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20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短期承压,但高盛相信“英伟达在2026年有巨大上涨空间”,给出三大理由
美股IPO· 2025-08-29 11:30
首先,英伟达的下一代平台Rubin预计将于2026年中期按量产,有望带来显著性能飞跃;其次,公司客户群持续多元化,主权客户收入预计在2025年翻 倍;最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非传统客户的强劲需求将共同推动英伟达在2026年实现爆发式增长。 高盛将英伟达下一代产品路线图视为其看涨观点的核心支柱。报告明确指出, 英伟达的下一代平台"Rubin"已进入早期制造阶段,并有望在2026年中 期实现量产。 据报告引述,英伟达管理层透露,构成Rubin新平台的全部六款芯片均已开始试产。尽管技术细节披露有限,但管理层对Rubin平台在工作负载性能、 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相较于Blackwell的巨大提升表现出乐观态度。 该行的预测模型也显示,Rubin将在2026年开始成为GPU出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司开启新一轮产品驱动的增长周期。 客户多元化,主权客户贡献翻倍增长 英伟达的增长故事正变得愈发多元化。高盛报告强调,公司的客户基础正在持续拓宽,摆脱了对少数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CSPs)的过度依赖。数 据显示, 大型云服务商目前合计占数据中心收入的50% ,这恰恰证明了其他客户群体的崛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增长来自非传统客 ...
短期承压,但高盛相信“英伟达在2026年有巨大上涨空间”,给出三大理由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09:24
核心观点 - 华尔街顶级投行维持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 并对2026年表现抱持极度乐观态度 指出公司届时将拥有巨大的上涨空间 [1] - 高盛将其2026年每股收益预估值设定在远高于华尔街共识的水平 高出约10% [1] 下一代产品路线图 - 英伟达下一代平台Rubin已进入早期制造阶段 并有望在2026年中期实现量产 [2] - 构成Rubin新平台的全部六款芯片均已开始试产 [2] - 管理层对Rubin平台在工作负载性能 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相较于Blackwell的巨大提升表示乐观 [2] - 预测模型显示Rubin将在2026年开始成为GPU出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公司开启新一轮产品驱动的增长周期 [2] 客户多元化发展 - 大型云服务商目前合计占数据中心收入的50% 证明其他客户群体的崛起 [3] - 来自主权客户的收入在2025年将超过200亿美元 较2024年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 [3] - 全球各国建设自主AI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在为英伟达开辟全新的增量市场 [3] 增长驱动因素 - 2026年上行机会的驱动力来自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支出的增加和非传统客户的需求 [4] - 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将继续加大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 [4] - 双轮驱动格局为未来收入和盈利增长提供高度确定性 [4] 中国市场动态 - 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因出口限制面临不确定性 但管理层仍在积极与美国政府沟通争取Blackwell-based产品在华销售的批准 [5] - H20禁令已解除 部分客户许可证也已获批 [5] - 如果相关不确定性得到解决 第三季度H20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可达20亿至50亿美元 [6] - 中国市场的潜在复苏将为2026年增长带来额外动力 [6] 长期前景 - 尽管面临地缘政治挑战和生产爬坡压力 但英伟达的长期增长逻辑依然强劲 [6] - 2026年将是关键的爆发年份 [6]
华尔街评英伟达财报:忽略中国市场“噪音”,基本面依然强劲,看好Blackwell和Rubin的巨大增长潜力
美股IPO· 2025-08-28 18:45
核心观点 - 英伟达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位稳固 长期增长前景明确 投资者应聚焦公司核心增长逻辑而非短期不确定性[1][3] - 第二季度财报超预期 第三季度指引乐观 增长完全排除中国市场贡献 凸显全球其他市场需求强劲[3][6] - Blackwell产品线满负荷生产 每周生产约1000个机架 年化收入能力约390亿美元[3][7] - 下一代Rubin产品按计划2026年中期推出 为未来增长提供强劲动力[4][8] - 网络业务Spectrum-X产品线年化营收达100亿美元 较此前80亿美元显著增长[4][7] - 公司维持80%以上AI基础设施市场份额 拥有45%以上自由现金流利润率[4] - 估值仅为盈利增长率的1倍左右 远低于科技同行的2倍以上水平[4][12]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 环比增长6% 同比增长56% 超出市场预期462亿美元[6] -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411亿美元 环比增长5% 同比增长56%[6] - 游戏业务营收43亿美元 环比增长14% 同比增长49% 超出预期39亿美元11%[6] - 每股收益1.05美元 环比增长30% 同比增长54% 超出预期1.01美元4%[6] - 毛利率72.7%超出预期 调整后毛利率72.3%与预期一致[6]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540亿美元 环比增长16% 同比增长54% 超出市场预期535亿美元[6] - 毛利率指引73.5% 超出美银预期73.0%[6] 产品进展 - Blackwell Ultra平台满产运行 每周生产约1000台机架 按每台300万美元售价计算 13周内可实现约390亿美元销售额[7] - 第二季度Blackwell收入环比增长17% 需求异常强劲[7] - 约28亿美元的Blackwell销售意味着约90万台设备 较上季度70万台有所增长[7] - Blackwell预计2025年占GPU出货量61%份额 2026年提升至87%[7] - 网络业务收入达到73亿美元 环比增长46% 同比增长98%[7] - Rubin产品按计划2026年中期推出 构成平台的六款芯片已开始试产[8] - Rubin相比Blackwell在工作负载性能、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有提升[8] 市场与客户 - 中国在数据中心营收中占比降至个位数百分比 第二季度没有向中国出货任何H20产品[10] - H20产品第三季度可能实现20-50亿美元营收 可提升毛利率200-300个基点[11] - 非中国地区2026财年预期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增长将抵消不确定性阻力[11] - 主权客户预计2025年贡献超过200亿美元收入 同比增长超过一倍[8] - 新加坡占比22% 但99%以上数据中心计算营收实际来自美国客户[11] 估值与预期 - 市盈率增长比仅为0.9倍 非英伟达科技七巨头平均值为3.9倍[12] - 当前股价181.60美元下 估值仅为26.5倍2027财年非GAAP每股收益[12] - 预期到本十年末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13] - 基于40%以上AI加速器总可寻址市场前景 英伟达加速器市场份额约为60%[13] - 美银证券将目标价从220美元上调至235美元[14] - 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从206美元上调至210美元[14] - 花旗银行将目标价从190美元上调至210美元[14] - 高盛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200美元不变[14]
全文|英伟达Q2业绩会实录:中国是AI重要市场
新浪科技· 2025-08-28 09:04
财务表现 - 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环比增长6% [1] - 净利润264.22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环比增长41% [1] - 调整后净利润257.83亿美元 同比增长52% 环比增长30% [1] 技术演进与产品布局 - 推理型智能体AI推动计算需求增长 所需计算量达传统模式的100-1000倍 [3] - Blackwell平台实现机架级计算 NVLink 72系统带来数量级速度提升及能耗优化 [4] - 下一代Rubin平台包含6款芯片 已进入晶圆制造阶段 预计下半年贡献营收 [2][21] - 网络产品年化收入突破100亿美元 Spectrum XGS支持跨数据中心互联 [14][16] 市场机遇与规模预测 - 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达3-4万亿美元 [4][10] - 头部四大云厂商年资本开支达6000亿美元 两年内实现翻倍 [4][10] - 单座吉瓦级AI工厂投资约500-600亿美元 其中英伟达解决方案占比约350亿美元 [11] - 中国市场潜在规模约500亿美元 年增长率预计达50% [13] 竞争优势与客户价值 - 全栈解决方案覆盖云端/本地/边缘计算 支持多架构模型开发 [7] - 产品每瓦性能居行业首位 直接提升客户数据中心收益能力 [9][18] - 网络技术可将AI工厂效率从65%提升至90% 相当于创造100-200亿美元价值 [16] - 年度产品迭代节奏持续优化客户成本与收入结构 [18] 业务构成与增长动力 - Blackwell平台本季度收入预计达270亿美元 上季度为230亿美元 [17] - Hopper平台仍保持60-70亿美元收入规模 [17] - AI原生初创公司融资额从去年1000亿美元增至今年1800亿美元 [19] - 企业级AI应用扩展至SaaS/工业/机器人领域 成为新增长源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