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自动驾驶出行生态加速发展
证券日报· 2025-11-08 00:01
发展路径明确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辅助驾驶搭载率较2023年同期已实现跨越式增长。 与此同时,限定区域的自动驾驶应用已初具规模,但面向C端用户的全场景服务,仍需突破多个生态环 节的协同瓶颈。正如行业共识所示,只有打通自动驾驶周边应用生态,才能切实提升用户接受度与黏 性,推动自动驾驶从技术概念走向日常应用,这也是产业各方当前的核心关注点。 "智能时代的汽车产业竞争力,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能力,而是形成了'汽车技术与制造+数字与AI 技术+汽车服务业'的新三角模型。"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 欧洲凭借传统汽车制造优势占据行业一席之地,但在数字与AI技术领域存在明显短板。美国依托技术 创新,在自动驾驶应用落地层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则凭借丰富多元的服务业态,为自动驾驶生态构建 提供了更多价值创造空间。 "推动汽车自身智能化与汽车服务业智能化协同发展,是我国建设汽车产业强国的独特路径,也是未来 行业竞争的核心所在。"张永伟说。 随着辅助驾驶的技术日趋成熟、标准持续完善以及市场日益普及,汽车产业下一阶段的竞争焦点正在逐 步转向自动驾驶领域。如何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市场的完整自 ...
4只新股上市,3只跌破发行价!港股超额认购难挡破发
证券时报· 2025-11-07 08:59
港股新股市场表现 - 11月6日上市的4只新股中有3只出现破发 包括小马智行 文远知行和均胜电子 [1] - 小马智行收盘跌9.28% 文远知行跌9.96% 均胜电子跌8% [2] - 生物医药企业旺山旺水是当日亮点 开盘上涨近185% [1] 个股IPO详情 - 小马智行港股IPO发行约4825万股 绿鞋后集资额可达77亿港元 为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最大规模IPO [2] - 小马智行香港公开发售获15.88倍超额认购 国际发售获7.72倍超额认购 [2] - 文远知行港股IPO全球发售8825万股 每股定价27.1港元 募资总额达23.9亿港元 [2] - 文远知行香港公开发售获73.44倍超额认购 国际发售获9.85倍超额认购 [3] - 均胜电子香港公开发售获147.67倍超额认购 国际发售获9.78倍超额认购 [3] 公司财务状况 - 小马智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3543.4万美元 同比增长43.34% 净亏损9608.6万美元 [4] - 小马智行2022年至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6838.6万美元 7189.9万美元 7502.5万美元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48亿美元 1.25亿美元 2.74亿美元 [4] - 小马智行2022年至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54亿美元 1.23亿美元 2.40亿美元 占收入比例分别为224.6% 170.7% 320.1%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0.97亿美元 占收入272.4% [4] - 文远知行2022年至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5.28亿元人民币 4.02亿元人民币 3.61亿元人民币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2.98亿元人民币 19.49亿元人民币 25.17亿元人民币 [5] - 文远知行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约2亿元人民币 净亏损7.92亿元人民币 [5] - 文远知行2022年至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7.59亿元人民币 10.58亿元人民币 10.91亿元人民币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6.45亿元人民币 [5] 市场背景与分析 - 近期港股IPO市场回暖 投资者打新热情激增 金叶国际集团曾创下超过1.15万倍的公开发售超额认购纪录 [6] - 今年以来多只新股认购倍数超千倍 如大行科工7558.4倍 布鲁可5999.96倍 银诺医药-B5341.66倍 [6] - 市场分析认为 港股市场整体波动导致资金观点分歧和投资情绪谨慎 是造成高认购与破发反差的原因之一 [4] - 自动驾驶行业面临高增长 高投入 高亏损的共性挑战 市场对行业发展不确定性存在担忧 [4] - 部分发行人及股东在市场火热背景下对新股估值预期过高 当市场情绪回归理性时高估值新股便面临破发风险 [1][7]
两轮加注小马智行,卓源亚洲林海卓:投资小马智行就像1996年投英伟达
IPO早知道· 2025-11-07 08:45
作为小马智行最早的投资机构之一,卓源亚洲分别在2016年和2021年两轮加注小马智行。 自动驾驶实际上会重构人类的社会行为范式。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MD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Pony AI Inc. – W(以下简称"小马智行",02026.HK)于2025年11月6日正 式以"2026"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完成双重上市。截至6日收盘,小马智行总市值约539亿港元。 卓源亚洲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兼CEO林海卓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与小马智行两位创始人彭 军、联合创始人亦是清华校友。 巧合的是,卓源亚洲成立于2016年6月15日,起源于清华大学东门FIT楼4-204实验室内。小马智 行与卓源亚洲投研平台同样诞生于2016年,孕育于AI时代浪潮下。 但早在2011年10月24日, 在清华大学FIT实验室做科研的林海卓就与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 楼天城在学术活动上结识。 据林海卓回忆,在对一道BFS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与D*算法的分享时,楼天城有这样一句话映入了林 海卓的脑子里: "好好强化一下对BFS以及D*算法的理解,这东西在未来自动驾驶的发展中可能会 有不小的 ...
12家外资车企登陆第八届进博会,9家八年“全勤”
中国经济网· 2025-11-05 12:06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将如约拉开帷幕,自2018年创办以来,进博会便成为构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与开放合作 的最佳平台。 作为全球进出口市场中重要的一环,汽车自然不会错过这一盛宴,汽车展区也向来是历届进博会中人气最旺、最受关注的展区之一。在第八届进博会汽车及 智慧出行展区,便汇集了捷豹路虎、特斯拉、日产、现代、福特、奔驰、沃尔沃、丰田、本田、通用、大众、宝马(按展位号排序)等整车汽车集团、品牌, 争相展示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新能源车辆解决方案和智能座舱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产业本土化落地的深入推进和中国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进口车市场规模虽持续收缩,但进口市场仍是跨国品牌展示最尖端技 术、多元化产品、未来战略的主舞台。从第一届进博会时,众多品牌以概念车展现电动化趋势;到2020年后,新能源产品成为进博会汽车展区的绝对主角; 以及此后氢能、合成燃料、超豪华汽车、飞行汽车等多元化能源、出行路径不断登台;再到本届进博会,自动驾驶技术成为最大热点。进博会就像一部浓缩 的汽车产业变革史,展示着汽车企业从"油"到"电"、从"电"到"智"、从"单一"到"多元"的进化。 由此, ...
自动驾驶→医疗诊断;语音翻译→创意设计 “中国智慧”引领亚太创造全新生产力
央视网· 2025-10-30 14:40
这个车子在目前的测试阶段有安全操作员随车,一旦系统需要人工干预可以立即接管。这辆车最为让人关注的还是由中国企业自主 研发的无人驾驶技术。 央视网消息: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召开,亚太合作的焦点再次吸引全球目光。作为地区发展的重 要引擎,中国在APEC框架下践行四大全球倡议,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全球经济注入 信心与力量。 这里是新加坡东北部的一个居民区,这里正在进行一项自动驾驶车的测试工作。车身上安装了4台激光雷达和11个摄像头,可实现 车身周围360度全方位、200米范围内的探测。 按照计划,2026年年初,这个自动驾驶车项目将在新加坡正式运营。来自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将正式融入新加坡的城市生活,为民 众带来更智能、安全、环保的出行体验。 中国香港作为APEC成员,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进取。这台机器是由香港医疗机器人创新技术中心研发的华佗内镜机器人。这两只 手臂在手术的时候,其中一只机械臂负责拉开组织,另一只进行精准切除,就像外科医生的双手在操作。 这里是韩国庆州,这辆无人驾驶的接驳车可以带人们前往APEC会议的多个地点。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 ...
特朗普、马斯克,又和好了?
第一财经· 2025-10-29 14:15
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动态 - 世界首富马斯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系从公开决裂转向和解,自上个月共同出席活动后保持联系,特朗普形容彼此关系很好 [3] - 双方关系曾因政策分歧迅速恶化,马斯克曾计划成立新政党对抗共和党,特朗普则以政府合同作为反击筹码 [5] - 分析认为两人恢复友好关系可能对2026年中期选举和2028年总统选举产生政治和金融影响 [5] 特斯拉品牌与销量影响 - 耶鲁大学研究显示,马斯克带有明显党派倾向的政治行为导致特斯拉在美国市场销量增长受阻,从2022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本可实现67%至83%的增长,相当于多售出100万至126万辆车 [3] - 马斯克的政治立场导致环保倾向的民主党买家逐渐疏远特斯拉品牌,竞争对手的电动与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因此增长约17%至22% [7] 特斯拉公司战略与财务表现 - 特斯拉将战略重心转向机器人出租车、自动驾驶技术及类人机器人领域,公众对公司的情绪已略有回升 [7] -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达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超出华尔街预期,结束了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态势 [8] - 由于降价策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大规模投入,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37% [8] 马斯克业务重心与市场反应 - 马斯克近期行程多集中于其旗下公司所在地,表明其正重新将精力聚焦于工业版图,包括SpaceX、特斯拉与xAI [7] - 特斯拉股价已回升至460.55美元,较今年4月的低点220美元翻了一倍有余,公司市值达到1.44万亿美元 [8] - 市场分析认为特斯拉最大资产就是马斯克,其已回归战时CEO状态,专注于带领特斯拉进入AI革命新章节 [8]
又和好了?特朗普时隔数月称与马斯克关系“很好”,发生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10-29 13:40
马斯克政治活动对特斯拉业务的影响 - 马斯克带有明显党派倾向的政治行为导致特斯拉在美国市场从2022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损失了约100万至126万辆的潜在销量,其销量本可实现67%至83%的增长 [1] - 马斯克的政治立场导致环保倾向的民主党买家疏远特斯拉品牌,竞争对手的电动与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因此增长了约17%至22% [5] - 自5月以来,马斯克未再返回华盛顿,其行程多往返于公司所在地,表明其正重新将精力聚焦于工业版图 [5] 特斯拉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达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超出华尔街预期,并结束了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态势 [7] - 由于降价策略及与人工智能等项目的大规模投入,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了37% [7] - 特斯拉股价已回升至460.55美元,较今年4月的低点220美元翻了一倍有余,公司市值达到1.44万亿美元 [7] 公司战略重心与市场情绪 - 公司将战略重心转向机器人出租车、自动驾驶技术及类人机器人领域,公众对特斯拉的情绪已略有回升 [5] - 特斯拉董事会主席表示,外界对马斯克参与政府事务的看法正逐渐淡化 [5] - 分析认为马斯克回到了战时CEO的状态,专注于将特斯拉带入AI革命 [6]
没有"第二个马斯克"!特斯拉董事长警告:若股东否决万亿薪酬方案,马斯克或将离职
华尔街见闻· 2025-10-28 21:13
公司治理与领导力 - 特斯拉董事长Robyn Denholm警告股东 若否决马斯克的薪酬方案 其作为公司灵魂人物可能会离开 对所有股东构成负面影响 [1] - 特斯拉董事会表示公司没有第二个马斯克 无论是公司内外 今天都没有人能替代埃隆 没有B计划 [4] - 马斯克目前持有特斯拉约15%的股份 并有权投票支持自己的薪酬方案 [5] 薪酬方案详情与目标 - 新提交的薪酬方案是对马斯克未来十年贡献的重新定价 潜在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 [3] - 方案包括12批与公司股价和经营业绩挂钩的限制性股票 要求马斯克将公司估值提升至8.5万亿美元 实现24倍的盈利增长 并售出数百万辆汽车与人形机器人 [3] - 如果马斯克实现全部目标 将获得特斯拉额外12%的股份 即使只完成一半 也足以让他成为全球首位万亿富翁 [3] 股东投票与机构态度 - 特斯拉股东投票将于11月5日截止 预计在11月6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布初步结果 [1] - 两大权威代理投票顾问机构Glass Lewis和ISS均建议股东投下反对票 [2] - 一个由大型养老基金组成的团体也发布公开信反对该计划 纽约养老基金负责人指该方案设计拙劣且金额虚高 [2] - 特斯拉董事会正密集会见包括先锋集团、贝莱德和道富银行在内的主要机构投资者 全力为该方案争取支持 [1] 战略背景与关联议题 - 特斯拉向投资者强调 马斯克的领导力对于公司向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转型至关重要 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和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 [3] - 马斯克本人曾表示 需要至少控制特斯拉25%的投票权 以防止其AI产品落入坏人之手 [3] - 此次股东大会还将对其他几项提案进行表决 包括三名董事的连任以及是否允许特斯拉投资xAI [5] - 马斯克大量使用所持的特斯拉股票作为抵押 为其收购社交媒体X以及发展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等其他事业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5]
自动驾驶春秋的终点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28 08:03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自动驾驶行业正从类似“春秋”的争霸阶段转向类似“战国”的生死存亡阶段,竞争目标从迫使对方承认转变为彻底的兼并和统一 [2] - 竞争已不再是梯队间的排位赛,而是一场生死之战,输家将失去持续研发的资格与资源,最终只有头部玩家能够存活壮大 [3] - 第二梯队及之后的参与者难逃被整合或淘汰的命运 [3] 技术路线分化 - 随着主流厂商掌握BEV、Occ等基础感知能力,行业为寻求突围而探索差异化技术路线,导致技术路径呈现显著分化 [4] - 在传感器选择上,部分团队放弃LiDAR转向纯视觉方案;在地图使用上,分化出众包地图方案和强感知的无图方向 [4] - 规控层面出现时空联合规划算法取代传统分离式算法,并探索端到端设计及“两段式端到端”过渡方案 [4] - 多模态大模型、可微分渲染、强化学习等新技术被寄望于破解长尾场景难题和带来数据生成新可能 [4] 技术成熟度与市场现状 - 尽管新技术名词层出不穷,但实际成熟度尚待打磨,用户体验提升进入平缓期,系统仍受限于大量规则代码与兜底策略 [5] - 高阶智驾功能随供应商方案成熟开始下放至更多入门车型,技术光环褪去,行业竞争回归以价格战为核心的贴身肉搏 [6] - 供应商方案仅需少量对接人员即可提供一线智驾能力,对自研能力未达第一梯队的车企而言,切换供应商是降本甚至提升产品力之举 [6] 数据驱动与行业瓶颈 - 自动驾驶技术陷入平台期的核心原因在于数据驱动的新方案未完全成熟,系统仍严重依赖规则算法,而规则系统的性能天花板已被探明 [7] - Tesla FSD V14的技术分享表明,大量丰富的真实世界数据仍是提升自动驾驶AI水平最关键的要素,仿真数据在细节真实性和丰富多样性上均不及真实数据 [7] - 行业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减轻对规则算法的依赖,转向数据驱动范式,否则无法将自动驾驶体验再提高一个台阶 [9]
中国与瑞士何以创下多个“第一”?(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 2025-10-28 03:33
中瑞经贸合作历史性里程碑 - 1980年瑞士企业迅达在华成立中国首家工业性合资企业[1] - 2007年瑞士在欧洲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1][3] - 2013年瑞士在欧洲大陆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1] - 2015年瑞士成为第一批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创始成员国之一[1][3] - 2016年中瑞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 为中国首次同外国建立以创新为标志的战略伙伴关系[1][7] 双边贸易与投资发展 - 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仅约600万美元 2024年创下627.8亿美元历史新高[2] - 超过1000家瑞士企业在中国市场深耕 累计在华投资项目超过2500个 实际投资额超110亿美元[2] - 中国已连续11年稳居瑞士第三大贸易伙伴[2] - 2014年至2024年间中瑞双边贸易额增幅达44.1% 年均增速4.4%[2] 自贸协定成效与升级 - 中瑞自贸协定于2014年7月生效实施 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第一份双边自贸协定[2] - 协定推动双方多种产品享受关税减免 覆盖领域延伸至知识产权、竞争等经贸议题[2] - 2024年夏季举行中国—瑞士自贸协定升级第二轮谈判 围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议题深入磋商[3] 金融与资本市场合作 - 2024年秋季中瑞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以深化货币金融合作、便利双边贸易与投资[3] - 2022年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 标志着两国资本市场合作的又一创新[10] - 瑞士在私人银行、资产管理等领域经验丰富 双方在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高端金融领域合作日益紧密[11] 合作领域拓展与结构优化 - 双边贸易结构从初级产品为主升级至中高级工业制成品为主[4] - 合作从钟表、制药等传统优势产业拓展至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4][11] - 具体合作案例包括百度携手瑞士邮政旗下子公司PostBus在瑞士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道路测试[10] 合作驱动力与互补性 - 中瑞经济结构具有互补性 瑞士在金融、制药、机械制造等高端产业有领先技术 中国拥有超大市场规模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7] - 双方同为经济全球化与多边主义的支持者 共同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7] - 开拓创新精神是中瑞关系发展的突出特点 对创新的一致认同将合作推向新高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