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well平台

搜索文档
英伟达FY26Q2业绩点评:AI基建CapEx持续增长,中国潜在市场或达500亿美元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9 09:40
业绩表现 - 第二财季收入467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环比增长6% 超出市场预期的4606亿美元 [1][2] - 非GAAP毛利率727% 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117个百分点 剔除H20影响后毛利率为723% [1][2] - 净利润2578亿美元 同比增长52% 环比增长30% 超出市场预期的2346亿美元 [1][2] - 非GAAP摊薄后每股收益105美元 同比增长54% 环比增长30% [1][2] 业绩指引 - 预计第三财季收入540亿美元 上下浮动2% [2] - 预计GAAP毛利率733% 非GAAP毛利率735% 上下浮动50个基点 [2] - 预计年底非GAAP毛利率将达到70%左右 [2] 分部业绩 - 数据中心收入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环比增长5% [2] - 游戏和AIPC收入43亿美元 同比增长49% 环比增长14% [2] - 专业可视化收入60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环比增长18% [2] - 汽车和机器人收入59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环比增长3% [2] 产品与技术 - Blackwell平台营收环比增长17% 占数据中心计算收入近70% [2] - GB200NVL系统被CSP和消费互联网公司广泛采用 [2] - 每周生产约1000个机架 第三季度产量预计进一步加快 [2] 中国市场影响 - 第二财季未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 导致销售额减少40亿美元 [3] - 向中国以外客户释放18亿美元库存 [3] - 若能打开中国市场 可能带来500亿美元潜在机会 [3] 行业前景 - AI基础设施支出预计2030年达到3-4万亿美元 [3] - AI基建资本支出仍处于早期阶段 产业链优质公司将持续受益 [3] 关注标的 - 海外AI相关公司包括工业富联 沪电股份 鹏鼎控股 胜宏科技 生益科技 生益电子等 [4] - 国产AI相关公司包括寒武纪 芯原股份 海光信息 中芯国际 深南电路等 [4]
黄仁勋:中国市场规模庞大,英伟达正争取Blackwell出口许可
36氪· 2025-08-28 20: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和盈利均超市场预期 销售增长将保持在50%以上 [3] - 股价今年累计上涨35% 但盘后交易小幅下滑 因数据中心收入连续第二个季度未达预期 [4] - 第二财季创下营收纪录 第三财季预计营收环比增长70亿美元 数据中心业务是主要贡献者 [16][21] 产品进展与技术优势 - Blackwell平台业绩创历史新高 环比增长17% 第二季度正式启动GB300芯片量产 [5] - GB200 NBL系统被行业广泛采用 OpenAI、Meta、Mastral等头部AI厂商已在数据中心规模部署GB200 NBL 72系统 [5] - Blackwell Ultra平台带来数百亿美元收入 云厂商向GB300过渡顺利 周产量恢复至约1000套机架 [5] - Rubin芯片进入晶圆制造阶段 计划明年大规模量产 将成为第三代NVLink机架级AI超算 [5][20] - 公司从GPU公司转型为全栈AI基础设施公司 开发包括CPU、高速内存、超级网卡等全系列技术 [11][13] - Blackwell在推理任务中能效较Hopper实现数量级飞跃 提升客户营收能力 [17] 市场需求与行业前景 - 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计算投资额今年达到6000亿美元 两年内接近翻倍 [6][12] - 推理AI和智能体技术推动算力需求激增 预计未来5年AI基础设施市场达到3-4万亿美元 [7][13] - AI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保持50% 推动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应用投资大幅增加 [7][18] - 头部AI初创企业营收从去年20亿美元跃升至今年200亿美元 去年AI初创企业融资1000亿美元 今年已突破1800亿美元 [18] - 客户正在建设从兆瓦级到吉瓦级的AI基础设施 部署规模从数千个GPU发展到数百万个GPU [20]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市场2025年潜在营收规模达到500亿美元 年增长率保持在50%左右 [7][15] - 美国政府启动对华销售H20芯片许可证审批 部分中国客户已获许可 [6] - 若限制缓解 H20芯片第三季度可能带来20-50亿美元收入 [6][10]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计算市场 拥有约半数顶尖AI研究者 诞生大量突破性开源模型 [15] - 公司正与美国政府沟通 强调进入中国市场必要性 希望获得Blackwell架构对华出口许可 [15][16] 竞争格局与客户反馈 - 公司GPU与ASIC有根本区别 ASIC领域项目众多但实现大规模量产产品有限 [11] - 公司提供覆盖云端、本地和边缘设备的统一平台 全球绝大多数开发框架原生支持其技术 [11] - 客户因公司卓越的"每瓦性能"和"每美元性能"广泛选择与其合作 [12][17] - 大型云厂商相互租用算力 AI初创公司全力争夺训练资源 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19]
崩了!美国“小寒武纪”怎么了?
格隆汇APP· 2025-08-28 18:14
核心观点 - 英伟达从GPU芯片厂商转型为AI全栈解决方案巨头,其财报数据及战略指引印证AI行业需求爆发和企业升级逻辑 [2] - 公司通过Blackwell平台、NVLink网络和CUDA生态构建全栈能力,成为AI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参与者 [3] - 推理型AI需求爆发驱动算力增长,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预计达3-4万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46% [2][6][8] 财报表现 - Q2总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5.5%,环比增长5.9%,超卖方预期1.1% [4] - 调整后EPS 1.08美元,超预期0.07美元,调整后毛利率72.7%,超预期60个基点 [4] - Q3营收指引540亿美元±2%,超卖方预期2.5%,但低于部分买方550-600亿美元的高预期 [4] - 中期自由现金流维持200亿美元级别,现金及等价物56.8亿美元,新增600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 [5] 业务增长驱动 -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41.1亿美元,同比增长56.3%,扣除H20对华销售减少的40亿美元仍实现环比增长 [4] - 推理AI计算需求是训练阶段的100-1000倍,GB300芯片推理性能是H100的10倍 [6] - Blackwell平台Q2营收环比增长17%,每周产能约1000个机架,9月大规模出货 [6] - 数据中心网络营收73亿美元,同比增长98%,环比增长46%,Spectrum-X以太网年化收入超100亿美元 [7] 市场机遇 - 2030年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预计达3-4万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46% [8] - 单座1吉瓦AI工厂总成本500-600亿美元,英伟达产品占比约350亿美元(近70%) [8] - 中国市场潜在空间500亿美元,若地缘政治缓解可对标全球50%复合增长率 [8] - 主权AI市场成为新增长极,欧盟计划投资200亿欧元建设20个AI工厂,2025年英伟达相关收入预计超200亿美元 [8] 竞争壁垒 - 全栈方案支持模型快速迭代,AI模型每3个月更新一代,而ASIC定制需18个月 [9] - NVLink 72机架互联带宽是PCIe的14倍,Spectrum-XGS提升数据中心效率从65%至90% [7][9] - GB300每瓦代币生成量是ASIC的5倍,推理能效比达Hopper的50倍 [9] - CUDA生态拥有500万开发者,每日贡献2000个优化补丁,TensorRT-LLM每月自动更新模型 [10] 运营挑战 - H20对华出货未纳入Q3指引,中国市场收入占比降至低个位数 [11] - 新加坡营收占Q2开票收入22%,主要为美国客户集中开票,体现全球布局对冲风险能力 [11] - 公司库存从110亿美元增至150亿美元,支撑产能扩张,但机架级系统集成复杂度高 [11]
老黄太难了!英伟达Q2营收467亿美元创纪录,股价盘后还跌了5%
量子位· 2025-08-28 12:13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1.3% [1] - 调整后每股收益1.05美元 高于市场预期的1.01美元 [2] - 公司宣布扩大股票回购授权至600亿美元 [7] - 2026财年上半年通过股票回购和现金分红向股东返还243亿美元 [32] - 过去一年营收实现56%增长 从300亿增至467亿美元 [33] 数据中心业务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411亿美元 占总营收88% [3][14] - 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长56% 但计算业务环比下滑1% [3] - Blackwell平台数据中心收入环比增长17% 进入规模化阶段 [4] - Blackwell平台在MLPerf基准测试中实现所有项目最高性能 [21] - 网络业务年收入达129亿美元 超过游戏业务规模 [18] 技术突破与生态建设 - 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平台 支持跨区域数据中心互联 [20] - GB200 NVL72机架系统处理速度达每秒150万个token [21] - 推出NVFP4数据格式用于预训练下一代大语言模型 [21] - 超过150家公司集成NIM微服务 [23] - DGX Cloud与Hugging Face合作推出托管推理服务 [23] 游戏与专业业务 - 游戏业务季度营收43亿美元 同比增长49% [25] - GeForce RTX 5060成为公司历史上增长最快的x60级游戏GPU [26] - 与OpenAI合作使开源模型支持RTX GPU本地推理 [27] - 专业可视化业务营收6.01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29] - 汽车业务营收5.86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30] 战略布局与行业影响 - 与欧洲多国合作建设Blackwell AI基础设施 [24] - 为欧洲制造商打造全球首个工业AI云平台 [24] - 从GPU供应商转型为全栈AI平台提供商 [34] - 汽车业务更名为"汽车与机器人业务" 体现战略重心转移 [31] - AI集群对高速互联产生刚性需求 形成生态效应 [19][20]
英伟达Q2电话会议全文:黄仁勋,中国年增长大约50%,今年可能带来500亿美元的商机,希望向中国市场销售更新的芯片
美股IPO· 2025-08-28 09:45
财务业绩 - 总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超出市场预期 [3] - 净利润264亿美元,同比增长59% [4] -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411亿美元,占总营收88%,同比增长56%,略低于预期;游戏业务营收4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9% [5] - 调整后毛利率72.7%,略高于预期;预计三季度毛利率回升至73.5% [7] - 董事会批准追加6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8] 中国市场影响 - 二季度未向中国销售H20芯片,但释放价值1.8亿美元库存;向其他地区客户售出6.5亿美元H20 [6] - 若地缘政治问题缓解,三季度H20对华出货或达20-50亿美元 [7] - 中国市场年增长约50%,今年可能带来500亿美元商机 [1] - 中国数据中心收入占比环比下降到低个位数百分比 [30] - 新加坡收入占二季度开票收入22%,超过99%的数据中心计算收入开票给新加坡,针对美国客户 [31] 关键业务进展 - Blackwell平台需求异常旺盛,季度销售环比增长17%,贡献营收270亿美元 [9] - GB300进入量产,每周产能约1000个机架,预计三季度加速;相比Hopper,Blackwell在推理能效上提升10-50倍 [9] - Rubin平台(2026年量产)6款芯片已完成流片,支持第三代NVLink机架级AI超级计算机 [10] - Spectrum-XGS网络技术实现跨数据中心互联,年化收入超100亿美元;InfiniBand收入环比翻倍 [11] - 主权AI预计全年收入超200亿美元,同比翻倍;欧盟计划投资200亿欧元建设AI工厂 [12] - 机器人平台Thor性能较前代提升数量级,客户包括Amazon、Boston Dynamics等 [13] 未来展望 - Agentic AI推动计算需求增长100-1000倍,企业市场加速打开 [14] - 全球AI基建投资十年内规模或达3-4万亿美元,公司目标占据35%份额 [15] - 全栈解决方案(芯片+网络+软件)难以被ASIC替代,客户因每瓦性能最优持续选择公司 [16] - 三季度营收预期540亿美元(±2%),环比增超70亿美元,主要由Blackwell驱动 [17] - 公司凭借Blackwell强劲需求和Rubin技术储备,持续领跑AI基础设施市场 [17] 网络业务 - 网络业务实现创纪录73亿美元收入,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98% [27] - Spectrum-X以太网实现两位数的环比和同比增长,年化收入超过100亿美元 [27] - InfiniBand收入几乎翻倍,环比增长,得益于XDR技术采用,提供比前代产品两倍带宽改进 [27] - NVLink带宽是PCIe Gen 5的14倍,随着客户部署Brace Blackwell NVLink机架级系统,实现强劲增长 [27] 其他业务 - 游戏收入43亿美元,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49% [31] - 专业可视化收入6.01亿美元,同比增长32% [32] - 汽车收入(仅包括车载计算收入)5.86亿美元,同比增长69%,主要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推动 [32] 技术优势 - 公司技术存在于所有的云中,更具有能效性 [1] - 公司提供复杂的产品系统,而不仅仅是芯片 [1] - 软件创新自Blackwell发布以来,已将其性能提升超过2倍 [24] - Blackwell在大语言模型预训练中引入突破性数值方法,使用NVFP4,GB300上的计算比使用FP8的H100快7倍训练 [24] - 公司在最新的MLPerf Training基准测试中实现全面横扫 [25] 行业趋势 - 全球AI基建投资十年内规模或达3-4万亿美元 [15] - 仅前四大超大规模企业的资本支出在两年内翻了一番,增长到约6000亿美元 [45] - AI原生初创公司去年获得1000亿美元资金,今年已达1800亿美元 [61] - 顶级AI原生初创公司去年收入20亿美元,今年200亿美元 [61] - 企业现代化数据中心,RTX PRO服务器有望成为数十亿美元产品线 [25]
全文|英伟达Q2业绩会实录:中国是AI重要市场
新浪科技· 2025-08-28 09:04
财务表现 - 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环比增长6% [1] - 净利润264.22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环比增长41% [1] - 调整后净利润257.83亿美元 同比增长52% 环比增长30% [1] 技术演进与产品布局 - 推理型智能体AI推动计算需求增长 所需计算量达传统模式的100-1000倍 [3] - Blackwell平台实现机架级计算 NVLink 72系统带来数量级速度提升及能耗优化 [4] - 下一代Rubin平台包含6款芯片 已进入晶圆制造阶段 预计下半年贡献营收 [2][21] - 网络产品年化收入突破100亿美元 Spectrum XGS支持跨数据中心互联 [14][16] 市场机遇与规模预测 - 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计达3-4万亿美元 [4][10] - 头部四大云厂商年资本开支达6000亿美元 两年内实现翻倍 [4][10] - 单座吉瓦级AI工厂投资约500-600亿美元 其中英伟达解决方案占比约350亿美元 [11] - 中国市场潜在规模约500亿美元 年增长率预计达50% [13] 竞争优势与客户价值 - 全栈解决方案覆盖云端/本地/边缘计算 支持多架构模型开发 [7] - 产品每瓦性能居行业首位 直接提升客户数据中心收益能力 [9][18] - 网络技术可将AI工厂效率从65%提升至90% 相当于创造100-200亿美元价值 [16] - 年度产品迭代节奏持续优化客户成本与收入结构 [18] 业务构成与增长动力 - Blackwell平台本季度收入预计达270亿美元 上季度为230亿美元 [17] - Hopper平台仍保持60-70亿美元收入规模 [17] - AI原生初创公司融资额从去年1000亿美元增至今年1800亿美元 [19] - 企业级AI应用扩展至SaaS/工业/机器人领域 成为新增长源 [19][22]
黄仁勋盛赞台积 看好AI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8-23 07:43
公司动态 - 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今年第三度访台 盛赞台积电是伟大公司 将在AI时代以惊人速度成长 [1] - 黄仁勋拜访台积电发表演说 并会晤创办人张忠谋夫妇 [2] - 英伟达与鸿海已开始建设第一座AI工厂 期待在台湾建立更多工厂 [3] 产品进展 - Blackwell Ultra GB300已全面投产 产量正成功提升 [2] - 下一代Rubin平台有六种产品设计定案下单台积电 包括CPU GPU NVLINK交换器芯片 网通芯片与交换器芯片 以及矽光子交换器芯片 [2] - 台积电生产Blackwell平台与B300芯片表现令人惊艳 Blackwell Ultra平台正处于全力生产状态 [2] 供应链合作 - 台积电及英伟达生态系合作伙伴包含鸿海 广达 纬创 纬颖 华硕和技嘉 均表现优异 [2] - 所有合作企业共同推动Blackwell Ultra产量成功提升 [2] 行业趋势 - 台湾产业因AI革命蓬勃发展 所有公司都在成长 [2] - 将出现名为"AI工厂"的新产业 台湾因擅长制造生产处领先地位 [1][2] - 人工智能需要被"生产" 这对台湾是大好机会 可引领下一场革命 [1][2] 资源需求 - 台湾需要大量能源支持AI产业发展 [2] 市场观点 - 黄仁勋认为台积电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公司之一 是优质投资标的 [3] - 任何购买台积电股票的行为都被视为明智决策 [3]
英伟达领跑 AMD与博通受追捧:AI芯片三巨头或成财报季亮点
金十数据· 2025-07-15 17:37
英伟达(NVDA.O) - 尽管GB200 NVL72机架生产问题导致CoWoS供应削减且发货量低于目标,但第二财季营收预计为451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456亿美元)[1] - Blackwell AI平台加速量产及Blackwell Ultra芯片初期出货推动第三财季指引达535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518亿美元)[2][3] - 生成式AI领域领导地位稳固,超大规模云客户短期需求强劲[2][3] - 投资者关注中国业务、美国出口管制影响、Blackwell平台及NVLink技术反馈、下一代Rubin平台进展[3] AMD(AMD.O) - 第二财季营收预计75.1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74.1亿美元),第三财季指引86.3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82.5亿美元)[3][4] - MI350系列加速器中的MI355芯片加速出货,第五代Epyc处理器需求改善,6月云服务"都灵"实例环比增速超英特尔CPU[3] - PC业务在英特尔降价下保持竞争力,但数据中心GPU业务存在不确定性,PC销售或因关税提前拉货后疲软[4] - 投资者关注MI355芯片反馈、全年AI营收预期、传统服务器业务及MI400系列规划[4] 博通(AVGO.O) - 第三财季营收预计158亿美元(符合预期),第四财季指引177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70亿美元)[5] - 受益于谷歌TPU和Meta自研加速器芯片放量,AI ASIC市场地位稳固[4][5] - 投资者关注AI业务前景、ASIC订单积压、客户合作、中美贸易局势及iPhone 17合作进展[5] 高通(QCOM.O)与Monolithic Power Systems(MPWR.O) - 高通6月季度因中国头戴设备补贴短期利好,但9月季度指引或下调,安卓市场疲软且苹果自研基带侵蚀份额[6] - Monolithic在Blackwell Ultra HGX平台份额部分恢复,但企业数据业务下滑限制整体增长[6] - 投资者关注高通苹果基带进展及安卓需求,Monolithic的B300芯片增长潜力[6]
英伟达冲破4万亿美元市值大关 AI霸主还能走多远?
金十数据· 2025-07-11 16:47
市值里程碑 - 英伟达股价上涨0.8%至164.10美元,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所需的163.93美元关口 [2] - 公司曾在周三盘中触及164.42美元高点但收盘回落至3.974万亿美元市值水平 [2] - 相比苹果(2018年)和微软(2019年)突破1万亿美元的时间,英伟达在2023年才首次达到该里程碑 [2] - 自4月4日年内最低收盘价94.31美元以来股价实现强势反弹 [2] 分析师观点 - Navellier & Associates创始人表示英伟达是其管理账户中最大持仓,并称公司是"主导AI革命的垄断者" [2] - 巴克莱6月将目标价上调至200美元(对应4.9万亿美元市值),Loop Capital给予250美元目标价(对应6万亿美元市值) [3] - 花旗分析师指出公司有望从"主权AI"项目中获得"数十亿美元"收入 [3] - 瑞穗证券分析师质疑公司开发中国合规芯片的可行性,指出此前H20芯片已导致45亿美元费用计提 [4] 行业动态 - 黄仁勋计划在访华前与前总统特朗普会面,公司对此不予置评 [3] - 特朗普政府考虑限制先进芯片对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以防止向中国走私 [3] - 分析师认为中国市场收入改善可能成为正面催化剂,但该机会可能快速消失 [4]
英伟达铁王坐不稳?ASIC成“心腹大患”,三大软肋暴露无遗
36氪· 2025-07-09 07:33
市值与市场表现 - 英伟达市值短暂达到3.92万亿美元,超越苹果成为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1] - 2025年第一季度Blackwell平台贡献了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的近七成 [1] - AI算力需求推动公司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 [1] 竞争格局与挑战 - OpenAI正在测试谷歌TPU芯片为ChatGPT提供算力支持,引发市场敏感 [1][3] - 谷歌第七代TPU Ironwood在每瓦性能上直指Blackwell,成本与部署灵活性更具吸引力 [3] - ASIC芯片阵营(谷歌、亚马逊、Meta等)持续加码自研加速器,试图绕开英伟达GPU高成本 [3][6] - UALink联盟由AMD、Intel、谷歌等发起,旨在推动"去英伟达化"的系统性布局 [6] - 2025年谷歌TPU预估出货量150-200万,AWS Trainium和Inferentia预估140-150万,可能2026年超越英伟达GPU出货量 [9] 技术发展 - 英伟达发布NVLink Fusion架构,表面开放实则防御性出招 [4] - UALink 1.0版本支持1024个加速器节点、800Gbps带宽互联,挑战英伟达生态 [6] - 谷歌TPU Ironwood专为推理任务设计,性能被认为与GB200相当甚至略胜一筹 [7] - Meta首款AI ASIC芯片MTIA T-V1规格可能超过英伟达下一代Rubin芯片 [9] - AWS与Marvell合作开发Trainium v3,预计2026年量产 [9] 公司软肋 - 88%营收来自数据中心业务,且集中在少数云计算巨头手中 [12] - GB200 NVL72服务器售价高达300万美元,性价比问题凸显 [13] - CUDA生态高度封闭,面临UALink联盟、OneAPI等开放生态的竞争 [16] - 客户寻求自主权和谈判空间,不再满足于单一供应商 [12][16] 行业趋势 - AI芯片市场呈现从通用GPU向专用ASIC迁移的趋势 [6][9] - 推理任务成为主流,性价比比绝对性能更重要 [16] - 初创公司如Cerebras、Graphcore在细分领域持续创新 [10] - 产业生态正在经历由客户主导的去中心化变革 [17]