统和固态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以提升精度并克服机械弱点[5] 行业协作与标准化 - 需要建立跨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和半导体公司的协作生态系统,避免技术孤岛[5] - imec的STAR计划通过研讨会和技术焦点小组推动接口、协议和互操作性层标准化,为规模经济奠定基础[5]
汽车芯片行业,大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8 11:39
汽车行业技术变革与供应链重构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正经历从硬件驱动向软件定义车辆(SDV)的转型,涉及芯片、软件、电气架构及供应链关系的全面重构 [1][13][14] - OEM厂商采取差异化策略应对变革,包括垂直整合、供应商合作模式创新及chiplet技术应用 [1][3][6] - 电动汽车半导体含量达传统燃油车2倍以上,成为半导体增长关键驱动力 [7][8] 技术架构演进 - 传统分布式ECU架构(单车150个ECU)正向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单元转型,新势力车企更易实现架构跃迁 [5] - Chiplet技术兴起:OEM可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3nm等先进工艺成本,PHY等非核心部件采用28nm成熟工艺 [3] - 软件复杂度激增: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等需求使汽车软件开发生态面临完整性、安全性挑战 [4][12] 供应链关系重塑 - OEM直接介入芯片设计:部分厂商自研SoC作为差异化竞争手段,一级供应商角色被重构 [10][11] - 新型共生关系案例:ADI与塔塔集团合作晶圆厂建设与ECU定制,实现资源互补 [10] - 半导体IP供应商与OEM建立直接沟通机制,提前5年对接技术路线图 [11] 电动汽车与半导体 - 全球EV渗透率梯度:中国领先(未披露具体数据),欧洲次之,美国当前仅10%但2035年有望达60-80% [7] - EV专属技术需求: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机控制芯片成为OEM差异化竞争焦点 [8] - 半导体价值量:EV/HEV半导体含量较燃油车提升100%以上 [7] 开发模式转型 - 硬件开发周期需从5-7年压缩至3-4年,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软硬件并行开发 [16] - 软件定义车辆(SDV)推动商业模式变革:功能订阅制、OTA升级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16] - 组织架构挑战:打破传统职能孤岛,需同步推进技术、方法论与组织变革 [15] 区域市场动态 - 中国EV市场引领全球技术迭代节奏,欧洲OEM面临传统架构转型压力 [7][15] - 美国供应链本土化趋势明显,电池技术路线(固态vs锂离子)与回收体系正在重构 [17] 行业关键瓶颈 - 系统集成复杂度:需协调7-10家供应商的硬件/软件组合,确保功能安全与实时性 [6] - 人才缺口:传统汽车厂商缺乏AI、先进半导体设计等前沿技术储备 [4][12] - 标准滞后性:ISO 26262等传统标准难以覆盖机器学习等新型控制系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